张火丁并非"浪得虚名" 并非浪得虚名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游湖借伞”(孙红侠)写的关于“非遗”的传承问题,以张火丁现象为例,我读了以后,甚为赞佩,但对于张火丁的臧否和评论,我却不敢苟同,想说一点我的看法。但先声明一点,我既不是孙红侠文中指责的“无知化”(我本人身份教授)和“年轻化”(本人已年过75),只是谈一下对张火丁的看法。

先谈关于“脑后音”的问题,孙在文章中指责张火丁过度使用“脑后音”致使出现“悶嗓”,窃以为此说不确,“脑后音”也称“鬼音“,是男性演员特有的一种发音区特殊声音。程砚秋先生在“倒仓”以后,再恢复嗓音以后,就出现了“鬼音”,但经过“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给他编织了适合这种“脑后音”的唱腔,结果大获成功,成就了程派的一大特色,据张火丁自述她的嗓音比较宽厚,是先天所赋,她在天津戏校毕业以后,到战友京剧团之间,基本确定唱程派,再到拜赵荣琛为老师,悟到了程派的真谛。但孙文指责她“脑后音”用得太多,几乎一贯道底,这就不符合事实,张火丁在演唱中,也是适度利用“脑后音”,不是滥用。如《武家坡》里的道白,“有劳了”的“了”和《春归梦》里的“被纠缠”的“缠”,就是利用了“脑后音”和掌握气息的应用。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还应该谈一下,孙文中指责的《江姐》里的一个唱句,说把“绣”字唱成“xiu”而没有按‘尖团字念成:“siu”,其实此说貌似有理,其实则否。因为江姐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牺牲于重庆的革命烈士,是现代人,张火丁把绣念成“xiu”是顾及到这一点,我们不能要求阿庆嫂把“垒起七星灶”里面的“星”不念“xing’而念“sing”一样,如果尖团字满场飞,阿庆嫂岂不是成了一大笑话!难得张火丁不是这样考虑的?其实尖字就是舌尖抵住前齿所发出的声音,如果按孙文这样指责张火丁,岂不有失允当!我出生于一个京剧票友家庭,父宗梅,母宗程,母亲于79年临终前曾感慨系之地对我说:我唱了一辈子的程派,到老才知道不合适,因为我没有程派的“男音”。我想这大概就是‘脑后音’而张火丁先天嗓子宽厚,又孜孜于程派,也可以这样说,“脑后音”成就了张火丁,当然张火丁更有她胜人的艺术特色,这只是极而言之罢了。

我也称不上什么“灯谜”,但对她的艺术却有好感,我觉得她既继承了程派,又发展了程派。所谓“程腔张韵”并不是象“游湖借伞”所说的"浪得虚名"!我想先说到这里,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批评!

张火丁并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07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张火丁版与迟小秋版《锁麟囊》一 迟小秋锁麟囊一霎时

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流传广、影响大的戏,越容易出现不同的版本。同一出戏,各流派有各流派的特色,一个流派中不同的演员又有各自的艺术理解和表演差异。张火丁的《锁麟囊》名噪梨园,然而难得在电视上一睹芳容;迟小秋的《锁麟囊》借助《空中

题李海燕主演京剧《锁麟囊》光盘 京剧锁麟囊张火丁

翁氏佳编,程派真传,出彩须当观李版;登莱善举,胶东美德,流芳岂止在梨园?贺宗仪撰联作者附记:此联系笔者应约为李海燕主演程派京剧《锁麟囊》光盘封面所撰宣传语,初稿为:“登莱善举,胶东美德,结梨园硕果;翁氏佳编,

《今古奇观》:第六十七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俞丽拿 良宵

第六十七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太平时节元宵夜,千里灯球映月轮。多少王孙并士女,绮罗丛里尽怀春。话说东京汴梁,宋天子徽宗放灯买市,十分富盛。且说在京一个贵官公子,姓张名生,年方十八,生得十分聪俊,未取妻室。因元宵到乾明寺看灯,忽于殿上拾

燕升访谈摘录:张火丁,她嫁给了舞台

张火丁,现受聘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程派名家。她,风姿万千:春秋亭下婉转娇嗔,金山寺旁柔肠仙态,春闺梦里痴而不惘;她,含蓄方正,从不多言一字,从无苟且一笑,让观众如痴如狂,紧紧相随。不落俗流的她造就了骨格清奇的独特,成为当今中国杰出的京剧

声明:《张火丁并非"浪得虚名" 并非浪得虚名》为网友灬怡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