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骈文在六朝及初盛唐的地位 历代骈文精华

六朝是骈文形式产生、成熟的时期,从初唐至盛唐,骈文形式继续在文章领域独领风骚[①]。与骈文形式的顺利成长相一致的,是读者对这种形式的普遍肯定和接受。在这期间,骈文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传统散文的阵地。并且在人们对六朝绮丽文风的反思中,竟也没遇到有力的挑战,始终保持了在文坛的重要地位。

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固然取决于作品自身的文学价值。但其对文学发展史影响的大小,也与读者的审美趣味,以及时代的审美思潮密不可分。与时代审美思潮相一致的作品,更易被读者认可。而当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以后,曾经享有盛誉的作品,也许被贬到极低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取决于三个因素:作者,作品文本和读者。作者一旦创造出了作品,作品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改变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因而对作品的感受、评价也不相同。因此,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事实上是不变的常量——作品文本和变量——读者的审美趣味,共同决定的。

文体形式的情况,当然比具体的作品要更复杂得多。但一种形式的流行与衰亡,同样不仅是作品、作者的原因,也是读者审美趣味变化的结果。任何一种文体形式,只要其在文学史上存在过,无论它有怎样的功过是非,都是不可改变的文学事实。分析当代及后世读者对这种形式的态度,不仅可以明了这种形式的影响,也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这种形式的流变兴衰。

本文是笔者《六朝骈文的地位与流变》中的一节,仅探讨骈文在六朝及初盛唐文坛之地位。

【一】

六朝读者对骈文持普遍认同的态度。骈文有它自己特有的、确定的读者群,就是具备较高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而在六朝,这主要是指文化占有者——贵族阶层及其附属。其中既包括门阀士族,帝室新贵,也包括跻身于贵族行列的寒门人士,或庶族知识分子。作者心目中,已把读者界定为与自己一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因此,即便是一篇文章的直接对象,目不识丁,仍然不影响作者和读者,往往兼有二重身分。也就是说,与后代多数情况下读者与作者截然不同的情况显然有别的是,读者往往也是运用骈文形式的行家里手。骈文形式在六朝当代,得到理解和认同,读者与作者的这种一致性,有很大关系。因此,即使是六朝正统文学理论家,对受到后世指责甚多的骈文形式,都没有提出过质疑。

《文心雕龙》评论作家作品,常止于晋,对宋齐文学评价并不多。少量笼统的称赞,也未必是刘勰的真实态度。这种对当代文学的忽略,刘勰解释为“世近易明,无劳甄序[②]”,而后人又认为刘勰“实亦有所避于恩怨之间”[③]。无论刘勰对当代文学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他对当时的新形式——骈文,并不反对,却是无疑的。这可以直接从《文心雕龙》中找到证据。
论骈文在六朝及初盛唐的地位 历代骈文精华

首先,《文心雕龙》全书都是用优美的骈文写成。如《时序》篇云:

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薄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谭,清金马之路。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

偶对是如此的工稳自然,使事是如此的准确切题,辞藻是如此的典丽凝炼。与齐梁时期的优秀之作相较,毫不逊色。刘勰可谓骈文大家。

同时,刘勰对骈文诸形式要素进行了全面探讨。并且,虽然他指明了一些形式运用不当会产生的弊端,但对丽辞、事类、声律、辞藻等等这些骈文的形式要素,却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以辞藻为例,固然刘勰是反对“为文而造情”,没有真情实感的追求藻饰的,但只要“理正而后摛藻”[④],为情造文,则不妨“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辨雕”的[⑤]。对丽辞、用事、调声等,刘勰同样认为应华实相副,情采相符。 正是成熟的骈文形式的最高境界。因此,可以说,“刘勰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骈文学的支持者和拥护者”[⑥]。

刘勰对骈文形式的态度,是文学理论家——骈文在六朝当代最高层次的读者的意见,当然具有典型意义。而《文选》由萧统主持编纂,其门下的一些文士也多参与其事[⑦]。因此,能广泛代表当时文坛一般的意见。《文选》卷35至卷60选文取舍表现出的对骈俪之文的偏爱,笔者另有《〈文选〉录文倾向性之具体考察》,兹不赘述。

继萧统以后,以副君之重、皇子之尊领导文坛的萧纲和萧绎,

同样既是骈文的拥护者,又是积极创造者。他们或称赞“任昉、陆垂之笔”,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⑧]。或认为”任彦升甲部阙如,才长笔翰,善积流略,遂有龙门之名,斯亦一时之盛”[⑨]。任、陆之“笔”,大都是骈文,肯定任、陆之“笔”,也就是肯定他们的骈文创作。对任昉之笔的肯定,是当时南北方坛的普遍态度。《梁书》本传云: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秦,莫不请焉。起草即成,不加点串。沈约一代词宗,深所推挹。

同时代人的推崇之语甚多。名刘峻在其《广绝论》中,称其:

遒文丽藻,方驾曹王;英特俊迈,联衡许郭。

而在殷芸的《与到溉书》、王僧儒《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中,更是把任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北方文坛,则因为模仿沈约还是模仿任昉,相互攻讦,几成宗派。《颜氏家训·文章》:

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时俗准的,以为师匠。邢赏服沈约而轻任昉,魏收慕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362.html

更多阅读

顶 《盛唐夜唱》歌词极尽华美、令人惊艳 徐佳莹黄致列令人惊艳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首歌好像只在网上传唱,始作俑者是个四川的小伙子,他套用霹雳剧《戡魔录》中的“离魂”曲子,自己作词、演唱、录制并上传到网上,把这首歌演绎的很有点味道,后来被多人翻唱,先不说唱腔嗓子好不好,但因为曲

昌乐县乙未元宵节庆祝活动图片拍于盛唐御园 昌乐县新城中学

昌乐县乙未元宵节庆祝活动图片(拍于盛唐御园)刘福新今日,是乙未年元宵节正日(公元2015年3月5日)。上午,在盛唐御园举行了元宵节庆祝活动,昌乐俗称“跑耍”。正月十五的“跑耍”包含在盛唐御园首届元宵文化节里面,它与昨天的文艺演出、今

盛唐边塞诗的类型 岑参的边塞诗

杨柳边塞诗歌以不同的类型反映战斗战争、建功立业、边塞生活、西北风情、边关与内地的离别相思等等为内容,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歌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一、盛唐边塞诗的基础唐代经历了一个由初时

盛唐名将哥舒翰的尴尬结局 盛唐名将郭子仪txt

哥舒翰公元756年六月,潼关,这里见证了辉煌盛唐的落幕,也见证了一代名将哥舒翰的尴尬人生结局。时运的无情,个人的无奈,都化作尴尬无言的曲终人散。1、公元756年以前,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已然延续了几十年,国家承平日久、安逸已极,李唐王朝

我国古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介绍及作品赏析 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声明:《论骈文在六朝及初盛唐的地位 历代骈文精华》为网友學會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