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101中学原米泉一中 之最敬爱的校长~邵校长 乌鲁木齐米泉一中

请您仔细看完,这是我们最敬爱的校长,我们心中的英雄校长!

在米泉一中学习过的学生都见过邵校长,也许有人还听说过。我唯一一次见他穿的“好”点是在米泉一中的校庆上,虽然不是很了解他,但在平日的观察中不难发现,他是个多么简朴的人啊,我在米泉一中上学时,他就一直是那一身,增经舍友和他说过话,当时我在旁边,他一点没有架子,不像现在的一些老师,说话时也让你觉得很自由,一点也不拘谨。下面的话是摘自贴吧的。

这是米泉一中校庆时他的穿着:

校长~~~
无悔人生
——有这样一位校长
新疆 韩群英

学习邵小林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忠于教育、尽心竭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优秀师德;学习他钻研业务、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卓越师能;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杰出师行……

邵小林出生于1947年,197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同年在米泉一中任教,1985年担任校长至今。
邵小林,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同事敬佩、家长赞誉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尊敬、赞扬的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完全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的永远是他博大的气宇与轩昂、正直无私的品格以及全心全意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8年9月8日,XXXXX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党组下发的《关于在全州教育系统开展向邵小林同志学习的决定的通知》里这样写道:我们学习邵小林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忠于教育、尽心竭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优秀师德;学习他钻研业务、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卓越师能;学习他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杰出师行……
关于他,有着很多很多的荣誉:香港柏林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特级教师;自治州拔尖人才;自治区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自治区“十佳”校长;全国先进校长等等数不胜数的荣誉……
他,个头不高,一头剃得很短的小平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流露出他特有的睿智和坚定……
三十年来,在师生们的记忆里:一年四季,蓝衣服和球鞋是他永远不变的外在形象——一身深蓝色衣装、深蓝色裤子,几经年月,色泽黯淡,脚上始终是球鞋或布鞋,再无奢华……
他就是声名远播人人称道的“奇人”邵小林。
时任米泉教育局副局长孙政敏说:“邵小林话不多,没有什么脾气,但很有凝聚力,这股力量来自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做出的却是极不平凡的业绩。
他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和被人称道的事迹如诗般打动人心……

“如果生命还可以让我再一次选择,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59岁的他,至今无妻无子,没有家,他把校园当成他永远的“家”。
1978年始,邵小林担任高一班主任,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他不仅精通历史学,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的钻研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做到随时能够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科疑难,被师生们尊称为“全科教师”。
1980年,米泉一中考取高等学校26人,他的班占24人;1984年,三个毕业班86人考上大学,他的班占48人。是他,一举甩掉了米泉一中升学率低的帽子;是他,开创了米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从班主任到校长,他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学生,与他们同吃同住。清晨,他领着学生晨跑、做早操;课间带学生做广播操;课外,他给学生辅导功课,找学生谈心或领着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翻双杠……
他孑然一身,没有“家”,他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他对这个家了如指掌,他对这个家珍爱若至宝,百般呵护,悉心照管。
每晚他都要巡视校园,清点住宿生,察看教学楼、宿舍楼的门窗……半夜学生有事,他随叫随到。以前交通不便,他就亲自用自行车、手推车送学生去医院,学生的医药费治疗费都是他来支付……
晚自习,为了给一民族学生问的一个字一个准确的解答,他冒着大雨去查资料,把正确无误的解释告诉他;
假期补课,他既是老师,又当厨师。饭糊了,他吃锅巴;饭不够,他忍饿不吃,让学生吃饱;那年高考,他连着三天为带病考生一日三餐做好饭端到她的手上,使她顺利考上了北师大;
天气骤然变冷,他衣着单薄却把自己的两件棉衣给了两位学生穿……
学校条件还不好的那些年,他亲自给学生宿舍砌炉子;日日晨起,生旺炉火,掏倒炉灰;
那时校园封闭设施还不完善,有一年,一帮小混混半夜潜入校园,敲击女生宿舍门窗进行骚扰。邵校长领了几人,冰天雪地,一夜又一夜冒着严寒掩在校园四处,直到抓住了那几个小混混;

校长~~~
1994年,一残疾男生考了557分却无一所院校愿意录取。邵校长自己掏钱租车带着他到乌市找招办、残联和媒体……《新疆日报》登出了《周建军何时能圆大学梦》,使该生如愿走进大学的校门。为了这个孩子能上大学,他花费了一千多……
军训场上,烈日当头,邵校长一刻不离操场,自己大汗淋漓却忙着给学生端茶送水,倒洗脸水,他怕孩子们中暑;学生野外打靶,他早早就到了靶场,挖掩体,跑前忙后给学生报靶、贴靶,每天下来一身尘土一身疲惫。负责训练的教官很是感动:作为校长却能不怕苦累脏不分尊卑不较疲倦地陪着学生轮番军训……他第一次见。
他跟学生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心,在宿舍、在办公室、在操场、在绿荫下,经常能看见他与学生亲切地交谈着……
在邵校长的记事本上,记录着数千名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情况。刘向承老师感慨地说:“学校每个班的情况他都十分了解。有些班主任不知道的情况邵校长都知道。他可以帮助毕业班的学生填志愿表……”
邵校长善于与学生真诚交流,学生的一言一行他都了解,谁闹情绪谁有思想负担,他都能及时发觉,有的放矢、细致入微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经常对学生说:“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是一个道德残缺的人,就像失去航向的船,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个缺乏道德理想的人,就是心灵残缺的人;一个不热爱祖国的人,就是忘恩负义的逆子。”胸无大志的学生经邵校长几番谈心,有了奋斗的目标;自暴自弃的学生经邵校长的鼓励启发,重新鼓起奋发拼搏的勇气。
晓东曾经是这样的孩子,学习马虎,不求上进,在邵校长的帮助和鼓励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陕西师大,他给邵校长来信说:“您教会了我怎样活着和怎样生活……我也要当教育家,成为中国的马卡连柯……”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视同己出。他给无以数计的学生买过饭票;他给无以数计的学生付过医药费、治疗费;他给无以数计的学生买过学习的资料……
学校早期,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艰苦。为了改善学校的条件,邵校长积极筹措资金,联系工程队,拿方案、定规划,工程施工后又天天起早贪黑监督施工质量。甚至和施工队人员一起干活;安装教学楼的试验台、安装运动场上的篮球架,他又是设计又是丈量,抬板搭架划线,一会儿抬一会儿搬亲手安装……
乌鲁木齐101中学(原米泉一中)之最敬爱的校长~邵校长 乌鲁木齐米泉一中
为了创建文明花园式学校,邵校长亲自领着师生挥锹抡铣,动手植树种草育花……现如今,教学楼、宿舍楼、住宅楼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到处树影婆娑、花草悦人。不是花园胜似花园。
锅炉出了故障,邵校长整夜陪着修理,递工具、上螺丝;年初,锅炉炉条被烧坏,邵校长担心天寒师生受冻,一旦停炉还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后果,索性一头钻进炙热难耐的炉膛亲自动手更换炉条,当夜就保证了供暖;下水管道堵塞了,他就率人抡镐开挖地面,亲手卸管道,排放淤泥积水……
早先冬季取暖生炉子,每年春上,炉灰渣堆积成山,他就领着师生装炉渣,弄得灰鼻子土脸,有时,就是他一个人在那干……
没有水厕之前,邵校长总是带头拿扫帚挥铁锨打扫厕所,清除粪便。冬天,他抡镐剁砍,冰冻的粪便溅得他满身、满脸……
水厕被堵,邵校长就亲手清淘赃物,有一次他从下午一直干到凌晨……
2005年特困户吐鲁洪夫妇长年多病,无经济来源,三个孩子都在上学。邵校长前往他家了解情况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把吐鲁洪安排在学校后勤工作,每月发600元,并由学校出面联系减免了3个孩子的学杂费……
考上了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要面临失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邵校长多次找单位和企业联系,经多方努力,学校筹资6800元,为小宗同学解决了学费;新鑫集团为风慧同学集资了10000元……两个孩子顺利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三十年了,他心无旁骛,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这样说过:“如果生命还可以让我再一次选择,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校长~~~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胜过了一切。
学生们尊敬他,热爱他,崇拜他,因为从他那里不仅得到了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更能获取勇往直前的奋进力量,他对学生有着磁石般的强大吸引力。这吸引力源于他对学生炙热的赤诚的爱心。
韩志平老师说:“邵校长朴素、耿直,从不显示自己。他视生如子,如同己出。他的亲合力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没有学生就没有我校长,学生是我的生命线,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呢?”

有人说,名利是试金石,对人有着强大的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而邵校长以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遇到金钱绕着走,碰到荣誉躲着走,虽有权柄放下走……
1978年、1979年连续两年的调资及上级决定的奖励一级工资,他拒绝了;
1982年,昌吉州教育“双先”表彰大会,1985年,全国模范班主任表彰大会,颁奖时却没有领奖之人……上级做出奖他两级工资,500元现金,他全部婉言拒绝;
1987年,他把“高教”职称让给了别的老师;同年,昌吉州教育局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到内地参观度假,指名要邵校长去,可他还是安排了其他老师去……
1980年考上大学的家长集资买电视送他,他急得觉也不睡连夜说服;1984年,又有学生家长为孩子考上大学想集资礼谢,他反复地做工作,打消了他们馈赠的念头。
1996年、1997年,上级奖励给他的“双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奖金,他分别给了一名特困生和一位受伤住院的学生……
1997年12月,他荣获了香港柏林顿教育基金会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被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仪式,但他觉得年底工作比去北京领奖重要,他没有去。基金会将奖金寄到一中,而这笔钱一直挂在学校的帐上……
1983年,一位新华社的记者专程从北京来米泉一中采访邵小林,他避而不见;
这些年来,新疆各大报刊的记者都很想写关于他的报告文学,他都拒绝了。新疆《回族文学》的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他,他绝口不提自己,他认为成绩是学校上下,特别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电视台一直计划拍摄一部关于邵校长的专题片,可他始终不肯在记者、摄像机前露面,拍摄计划一再搁浅。
好多年前上级部门决定提拔他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他婉言谢绝。他说:“没有学生就没有我校长,学生是我的生命线,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呢?”
三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他渐渐老了:从意气奋发、踌躇满志、血气方刚的青年到额头爬上皱纹、白发丝丝缕缕以及骤然微微佝偻的背……想着他为了学校大大小小的事务奔奔波波忙忙碌碌的身影、永不停歇的脚步和他对自己的无暇顾及不求索取——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酸涩的情感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为着教书育人这永恒的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邵小林的名字和他的事迹被人传颂,不胫而走。
他的所作所为;他质朴、真切到感人肺腑的点点滴滴,都会让人禁不住思潮澎湃。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格,那如此简朴、细微之处却分明真切地让我们感受着平凡与伟大的交融和贯通……

“办学靠什么?没有好的师资力量办不好学校。”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邵校长常说:“办学靠什么?没有好的师资力量办不好学校。”当校长期间他长期坚持代课任教在教学的一线。
他做事处事干脆利落,不拖沓。校务会,他从不说一句废话,一二三几点工作任务交待安排完即散会……个性坚定鲜明的他有时难免有点武断,也许正是这种武断,造就了他说一不二、敢做敢当,在坚持原则面前没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用人上,他不讲文凭论水平,不谈资历重能力,将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放在第一线,压重担促提高。对新分来的老师,他手把手的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学骨干。
对此,张川新老师深有感触:邵校长把他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毫无保留……
有愿意调来的师教,他必定亲顾茅庐,请他(她)来一中试讲,然后大家评议,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就吸收,否则,什么有头有脸的人介绍讲情都不行!

校长~~~
物理老师徐洪浩忘不了:邵校长坐班车半夜到石河子总厂与厂领导商谈他的调动,又是半夜亲自接他到了一中;
教务处副主任王保正忘不了:那天邵校长顶风冒雨到火车站接他,亲自抗着他的行李,大步流星前面走的情形;
英语老师白燕玲忘不了:当她正为夫妻两地分居感到苦恼,准备调离时,是邵校长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她安下心来教学。她说:“本来有离家很近的学校,工资也高,同意我调入,但我想到校长对生活什么要求也没有,我没有走。”
他为所有接收的老师办理调动手续,他帮他们搬家,扛扛卸卸;他为他们四处奔波,多方联系,尽着自己最大的力量帮他们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评聘职称等现实问题,甚至为他们写聘称材料……
2003年5月,韩志平老师忘不了:当医院下发了危重通知单自己却苦于凑不齐手术治疗费,躺在乌市医学院的病床上倍受病痛折磨时,是邵校长拿着相关材料一趟又一趟到教育局找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四万元的手术费借款校长为他争取到了,他得救了……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对学生他是慈父,对教师他像兄长。教师中谁家有事,他一定会帮;教师中谁家有难,他一定来助。有婚丧嫁娶的,他忙前跑后,不知疲倦;有急危险病的,他东奔西跑,竭尽全力……他只想让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会分心不会担心不会忧心。
每每提起这些,老师们无不感慨万千。他们由衷地说:“当我们面临着一些困难,产生了一些抱怨和想法时,但只要看到校长——我们的邵校长他对生活什么样的要求都没有,一门心思为教学,一门心思为学生,一门心思为我们,我们的困难和抱怨会使我们感到愧疚。任何想法就都成了动力——干好工作的动力。”

“没想过这些问题。”

作为一校之长,他总是有永远忙不完的工作干不完的事。为了学校的基础建设,为了改善教师的待遇境遇,为了给学生创造出最好的学习、生活和环境,邵校长走东到西,跑上跑下,但他没有报销过一次出差费,也没有报销过一次医药费,从来没有。
学校最先的老式面包车到几千元买的转手“三鹿”到如今送方指名是不忍心见邵校长太辛苦太受累而送给学校的桑塔纳车,他却从没有因私事动用过。
就是办公事,只要不出米泉,他就用自己的两条腿走去走回……
以前,他一年半载才回乌市看望父母。1996年父亲去世,他担心母亲孤寂,每周或两周一定回家探望母亲一次。来回都是坐公共汽车。有人提议用单位的车送,他断然说:“车是学校的公共财产,我没有权利私用。”
他和学生吃一样的饭菜,但他要求每顿比学生多付几角钱……
上面领导来检查工作,学校不包席,不宴请,一律安排在学校食堂就餐,并交纳相当的伙食费;食堂关门,在外面吃,他就坚持自己付账。
按规定本学校教职工的子女就读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他的亲侄子只是几分之差,完全可以享受优惠缴费,可是他没有这么做,6000元的费用一分也没有优惠,虽然他清楚大哥下了岗经济并不宽裕……
他是这样告诫自己和其他的领导:“作为领导成员要公正,不能谋私。”
对于宴请,他一概拒绝不去。有的老师很想请他吃顿饭以示谢意。他坚决回绝,他说:“用不着客气,给大家做点事,权当是兄弟之间尽点情义。”
谁也不敢给邵校长送礼,那样做是对他品行的玷污和亵渎。
在利欲熏心、贪官滥权仍然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邵校长公正无私、清白无瑕。
一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褪去了颜色的铺卷和换洗的衣物就是他二十多年的家当。
一件烧了一个比巴掌还大的洞的旧棉衣他舍不得扔,交给司机,让司机的妻子代劳补好了穿;但在学校购买电教设备时,他不声不响地垫付了几千元……这就是邵小林他人生追求鲜明的本质对照。
米泉人知道他,并出自内心底的敬仰他;在米泉人眼里:他,洁白无瑕、耿直忠厚、坦荡无私。
学校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住宅楼,也有单间宿舍,学校多次研究决定分给邵校长一套房子,被他一次又一次地否决了,他说:“我一个人好办,在哪住都行,还是分给其他的老师吧。”

校长~~~
1988年,徐文忠老师回忆说:“那年我和校长住上下床,他总是很忙,从没有睡过午觉,晚上很晚才回来,早上早早起来领学生晨跑……有时候他一个冷馒头,一杯茶就是一顿饭,有时直接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
1996年,他住在体育器材室,堆放体育器材的屋子里容纳着一张上下床、一排桌子。上下床是给两位新来的教师睡,自己睡桌子。两位老师感慨地描述:“邵校长每天半夜才回来,一半被褥铺在桌子上,一半盖在身上……大清早就出去了,在操场上与学生一起活动。”
在他“一个人住哪都可以”的意识下,他东挪西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住过杂乱拥挤的库房、器材室;闲置的、废弃的教室;危房;甚至是在厕所……
当学校90%以上的教师都住上了楼房,教学楼、宿舍楼应有尽有,条件好了,他却还住在四人一间的学生宿舍,这是学校最后的一处平房宿舍。和这些学生住在一起,他觉得心中踏实和满足。
《新疆经济报》的一位记者问他:“你是校长,不比其他老师住的好,起码也得有一个固定的安身之所?”
那时邵校长只回答了一句:“没想过这些问题。”
2000年他才算为自己安置了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组沙发、一台电视一台电脑和他喜欢读的几本历史书籍……

“德智体不能偏废,缺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人,没有强健的体魄,学的知识再多,将来也用不上。”

从班主任到校长,他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同样看重体育活动。他对学生说:“德智体不能偏废,缺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人,没有强健的体魄,学的知识再多,将来也用不上。”
三十年,春夏秋冬,他没有间断过领学生晨跑,做广播操;课外他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冬季长跑训练,他跟学生一块跑;体育比赛,他胸口挂哨当裁判;篮球场上,他是最活跃的篮球队员……从他带班到如今,年年体育达标测试都是名列昌吉州之首。每次参加的区州体育赛事,取得成绩都位居前列。1992年就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的荣誉。学校成立有蓝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足球、田径等项目运动队,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
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隆重的登山活动。邵校长认为登山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可以开拓人的眼界和胸襟。说到登山,他总是像青年人一样兴致高涨、满怀激情。喜悦溢于言表。
年年的东山之行,他,一身深蓝运动服,足蹬球鞋,领着学生们,撂开大步,奋勇向前,他总是抢先到达高高的山顶……登高远眺,清冽的凉风拂面,他在心里感受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豪情,体会着明朝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洒脱……
他的心随着那些他视若如子的学生们的欢呼声而起伏激荡;登高处,“一览众山小”的激情感悟使他豪迈而从容。那情形,让人鲜明地可以用心灵感知着他沧桑岁月,毁誉不侵、痴心不改的“视名利入粪土,看事业重如山”的坦荡灵魂和铮铮硬骨。
他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老之将至。那青亮浓密的黑发变得白发夹杂;那挺立不屈的的脊背,却因过度的操持和劳累被岁月压弯……三十年来,为了米泉一中,他倾耗的是他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之深切。
他在学生的眼里,他是慈父,是和煦的阳光;在老师们的心里,他是兄长,是坚实的臂膀;是楷模,崇高无私,令人钦佩;在米泉人的眼中,他永远是不屈的中坚,不垮的脊梁;在教育界,他的故事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一首首唱不完道不尽的赞歌。

“等我退休了,第一件事就是一定了却母亲的心愿。”

七尺男儿,他有他的热血也有他的惆怅,对于父母邵校长有愧疚也有不安。1996年父亲的去世,对这位钢铁般的男人来说心痛是难以平复的。为了干好工作为了学校更加兴盛,他这个作儿子的却很少尽一点儿子的孝心。
父亲在世前一年半载,他才会抽出一个晚上乘公共汽车到乌市看望一下父母,天未明他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三十年中的寒假暑假他未曾为自己放过一天的假。

校长~~~
父亲的仓猝离去,让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周或隔周的周末一定抽一个晚上看望母亲的不成文的规定。早早安顿好学校的事情,搭乘最后的末班车回家,第二日又早早赶回……
看到母亲慈爱的苍老的面容,儿子的心是颤抖的,虽然母亲已不再过多的问询他个人的事,但她探寻的难以释怀的目光,作儿子的有负疚,他总是安慰母亲:妈,放心,我很好。学校也好。有一天,我一定把儿媳妇给您带回来……
母亲的泪在眼中旋,她用她枯弱的手抚摸儿子已不再年轻的面庞……恍然间,几十年的岁月一晃尽逝。
在听了儿子很多次的承诺后,母亲已可以理解儿子的心境了。她理解儿子,这个干什么都要干得最好做什么都想做得最好的儿子,这个为了学校为了更多孩子倾付所有心力的儿子……他希望儿子的一切愿望都能如愿。
她相信儿子。因为儿子一向都是一个一诺千金的汉子。
“等我退休了,第一件事就是一定了却母亲的心愿。”情到深处情至真。
他把个人问题安排在了他退休以后。

“人活着,就是为了有作为,有所不为……”

三十年来,米泉一中的升学率一直在区州占领先地位。每年向全国各大院校输送着几百名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自2000年以来米泉一中为各高校输送合格大学生7025人,考入清华大学6人,考入北京大学6人,上重点本科线的有2554人,录取率由80%上升到92%;各年级学生在参加昌吉卅、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竞赛中各科成绩都名列前列。
2001年米泉市一中被自治区命名为“示范高级中学”,2002年被国家命名为“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基地。
学校多次荣获市州级、区级、国家级大奖:市教育系统党建双目标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五好播放站”、“共青团双目标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示范点”和绿化“先进单位”;昌吉州“模范工会”、“五四”红旗团支部、“巾帼文明示范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级示范学校”、“区级普通高级中学一级学校”、新疆师范大学科研和实习基地;先后被列为“国家基础教育考试示范考点”,“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和实验基地,被国家教育部课程所重点课题组确定为“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实验基地,荣获“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
“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说作用,我也只不过是一条翻松泥土的蚯蚓而已。”他把自己比成一条翻松泥土的“蚯蚓”。
成绩使邵校长欣慰,也使他在心中又勾画着米泉一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盖一座风格独具能容纳2000人的民汉食堂实现了……今后还要扩大教学楼,增加完善校园绿地;建一座现代化的规模宏伟的体育馆和游泳馆;新建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新建容纳1000人的阶梯教室……2010年前进入“全国示范高中”……
他就是这样,脑子里始终装着学校,装着学生;他为别人想得太多做得太多,唯独没有自己。
有人说他傻,不知道什么是享受什么是权利?甚至有人说他活得可怜,活得太累,活得太认真……
是啊,邵校长一生清贫,三十年来一陈不变的简朴服饰,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家具……他不抽烟不喝酒;他从没有在个人利益上为自己做丝毫的盘算……他一门心思地教书育人,他总是吃苦在前,却从不考虑享受……
但就是他——把米泉一中建成了一所师资力量强、教育设施全、教学质量优水平高、校园环境优美的全国知名学校。
他说过这样的话:“人活着,就是为了有作为,有所不为……为所欲为就会把世风、时风、党风搞得乌烟瘴气……”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朴实无华的外表却有着感动心灵撼人心魄的力量和内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三十年入一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全校师生不辞劳苦无怨无悔地奔波忙碌,没有索取,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欲。这是怎样的精神境界!
伟人毛泽东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向邵校长致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380.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涉及的“世界之最” 七年级地理课本

七年级下册地理涉及许多世界之最,为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区分与掌握这些世界之最,现将这些“世界之最”整理如下: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南北跨纬度约90度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的大洲----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

泾县中学老师之最 泾县第二中学

泾县中学老师之最泾县中学一条龙,泾县中学谁最丑?伟大校长施朝阳,卑鄙小人袁开标,大嘴老师赵英庆,笑面老师张和平,李锦老师龟丞相;泾县中学一枝花,泾县中学谁最闷?身材超辣包大妈,金刚老师胡美华,女班主任张世芬,骨感美女陈佳俊!泾县中学一根草,

贺敬之与他的《桂林山水歌》(节选 桂林山水歌朗诵mp3

贺敬之与他的《桂林山水歌》 刘桂阳 在中国可能很少有一首诗,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读者。有人做过统计,作为多次入选中国大学和中学课本的这首诗,中国起码有五亿人认真读过。“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五个之“最” 秦景公陵墓之谜 武则天陵墓之谜

五个之“最” 秦景公陵墓之谜  秦国君主的陵墓是跟随国都一块儿转移的,因而秦先后有四大陵区,即天水附近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平面呈中字形的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雍城陵区,是目前全国发掘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人们推

声明:《乌鲁木齐101中学原米泉一中 之最敬爱的校长~邵校长 乌鲁木齐米泉一中》为网友红唇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