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90文言重点语段训练孙膑、郈城子、陈寿、灵丘丈人养 孙膑

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不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何叠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烦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宾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窃,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

1.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嫉妒
B.君第重射 射:射箭
C.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黥:在脸上刺字
D.马有上中下辈 辈:等,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涓既事魏 将军既帝室之胄
B.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孙膑以刑徒阴见
C.窃载与之齐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与齐战于桂陵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欲隐勿见
B.成以其小,劣之
C.齐威王欲将孙膑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下列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④今梁赵相攻……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⑥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面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六个自然段,以断足刺字开始,以报断足刺字之仇而名显天下终,全文一气贯通,显示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B.本文情节引人,知识性强,涉及到的成语典故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五十步笑百步”等。
C.文章写孙子入魏减灶,险处设伏,“斫大树白而书之”以诱使庞涓入瓮,这些叙写使得故事情节既波澜迭起,曲折有致,又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D.司马迁说“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可以看出孙膑不仅才智出世,而且还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发愤有为的人。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蹶:受挫折,折损。②“白”:指削去树皮露出白木。③“筹策”:谋划,此处指谋划的军事行动。
【小题1】下列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欲隐勿见:通“现”,出现

B.百里而利者蹶上将趣:趋向,追逐

C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之烛:照亮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去国怀乡

C.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夹道而伏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3】下列对“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位齐国的使者到魏都大梁,觉得孙膑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像善待门客那样礼待他。

B.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C.最后一段,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军事智慧和胆识过人,却没能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给予深切同情。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兵法为后世传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
⑵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进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田,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水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坚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日: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1分)
6.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7.老弱罢于内 罢:罢工,指不听指挥。
8.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使……遭到失败。
9.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10.“庞涓恐其贤于己”与“请救于齐”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示比较,后一个引出动作的对象。
11.“并威王欲将孙膑”与“并使田忌将而往”中的“将”意思一样,都是“率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小题3分)
12.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骄横轻敌而兵败。
13.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预先埋伏弓箭手在马陵道成功射杀庞涓。
14.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以史学家的眼光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膑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子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武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既:已经
B.乃使召孙膑 阴:偷偷地,暗地里
C.齐使者梁 如:如果
D.而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两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己 于是忌进孙子威王
B.齐使以为奇,窃载与齐 乃斫大树白而书
C.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收獘于魏也
D.威王问兵法,遂以师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孙膑有才华的一组是( )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③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④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⑤暮见火举而俱发⑥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与孙膑师出同门,庞涓担任魏国主将后,因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设计陷害了他。
B.后来孙膑借齐使如梁之机脱身,并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赛马中取胜。田忌趁机向齐王推荐了孙膑,齐王于是就拜孙膑为老师。可见,田忌与齐王都是重视人才的人。
C.孙膑建议田忌乘虚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迫使庞涓回兵救援,结果被齐军伏兵袭击,庞涓也自陨杀场。
D.孙膑指挥作战,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抓住庞涓骄傲自大的心理特点,在马陵一战成名。
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公子尽之,无爱财!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不亦可乎?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君苟辅我,蔑天命矣!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亡人何国之与有?君实有郡县,且入河外列城五。岂谓君无有,亦为君之东游津梁之上,无有难急也。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臣闻之曰:仁有置,武有置。仁置德,武置服。’”是故先置公子夷吾,寔为惠公。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富艳 属:写作

B.议所因.革 因:沿袭

C.当时冤.之 冤:冤枉

D.以疾辞不就 就:到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 且可以.为侍御史

B.巴西安汉人也. 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C.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 作传 复入为.着作郎

D.依据典故,议所.因革 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B.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C.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D.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着作郎。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庭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

D.陈寿的侄子符、莅及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4分)

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3分)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子阳令官之粟数十秉( )
拜而辞( )
妻子皆佚乐( )
⑷是无道之人(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
3.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3分)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3分)

(2)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3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逾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愈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僣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騃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騃尔。”遂不问。

(节选自《宋史·王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寇准数短旦( ) ⑵ 旦被责( )

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 ⑷帝以是逾贤旦( )

18.选出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2分)

第拜谢 ⑵谢曰 ⑶吏皆见罚 ⑷准入见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19.选出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2分)

理固当然 ⑵堂吏欣然呈旦 ⑶帝以是逾贤旦 ⑷以为不可及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________________

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上文通过王旦与寇准的 ,表现出王旦为人的 (2分)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邪王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衡亡后,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亦当比封侯。’吾答云:‘人患无德,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今无乃是耶!”子访得之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词义是()
有敢言者
②奸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衡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谏不可
③妻不听
见汝父称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壹事发坐诛 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思“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为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实年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觉方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簿,即下文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扬州为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供养
A.设立,给以
B.设立,使……丰足
C.征召,使……丰足
D.征召,给以
2.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3.比较两组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尊上实年未八十,故所知希禄本在养,不在为己
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至哭踊,顿觉方苏
A.两个“亲”相同,两个“每”不同
B.两个“亲”相同,两个“每”也相同
C.两个“亲”不同,两个“每”相同
D.两个“亲”不同,两个“每”也不同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 )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实年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何子平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回家。
B.子平回家以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以“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老母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颇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致:导致。

  答案:D。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母何自勤如是邪?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答案: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夜分:指夜尽时分。

  答案:D。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答案:A。

  (5)①或妄瞋怒②何由济乎(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答案:D。

  (6)①独擅其利②若堕业者(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答案:B。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答案:D。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④文移:公文。

  ⑤遮留:拦阻挽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

  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

  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

  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

  答案:D。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②永以书抵幕府

  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④毋以此贾祸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答案:D。

  (3)《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答案:C。

  (4)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答案:B。

  以下(5)(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答案:A。

  (6)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答案:C。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B。

  (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答案:C。

答案:

郈成子为鲁国聘问晋国,路过卫国,卫国的右宰谷臣留下并宴请他,右宰谷臣陈列上乐器奏乐,乐曲却不欢快,喝酒喝到畅快之际,把璧玉送给了郈成子。郈成子从晋国回来,经过卫国,却不向右宰谷臣告别。他的车夫说;先前右宰谷臣宴请您,感情很欢洽,如今为什么重新经过这里却不向他告别?”郈成子说:他留下我并宴请我,是要跟我欢乐一番。可是演奏的歌舞,乐曲却不欢快,这是向我表示他的忧愁啊。喝酒喝的正畅快之际,他把璧玉送给了我,这是把璧玉托付给我啊。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恐怕有祸乱吧!”郈成子离开卫国三十里,听说卫国发生了宁喜之乱,右宰谷臣被杀死了。就掉转车子回去哭悼谷臣,在他灵前哭了三次然后才回国。到了鲁国,派人去接右宰谷臣的妻子孩子,把住宅隔开让他们与自己分开居住,分出自己的俸禄来养活他们。右宰谷臣的族子长大了,郈成子把鐾玉还给了他。孔子听闻这件事,说:论智慧可以通过隐微的方式跟他进行谋划,论仁德可以托付给他财物的,大概说的就是郈成子吧!郈成子对右宰谷臣的了解,既深透又精妙。不只观察事而洞察他的志向,可以说是能识人了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子的党徒将要杀奚齐,你想采取什么态度?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故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宁愿死去,也不会听从他们!里克说:如果因为你的死,奚齐得以立为国君,那不也很值得吗?可是你死了,奚齐照样会被废黜,你又何必去死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可以有利于国家,力所能及而没有不去做的,这叫做忠。埋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对死而复生的不觉得后悔,对活着的不感到惭愧,这叫做贞。我的话已经说了,怎么能为实践我的话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呢?

里克又问丕郑:三位公子的党羽将要杀奚齐,你打算怎么办?丕郑问:荀息怎么说?里克回答说:荀息说他将为奚齐而死。丕郑说:你努力干吧。两个国士所筹划的事,没有不成功的。我来帮助你一起行动。你带着申生手下的七位大夫等待我,我让狄国行动起来,并联络秦国动摇奚齐的势力。拥立人望较差的做国君,我们可以从他那儿获得重酬,人望好的我们可以不让他回到晋国。晋国还能是谁的天下!里克说:不行。我听说,义是利的基础;贪利是产生怨恨的原因。废弃义就谈不上得到利,贪欲深了怨恨就会萌发。那奚齐难道得罪了民众吗?民众的怨恨是因为骊姬迷乱国君并且欺骗了国人。她诬陷群公子,夺去他们原来的利益,使国君失误,听信她的谗言而驱逐群公子,逼杀无辜的申生而被诸侯取笑,使百姓无不将憎恨藏于内心,这恐怕就像堵塞大河一样,溃决了再也无法挽救。所以我们打算杀悼奚齐而拥立逃亡在外的公子为君,是为了安定民心消除忧患,并且可以指望得到诸侯的援助。也许可以说,诸侯认为合乎义的就抚助他,百姓喜欢的就尊奉他,国家才能安定巩固。现在如果企图通过杀了继位的新君来谋取个人的好处,就是贪利而且违背了义。贪利则民众怨恨,背义则好处还会失去。为了一点好处招来民众的怨恨,会乱国而身危,还要害怕被诸侯记载于史,这样做是不合常理的。丕郑接受了里克的意见。于是杀了奚齐、卓子和骊姬,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

奚齐被杀后,荀息曾打算随奚齐而死。有人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辅佐他。荀息就立了卓子。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终于为之而死。君子说:荀息不说假话。

杀了奚齐和卓子以后,里克和丕郑让屠岸夷去狄国告诉公子重耳说:国家动乱,民众受到惊扰,动乱时才有得到君位的机会,民众受到惊扰时反而容易治理,你何不回国来呢?让我们为你回国肃清道路。重耳告诉舅舅子犯说:里克想接纳我回国继承君位。子犯说:不行。坚固的树木在于开始,开始不培植好根基,终究要枯萎凋落。君临国家的人,必须要知道喜怒哀乐的礼节,用来训导民众。服丧期间不哀痛却想求得君位,难以成功;乘国家动乱之机想回国执政,将有危险。因为国丧而得到君位,就会视国丧为乐事,以国丧为乐事必定会导致悲伤。因为动乱而得以回国,就会把动乱当作喜事,把动乱当作喜事必定会放松道德的修养。这些都显然与喜怒哀乐的礼节相违背,还怎么来训导民众呢?民众不听从我们的训导,还当什么国君?重耳说:如果不是国丧,谁有机会继承君位?如果不是动乱,谁会接纳我?子犯说:我听说,丧乱有大小之分。大丧大乱的锋芒,是不可以冒犯的。父母故世是大丧,兄弟间有谗言是大乱,如今你正处于这种境地,所以很难成功。于是公子重耳出来接见使者,说:承蒙你的好意,来看望我这个逃亡在外的人。父亲在世时,我不能尽洒扫的义务。父亲去世后,又不能回去操办丧事而加重了我的罪过,而且玷辱了大夫们,所以冒昧地辞谢你们的建议。安定国家的人,要亲近民众,处理好邻国的关系,还要体察民众的情绪以顺应民心。如果是民众认为有利,邻国愿意拥立,大夫们都服从,我重耳才不敢违背。

5C(意动用法,认为他冤。)

6D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介词,凭/介词,把;B.皆是助词,但作用不同。表判断/表肯定;C.介词,替/动词,担任。)

B(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7B担任着作郎的不是文立,而是陈寿。)

8B

9.(1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而被世人讽刺。几年后,担任太子中庶子。(得分点:译为因为”1分;见讥表被动1分;译为担任”1分;大意1分。)

译文:后来和陈寿有了隔阂(嫌隙),就相互诬告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得分点:有识:动词活用为名词有见识的人1分;,看不起,1分;大意1分。)2

2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得分标准:一点1

参考译文:

陈寿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

益州建立武制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着作郎。

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足道。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庭担任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庭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

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让为他很冤(不值)。

长兄儿子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着作郎,上廉令。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

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蜡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直译

灵丘有位老人善于养殖蜜蜂,每年收获蜂蜜数百斛(一斛十斗或五斗),蜂蜡的收获也差不多,于是他的富有可以比肩有封地的领主了。老人去世了,他的儿子继续养蜂,没到一个月,蜜蜂有整群离开的,根本不去管。一年下来离开的有一半,再过一年全走了。他家里于是贫困下来。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

直译

陶朱公(范蠡)去齐国,路过时问这是怎么回事,说:“是因为什么过去那样兴盛,而现在那样萧条呢?”

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喧寒,巩其构架,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温不调整,启闭无节,居处臲卼,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罔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刁鸟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

直译

他邻居的老人回答说:“都是因为养蜂。”请求他说明原因,回答说:“过去老人养蜂时,园子里有小屋,小屋有人看守,挖空树木做成蜂箱,没有缝隙和异味。蜂箱的安放也疏密有致,新旧有次序,朝向和采光都有定规,五乘五个蜂箱作为一伍,有一个人看管。根据它们的生长繁衍情况,调整冷热,修理蜂箱,按时用你封闭和打开蜂箱,繁殖多了就及时给蜂群分箱,少了则增加聚集这个蜂群,不能出现一群有两个蜂王啊。清除蜘蛛、大蚂蚁,消灭土蜂和蝇虎。夏天不晒烈日,冬天免于冰冻,大风吹来不摇晃,暴雨洒来而不积水。他取蜂蜜的时候,分享他多余的就可以了,不让蜜蜂精疲力竭。因此早来的蜂群很安乐,新来的得到了休整,老人足不出户就获得了利益。现在他儿子就不是这样了。园子里的小屋不修葺,垃圾不清除,冷热干湿不调整,开闭蜂箱没规律,蜂箱动摇不安,出入有障碍,这样蜂群不喜欢这里了。等到时间一长,毛虫在蜂箱里结网而不知道,蝼蛄和蚂蚁钻进蜂箱而不禁止,鹪鹩和鸟掠夺于白日,狐狸偷窃于黑夜,都不觉察,只知道取蜂蜜罢了,又怎么能不穷困呢?”

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

直译

陶朱公说:“诶呀!你们几个了解了吗?当政和有管理职责的人可以作为借鉴了。”

1.⑴赠送;⑵两次;⑶妻子儿女;⑷为……而死
2.国君并不是自己了解我,只是根据别人的话才了解了我。
3.列子不愿为无道之人牺牲自己

8.B (动词,感恩。)

9C (C介词,把、将;A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介词,通过;连词,于是,就。D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

10.A(①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姚崇自我得意的话,①②⑥不是表现高超的行政能力)

11.C(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12.(1)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2)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们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朝的声誉。

13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参考译文】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才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没多久魏知古被授予吏部尚书职务,负责主持东都洛阳的官吏铨选之事,姚崇却另派吏部尚书宋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注拟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十分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玄宗皇帝。过了几天,玄宗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玄宗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讯问他们而已。”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唐玄宗因此而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们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朝的声誉。”唐玄宗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那些宰相相比?”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玄宗请假,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玄宗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癸卯(疑误),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入馆照料他的病,玄宗答应了这个要求。姚崇认为四方馆内存有官署的文书,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因此坚决推辞。唐玄宗对他说:“设置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服务的;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您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呢

说坏话 遭受授予官职认为……贤能(4分)18D谢罪感谢拜见)(2分)19D这样……的样子 因为认为)(2分)20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表现出他的忠诚和正直,这就是我所用看重他的原因。(得分点:无所隐所以判断句不是陛下了解臣,臣怎么能到现在这个位置?(判断句、21.对比,大度(2分)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1.A2.C 3.B4.B 5.B 6.D7.B 8.C

1.C 2.D 3.C 4.C 5.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4274.html

更多阅读

雨 描写雨的优美语段

入了春,江南的雨水渐多,今日又见细雨霏霏。上班途中,闲着无事,便倚在窗框上,望着雨点敲打着玻璃,在上面留下点点痕迹,不一会儿,一点点水痕连成一线,落下;雨就像调皮的孩子,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个动作。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源氏物语的作者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整理/梅子君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它比《红缕梦》问世早七百余年,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者紫式部的名字,不仅永载于日本文学史册

高中生优美语段摘抄,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高中生好句摘抄大全

青春①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②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

《我的烦恼》 《我的烦恼》语段

第一单元测试作文题目:《我的烦恼》要求:(1)认真审题,中心突出(2)学会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交代起因,经过,结果。(3)用上妙笔生花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4)写出自己对此事的感悟。例文一:我的烦恼我出生以来有一个大烦恼——那就是粗心。

季羡林经典语录 木心作品中的经典语段

1.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2.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

声明:《1989——1990文言重点语段训练孙膑、郈城子、陈寿、灵丘丈人养 孙膑》为网友僐變莮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