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江西省大余中学 江西省大余县地图

  历史
  大余中学创办于1923年8月,始名"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址在今水城西城上路13号。1927年4月更名为"江西省立大余初级简易化学工业科职业学校",招收化工职业班。1937年8月停招化工班,复招初中班,称"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1941年增设高中部,更名为"江西省立大余中学"。解放后更名为"江西省立大余联合中学"。1952年裁撤高中部,又改名为"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1957年恢复高中部,改名为"江西省大余中学"。1968年10月并入共大大余分校。1969年9月与共大大余分校拆开,改为"大余南安五·七中学"。1970年5月与大余化工厂挂钩,更名为"江西省大余县化工厂五·七中学"。1973年复称"江西省大余中学"。校名共更改十四次。
  首任校长李景飞。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历任校长中,治校严谨、办学成绩卓著者,首推张广鸿。他廉洁奉公,热爱师生,主政十年,学校面焕一新。建国后,历任校长中成绩卓著者有吕忱华、朱光作、童谱安、李青。如今,经历任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努力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1985年被评为"文明学校",2001年被授予"省绿色学校",2002年被授予全国"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校园面积150亩,建筑面积28060m2,其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综合楼面积21036m2,师生宿舍面积9024m2。校园内古木参天,环境幽雅。近年来,校园进一步得到美化、绿化、亮化、硬化,有花坛28个,草坪10块,校园面积2810m2。
  近八十年来,入初中部就读者有25283人,入高中部就读者有18823人。解放前本籍教师和工商各界人士很多是余中毕业的。解放后,造就的人才更多。从1957年至1966年,1977年至今,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共有3862人。1982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要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百人以上,特别是1999年以来,每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达四、五百人以上(每年参加高考大致在五百至六百人左右)。
  今日余中
  在德育工作方面,大余中学根据当代中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并且利用大余是红军长征出发地、是赣南游击革命根据地这一有利的德育课程资源,重视对青年学生开展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极佳效果。
  大余中学素以教学严、学风好著称。大凡上课、早晚自习、复习、作业、测验考试,都有具体规章制度。对学生有"日常量化管理"制度,对老师有"教学工作管理"制度。近年来,又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智力和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中,以及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教改中,取得突出成绩。近几年来,教师发表于市级以上论文的共有116篇,获市级以上论文奖的共有776次;学生学习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共有186篇次,参加省级数学、生物等学科竞赛,28人获省级以上奖,参加地市球赛、运动会获奖共18次。学校目前有一个国家级课题,三个省级课题。
  校内图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一万余册,日本侵略者侵占县城,部分散失,仅余8569册。建国后添购新书46648册,报刊88种,并有古籍善本多种。理化实验仪器,主要是建国后新添购的,现有28种3851件;生物标本183种192件,模型121种213件。另有电影放映机4台,微机98台,收录机141台,多媒体1套,各种录音磁带、录像带390多盒。理、化、生三科都能按要求开齐演示实验,以便于师生随时进行实验或演示。
  大余中学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宗旨,立足于科研兴校,狠抓新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成绩斐然。仅2004年和2005年,全校教师就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00多篇,并有8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语文教研组承担的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教育研究课题“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顺利结题并获一等奖,出版的《呵护创新》一书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十大科研成果”一等奖,校文学社刊物《二月花》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刊物,两年内有两名学生被吸收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个人诗歌专辑和长篇小说。大余中学语文学科被评为赣州市“名学科”。
  文体活动,硕果累累,高中女子排球荣获全市6连冠,2005年被列为江西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04年、2005年高中文艺队连续获赣州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第一名。
  软件教育
  师资力量:研究生 9 本科 125 专科 68 其他 7
  专业设置
  语文组:29人
  李 青 邓思庆 刘经汉 黄蔼北 张 亮 穆 英 颜 强 蔡绵博 郑江临 彭有红 林 燕 梅友红 金小中 陈尚锋 曾飞虎付海英周云松 何永安 朱光清 魏修平 刘友禄 刘开喜 吴元军 屈旺辉 郭益亮 刘春华 李 位 刘开梅 张晓军 刘人平
  英语组:32人
  吴仁茂 李淑贞 魏芹芹 刘祖顺 李胜腾 邓娟华 董玲香 王 洁 罗世海 叶 桦 彭艳华 卢普亮 朱冠春 李婷华 曹人强 钟芸蒙小香 杨芳余 李兰英 廖国干 吕明烨 曾 兰 何腾燕 庞素珍 陈 芳 李 燕 吴红英 胡燕芳 朱山林 李辰桢 许自宝张二玲王家民
  数学组:29人
  梁模扬 王优生 赖弥春 汤宝英 吴祖春 蔡 昆 李道全 李泽华 黄 飞 黄小恩 刘铭彪 张士楷 彭孝兵 朱胜芳 李丽萍高家栋杨士英 谢良涛 卢岩松 李 斌 李兴良 赖弥斌 杨 飞 龚 花 刘 静 谢燕燕 谢爱春 叶慧敏 谢德阳 刘良开
  物理组:16人
  康立平 程 达 陈余华 刘登峰 杨晓军 蔡忠余 赵高志 叶荣华 廖永玉 李宗范 王志刚 卢志成
  朱祖华 彭延林 廖友莲 李建平
  化学组:15人
  张启光 何春武 刘铭红 熊承祥 谢旭源 谢名军 陈子毅 肖 飞 周桂英 曾祥锋 彭香英 廖忠涛
  黄泽银 彭延寿 廖宣有
  生物组:8人
  彭立汉 刘会香 陈教海 崔荣华 郭宗宥 古明桂 汤小丽 李云博
  政治组:9人
  彭正才 刘名巨 卢成安 刘典明 赵 茹 朱启华 皮建文 肖 琳 刘克宾
  史、地组:8+8人
  黄江萍 刘章勇 邓志明 钟 克 温晓霞 刘群蕾 陈志钢 刘冬明 彭美站 刘平生 郭贤智 郭太洪
  邓金莲 俞先龙 袁德志 吕 霞
  体艺组:9+4人
  梁文安 章洪涛 黄敬访 丁建亚 黄伍生 蔡伟胜 黄明生 刘名园 郑永金 罗 艳 邓文元 廖伟生
  张立华
  信息组:4人
  李 彬 周存春 周 群 薛廉洋
  办公室:3人
  彭有宏 伍春瑶 彭世红
  政教处:5人
  蔡安生 彭春荣 廖善禄 阙为舜 华振熊
  教务处:7人
  吴爱珍 张秋生 秦敏华 邱邑峰 王如珍 袁新芳
  李小元
  总务处:22人
  朱景忠 谢根生 黄 政 黄问丽 刘小明 董世纹 刘利民 袁 平 罗光彪 扶继文 罗燕峰 刘福民 徐三妹 马金兰 付金秀彭丽华刘和秀 张云秀 刘小青 代美珍 肖湖香 彭小梅
  硬件教育
  教学设备
  名称 型号 内容 单位 数量
  书写投影仪 250*250mm 初中每班一套 每个实验室 电教室一套
  投影屏幕 1.5*1.5mm
  单卡收录机 功率≥5w可读 每班一台
  双卡收录机 功率≥5w
  放像机 VHS 每年级一台
  录像机 VHS
我的高中--江西省大余中学 江西省大余县地图
  影碟机 超级VCD
  彩色电视机 25‘以上 每班一台
  语言实验室 64座以上 3
  调频发射机 2
  摄像机 1
  照相机
  数字 1
  计算机 P2/66以上 共 219
  多媒体计算机 P2/300A以上 14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5820.html

更多阅读

我的恩师赵道新 赵道新

我的恩师赵道新马金镛我十五岁在天津市河北第一中学(现天津第三中学)上学的时候,非常喜欢体育,尤其爱打篮球。我们学校的篮球队经常在东马路的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现天津市少年宫)内训练,常常与国术名士张占魁开办的“中华国术研究社”

我的姐姐(林晨曦) 林晨曦 上海交大

我的姐姐是一位中学学生,她梳着一个马尾辫,显得十分“可爱”。她在学习上可用功了,但是,她对我也是非常关心的。有一次,我来她家玩,她拿出了一袋子的零食分起来,你一份,我一份。一会儿,就堆成一座高高的“小山”了。我们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

我的中学时代261 我的中学时代阅读答案

我的中学时代(261)开学以后,数学老师程伟扬不再担任红医排和机电排的数学老师,我们排和机电排的数学老师由郑伟珊老师担任。郑伟珊是一位老教师,1972年已经64岁了。据说郑伟珊的数理化知识非常渊博,数理化这三门课无论哪一门他都教过。

李锐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迅雷下载

寫小說母親對我們的學業管束非常嚴格,最重要的就是成績單。我的成績呢,從小學起,平常的功課是中等,最好的中上等,劣等、下等沒有(楚怡小學的成績分超、上、中、下、劣五等)。考試成績比平時成績好,總是超等或上等。我的成績單母親一直保存著

我的大学生活 我的大学生活800字

我的大学生活聊城师专的前身是曾经的聊城师范学校。校址在光岳楼南500米向西拐再走约200米路南,人们俗称“楼南拐”。后来改为聊城教育学院,现因旧城区改造已列入拆迁范围,前段时间去已拆的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与许多校友谈起此事都感

声明:《我的高中--江西省大余中学 江西省大余县地图》为网友灋狂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