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的敬佩邓小平爷爷,在我们看来他既有作为领航人的果敢与睿智,又有平凡老人的慈蔼与豁达,他是这万里河山上最伟大的魔术师。
这次去小平小道的活动是老师组织的,太阳很大,但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去到也不觉得太无聊,许是太阳太大,又或是我们的步伐太小,我们走走了足足一小时才从学校到小平小道。
未进其门就听其声,远远地我们就听到纪念馆前放的红色歌曲,到离去才知道原来来去去就是那首《春天的故事》,不过倒也贴切。建筑到不见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纪念馆是革命遗迹清一色的红,相比于纪念馆,我们到更对旁边的拖拉机厂得遗址感兴趣的多。颓坯的红砖房,带着时间印记的木桌,即使在人来人往间,也自有一股宁静之意。摸着那暗色的桌椅,忽的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也许,邓小平爷爷,也许卓琳奶奶也曾倚着着桌子,交谈着,内容也许是关于国家,也许只是谈及调皮的小孙女。
邓小平爷爷在人群中往往并不突出,但还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16岁,走出国门勤工俭学,又在国家破裂时,身先士卒的走上了革命事业。用并不伟岸的身躯领导一场有一场的起义,走过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在一次次的考验中磨砺自己,在建国后又鞠躬尽瘁的领导人民走上幸福之路。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文革时期三次被打倒,在65岁高龄时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厂进行劳动以及所谓的“反省”,65岁本应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时候,当时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位老人以年迈的身体进行着辛苦的劳动,还被称为“走资派”,时不时的被问话,。邓小平爷爷在这里的每日都在思索的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吧,这样一位自称是“人民的儿子”的老人怎会不牵挂着家中贫困的“家人”,因为他是如此的深爱他的祖国与人民。
小平小道是一条很普通的田埂,狭窄而悠长,如果没有这位老人曾经的驻足,恐怕它真的只是一条田埂了,我们能在上面看到游客的足迹,但已不能找到这位伟人留下的丝丝印记了。我们很难想象一65岁的老人在经历政治上的打压,好友的离去后,是怎样一遍遍的走过这条小道,是怎样的信念使他相信,足够的等待一定会有结果。这位老人在经历将近十年的起伏后,再一次的站上了国家的舞台,但他跳的不是一个人的独幕剧,而是整个国家走向富强的民族复兴之路。他摒弃个人恩怨,以最大的胸怀的宽容的所有犯错的人,以最小的失去来评判来短混乱的年代。
邓小平爷爷以高龄的年成为国家的设计师,他带领人民打开国门,去看世界的脚步,他用他神奇的手打开了民族复兴的大门,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着他对于这个国家的深情,对于人民的热爱,在他的言语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睿智,也看到了质朴。他是第一位,人们在国庆典礼上用写着“小平你好”的横幅招呼的领导人,人们亲切的将其当家人一样的称呼,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伟人,又或是被神化的领导人,他将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儿子,并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与人民。
我们在中午左右就回到了学校,回想这一上午的所见所闻到有几分不舍,相比起滕王阁随处可见的商业活动,小平小道虽不尽如人意但与之相比到清净的许多,我一向不喜欢人们拿一些文化、革命的遗迹来进行商业活动,我希望它们能成为人们精神的食粮,而不是某些人牟利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