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一)外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论述
在众多的外国学者中,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和“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具有较大的影响。
1、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奥尔波特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即是“心理成熟”的人。心理成熟的人,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能主动地把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忘我)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高尚的情感)
(3)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自我接受)
(4)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和接受现实;(与现实协调)
(5)能够形成各种技能和能力,能专注和高水平的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力强、胜任工作)
(6)自我形象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自我意识佳)
(7)能着眼未来,行动的动力来自未来的目标和计划.(有效的行为管理)
2.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马斯洛把那些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称为“自我实现者”,“自我实现者”的心理是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有以下心理和行为表现:
(1)良好的现实知觉;
(2)充分地接纳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
(3)自觉、坦率、真实;
(4) 能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
(5)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
(6)能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7)心理体验愉快常新;
(8)有神秘或顶峰体验;
(9)有社会性兴趣;
(10)人际关系深刻;
(11)有民主性格特怔;
(12)有创造性;
(13)不随波逐流
3.马斯洛提出的“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马斯洛在与米特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普通人”心理健康的十一项标准,分别是: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有价值感;
(2)适度的自我评价;
(3)有自主性,不为环境所制约;
(4)适度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具有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5)与现实接触良好,能承受挫折的打击;
(6)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独立道德行为准则;
(7)人格完整和谐;
(8)待人处世讲究实际;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10)能与团体保持一致;
(11)在团体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我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表述
我国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并分别就儿童、青年、成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作了相应的表述,介绍如下:
1.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2)情绪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
(4)有良好的伙伴关系;
(5)有独立的个性;
(6)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心理反应与年龄基本相称;
(7)有广泛的同情心,主流行为与大众行为规范相符;
(8)没有心理疾病和缺陷
2.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
(5)人格完整统一;
(6)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7)心理及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没有心理疾病和缺陷;
3.成人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存的智慧;
(2)情绪稳定,情感成熟;
(3)人际关系和谐;
(4)认识、情感、意志协调一致;
(5)人格成熟独立;
(6)心理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
(7)能主动协调自己行为与社会行为准则之间的关系;
(8)有满足自己的需要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9)个人理想与现实基本相符,知足长乐;
(10)没有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与缺陷。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身体生理因素与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活动根源于人的生理活动,人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康。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机体的疲劳状态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危及个体的心理健康.
一般地讲,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遗传学和行为的生物学研究,充分证明了生物遗传因素与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包括智力障碍、意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等精神或行为异常的调查数据表明,精神疾病的病因确实有明显的血缘关系。一般规律是: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反之,则不然。
病菌或病毒感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确定无疑的.临床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由于病菌、病毒损害了个体的神经系统,常常严重阻抑个体心理的发展,造成个体智力迟滞或痴呆,甚至诱发严重的精神疾病.
脑外伤或脑中毒,包括脑震荡、脑挫伤、酒精中毒、煤气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都可以导致意识障碍、健忘症、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精神异常表现。
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也是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甲状腺机能障碍,会导致个体出现敏感、暴躁、易怒、冲动等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则有可能导致抑郁等。
当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会显著降低,表现为感觉迟钝、记忆混乱、思维困难、情绪情感不稳定、意志活动水平下降等。
身体和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两种方式显示出来:其一,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如由躯体病变可直接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进而危及个体的心理健康;其二,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表现为不良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促成个体自我感受和自我评价朝消极和悲观方面的改变,进而导致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朝坏的方向改变.
具体地讲,我们要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来考虑身体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预防的角度看,由于身体生理因素是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通过预防生理或躯体疾病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
从诊断的角度看,必须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所蕴涵的身体生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养成从生理和躯体活动活动方面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进行诊断的意识和习惯。
从治疗的角度看,由于身体健康水平和状态对心理疾病的康复和痊愈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治疗个体心理疾病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用医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
(二)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
个体的心理因素,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个体心理过程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心理防御机制等。研究表明:个体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情感的发展状况与自控水平、意志活动的自主程度、性格的内外向情形,心理防御机制运用水平,都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状况。
认知发展水平高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所持的观念来实现。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是诱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从改变个体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错误的观念入手。
个体的情感发展水平与当前的情感状况,既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亦是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不良的情绪情感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意志和行为来降低其心理健康的水平。研究表明:处于情感失调状态下个体,会出现认知偏激和行为错乱情况,会出现社会适应水平和应激水平降低状况。
意志活动的自主程度与水平,同样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暗示和依赖性过强的人,其心理往往是不健康的。同样,缺乏自控和易冲动的人,其心理常常表现为不健康。
不良个性因素历来被看作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诱发因素。能力缺乏、性格偏差、动机冲突、不良兴趣等,都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关系到个体如何处理自己与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的关系,关系到个体如何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研究表明:升华作用、合理化作用等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个体的心理健康,而压抑作用、否认作用、倒退作用等心理防御机制则不利个体的心理健康。
(三)教育因素与心理健康
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种基本形式.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深刻而又久远。
家庭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勿容置疑的。家庭的结构、社会地位、教育方式、成员关系、个性特征,都会在个体心理发展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或民主、或专制、或溺爱、或冷漠、或打击、或激励,都会给个体的心理成长留下深刻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其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少老师采用粗暴、专制、体罚甚至损毁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对待学生,极易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致命的打击。学校中人际关系、纪律要求、考试压力因素,也常常危及个体的心理健康。
社会教育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是全面和深刻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社会教育对个体心理成长的浸染作用。研究表明,个体最容易从与周围有不良行为习性的人的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习得不良心理和行为。
自我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个体心理自我调节的情形与状况体现出来。有较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个体,因其在挫折和冲突过程中善于保持心理平衡,其心理常常是健康的,而那些不善于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人,其心理则常常呈现为一种不健康状态。
(四)紧张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
个体心理活动的变化,始终与各种紧张生活事件密切关联着。紧张生活事件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紧张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意义。那些强烈持久的、不良的紧张生活事件则常常导致个体心理朝不健康的方向转化。
(五)适应不良与心理健康适应不良,包括人际关系不适应、劳动与工作不适应、文化与习俗不适应、个性与人格不适应等方面。由于社会适应不良所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程度不一。轻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重者则常常表现出意志和行为的改变,更甚者可能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攻击和迫害,表现为对自己的惩罚和放弃。一般情况下,一个适应不良的个体,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个体。
(六)干预因素与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解决,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过去,人们面临心理问题,较多采取隐忍的态度和回避方法来对待,常常使一些简单和微小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和复杂。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心理干预对于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寻求各种有效的心理干预。
(七)环境因素与心理健康
环境是个体自身以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环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生活在优良环境中的人,其心理健康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生活在恶劣环境的人。某些情况下,环境因素作为一种不良诱因,可直接危及个体的心理健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6395.html

更多阅读

程文浩、卢大鹏:中国财政供养的规模及影响变量(2)

中国财政供养的规模及影响变量(2)时间:2010-09-09 10:03 作者:程文浩、卢大鹏【字号:大 中 小】点击:391次然而,上述研究在计算时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军队的数量。在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以维护其统治,而军队的各种费用

水循环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水循环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 形成水循环的原因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贮量巨大,是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学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有三亿多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恰逢生理、心理变化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是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的多发期。面对繁重的学习

双针探底k线形态的特征及选股 k线双底形态选股公式

下面是一种典型的底部特征——双针探底,当底部真正来临的时候就能大胆介入。请看图示:“双针探底”k线形态特征:如上图所示,“双针探底”由两根K线组成。它的特征是在邻近的两条图线中,均带有较长的下影线,且两条下影线的最低价相同或接近

声明:《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网友淡淡茶香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