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唐德刚的《袁氏当国》,有很多感想和启发,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但因为工作太忙,心不静,也就迟迟没有动笔。

  最近几天,突然又想写点东西,就先把过去要写没写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这就有了前两篇关于与儿子讨论爱情、友谊和宇宙的文章。本来,还准备写一篇和儿子讨论音乐的文章,但怕关于《袁氏当国》的文章迟迟不写,那些灵感就会随岁月而消失。毕竟,音乐的话题什么时候都可以谈。另外,最近又陆续读完了一些书,如果这个不写,后边的也将被积压,所以,决定还是先写《袁氏当国》的读后感。反思一下,其实,还是自己的惰性问题,因为只要想写,总还是有一些时间的。  我之所以读《袁氏当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作者是唐德刚先生。唐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尤其以写名人传记和口述而著称,我最开始读的是他写的《张学良口述》,非常喜欢,随后,又读他的《胡适口述》、《胡适杂忆》、《李宗仁回忆录》、《梅兰芳》等,就越来越喜欢他的风格和独到的视野。前段时间,去厦门学习,中间在北京机场转机,等候飞机的时候,在机场书店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一看作者,就决定买下,一路上,读了几段,回家后,虽然工作一直很忙,但还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不是很厚,但分量很重的好书。

  下面,就说说读本书的几点心得。

  首先,这本书进一步证明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辛亥革命其实融合了日本政府的一个阴谋。日本人为了分裂中国,成立了黑龙会,目的是让满洲和蒙古从中国独立出来,使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孙中山虽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想把中国从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他实际是日本政府重点利用的对象。孙对日本也抱有一定幻想,他在日本就住在黑龙会领导人的家里。在日本的影响下,孙中山辛亥革命时的主张,虽然是推翻满洲政权,但他心目中的中国,实际是原来明朝的汉人疆土,不包括满洲、蒙古,甚至新疆、西藏,这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最初本意。孙中山曾以此为条件向日本争取资金和军事方面的援助和支持。所以,如果最后孙中山未能与袁世凯结盟,那孙中山在日本人支持下建立的中国将不包括满洲和蒙古,甚至不包括新疆和西藏。那时,满洲和内蒙古可能就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外蒙古和新疆可能就成为苏联的殖民地,西藏可能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客观的看待那段历史,我们不该过高神化那批革命党人,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实际是后来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共同塑造的。

  其次,辛亥革命所以能成功,袁世凯的功劳也不可磨灭。原来以为,辛亥革命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主要是靠国民党人的力量,后来才知道,辛亥革命所以没有马上被剿灭,其实是袁世凯的故意纵容。袁世凯是李鸿章之后中国最有实力的政治人物,光绪和慈喜死后,小皇帝上台,摄政王怀恨袁世凯当年出卖光绪,担心袁世凯成为第二个曹操,就迅速革了袁世凯的职,袁世凯也开始了隐退后的晚年垂钓生活,并写了《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中的一首是:“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袁世凯将自己和商朝的伊尹相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实际上,袁世凯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当辛亥革命一爆发,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叛乱,朝中则无人能出来退敌,清政府只好再把袁世凯请出来,袁世凯心里明白,如果不是革命党,他是没有出头之日的,所以,对革命党的势力,他是不急于去消灭的,相反,他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开始,他并未坚定废除满清政权的决心,但在同盟会派来人员与他说和之后,他才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汪精卫的劝说下,孙中山也主动向他承诺,只要他能劝清帝退位,大总统的位置马上就让给他。因为那么时候的国民党势力,也确实太单薄。从二次革命的迅速瓦解,就能看出国民党的实力是多么脆弱。因此,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袁世凯前期的纵容和后来的逼宫。

  第三,中国的政治格局从一开始就没有打好基础。民国开始的时候,国民党选择的是类似美国的总统制度,那是一个总统掌握实权的体制。后来,因为要将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于是,宋教仁等就匆忙修改法律,变成了类似法国的内阁制度,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这个总统的权利,增强国民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后来证明,这种改变趋势给袁世凯的执政带来许多麻烦,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坚定了后来袁世凯干脆放弃这套制度,选择恢复独裁,甚至最终走向了极端——帝制。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在老百姓的骨子里,还是原来的统治思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皇帝没了,总统又是个没实权的主子,政治大乱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袁世凯开始的时候,威望也非常高,但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人出来搞国会选举,拉去了大部分选票,直接威胁到袁世凯的地位,袁就开始准备对付国民党,他采取的方式无非是拉拢和打压。袁就派人去拉拢宋教仁,准备委以重任,后来,袁的手下当时的总理可能是出于对袁的爱护,也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地位的危机感,在宋教仁准备北上见袁世凯的时候,派人暗杀,从此,暗杀就成了中国政治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

  宋教仁被杀,造成国民党二次革命,袁世凯也干脆驱逐国民党,实行自己的独裁统治。为了奠定自己的执政基础,袁还特意从美国请来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法学专家古德诺,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古德诺经过综合考察,了解到中国的实际,得出自己的观点: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集权统治的国家,不适合民主政治,更适合寡头政治,而寡头政治中,世袭的寡头要比非世袭的寡头更稳定。客观说,古德诺的这个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已经走向了共和,那是不是还要走回去呢?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知识界,还是普通百姓,对共和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尤其是掌握中国未来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有着知识背景的政治家们,多数都将共和当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个时候,如果放弃共和,哪怕是放弃这个假的共和,走回那个大家都非常痛恨的帝制(很多人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都归结在这种制度上),大多数人是很难完全接受的,但袁世凯最后还是被左右一些人忽悠了,错误地选择了向回走。国外势力正好趁机消弱中国,内部反对势力也蠢蠢欲动,最后,包括他自己的班底北洋军阀内部也出现了分裂。那些本来有机会接总统的人,怎么可能同意放弃这个机会呢?结果,袁世凯的皇帝梦没做几天,就以悲剧收场了。

  后来的中国领导人,几乎都吸取了袁世凯的教训。老蒋再独裁,也不恢复帝制,即使到台湾让儿子接总统,也没有改变共和的外衣。蒋经国不搞世袭,人格魅力和历史使命值得佩服,但台湾迅速混乱,群龙无首,至今还在动荡。后来中国大陆的领导人,也是这样,几乎都选择了“宁可换酒,绝不换瓶”的方式。朝鲜最近搞了个三代世袭,可能也是出于蒋家的经验教训。如果从稳定角度讲,实行三代世袭,外界压力虽然很大,名声也不好,但不一定不是一个理性选择。对于亚洲这些长期寡头统治的国家来说,只要上层不乱折腾,经济正常发展,保证社会精英被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上来,那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制度。

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篇幅所限,关于袁世凯背后推动“五四运动”、梁启超和蔡锷策划“起兵讨袁”背后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最后只想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历史,总能给人许多的启迪和感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7534.html

更多阅读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源氏物语的作者

《源氏物语》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整理/梅子君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有日本《红缕梦》之称,它比《红缕梦》问世早七百余年,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者紫式部的名字,不仅永载于日本文学史册

兴趣盎然又糊里糊涂地看完了《热海搜查官》 热海的搜查官 下载

《热海搜查官》三木聪与小田切让继《时效警察》后的再度合作,期待很久,虽然知道可能会看不懂……果然也是看不明白那些暗示明示,每当剧中星崎(小田切让)突然恍然大悟地说“我知道了!”,我却和他身边的人们一样,痛苦地说“我不明白!!!”许多

我收藏的各版《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电影完整版

序:再不拿出来炫一下就真的对不起我满架子的书和如流水般花掉的钱了。癖好谈不上,顶多算爱好吧,毕竟在孤独、悲伤、彷徨、无助的时候,是它们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今天显摆的只是冰山一角,我的原则是细水长流。对《源氏物语》的执着

《源氏物语》:绚烂之极终归平淡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这是我看完《源氏物语》之后的第一个感想,本书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极写光源氏的富贵荣华、绝代风采,为的只是衬托紫夫人的辞世以及光源氏的隐遁,而紫式部为了不破坏心目中对光源氏的敬仰和爱恋,竟然用了

声明:《另一个视角看民国——《袁氏当国》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为网友年华似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