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论文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币

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已经建立,“良政治之建设”却远非坦途。辛亥革命先驱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之精神,树“振兴中华、迎头赶上”之雄心,面对袁氏窃国、军阀割据,干戈扰攘、民生凋敝,却只能感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

谁来赓续辛亥一代开创的伟大事业,唤醒亿万民众,推动社会进程?谁来带领中华民族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怎样引领曲折前行的中国迎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以其伟大的成功与沉痛的失败昭示世人,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各阶层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建立起支撑现代化国家理想的制度框架,便无法救斯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以辛亥革命为起点,承续孙中山先生等辛亥一代开创的伟大事业,这个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组织纪律严整、思想高度统一、社会动员能力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以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以民族复兴的使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穿越9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从“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辟了新纪元。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震动世界,辛亥革命先驱的“建国梦”已成为现实;当奥运会、世博会接踵而来,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数仁人志士的“强国梦”也正日渐清晰。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的壮丽史诗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最有力的推动者、最可靠的组织者、最坚强的领导者。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当代中国发展壮大、全面进步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中华民族告别屈辱、走向振兴的沧桑巨变,我们将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来,伟大的祖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惊天动地的奋斗,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百年来的经验证明,现代化不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完成。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对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革命精神,与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共同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正在成为政治上充满活力,经济上繁荣发展,日益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做出突出贡献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极大影响着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民族团结则兴,民族分裂则败。我们应当铭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做主旨讲话如是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论坛9 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自此,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序幕便拉开了。孙中山最伟大的贡献是辛亥革命。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光辉先驱。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用共和国取代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它刺激、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新运动有创新的地方,它想西化,让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但是它没有彻底粉碎皇权。而只有共和制才最适合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为后来的斗争开拓了道路,是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是被清朝通缉的,不能在祖国停留,他当然无从在祖国建设。辛亥革命后,他是开国元勋,但是很快袁世凯又通缉他。他这一生的后半期,实际上的执政时间,不到一年半。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还有一年多的非常大总统,一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被人们淡忘了。 但是辛亥革命在很多人心里, 还是保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尽管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那一代人物,已经大部分都不在了。可是人民并没有忘却那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大的变革。起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它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用共和国取代了中国从周王朝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这个民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徒有其表,但这个政治变革依然有着重大的作用。列宁讲得非常清楚,用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是一个世界性的进步,一个伟大的进步。孙中山所创建的、开拓的共和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长期存在着皇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觉得不能没有皇帝,没有皇帝谁来管我们呢?谁来主持国家呢?辛亥革命就证明可以没有皇帝,而且会更好。这就是它政治变革的伟作用。第二,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从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下解放,让人们懂得进步的、最适合中国近代化的是共和制度,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民主主义的启蒙和思想解放。这一次思想启蒙非常重要,从那以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任何人想复辟,只能是一出短命的丑剧。袁世凯复辟,不过83天。最后他自己没有正式宣布,就自己撤销了,不久他就忧愤而死。还有一次是1917年,张勋复辟。1915年是袁世凯洪宪帝制,1917年张勋带着“辫子兵” ,把废帝溥仪捧出来,大概也就十天左右。这两次复辟都没有能够成为比较长久的政治事件,都是一出短命的丑剧。至于后来出现很多专制、封建、独裁的人物,本质上是封建的,但是他不敢称帝,谁要是称帝了,就像毛泽东说的,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后果是严重的。第三, 它刺激、 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大大地推动了人民办企业、办产业、办农业、办金融的热潮。很可惜的是孙中山很快就辞职了,他的革命临时政府就不存在了。企业家没有得到多少发展的机会,但当时确实刺激了办企业的热潮,在思想上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可惜很短促,临时政府总共才3个月,孙中山发了30多个文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比较空泛的,但是也推动了,不能否定。最后,辛亥革命是打破了封建的枷锁,为后来的进步开拓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十年内就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事件:一个是五四运动,也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二是出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此面目一新,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 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 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 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 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1911 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 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 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论文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币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回首一百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革命风暴,不仅将一个腐朽不堪的封建王朝抛进了历史尘埃,更点燃了几代仁人志士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世纪之梦。在孙中山先生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伟大理想感召下,无数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在 与旧世界的殊死斗争中英勇献身。1911 年 4 月 27 日,120 多位青年志士臂缠白巾,吹响海螺,义无反顾地向着满清反动统治的象征——两广总督衙门发起猛烈进攻, 敲响了这个末路王朝的丧钟。但由于筹备失当、指挥不畅和敌众我寡等种种原因,起义最终失败,百余位烈士血洒羊城。后经革命志士收殓遗骸 72 具,葬于广州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山先生曾撰文痛悼曰“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 并称“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这些年轻而鲜活的生命, 为着革命的理想而壮烈牺牲。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留给后人的形象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腐朽的旧世界同归于尽的铁血猛士。但当我们回归生活,探寻他们的身世、家境和情感世界 时,我们所感触到的并不是冷冰冰的众多偶像, 而是一群与百年后的青年一代同样富于朝气与活力, 同样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幸福的家庭和美满的婚姻。本可以坐拥一切美好元素,尽情挥洒青春的他们,为何抛其所爱,毅然走上艰苦卓绝的革命之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感的召唤,更是舍小我而成大我,舍小家而兴国家的崇高精神使然。七十二烈士之林觉民的《与妻书》,读来感人至深:“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寥寥数语, 一位饱含深情的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胸怀和“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志向,使这位革命青年必然地选择了慷慨赴义。同为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放弃富足生活,舍豪华而尚质朴,一心投身革命,潜心研制武器弹药。在起义中,他胸前挂一大筐炸弹,奋勇当先。负伤被捕后,他高喊:“学 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最终英勇就义。尽管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人们不同的历史使命, 但林、喻二君和辛亥众先贤为追求民族复兴和民生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是永恒的,这也正是辛亥革命精神的实质。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 1911 年至 1912 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 10 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 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 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 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 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窥窃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虽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晚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 1/2 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 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今天,中华民族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巨变,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正在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伟大复兴,辉煌的成就足以告慰先贤。一百年后,我们之所以仍然要广泛地纪念辛亥革命,不仅是要铭记先烈的奋斗与牺牲,缅怀前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为民族复兴和民生幸福而奋斗不息的辛亥精神, 更加注重发掘这种伟大精神对于当代中国之意义, 将其作为活的思想精髓注入时代的脉搏。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1911 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 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1894 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 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 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1905 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 70 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 16 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主力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为了消弭革命力量,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 年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 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9、 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利。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与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 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 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 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 1911年5 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1911年 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 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10 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 日晚7时,武昌 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 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 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协统黎元洪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 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 11 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 14 省。北方未独立各省, 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 这些省份也不平静, 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革命的胜利发展使清政府极为震惊。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黎元洪和黄兴、宋教仁等过高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大总统的位置动员他倒戈,把最终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11月27日,汉阳为清军攻陷。12月1日,双方议订停战3日。此后又拟定双方派出代表讨论大局。停战是辛亥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妥协的一个重要转折。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11月下旬,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2 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25日,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 16 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1月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 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3种政治势力。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 260 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2月13日,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25 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政、 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同盟会只分配到教育、农林、工商等几个点缀性的席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百年,辛亥百年,寻访潇湘百年

从我们初入学校,我们就开始接触历史,中华民族的辉煌史,辛酸史都融入了我们的爱国情怀。2011 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作为新一代大学学子,我们 翻开这一页辛酸艰难史,以一种更理性辩证崇敬的心态观去重品那一段风云变幻。百年辛亥,探访革命英烈足迹;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华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民族不朽丰碑。 湖南是中国人才辈出的省份,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湖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篇章,给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这里有辛亥革命的首功之臣黄兴,有护国将领蔡锷,有唯一被孙中山称为“开国元勋”的蒋翊武,有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左将军”的禹之谟,还有数不尽的在这片 土地上抛洒热血的英雄烈士。在我们湖大校园里,距我们百米之遥的岳麓山就是一座现代革命的圣地。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黄兴、蔡锷、禹之谟、陈天华、蒋翊武……这些百年前 的风云人物,这些从湖南长沙、常德、衡阳等地投入到那场革命的志士,都安葬在岳麓山上。岳麓山上的历史遗址,引证了“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 的诗句。 在一个周末的上午, 我们登上岳麓山,缅怀先辈, 亲身感受这一段历史。 本文将从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和辛亥革命的影响来阐述这段历史及我们对先辈事迹的感怀。 黄兴篇 黄兴 (1874 年 10 月 25 日-1916 年 10 月 31 日)原名轸, , 改名兴, 字克强, 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 年 10 月 31 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 年 4 月 15 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 山。黄兴出身书香世家,熟读经史典籍,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 、 等,深受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的熏陶。如“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经 世致用”的学用一致学风, “重践履” “贵实用”的务实作风, “坚忍不拔”“卓 、 立敢死”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在黄兴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是 当时和后世公认的实干家,并留下了“笃实” “无我”等感人肺腑的家教格言。 黄兴的一生只度过了 42 个春秋, 但他短暂的生命却推动了近代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与国家富强。他的事功伴随着辛亥革命的酝酿、兴起、高潮、成功与失 败的全过程。因此可说,他是完全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人物。他在辛亥革命运动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兴是中国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的创立者。第二,黄兴在与孙中山合作共创同盟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武装 斗争的主要组织领导者。第四,黄兴在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创立中华民国中起了关键和核心的作用。第五,黄兴在民国初年维护共和、再造共和的斗争中做出了 重大贡献。第六,黄兴有力的维护了党内的团结,与孙意见不合时,始终顾全大局。 黄兴的伟绩,决定了他在辛亥革命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他是中国近代史上 杰出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是中华民国的“开国二杰”之一。正因如此,黄兴逝世后,举国同悲, 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悼念者络绎不绝。章太炎在所作挽联中赞誉: “无 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张謇的挽联则道: “革命自是先驱者;首义总领天 下先。 ” 蔡锷篇 1917 年 4 月 12 日,长沙万人空巷,在岳麓山上,为发动护国战争,埋葬帝制祸首袁世凯,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蔡锷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蔡锷(1882 年 12 月 18 日-1916 年 11 月 8 日) ,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882 年蔡锷将军生于湖南山门一个贫寒农家,后师从梁启超、谭嗣同。 1902 年 11 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 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 蔡锷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1 年蔡锷初调云南,10 月 30 日与革命党人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 义,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 政府云南都督”,这时,他年仅 29 岁。蔡锷虽未参加同盟会,却受到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的影响,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 情和协助。 1915 年末,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 誓言,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他抱病参战,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 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因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 11 月 8 日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 34 岁。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这是孙中山所寄送的挽联。孙中山用东汉著名军事家班超、马援作喻,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时期受人瞩目的风 云人物。 蔡锷和孙中山二人,一属梁启超为代表之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追随者;另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政治主张俨然分歧,二者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 道路。但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的历史环境中,这两位政见歧异的人物,基于都具有热诚的爱国情愫,怀有同样救国救民的宏愿,在当时重大政 治事件中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合作,并相互支持,配合默契。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蔡锷无疑是英雄,自古英雄配美人,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故事只是一小段插曲,但依旧令人感怀。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 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辛亥篇 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了黑暗的夜空。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急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摧毁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满 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共和制。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形象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二是废 除了清王朝的相关制度。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 对下迅速垮台。 在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 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再者,国际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 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从上述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其最终的结果却又是失败的,因为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 派,当时南方革命党人力量不足,不能一举将袁世凯歼灭,而且又牵涉许多封建官僚,妥协意识强。孙中山在 1921 年给俄罗斯外交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中国 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站在历史的高度,无论成败,那一位位涌现于革命斗争中的英雄战士 都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不朽传奇。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态度去解读,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放到当前,和未来,以更深沉的长远的目 光着眼今后。 如今的中华民族正在逐步实现伟大复兴,历史的重任将由新一代扛起,为中国的再次崛起贡献一份力量。赞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757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日剧SP纪念松本清张诞辰100周年系列 诞辰100周年纪念币

关于这个系列,网上的议论已经非常多了,我只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只是随想而已,没什么深刻的认识,思考党和内涵众请绕行。记得在某个无聊的下午,我下载了一大堆电影准备晚上消磨时间用。从《88分钟》到《99法郎》应有尽有,其中就有一部名叫

声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论文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币》为网友追忆杏花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