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认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绿色教育的理论背景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论和内涵。

绿色发展是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

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医院、绿色城市、绿色行政……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

那么,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绿色发展,投身于绿色行动。因为,教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我们在教育战线的绿色行动就是把眼光放远一点,大度一点,艺术一点,从自身做起,倡导实施绿色教育,这是中国教育跟上中国“绿色发展时代”的步伐和顺应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

当今中国正站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只有教育得到绿色发展,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才能得到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产出”的“三高两低”现象,致使万元GDP能耗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正是我国在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之后,更加坚定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推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返思的是:学生成绩是绿色的吗?学生成绩的“单位消耗”是多少?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否也存在“三高两低”的现象?如果存在,那么我们教育“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又是什么?

教育消耗的不仅仅是国家投入的设施设备和教育经费,更有师生自身宝贵的时间。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教育活动的单位时间效益,则无异于浪费师生的宝贵生命。高投入、高消耗势必导致高污染: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式的粗放,发展目标的单一,学习后劲不足,操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这种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和幸福快乐为代价的粗放型教育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甚至这种污染是可持续的。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发展为本,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不言而喻,存在着“三高两低”现象的教育迫切需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行中国教育的“战略转型”,迅速转变发展方式,推行绿色发展观念,构建绿色教育体系,以实现中国教育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教育的基本界说

绿色教育是把科学教育求真与人文教育求善相辅而形成的教育。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瞻性;绿色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教育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绿色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综合育人为己任;绿色教育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绿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服务于社会的人身目标,积极、乐观、责任明确,主动健康发展。

三、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注重发展,彰显内涵。

四、绿色教育的内涵理念

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认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1、顺应学生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

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

4、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

5、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

6、提高教育幸福指数,强调寓教于乐;

7、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强调三位一体;

8、追求成长生态平衡,强调持续发展。

五、绿色教育的教育理论

发展论——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判别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绿色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突出个性的基础上激起发展的欲望,促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全面发展,认同差异发展,倡导单项冒尖。评价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必须要多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取长补短,全是英才。

服务论——教育就是“服务”。绿色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服务,当好参谋,既要导航又要护航。正确处理、协调、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是实施绿色教育的艺术。

育人论——从宏观上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善于协作、探究、感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分数”更重要。要从重视知识点、考点的教学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绿色教育就是通过“主导”对“主体”利用非智力因素进行情商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施育人,育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人文培养是我们长期的缺憾。绿色教育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平台,教学、育人互为目标过程,改变知识结构,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存方式,这是提高教育品位的突破口。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技巧、自身素质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育人的过程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教师。

六、绿色教育的育人理念

我爱每一片绿叶。

七、绿色教育的文化主题

自然和谐,持续发展——让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让科学与人文相互交融,让师生与学校同步发展的绿色文化。

八、绿色教育的文化目标

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师生生命状态,造就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最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

九、绿色教育的理解释义

与应试教育迥然不同,“绿色教育”坚定不移地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需求,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

“绿色教育”,摒弃片面发展的应试追求,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个性特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己任。

“绿色教育”,拒绝畸形、病态,追求健康、和谐,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认识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高度和谐统一。

“绿色教育”,坚决反对育人目标的千篇一律、格式化,积极倡导人才标准的多元化,努力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开辟空间和舞台。

“绿色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于学生的发展后劲,努力于为学生终身健康、持续发展奠基。

“绿色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不分阶层、地位、贫富与智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发展权,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正、民主视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绿色教育”是在与应试教育长期反复较量中孕化形成的,体现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历经磨励后脱胎换骨、不断完善提升的世纪宠儿。

封建科举教育把教育当作谋求个人功名仕途、封妻荫子的“敲门砖”。当代应试教育则以“读书改变命运”为蛊惑口号,竭力误导学生以个人升学为目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苦学,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竞争手段践踏别人,实现自己狭隘自私的人生追求。二者一脉相承,同样都是采取急功近利的手段,实现个人狭隘、自私、短近的人生目标,是人类文明教育的本质异化。

而“绿色教育”则植根于“化民成俗”的优秀历史传统,继承历代鸿儒志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情怀,融入崇尚民主科学、张扬自由个性、激励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为新世纪培养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素养全面、个性鲜明、富有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勇于探索实践的现代英才。

“绿色教育”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绿色教育”的最终理想,是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通过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它将努力使“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将在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以上引文见《马恩选集》第42卷第120页,第3卷第516页、第322页。)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精髓,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理想具体化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绿色教育的实施主体

绿色教育的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培养科学和人文的精神与素养,追求教育的灵性。绿色教育更重要的应该要关注于人,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不断持续发展。绿色学校的建设不仅仅包括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相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要与课改的精神及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结合,互相渗透进去。在绿色学校的建设实践过程中,赋予“绿色学校”以崭新的理念,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从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教学、绿色德育等方面对师生进行互含新理念的绿色环境教育,将“保护自然环境,培育人文生态,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师生的共同愿景,激励师生与自然共和谐,与学校同发展,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推动课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的教育特色,创造学校的教育品牌。

十一、绿色教育的实施策略。

绿色教育的入口是师生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特殊伙伴关系;绿色教育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健康性、民族性;绿色教育的关键是突出时代特色,适应社会转型,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教育的重点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习惯养成、务实创新,把书本世界和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绿色教育的转折点是克服形式主义,克服保守主义,克服急功近利;绿色教育的主渠道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的保障;绿色教育的保证是双基并举、能力中心、全面育人;绿色教育的突破口是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体验、学会创造发展;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是由“重教到重学”,再把品位提高到全方位宏观育人,特别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精神境界的培养;推进绿色教育的深入必须靠教育科研,特别要扎实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课题、校本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将“教、学、育、研”融为一体,既是目标又是过程。绿色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愉快学习、快乐成长、乐中发展,男生绅士化,女生淑女般。

在绿色教育实施策略中,要特别注重四个方面:

(一)追求尊重与民主的绿色管理

学校管理重在诚信,经营学校就是经营民心。在学校这个生态环境中,面对的是一个特别看重民主和自由的团队,管理上的尊重与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更好的实施绿色教育,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奖勤罚懒”,制定教师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同时也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认真面对教师的提案,进行解答,实现学校的人文化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以人为本、度先行的治校方针,建立民主管理体制,使学校教师逐步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追求“无声教育”的绿色教育

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提出“全面育人、无声育人、以身育人”的德育目标,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倡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1、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可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育人特色。还可通过“我长大了”、“我在绿色教育中成长”等主题鲜明的班队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同学发出“绿色倡议”,各班同学针对倡议做出“绿色承诺”。绿色使学校绿地、花坛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绿色承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自觉行动,弯弯腰、捡捡纸在学校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还可指导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训、班风,让“无声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加强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在构建绿色德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感情入手,从基础抓起,提出绿色德育的“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我爱我家”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丰厚的情感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上美好的一切。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爱”的真正意义,为家辛劳、为家奉献、为家争荣,乃至为家献身。让孩子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身边的人,从爱小家到爱大家,长大后爱祖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在活动中,可通过调查问卷、召开主题班队会、开展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大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加深对“家”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3、树立绿色心灵的理念,增强绿色教育的科学性。

在绿色文化创建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各班建立“知心朋友信箱”,架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还以家长会为依托,实现家校共建。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相互渗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的全方位发展。

(三)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绿色课堂

绿色教育是尊重人、感染人的教育。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创设科学、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能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并将各项德育目标和任务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文的精神塑造人,以绿色的环境熏陶人”,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本着“学习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只要有外出学习听课、培训的机会,不管是县内的,还是县外的,学校都应派出老师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使一批教师受益匪浅,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通过不定期地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教师的合作论坛、课题的研究等,促进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在教与学方面,实行推门听课,让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时时认真,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追求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着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丽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有形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建设,从而达到育人环境优质化。在有形文化建设上,注重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校园环境温馨雅致,整洁一新,让人赏心悦目;校本教材知识丰富,可读性强,让人增长见识。在无形文化建设上,更注重人文性、感悟性、实效性,为学生营造一片片健康的绿色成长氛围。

十二、绿色教育的实施行为

绿色环境——环境育人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诱导、保护教育的有效“情场”。教师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让学生时时刻刻欣赏你。你更上一层楼应该时时刻刻赏识你的学生。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相互赏识,实施民主化教学、情感化教学。

绿色语言——教育中的体罚现象有了较大好转,但有时出现“语罚”现象,有时从语言中仍表现出师道尊严的迹象。绿色语言应该激励起学生心目中的渴望成功的那团火,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伟大。绿色语言是现代教育的强大助力器,是成就人才的必备武器。

绿色媒介——网络、多媒体、电视、报刊上绿色教育的有效媒介,但我们的利用率很差。大部分还是善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打天下。如果不能够正确地运用现代教育设备,教学效益就差,而且还会使好奇的学生在利用网络中陷入误区,像网络游戏、聊天等。有好多学校、地区千方百计购置了电教设备,但我们的利用率很不尽人意,这是最大的浪费,说严重一点就是犯罪。要赶超世界先进教育,要从教育现代化做起。

绿色设计——我们中大部分人主要精力集中在设计怎样突破知识点、考点上。“分数”就是目标;一小部分人重在设计怎样由“教”向“学”转变;很少有人考虑“教、学、育”的有机统一、和谐发展。德才兼备才是“大器”。“德”寓“教、学”中最自然、最有效,最具有生命力。

十三、绿色教育的实施途径

绿色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的教育观,是通过师生民主公平参与的系列行为实践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的环保素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因此,以“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生命状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课堂教学为绿色教育主阵地,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道德践行等途径,开展绿色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培养提高人文素养和绿色行动能力,实行四个结合,拓宽绿色教育途径。

一是环境教育与绿色教学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强调教学应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追求师生与学校教育生态的和谐。学校制定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制度,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美好自然的情感作为新课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把环境教育渗透作为教学常规进行检查。

二是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团队教育活动,让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增强师生环保意识。

三是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环境教育,有许多共同的交叉点,两者相辅相成。

四是环境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载体,鼓励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去服务社会,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工厂开展环保宣传、保洁、护绿等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十四、绿色教育的人文尝试

(一)办学理念:

绿色教育、和谐发展。

(二)办学方向:

办特色化学校,育好素质人才。

(三)办学目标:

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

(四)办学特色

打造绿色文化,奠基发展人生。使学校成为重庆市的平安校园,重庆市的健康校园,重庆市的绿色校园,垫江的数字校园,重庆市的人文校园,形成绿色教育办学特色。

1、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爱每一片绿叶

2、绿色教育的内涵理念:

①顺应学生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

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

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

④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

⑤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

⑥提高教育幸福指数,强调寓教于乐;

⑦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强调三位一体;

⑧追求成长生态平衡,强调持续发展。

3、绿色教育的育人理念:

我爱每一片绿叶。

4、绿色教育的教育理念:

①发展论——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成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取长补短,全是英才。

②服务论——教育就是“服务”。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服务,当好参谋。既要导航又要护航,正确处理、协调、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③育人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善于协作、探究、感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比“分数”更重要。育人的过程既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教师。

5、绿色教育的文化主题:

自然和谐,持续发展——让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让科学与人相互交融的绿色文化。

6、绿色教育的文化目标:

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师生生命状态,造就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最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

(五)校训:

尊重生命、担当责任。

[释义:绿色教育就是以关爱学生,尊重敬畏生命为前提。所以在育人的过程中担当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尽到责任,才能使绿色教育具有更多的内涵。所以,要求全体师生“尊重生命、责任担当”,是五洞小学校训。

(六)校风:

健康快乐、自然和谐。

(释义:绿色教育主张和谐,追求和谐的境界,同时扎根土地,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绿色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师生生命状态。让师生身体健康,幸福快乐,顺应自然,和谐共进。所以,我们追求的学校风气就应该是一种“健康快乐,自然和谐。”的优良作风,一种愿景。

(七)教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绿色教育理念中的我爱每一片绿叶,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让每一个人掉队,让每一个人每天都有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但不同的人是需要不同的教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才是我们应该形成的教风。所以,基于绿色教育背景下的教风就是要——面向全体、以学定教,或“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八)学风:

自主探究,合作体验。

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探究学习,最有动力的学习是有理想的学习。绿色教育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合作的学习。所以,我们倡导的学风就是——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九)政风:

科学民主 廉洁奉公

厚德博学,敬业奉献。

(十)学校口号:

绿色引领发展,责任成就未来。ID0002279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8152.html

更多阅读

捉用神十天干的基本认识 李居明捉用神

   我现在介绍十天干。当到达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产生碰撞的部份时,大家便能够捉摸八字的一基本技术。十无干所代表,是每个人的本质。每个人都必定属于其中一个天干,因此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质。这种本质与生俱来、你在那一天出世,当

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问题 基本方针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5期 作者: 刘铁芳摘 要:教育方针乃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

原创 创意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发展模式 今日头条原创文章类型

【原创】创意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发展模式2012-02-16 09:35:45阅读(196)评论(0)系统分类:文化个人分类:默认关键词: 原创 创意 类型 农业 模式 基本 发展一.创意农业的基本类型(一)农业资源替代针对本地的农业条件,用充裕资源替代紧缺资源,或

声明:《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认识 教育理论与实践》为网友静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