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朱之文----------旷世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转载:朱之文----------旷世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一直因为关注朱之文而常在网上寻找知音,这篇文章就是从朱之文珍珠吧淘来的,觉得写得很好,所以转载了-----红炉一点雪注

朱之文----------旷世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莫莉的蓝色气球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旷世是指当世或当今无人能比!我曾经很不喜欢这首歌,可是听了朱之文演唱以后,我几乎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听听,所以在我眼里,朱之文翻唱的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成名曲就是旷世之音!

凭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一夜成名的朱之文,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开百度,有关他的视频,报道,贴吧,博客铺天盖地!喜欢他的人,上至政府精英,下至平民百姓,真可以说是老少通吃!赞美他的文章数不胜数!他频繁出入各大媒体,所受的关注度无人能及!人们沉醉在他的歌声中不能自拔!曾经被遗忘的那些老歌,甚至是那些不好听的歌,只要经他的口,都成了天籁之音,很多人整天脑海里萦绕的都是他的歌声,甚至连那些不喜欢或羞于开口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他翻唱的那些久违了的歌。。。。。。

朱之文为什么会给社会带来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是他那身为抵御寒风侵袭的军大衣吗?是他那顶过时了的毛线帽吗?是他的农民身份吗?列为看官,想知究竟,请跟随我的贴子,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回顾2011年2月13日那个不寻常的日子。。。

2011年2月13日,北方的天气异常寒冷,天空中下着小雪,凛冽的寒风让已经出门准备到济宁参加《我是大明星》海选的朱之文不得不倒回家,天实在太冷了,冻得他受不了。可穿什么衣服好呢?毕竟是比赛呀,他很想找一件像样一点的衣服,可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到了这件在旧货市场上买来的军大衣和一顶有些旧的毛线帽子。不管了,只要不冷就行。穿上这件大衣,戴着这顶帽子朱之文匆匆出了门。。。。。。可是到了比赛现场,满眼的俊男靓女,让朱之文觉得自己是那样寒酸,心里直发怵。他找到面试导演,问她自己这样的形象能不能参加比赛?导演告知,你最好去买身衣服。朱之文觉得也是,就到街上转了转,可因要一,二十块,他没舍得买,因为买了衣服下午就回不了家了。。。

就这样朱之文穿着这件军大衣,戴着这顶旧帽子,步履匆匆地走上了《我是大明星》舞台。那时,老朱心里在想什么呢?想家里的老婆孩子?想家里的小黄,小白?想家里那不油腻好吃又管饱的饭菜?还是想快点比完,晚了就赶不上回家的车了?无论老朱想什么,但有一点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就连做梦也不会梦到。那-就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伟大时刻即将到来。。。。。也许是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参加比赛,再加上自己的这身打扮,望着观众席上黑压压的人群和不时传来的说笑声,朱之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他的两腿直打颤,僵硬的脸上透着尴尬的笑,鼻梁上那块黑褐色的斑显得格外醒目!面对着观众和评委,朱之文开始了自我介绍,由于紧张的关系,他的话哆哆嗦嗦,语无伦次,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忘了报!要不是视屏上打出的字幕,我还真的不知道他叫朱之文。可是有谁会料到,这个穿着旧军大衣,带着过时毛线帽,表情木讷,饱经风霜的高大男人,将会给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带来巨大的震撼和感动!让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欣喜若狂!人们很难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一切是出自一个农民之口?!一时间比赛变成了身份的考量,农业知识的问答赛!热情而又贪婪的观众“再来一首”,“再来一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颗巨星就要从这里冉冉升起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来自山东省荷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农民-----------朱之 文!

当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穿着军大衣,带着毛线帽,踩着丁字步,笔挺端庄站在舞台上的朱之文,目视远方,一动不动!那神情仿佛回到了远古的三国时代。。。。。。

此时演播大厅响起了低沉,缓慢,雄浑,饱满略带忧伤而又充满磁性极具穿透力的歌声,这歌声来自哪里?是谁在唱?来自舞台吗?是朱之文在唱吗?可我怎么看到的是一个时间老人站在波涛翻滚的长江上正在向人们讲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任你江水上下翻飞,兴风作浪,可依然逃不过向东流去永远不能回头的命运!和这长江的水一样,无论是衣着光鲜的将相王侯,还是一介布衣的平民百姓:无论是功勋卓著的将军,还是默默无闻的士兵,都将像那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朱之文在唱这句歌词时,“滚滚长江”恰到好处的控制了气息,既不能紧又不能松,充分利用了他胸腔的共鸣,让人感到长江之水的饱满和厚度。“东”声音从喉咙带着饱满的气势出来向上穿过头顶直达云霄从而射向远方,是为了体现水的兴风作浪和最终归宿,“逝水”唱得略带忧伤平缓,但胸腔的共鸣声依然均匀的存在,(呵呵,一般人在唱这句时,到水字基本没气了,长江的水都被唱干了,哪里还有厚重与沧桑?)表现出水哗哗流去对自己命运的不可掌控!朱之文“滚滚长江东逝水”透过胸腔的共鸣,声音的穿透力唱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以及人对生命的无奈!

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人世间的事就是那么巧。朱之文原本是因为穷买不起像样的衣服,才穿这身军大衣上台比赛的。可这件军大衣,这顶旧帽子确实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朱之文歪打正着,难道是上天有意的安排?穿着军大衣带着旧帽子的朱之文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兵荒马乱的三国时代,那些意气风发的英雄们正站在滚滚长江上倾听他的歌。。。。。。“浪花淘尽英雄”,“浪花”低沉,浑厚,“淘”高亢有力,“尽”干脆,“英雄”略带忧伤平缓,但胸腔依然共鸣。他的这种演唱风格,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这句歌词的意境。江水卷起的浪花再怎么高,产生的冲力再怎么大,瞬间还不是向东流去,一去不返。。。。。。和这长江的水一样,无论是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曹超,还是三顾茅庐的刘备;无论是煮酒论英雄的豪情壮志,还是桃园三结义的深情忠诚:无论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决绝,还是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那些曾经建立过丰功伟绩,开创过辉煌的英雄们都被这长江之水的浪花卷进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踪影。。。。。。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非”“成败”唱得低沉雄浑饱满激昂向上,令听者的身体有情不自禁向上提的感觉,而且“是“高”非”低,“成“高”败”低,是非,成败中间有停顿,表现了胜者为王的辉煌败者为寇的落魄!“转”字气息声音都在喉咙而且吐得很干脆,表现时间的短暂。“头”字气息声音从胸腔出来在喉咙积聚向上从头顶爆发出去以后再从头顶向四周扩散,下滑唱”空”字,空字拉得较长略带忧伤,而且胸腔共鸣非常饱满有向上升发的趋势,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空”!朱之文这样动感的演唱风格,让人从他的歌声中仿佛看到了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叱咤风云,驰骋疆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三国壮观!但是,管你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的曹操,还是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的刘备;管你好酒为乐,广纳忠言的孙权,还是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都在转眼间消失得干干净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唱完,气息声音自然向下滑向低音区域用更加低沉的声音来演唱“几度夕阳”这四个字。我真的很佩服朱之文,他的嗓音超级的好!用金嗓子,天籁之音都难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你别小看这四个字,它是这首歌的最低音,很难演唱!哈哈,我想大家都会唱这首歌,但是我们在唱这首歌时恐怕很难用一种声音把它唱完吧?起高了,后面的高音我们唱不上去,起低了,中间的低音尤其是”几度夕阳“这里的低音我们简直就发不出来!所以一般人基本是低高八度混唱!朱之文”几度夕阳“最低音唱得实在,有质感,有厚度,每个字都非常饱满,就像四颗大小一样,晶莹剔透的珍珠让人听着很轻松,很舒服,不累!几度夕阳唱完以后气息和声音在胸中积蓄力量,一朝爆发用高音向上把“红”字直推云霄自然生发开来!颗粒饱满的“几度夕阳”代表的是亘古不变的太阳,积蓄力量,一朝爆发的“红”字则代表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朱之文用他的歌声告诉我们,一拨又一拨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找不到踪影!只有这青山这夕阳是如此的永恒,它不停地见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惯看秋月春风”。从低沉缓慢厚重饱满的“白发渔樵”中我们虽然听到了白发渔樵远离纷扰,淡泊名利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但从低沉缓慢而又忧伤的“惯看秋月春风“中我们也同样听到了那份孤独与苍凉!朱之文在演唱这句时强调了“惯”字(所谓“惯”即习惯的意思。春风秋月,四季更替,日出日落都是独自欣赏)!彰显了白发渔樵的孤独与苍凉!睿智博学的白发渔樵,本该是儿孙满堂,膝下绕欢,享受着天伦之乐,可为了躲避尘世的纷争,却选择了江渚上独自欣赏春花秋月的生活!高亢而又忧伤的“春风”,让我们强烈地感到智者高人莫名的孤独与悲凉!春风温暖,秋月美丽,可却无人同享!人有很多时候是复杂而又无奈的。。。。。。

“一壶浊酒喜相逢”。低沉缓慢而又忧伤的“惯看秋月春风”让我们听到了孤独与苍凉,那高亢明快有力而又雄浑的“一壶浊酒”让我们听到了“白发渔樵喜相逢”的激动和喜悦!在这里朱之文运用饱满的气息和高亢的声音特别突出了“浊酒”两个字!那穿过头顶的声音仿佛要把主人的这份激动与喜悦传给春风秋月!以我们中国人的好客之道,什么样的人来才会拿出自己珍藏的酒?朱之文的歌声告诉你,“白发渔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深情的”喜相逢“诉说着来客与主人的深厚友谊!这句歌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最煽情,最动人的地方!它给宁静的”江渚上“带来一份生气,让那份孤独与苍凉找到了一点快乐与安慰!“一壶浊酒喜相逢”让我们看到了朱之文的另一个震惊:那就是他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与把握!“白发渔樵江渚上”。前面的”几度夕阳红“它的音乐走向是从低到高。尽管如此,那个“红”字的音还是比较低的。要从“红”字过度到“白发渔樵”这几个字,还要有胸腔的共鸣,没有一定的功力是很难唱好的。一般人在唱这句时,即使提高八度,也是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感觉很累,嗓子很紧。可朱之文在唱这句低音时,可以说是收放自如,显得很轻松。只要没让你有上气不接下气,嗓子难受的感觉,说明他就是成功的!这几个字既要唱得低沉缓慢又要有厚度,每个字都要颗粒饱满,否则就很难体现白发渔樵的睿智与博学以及他的年岁与饱经风霜!“江渚上”唱得明快动听,表现了白发渔樵对江渚上生活的享受!看上去像渔夫樵夫的白发老人其实是一个置身世外的智者高人,他的年纪,他的阅历,他的睿智博学,让他看破滚滚红尘中的人事纷扰,领悟了生命的玄机!英雄的功业就像这即将逝去的夕阳,虽然美丽,却很短暂!争来争去,到头来还不是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还不如远离尘世的纷争,独自享受春风的温暖,秋月的美丽来得惬意!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歌词是这首歌的高潮也是结束!这句歌词演唱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功力,随时都会撕破喉咙!这句歌词最高音在“笑”字上。一切都在笑谈中!所以唱时重点要突出“笑”字!朱之文在唱这句歌词时,十分了得!他气息饱满,声音雄浑,真声和胸腔的气息混合,把每一个字都唱得颗粒饱满,掷地有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朱之文唱这句歌词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唱时运用“都付”换气再酝酿饱满的气息把"笑"从喉咙向上穿过头顶推向云端。。。。。。“都付”出来时,听者的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向上提,当听到那持续饱满的“笑”字时,呵呵,人的头向上昂气息也往上提。朱之文的那个笑字附有极强的穿透力,仿佛就是白发渔樵站在云端在仰天大笑,那笑声已射向远古的三国。。。。。。那些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英雄们当他们听到这笑声还会为是非成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吗?笑字干脆利落收回,气息回到胸腔,“谈”字出来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绕一下,喷薄的气息把“中”字送出。。。很好地表达了笑的从容与淡定和笑过之后的悲壮与苍凉!

朱之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高亢中不失深沉,豪放中蕴藏含蓄,令听者荡气回肠,感慨万千。浴血厮杀,金戈铁马,都已随时间远去,争什么是与非,成与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帝王将相,平民百姓,英雄草寇,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像那滚滚长江之水被历史的长河所吞噬。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说什么英雄人物,功勋卓著,人生美好?到头来也不过是人们酒桌上的消遣,茶余饭后的笑料。

朱之文“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出口便石坡天惊,地动山摇,气吞山河!让观众从他的声音中听出了味道,听出了色彩,听出了形状!据我的感受总结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音域宽广,以中音为主,能高能低,能伸能缩,收放自如(如:“几度夕阳红2,3,4”的低音“红”拖了三拍。“都付笑2,3,4,5,6,7收,下落谈2,中放2,3,4,5,6,7”的高音“笑”拖了六拍。)!他的低音浑厚饱满,不憋屈!高音洪亮高亢,不刺耳!特殊的音域让他唱歌如同说话一般轻松,令听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醉神迷,乐以忘忧。朱之文唱歌声音气息都很固执!如:歌曲中的“水”,“雄”,“头”,“空”,“在”,“红”,”风“中”等等。这是他特殊音域赋予他的特质,也是他歌好听有味的源头!

二,未经雕琢的原声光洁柔韧饱含华丽,为我们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像那多变的苍穹!

三,气息饱满,让他的声音有质感,有厚度,“有血有肉”,吐出来的字个个颗粒饱满犹如大小不等但却都晶莹剔透的珍四,他特有的强烈的胸腔共鸣,让他的声音不仅充满了磁性更重要的是极附穿透力!特殊的音域,饱满的气息和强烈的胸腔共鸣上下穿梭,来去自由,使得他的声音浑厚,圆润,低沉,混浊,刚毅,雄壮。极具张力和冲击力。气息很沉而且非常固执的一往无前!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声音浑厚,圆润,低沉,混浊,刚毅,雄壮,气息很沉,”东“字张弛有度,这个字很想蹦出去但却又不能让它蹦,得压着点。到蹦不蹦的,这样才能体现浪花的闹腾!“水”字拖了几拍,气息很固执!唱出了长江的气势恢宏,波涛汹涌,翻滚着摄人心魄的悲壮!同时暗藏着辉煌过后的悲壮与苍凉!这首歌里的这些字:水,雄,转,头,空,在,红,惯,上,风,中。。。。。。尤其是那个“笑”最能体现他胸腔的共鸣和发音的固执。大家可以去听听,听了以后你就知道他歌的魅力所在了。

五,穿透力来自真声

别人唱歌的穿透力是通过技巧用假声来达到穿透的效果。朱之文不管这些,他就用真声来穿!他强烈的胸腔共鸣和原汁原味的真声,是他的歌摄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纵观当今乐坛,像他这种极具音乐天分与特质的人,无论老少,除了朱之文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六,超越原唱杨洪基!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原唱是杨洪基,声音唱功技巧都堪称完美。但我以前听的时候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可又说不出来!现在听了《朱之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后,我才明白了他的演唱中缺少豪迈,缺少悲壮,缺少苍凉,缺少淡淡的忧伤!唱不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他的声音低沉却不浑厚,高亢中缺少深沉!这不怪他!因为人的有些天分和特质是上天所赋予的,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勤奋就能获得的!下面我就用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说听他们两唱歌的感受吧。我只是就歌论歌,与人无关,请大家包涵。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序曲(也叫引子或过门),气势磅礴,波涛翻滚,后面那几个“当”音略带忧伤。朱之文的声音浑厚,圆润,低沉,混浊,刚毅,雄壮,气息很沉,胸腔共鸣非常强,再加上能高能低的特殊音域,使得他的歌声和前面雄壮而略带忧伤的序曲连接得起,前呼后应,相得益彰。他唱出了豪迈,唱出了悲壮,荡气回肠,摄人心魄!此句一出,石破天惊,气贯长虹!

再来说说杨洪基的这句歌词。不容置疑,他的嗓音,他的唱功及技巧都是一流的!但是他的声音圆润却不浑厚,缺少低沉,混浊(高低混合),刚毅,雄壮。尤其是朱之文胸腔的共鸣声是他所不具备的。我在他的这首歌中也听到了胸腔的共鸣但只有极少的一点点。所以我感觉他的“滚滚”与前面气势恢宏,悲壮豪迈的序曲脱节,让观众的劲提起又放下,声音仿佛少了一个层次,通俗一点就是白了一点,缺少前呼后应的轰鸣声,这就是他的滚滚“虽好听却不能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根本所在!

朱之文《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出了长江的豪迈,长江的悲壮!唱出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唱出了英雄们功成名就后莫名的孤独与失落!唱出了睿智博学的高仕们对名利的淡泊与不屑!低沉中不失豪迈,高亢中蕴含深沉!

让我们记住朱之文旷世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

1.让朱之文一夜成名的那段录像:

建议:看完这段录像后到百度去搜索其他的有关录像吧,你会被深深地感动!

2、点击网址看中国文艺央视3套介绍朱之文:

http://news.cntv.cn/program/zhongguowenyi/20120127/109745.shtml

3、我喜欢的朱之文的图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8844.html

更多阅读

朱之文最新视频 朱之文2016年8月视频

朱之文介绍:一个山东菏泽单县农民歌手朱之文一夜走红,被称为网络红人‘大衣哥’‘苏珊大叔’!第一次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和《驼铃》,令观众评委震惊!我是大明星朱之文复赛_决赛还有最新视频敬请您的欣赏!视频06:59朱之文山东剧院最新

山东农民歌手朱之文 朱之文和于文华的歌曲

山东农民歌手人物简介朱之文,1970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在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节目上,演唱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轰动全场。听他唱歌的人,都站起来鼓掌,应观众的强烈要求,又接着唱了一曲《

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现在的豪宅图片

朱之文是山东农民,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于是网络拍客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

声明:《转载:朱之文----------旷世之作《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为网友陌生的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