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司马绍 晋穆帝司马奕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母亲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大赦天下。司马绍曾经微服乘马密探王敦营垒,并且于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有宠妃宋袆,国色天香,善吹笛,乃石崇妾绿珠之女弟子,不久帝病笃,群臣进谏,请出宋袆。最后送给吏部尚书阮遥集。325年闰八月二十五(10月18日),司马绍病死,年仅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一作肃宗),葬于武平陵。

司马绍幼年聪明,受到父亲司马睿特殊的宠爱。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绍随父亲司马睿一同移镇建业(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
晋明帝司马绍 晋穆帝司马奕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升任司马睿为左丞相,司马绍拜任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

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九日,司马睿即晋王位。四月初四日,司马睿立司马绍为晋王太子。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初十日,司马睿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三月二十四日,晋元帝立司马绍为皇太子。

司马绍性情极为孝顺,有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好文章辞藻,当时的名臣,从王导、庾亮到温峤、桓彝、阮放等,都被亲近看重。曾经与大臣们辩论圣人真假之意,王导等人的意见也不能使司马绍屈从。又好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当时江东人才济济,远近都归心于司马绍。王敦之乱时,王室六军溃败,司马绍欲率将士与叛军决战,登上车子将要出发,中庶子温峤坚决谏阻,抽剑斩断马套绳,这才作罢。王敦平素认为司马绍神武有明略,为朝野人氏所钦佩信赖,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黜他。于是大会百官,当众问温峤:“皇太子有什么功德值得称道?”声色俱厉,定要使温峤说出废太子的话。温峤回答说:“探讨高深的治国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从礼的角度看,这就是孝。”大臣们都认为温峤的意见是正确的,王敦的阴谋遂被阻止。

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初十日,司马睿去世,闰十一月十一日,皇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是为晋明帝,尊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太宁元年(323年)二月,司马绍将父亲晋元帝安葬在建平陵。六月初六日,司马绍立妃子庾文君为皇后。

王敦虽于永昌元年(322年)就回到武昌遥控朝廷,但因为图谋篡位,于太宁元年(323年)暗示要朝廷征召自己入朝,司马绍于是以手诏征召王敦。同年,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图谋,于是回京告诉其父王舒,王舒于是与王导一同报告晋明帝,得以早作防备。

及后,司马绍积极准备京师建康的防护,最终于当年七月成功击败王敦派来进攻的军队,平定了王敦之乱。王敦之乱被平定后,司马绍下令不再问罪于王敦一众官属,又分别以应詹为江州刺史、刘遐为徐州刺史、陶侃为荆州刺史、王舒为湘州刺史,重整各州形势,消除王敦以王氏宗族各领诸州以凌弱帝室的失衡情形。

太宁三年(325年)三月初二日,司马绍立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闰八月十九日(10月12日),司马绍健康状况不佳,召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一起接受遗诏,辅助皇太子司马衍。闰八月二十五日(10月18日),司马绍病逝于东堂,享年二十七岁。闰八月二十六日(10月19日),皇太子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晋成帝,为父亲司马绍上谥号为明皇帝,庙号肃祖(《资治通鉴》作肃宗)。九月十一日,司马衍将司马绍按葬于武平陵。

轶事典故

日与长安

司马绍年幼时,其父晋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司马绍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晋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晋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司马绍回答说:“抬头就望见日,但却望不见长安。”由此晋元帝更觉得他是个奇童。

太子西池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据说是东吴时所挖成的,名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司马绍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遗鞭脱身

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样说。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五个士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晋祚不长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黄须鲜卑

,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称其为“燕代人”,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9740.html

更多阅读

闲话宋明帝刘彧那渺茫的节操 宋明帝被称什么王

原发链接:http://tieba.baidu.com/p/2732038195全文如下:对宋明帝的果体派对,现存最早的记录,我们姑且看作原始文献,是这一段:上常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

永平陵——晋穆帝司马聃 穆帝

永平陵目录永平陵简介晋穆帝简介编辑本段永平陵简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位于今南京市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永平陵依山建筑,陵墓地宫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室系砖砌建筑,为圆弧形券顶。墓室长凡5.5米,宽2.6米,高3.05米。墓室明显地分为前后两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汉明帝尊师 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

汉明帝汉明帝老师-桓荣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

马志明相声全集 马志明杨少华相声全集

19:57酒令表演:马志明 王佩元 苏文茂22:09听曲艺表演:马志明 黄族民07:46论拳表演:马志明 黄族民07:59学跳舞表演:马志明 黄族民27:42五味俱全表演:马志明 谢天顺13:37自食其果表演:马志明 谢天顺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63---三国之魏国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曹睿

第2任明帝曹睿(205年出生,239年正月丁亥逝世于洛阳嘉福殿),名曹叡,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从226年五月丁巳到239年他逝世,在位13年,享年35岁, 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曹叡的母亲是甄夫人

声明:《晋明帝司马绍 晋穆帝司马奕》为网友刀恋孤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