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军系列1 ——中央军的由来 国民党中央党部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中国的历史很有兴趣,我很喜欢翻着家里的书一个人猫在角落里安静的看着,年少的我很是不喜欢看近代的那一段屈辱史,然穷极无聊的时候也会看一下,我发现书里介绍的很好,说抗日战争GCD是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没有被灭绝的民族脊梁,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就是GCD的领导的好,而国民党呢却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还消极避战,根本不如我军所开辟的敌后战场所表现的好,我们有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经典战术,我也一直看的津津有味,书里说的东西我也一直是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初中的历史书也好,高中的历史书上也好,似乎就没怎么介绍过国民党的抗日功绩,就一个台儿庄大捷。

当我逐渐拥有独自思考的能力的时候,我再向前看我们所熟知的那一段历史,我惊奇的发现很多东西竟然完全对不上号,我怀疑,日军侵华部队死伤了100多万,但是平型关和百团大战加起来歼敌的数字也不超过1万5千啊,其他的人都怎么死的呢?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真有我们的教科书上所说的那么脓包吗?我们总在说日本人篡改历史,为什么不先问一下自己?

我逐渐了解了,原来不仅共军不是书上所说的中流砥柱,更好笑的是,在很多地方,共军扮演这极为不光彩的角色,而那个超级大反派国民党的表现简直完全可以说是民族脊梁,民族英雄!

我一直认为忘记过去,就意味这背叛,而肆意的篡改过去,否认过去更.....!

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在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战争中起着绝对领导作用,为民族的自由付出巨大的牺牲,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取得极大功绩的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中央军系列!

国民党中央军以与蒋亲疏关系来看,大体分为以下3个层次

  (1)黄埔嫡系将领统率的部队,称中央军嫡系;蒋介石身为黄埔校长,黄埔出身的将领自然会作为他的嫡系部队,优先获得装备补充,军饷优先,黄埔的学生也大多非常忠诚于党国,在历次战役中黄埔学生打初了黄埔的威风!打出了民族的骄傲,先不说黄埔的教官,就说学生中优秀的,比如关麟征,杜聿明,宋希涟,方天,王耀武,廖耀湘,张灵甫等等等等!
  (2)蒋在北伐及历次的军阀混战中不断收编的部队,在中央序列内,但是仍保持相对独立人事体系的,称中央军旁系,多为被收编的北洋部队。这类部队不少被中央嫡系部队吞并改造,变为嫡系。
  (3)在军阀混战中被蒋(或其他军阀)打败,失去地盘,编入中央序列,但是仍保持相对独立人事体系的。与上一类不同的是,这些部队出于地方实力派,失去势力后仍与地方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广东的19路军、广东的薛岳、湖南的谭延闿/鲁涤平等部。
  下面对各支部队作粗略的介绍(1931-1936):
  一、中央嫡系。
国民党中央军系列(1)——中央军的由来 国民党中央党部
  中原大战时期,严格意义的中央军只有6个师,这是蒋军嫡系的雏形。
  第1师:北伐时期的刘峙第2师,后来交到胡宗南手上,扩展了第1军,“西北王”的核心部队。
  第2师:北伐时期的第3师第14师等合成,师长先后有顾祝同/楼景樾/黄杰/郑洞国等,后与25师合编为关麟徴的52军。
  第3师:北伐时期的第20师,师长先后有钱大均/陈继承/李玉堂,后来发展为第10军,以方先觉守衡阳闻名。
  第9师:北伐时期王柏龄的第1师。北伐中在南昌受创,回后方整编,重编序列后为第9师,后来发展为蒋鼎文/李延年的第2军。
  第10师:由两部组成,一是黔军王天培部的残余,师长杨胜治/方鼎英,二是国民军方振武投蒋后编成的45师,师长卫立煌。后来第10师与45师合并,仍称第10师,师长卫立煌/李默庵,由于部队渊源不好,以及卫立煌与蒋的关系一般,这一部又称中央军的杂牌。
  第11师:原福建周荫人部,投降北伐军,先编成17军,后改11师,师长曹万顺/陈诚。这是陈诚“土木系”的根基。
  中原大战后,又按德式编制建成了张治中的教导师,随后教导师一分为三,教1师冯轶裴、教2师张治中、教3师钱大均。教1师发展的36、87、88师即后来的71军;教2师发展为第4、25师,第4师是汤恩伯系的班底,25师编入关麟徴52军;教3师发展为第14、89师,后来14师归陈诚,89师归汤恩伯。
  上述这些构成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最原始根基。
  二、中央旁系
  1、 北伐时期蒋的同盟军
  湖南谭延闿的第2军,北伐后未能在湖南立足,曾先后在浙江、江西等地驻防,由于没有固定地盘,听命于蒋,编成张辉瓒18师(江西被歼)、谭道源50师、李韫珩53师,这支部队后来追击红军到了陕西,被胡宗南兼并。
  赵恒惕的部将贺耀组随唐生智一起南投,编为第8师,师长陶峙岳,后来也归并胡宗南系。
  云南朱培德的第3军,当时有第7师、12师。第3军的番号一直保留到该部队的最后。
  广东第4军之薛岳部、蒋光鼐部。陈济棠取得广东地盘后,这两支无家可归的粤军也在中央均等编制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蒋光鼐部(60、61、49、78)一般还是被当作粤军看待。薛岳部有时也被称粤军,但是应该说已经中央化了,最初编为90师,后来兼并其他杂牌增加了一个59师。
  2、 沿途收编的部队
  北伐时,北洋各省的地方部队纷纷投诚,北伐后整编,原则上各省均保留了一个师,由于这些省份没有地方实力派,这类部队均比较听命于蒋,个别部队被改造为中央军嫡系。
  江西的第5师,原赖世璜部,历任主官有熊式辉/胡祖玉/周浑元/姚纯,后来扩编了余韶的96师(划入第5军)。
  浙江的第6师,原周风歧部,历任主官有陈仪/赵观涛/周喦,汤恩伯也是这支部队出身。第6师后来扩编为75军,属于陈诚系部队。
  福建的11师被陈诚吃掉了。
  安徽的56师,原马祥斌部,早期亲桂系,后来亲蒋,师长刘和鼎/刘尚志,抗战时编为39军,抗战结束被裁。
  江苏的陈调元部编了55和57两个师,师长分别为阮肇昌、李松山。后来55师归了陈诚系(编入94军);57师被改造后,编入王牌的74军。
  湖北的13师,原夏斗寅部,历任主官有夏斗寅/万耀煌/朱鼎卿,朱怀冰也出自这支部队。后来归入陈诚系,13师先后曾在25军、75军、86军等序列里。
  孙传芳主力:孙传芳放弃了江南五省,率领主力(多为原北洋的正规部队)撤退江北,二期北伐时被击败,其余由郑俊彦率部投降,编为43和47师,后郭华宗的43师被陈诚吞并,47师的历任师长有王金钰/上官云相/刘家麒,抗战时编入第9军,刘家麒与军长郝梦龄一起阵亡。
  直鲁联军:直鲁联军原为北洋的河北和山东部队,二次直奉大战后依附奉系,1928年奉军主力败退出关,直鲁联军被蒋收编,编成21、41、48、58等师。刘珍年21师被韩复渠打败,离开山东后被李仙洲接管,成为中央嫡系;陈耀汉58师调到南京担当警卫师,师长喻济时,后来成为王牌74军的主力师;41和48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合成第10军,徐源泉任军长。
  此外,萧之楚的44师也是出自于北洋的部队。
  三、其他
  “中央军”这个词是相对于“地方实力派”而言的。然而也有不少的部队,既非地方实力派,也不像中央军,介于边缘之间的部队。这些部队从序列上还是统一于中央的,但是人事上仍然自成体系。(在人们的直觉观念里应该不算中央军了)
  粗略列举:
  奉军郭松龄部,郝梦龄的54师;
  国民三军庞炳勋部39师;
  出自陕西的国民二军:岳维峻/李纪才部,公秉藩的28师和王锦文的79师;张万信34师(原田维勤部);高桂滋的84师;井岳秀/邓宝珊的86师;
  河南的绿林和土著部队:镇嵩军主力,刘镇华兄弟的64师和65师;孙殿英的40师;戴民权的45师;75师(万选才残部)、76师(樊钟秀残部),75和76师合编为张钫20路军;
  原湖南叶开鑫(赵恒惕部下)的52师,师长李明;原四川张英部的59师,师长陈时骥,均被陈诚吞并,围剿红军时被歼;
  云南范石生的51师,后来经改造,编入74军;
  福建民军,张贞49师(后被19路军兼并);卢兴邦52师;
  四川郭汝栋的26师;
  这些“散兵游勇”不断被瓦解、改造、兼并,情况变动较快, 不一一而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026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餐巾纸系列1:餐巾纸的背面

原文地址:餐巾纸系列1:餐巾纸的背面作者:Thinkbond从本书中获得一种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了解视觉化思考。Part1 导言1、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几乎所有,因为画图能以便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问题,总结大量的信息。2、视觉

四十七军的影响 重生七八十年代军嫂文

四十七军的影响:四十七军中有三五九旅系统与一野有联系,是彭德怀平江起义部队发展的红六军团,参加过解放大西南与二野有联系,而且师长赖传珠曾是新四军参谋长与三野也有些联系,算是四野中与其他几大主力都有些历史渊源的部队。四十七军的

红26军的起源 红26军团

红二十六军在陇东的起源 【内容摘要】1932 年 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正式 成立,简称红二十六军,是陕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红二十六军的诞生,标志着陕甘边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又向前大大进了一步。本文就红二十六军在陇东的

岳家军的军纪如何? 岳飞死后的岳家军

岳家军的军纪如何?岳飞治军,以严明军纪而著称于史,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的军纪为『中兴诸将第一』(参见《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岳飞在南宋军界初露头角之际,给人印象

声明:《国民党中央军系列1 ——中央军的由来 国民党中央党部》为网友酷至覀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