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

一个文人的可怜,一个时代的亏欠

——浅析西晋时代背景对潘岳其人及其文的影响

一个文人的可怜,是一个时代的亏欠。

这是两段取自《晋书》的资料:“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琊内史。”“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则望尘而拜”。

西晋,是儒家豪族的政权。一个寻常的家世,一个下等的世族,一个普通的文人,想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想要邀得一定的声誉,想要求得在仕途上发展的小小机会,只能依附于豪门贵戚。交友结社、互相吹捧、抬高声誉,不过是其取得令名最快捷的方式,不过是其求得政权关注最有效的途径。

潘湛连璧、掷果满车,容貌是与生俱来的本钱,让他轻易在史书上有了痕迹。 二十岁、做《藉田》,文采是后天刻意的修炼,让他初入仕途,就声震朝野。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孝道——是他融入骨髓的信仰,可以让他放弃一生热衷的功名。 “澄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一往何时还,千载不复生”,妻、子,是他刻在心里的牵挂,可以让这个失了气节的人,还有忘不了的责任和温存。

第一个亏欠 可怜

大凡有才能者,定见嫉于当时。

《历代赋话校正》说到潘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里,号为奇童。早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泰始中,武帝躬耕藉田,岳做赋以美其事,为长安令。“

风采妙绝,眉目如画,又能以时文感动司马炎,《藉田赋》歌颂晋武帝躬耕之事,声震朝野。可笑,马屁拍得太精彩,也会招来妒怨,都说“不招人嫉是庸才”,只是锋芒毕露的代价,竟让他滞官不达,整十年。

文人的傲骨,奴才的命,谄媚权贵,见风使舵,是在利欲场中得以存活的本钱,看清了,学会了,“望尘而拜”的心甘情愿。贾氏家族,权倾朝野,投靠贾谧,是他苦心经营的机遇;二十四友,金谷俊游,败于名利,是他意料之中的沦陷。只是,这次的可怜,竟让他骂名留史册,志士不耻,千余年。

治国无道,文人失节。司马氏靠阴谋统一全国,却政失准的,道德不全,清寒士子,没有正当的途径倚才入仕,又放不下进入权力中心的宿愿,如潘岳这般,有相貌、有文采、连机遇都有了,还是与功名擦肩,可怜的潘岳,可怜的太康文人,被世道逼得折了傲骨、丢了气节,成了品格低下的代言。热衷仕途,往好听了说就是所谓的抱负,往简单里想 不过寻常的心愿。拿不起又放不下,不择手段的追求,是人格沦丧;依傍权贵的代价,是气节不见。

第二个亏欠 可怜

“时代之风远远凌驾于个人特色之上”。

《文心雕龙?明诗》有段话“晋世群才,稍人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研,此其大略也。”太康文人,大都烙上缘情绮靡、繁缛绮丽的标签,只是,不敢也不能为自己代言。

文人没有思想的资格,只有替权贵执笔的权利。“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如潘岳,论及文学造诣,从与生俱来的灵气到雕琢文字的努力,如贾谧这样的人,岂止是望尘莫及。可是,他却只能依附于贾谧脚下,卑微并骄傲着。《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行文大气,堂皇典丽,只是疑惑,以代言方式所写的作品,其中的自我该如何定位?朱笔,不能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才华,不过用来润色一下文字而已;人们口中的赞美,究竟属不属于自己,听在耳中,究竟是悲还是喜?

列举原诗,浅析:

肇自初创。二仪絪缊。粤有生民。伏羲始君。结绳阐化。八象成文。芒芒九有。区域以分。 神农更王。轩辕承纪。画野离疆。爰封众子。夏殷既袭。宗周继祀。绵绵瓜瓞。六国互峙。 强秦兼并。吞灭四隅。子婴面榇。汉祖膺图。灵献微弱。在湼则渝。三雄鼎足。孙启南吴。 南吴伊何。僭号称王。大晋统天。仁风遐扬。伪孙衔璧。奉土归疆。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长离云谁。咨尔陆生。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储皇之选。实简惟良。英英朱鸾。来自南冈。曜藻崇正。玄冕丹裳。如彼兰蕙。载采其芳。 藩岳作镇。辅我京室。旋反桑梓。帝弟作弼。或云国宦。清涂攸失。吾子洗然。恬淡自逸。 廊庙惟清。俊乂是延。擢应嘉举。自国而迁。齐辔羣龙。光赞纳言。优游省闼。珥笔华轩。 昔余与子。缱绻东朝。虽礼以宾。情通友僚。嬉娱丝竹。抚鞞舞韶。修日朗月。携手逍遥。 自我离羣。二周于今。虽简其面。分着情深。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欲崇其高。必重其层。立德之柄。莫匪安恒。在南称柑。度北则橙。崇子锋颖。不颓不崩。

西晋诗坛,四言诗作为“雅言”而备受推崇,潘岳,需要紧随时代风气,把这样的文体运用到极致,以求权臣能需要他、看得起他、让他有一点点存在的价值、至少可以用来代代笔。

诗从整体上看,形式齐整,逻辑清晰,从古至今,从理至情;从文笔上看,用词繁缛而庄重,确确实实符合时代所需;最主要的,是潘岳完完全全以贾谧该有的语气,说贾谧心里的思绪,可见代笔也需要能力。

贾谧是晋世权贵,陆机乃亡吴高门,“南吴伊何 僭号称王 大晋统天 仁风遐扬”高下立见,晋室政权存在的理所当然; “伪孙衔璧 奉土归疆 婉婉长离 凌江而翔”言辞妙曼,代贾谧这等贵胄而作,语气自要理直气壮; “储皇之选 实简惟良 英英朱鸾 来自南冈 曜藻崇正 玄冕丹裳 如彼兰蕙 载采其芳”有收还有放,有抑亦须扬,巧妙比喻,读来生香,官方文书,自然少不了循例颂扬; “昔余与子缱绻东朝虽礼以宾 情通友僚 嬉娱丝竹 抚鞞舞韶 修日朗月 携手逍遥”笔锋微转,文辞柔婉,追溯往昔,动之以情; “欲崇其高 必重其层 立德之柄 莫匪安恒 在南称柑 度北则橙崇子锋颖 不颓不崩”收尾之语,义正词严,逐层推进,晓之以理。

连这样一篇应制之作,都可见其才不浅,像潘岳这样的太康文人,能成为贾谧手中的工具之一,已经是难得的荣幸。在为权贵代笔仍需争取的时代里,普通士人,谁敢妄论本心所愿?
潘岳

第三个亏欠 可怜

大肆杀戮的朝代,生存里满满是担忧;清寒出身的文士,年岁里只剩下不安。

魏晋之际为夺权,司马氏曾有三次大肆杀戮:“第一次是在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事件中,司马懿杀曹爽、何晏等人;第二次是嘉平六年(254),司马师以谋反之罪名杀夏侯玄、李丰等,后又杀诸葛诞、毋丘俭;第三次是景元三年(262),司马昭以“不孝”之名杀嵇康、吕安等人。”

《晋书·潘岳传》中说“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潘岳,一个才、貌都不缺的人,为什么擅长的却是“哀诔之文”?

潘岳,本就不是什么大英雄、真豪杰;一个普普通通的文人,赖以生存的不过是肚里墨、手中笔。魏晋动乱战争不断,司马暴虐杀戮夺权,生于247年的潘岳,用他的幼年和青年,见证着司马氏三次大肆的屠杀;古时的人,平均寿命本就很短,“太康之治”,又是自汉末大动乱以来难得的升平。所以,文人士子把“求全”“慎终”作为简单的理想和标准。

胸有抱负的男子汉,谁不想要气节、要傲骨、要壮志满怀、要千古流芳;只是马革裹尸需要勇气,从容生死也没那么简单!看多了血腥的刑场,连保命都成了奢望,活着是用卑微换来的恩赐,“形体不在,神将奚附”,连性命都守不住,何谈灵魂的高尚?

潘岳,文人心性,本就脆弱、敏感,没有了气节,至少还有至亲至爱的人可以守望。可是“元康元年(291)潘岳岳父杨峻被杀,元康二年(292),其弱子在岳赴长安令任途中夭折,元康八年(298),其妻卒于洛阳德宫,幼女金鹿亦夭折”,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他了,赏识他的、爱护的他的、依赖着他的,一个个,都不在了。他至情,却留不住相濡以沫的人;他至孝,却在临死之际连累老母也要被诛灭。潘鬓悲秋,善于哀诔,内心积聚的苦,藏不住,也只有文章肯见怜!现引其诗两首,此情望怜:

《思子诗》 造化甄品物。天命代虚盈。奈何念稚子。怀奇陨幼龄。追想存髣髴。感道伤中情。一往何时还。千载不复生。

史说潘岳,人格低劣,可此刻的他只是个可怜的父亲,“奈何念稚子。怀奇陨幼龄”,越简单的话、越真实的痛,稚子死了,再多的不舍得也只是无能为力,这是“造化”、是“天命”、渺小的人面对生死只有一声“奈何”而已;一个失去幼子的爸爸,怀念里有太多眼泪,难过了却找不出任何的宽慰,他问“一往何时还”,他答“千载不复生”,因为很清楚地知道幼子已经死去,所以再清晰的怀念都当不了宽慰的话语。我不相信一个疼爱幼子的人会有多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时的男的,给自己的定位太高太难,不管他面对贾谧有多卑微,至少,他没有亏欠自己的家人。至情的人,总是值得原谅的。

《杨氏七哀诗》 漼如叶落树。邈若雨绝天。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山气冒冈岭。长风鼓松柏。堂虚闻鸟声。室暗如日夕。昼愁奄逮昏。夜思忽终昔。展转独悲穷。泣下沾枕席。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

“漼如叶落树。邈若雨绝天。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眼前景,心中情,潘岳是真的把妻子放在心里了,所以,叶落、是离开了树,雨下、是告别了天;寻常的自然现像、让他想到的却是妻子已经不在身边。以淡淡的比喻开篇,对仗工整,情景相连。“雨绝有归云”,用顺比,即使雨离开天了,云却还会回来,希望好似出现了;“叶落何时连”,用逆笔,叶子落了,何复归枝,原来人如树、不如天,失去的就再也不能看见。先前的希望,原来是让哀伤更加浓烈。 “堂虚闻鸟声”以室静写神伤,“室暗如日夕”以实景写虚境,原来不论实景如何,如果心境是凄然的,蔓延的只会是愁苦;“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生命本就短暂,你虽说先离开,但我在世上的日子也不会太长,仿佛是哲理的抒发、心里的释然,好像看懂了生死的必然;实则,是在以自弃的口吻告诉妻子一个承诺,一个不久就会和你同行冥府的诺言。

我想,潘岳写诗时是不会像学文学的我们一样,做那么些个所谓的解析;只是,积蓄一身的文采,在幼子夭折后喷薄而出,在妻子离开后随情而涌,真实的故事,给他真切痛,不需要刻意掩饰、或者渲染,简单的去作真挚的诗文,“让千生都知道有个我,让万世都知道有个你”,记下悲喜、福祸。

潘岳还有很多值得留传的“哀诔之文”,权贵、朋友、长辈、妻、子内容皆备,诗、赋、辞、诔文体俱全。可怜,千句诗、万斗才、终归一字——“哀”。

结语

潘岳,一个貌美闻名,诗赋留世的太康文人;潘岳,一个依附权贵、望尘而拜的势利小人;潘岳,一个盛年白发,中年失子,眼见至亲至爱都先他离世,最后连老母都被其连累的可怜人。

潘岳,下等世族,终是舍不下权利的欲望,想要往上再往上。可惜,若在选人稍微有道、政治稍微清明的时代,说不定可以依仗才能,名震官场;可是,在西晋,一个以身份贵贱来决定去从的时代里,一个没了靠山连性命都保不住的条件下,谁还有资格去在意气节、理想,谁还有能力去守住取之有道的所谓规范。

逐利,是人最直接的欲望;怕死,是人最简单的情感。

司马氏手中的西晋,“政失准的,道德示范”,要做英雄,要有善始不善终的打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要守气节,要放弃名扬权场的期望;找不到稳固的靠山,连活下去都是奢望。

我敬佩,宁为志士死、不做奴才生的真文士;可历史,不敢要求每个人都有这个胆量,因为很难很难。潘岳,一个寻常文人,手中是笔不是枪,满腹是酸水不是浩肠;短暂人生,难得一场黄粱梦,怎舍得来去匆匆!

潘岳,可怜他天生的好容貌,却盛年白发;可怜他守不住气节,连家里简单的温馨都要失去。一个可怜的父亲,看着幼子、弱女一个个离世,所能肯定的只是他们再也回不来而已;一个至孝的儿子,没有了骨气,至少还有孝道值得他去坚持,为母辞官、为母亲耕,最后一个“夷三族”的指令,让他黄泉路上都不得安心;一个可怜的丈夫,文人多风流,他却那样认真地喜欢着自己妻子,平淡相守了二十年,刻骨铭记了一辈子,到最后得来的,只是天气凉了,再也没有人叮嘱他,要多加衣裳。为谁辛苦为谁忙,丢了傲骨,舍了骨气,一身才华换得“望尘而拜”的骂名,到头来,时代竞给了他一个“夷三族”的命运。

一个文人的可怜,一个时代亏欠。治国无道,文人失节!可怜的太康文人,可怜的潘岳。唯幸,有诗赋留世,不负一身才!

参考书目:《西晋太康诗歌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新论》、《魏晋五言诗研究》、《晋书》、《历代赋话校正》、《潘黄门集》

— 木含夕

2013/5/1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0957.html

更多阅读

庾信《哀江南赋序》赏析 哀江南赋序朗诵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

汉魏六朝诗讲录 太康诗歌1 叶嘉莹 叶嘉莹

汉魏六朝诗讲录 叶嘉莹第五章 太康诗歌第一节 潘 岳前面我们几次讲过,魏晋之间正处于中国文学的觉醒时期,在这之前的文学作品,像《诗经》、《楚辞》等都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作的,它是因为有一种感情在作者内心之中涌动,不得已才自然而然

细数中国古代著名美男 上 古代著名美男子

本来想搜索中国古代十大美男,结果搜出几个版本,加在一起就不止十个了,有几个算几个吧(顺序是任意的)。至于搜来的美男照片,恐怕也是后人根据传说、记载、想象弄出来的吧,至于想不想天晓得,看看而已,千万不能当真哟。一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图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首

看过以下是为,那真是美男都没那么长命。。结局都不咋好。。正是红颜薄命啊(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以下配图都是本人觉得和我心里匹配的图。。)一,潘安(说句实话这张图可能没有其他图来的那么。。咋说。。可是我看到这个第一

中国古代美男之七:卫玠

晋元帝司马睿卫玠(285年—312年),字叔宝,貌过潘岳,实为魏晋第一美男。他的祖父就是诛杀钟会和邓艾的西晋重臣卫瓘(灵山居士注:就是在本系列《之五:王衍》中提到的那个书法家)。卫家命运多舛,人口多死于八王之乱中贾后操纵的楚王司马玮之手。

声明:《潘岳》为网友再痛丶也要坚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