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 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区别

体裁编辑[tǐ cái]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裁,是指诗文的文风辞藻。[活动]“你好,地球”百科大神之巅峰对决!

目 录

1释义

  1. 1.1读音字形
  2. 1.2详细解释

2定义

  1. 2.1概念解释
  2. 2.2历史范畴
  3. 2.3具体分类

3诗歌的体裁

4音乐的体裁

  1. 4.1概念介绍
  2. 4.2具体分类

5文章体裁

  1. 5.1 议论文
  2. 5.2 记叙文
  3. 5.3 小说
  4. 5.4 说明文
  5. 5.5 散文

1释义

读音字形

词目:体裁拼音:tǐ cái基本解释文学作品的分类,可用多种标准来划分

详细解释

1. 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词藻。《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 宋氏 , 颜 谢 腾声。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明 宋濂《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於古。” 刘半农《诗选·自序》:“又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在诗的体裁上与诗的音节上的努力,留下一些影子。”2. 文学的样式。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等。胡适《论短篇小说》:“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所记,有许多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 秦牧《<;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散文。”3. 指字体结构。《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4. 体制。清 王韬《设官泰西上》:“彼贤豪之所以取信於西人者,不过在贸易场中焉耳,於国家政事体裁,未必能知之也。”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四:“或谓一民族相结合,虽未具国家之体裁,亦可谓之有主权。”5. 风度姿态;风格。唐 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比见 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筯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 明 唐顺之《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

2定义

概念解释

前苏联奥夫相尼柯夫《简明美学辞典》:【体裁】表示一门艺术内部分类的概念。因为体裁是在各门艺术内部形成的,所以这个概念具有一般美学性质。在每一种体裁中都可以看到内容的某种共同牲(生活联系和关系的特殊性)以及方向性、生活现象取舍及其艺术体现、思想和审美评价、感染作用特点的某种共同性。每一种体裁都有一整套相对稳定的艺术手段,这些艺术手段就是这体裁的独特辨认标志。这些艺术手段具有派生的性质,因为它们都受各种体裁所特有的反映对象制约。体裁同艺术形象结构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同主题、情节和布局相关,体裁的各个要素(其外在的、物质的标志)可以归入艺术形式,但它在整体上体现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历史范畴

体裁又是一个历史范畴,现实的艺术运动只有通过体裁才能得以实现。体裁的兴起、发展及演化受历史环境的制约。体裁还体现时代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每个时代都有只属于自己时代的体裁,而各种体裁的总和则反映时代的总体艺术风貌。体裁运动虽然最终制约于社会关系领域,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内在的发展逻辑。体裁反映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稳定倾向,体现了艺术过程的特征和统一。体裁形式永远处于一种动态的嬗变过程,这-过程受艺术家的表现方法、艺术风格和世界观的影响。通过对体裁的选择,以及活跃多变的体裁形式,可以看出-个艺术家的生活、思想和审美定势的总貌。体裁形式的分类过程中体现看分合倾向的错综交叉。求分倾向预示着各艺术门类和种类内部新兴体裁的产生,而求合倾向则体现了各种体裁形式的相互联系和共同特征。

具体分类

体裁的门类众多,-般包括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体裁: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风俗画、战事画、主题画等;雕塑体裁:肖像、动物像、风俗、历史、花纹图案、纪念性雕塑等;舞蹈体裁:民间舞、古典舞、民族舞、技巧运动舞、节奏造型舞等;电影体裁:故事片、纪录片、新闻片、戏剧片、喜剧片、音乐戏剧片、艺术文献片等;音乐体裁:交响乐、奏鸣曲、颂歌、浪漫曲、歌曲等;建筑体裁:宫殿、文化设施、住宅、厂房等。狭义的“体裁”,有时是文体的同义词。

3诗歌的体裁

古诗:古体诗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调(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4音乐的体裁

概念介绍

音乐的各种表现样式和类别。从简短的歌曲到宏大的交响曲,其中包含大小不一,繁简各殊的体裁。音乐作品的体裁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声乐、器乐和戏剧音乐三大类,其中每一类还可细分。例如器乐类即有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等即兴性体裁,赋格、创意曲等复调性体裁,以及组曲、奏鸣曲、室内乐、协奏曲等套曲体裁。近代交响乐队演奏的管弦乐作品,总称为交响音乐,包括音乐会序曲、交响曲、交响组曲、交响诗等。声乐类有独唱、重唱、合唱、康塔塔、清唱剧等;戏剧音乐类有歌剧、舞剧、话剧配乐等。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一般分为民歌、曲艺音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5大类。其中每一类还可分为较小的体裁。如民歌中有山歌、号子、小调;曲艺中有弹词、大鼓、牌子曲等;歌舞中有采茶、花灯、秧歌等;戏曲中有昆曲、高腔、梆子、皮黄等;器乐中有丝竹、吹打、弦索等。

具体分类

音乐体裁的具体分类如下:1. 曲调(air,法、英)具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常用于18世纪的组曲中。2. 阿勒曼德(allemande,法)17世纪盛行于法国和英国的舞曲体裁,四拍子,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常用于组曲。同样的名称在19世纪指流行于瑞士乡村的三拍子轻快舞曲,它是华尔兹的前身。3.赞美歌(anthem,英)英国基督教教会仪式所用音乐,有独唱、合唱形式,歌词大多取自圣经,用英语演唱,一般用管风琴伴奏。4.咏叹调(aria,意;air,英、法;Arie,德)独唱曲,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段落,也可以是独立的作品。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幅度较大的情感抒发。5. 叙事歌;叙事曲(ballade,法、德)13、14世纪的法国世俗歌曲。⑵19世纪盛行于德国的具有叙事性的歌曲,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19世纪抒情浪漫的器乐曲,如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6.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7.船歌(barcarolle,法;Barkarole,德;barcarole,意)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8.摇篮曲(berceuse,法;cradle,英;lullaby,英;Wiegenlied,德)安静温和的声乐或器乐小曲,节奏有如摇篮缓缓摆动。9. 布鲁斯(blues,英)一译蓝调。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风格,源于黑人灵歌。通常为十二小节,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其名称来源于别具特色的常降低半音的大调第三和第七级音(称作"怨音"bluenotes)。10.波莱罗(bolero,西)西班牙舞曲,三拍子,稳定的中速,用响板敲击具有特性的节奏。拉威尔的管弦乐《波莱罗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肖邦也写有这种风格的钢琴曲。11.布列(bourrée,法;borry,boree,英;bore,意)⑴盛行于17和18世纪的法国舞曲,速度较快,通常为2/2拍。⑵现流行于法国中部奥弗涅山区的三拍子舞曲。12. 康康(cancan,法)19世纪末盛行于法国的舞曲,快速,2/4拍,热烈而粗俗。最著名的是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曲。13. 卡农(canon,系)一种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形式,当一个声部的旋律出现之后,另外的声部紧跟模仿。有将旋律完全保持的"严格卡农",也有带些变化的"自由卡农"。它可以是一首独立乐曲的形式,也可在大型作品中出现局部性的卡农写法。14.康塔塔(cantata,意;Kantate,德)一译大合唱。盛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多乐章声乐作品,包括独唱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与清唱剧相类似,但规模较小。有宗教的也有世俗内容的。巴赫留存于世的二百余部康塔塔是经典之作。15.随想曲(capriccio,意;caprice,法)⑴16世纪末至17世纪较为自由的赋格性质器乐曲,多为古钢琴作品。⑵技巧性练习曲,如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⑶19世纪用于形式较为自由的乐曲,常借用著名曲调为主题,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16.夏空(chaconne,法;ciaccona,意)一译恰空。盛行于17世纪的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即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17. 室内乐(chambermusic,英)指适合在室内而不是大厅由少数人演奏的器乐曲,早期曾包括声乐。主要体裁是数种重奏,最常见的是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虽常在音乐厅演奏这类作品,但依然保持原有的细腻亲切的特性。18. 众赞歌(Choral,德;chorale,英)基督新教(路德教派)的赞美诗曲调,最早出版于1524年。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将其作为改革手段之一(他本人还曾创作过一些)。其特点为:采用该国语演唱,曲调大多选自朴素通俗的民歌和古老的圣歌。起初为单声部,后来出现了主旋律在最高声部的四部合唱式以及复调形式。17、18世纪众赞歌成为重要的音乐创作源泉,如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众赞歌变奏曲以及大量宗教康塔塔中都以众赞歌旋律为素材。19. 众赞歌前奏曲(choraleprelude,英)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通称,盛行于17、18世纪。在路德教派的教堂仪式中,会众唱赞美歌之前要先由管风琴将其旋律演奏一遍。演奏者可将旋律作自由变奏,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众赞歌前奏曲体裁。20.协奏曲(concerto,意;Konzert,德)也称作独奏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的协奏。形成于18世纪,通常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在莫扎特奠定的古典协奏曲模式中,第一乐章有两个呈示部,即乐队先呈示主题,然后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带有变化地再次呈示主题;第一乐章(有时也在末乐章)将近结束处有"华彩乐段"(cadenza),即主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19世纪逐渐不再遵循这种模式。21. 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意)盛行于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多乐章作品,是由几件乐器组成的独奏小组和管弦乐队的协奏。主奏组大多由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大提琴、古钢琴组成,通常为2-5件乐器,它们细腻纤巧的音响与宏亮的乐队合奏形成鲜明对比。22.库朗(courante,法;corrente,coranto,意)盛行于17和18世纪初的活泼的三拍子舞曲,常用于组曲。23.恰尔达什(csárdás,匈;Czardas,德)一译查尔达什。匈牙利舞曲,由缓慢而忧郁的lassan段和快速热烈的friss段构成。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即典型的恰尔达什舞曲。24.嬉游曲(divertimento,意)盛行于18世纪末的轻松怡情的多乐章室内乐或小乐队作品。在莫扎特的嬉游曲中,也有些比较深刻严肃。25. 二重协奏曲(doubleconcerto,英;Doppelkonzert,德)两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如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26.二重奏(唱)(duet,英;duo,法;duetto,意)供两人演奏(演唱)的形式,二个声部不分主次,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器乐二重奏(除钢琴二重奏外)还专门称做duo。27.练习曲(étude,法;study,英;studio,意)专为练习乐器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19世纪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人加强了这种体裁的艺术性,使之成为音乐会上的正式曲目。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会练习曲"。28.凡丹戈(fandango,西)活泼的西班牙舞曲,快速、三拍子,用响板和吉他伴奏。29.幻想曲(fantasy,英;fantasia,意;fantaisie,法;Phantasie,德)器乐曲,总体特点是形式上自由不拘,带有幻想的性质。⑴文艺复兴时期指不采用舞曲形式或变奏手法而采用复调技巧自由写作的器乐曲。⑵巴洛克时期即兴性的键盘或琉特琴乐曲,如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⑶古典主义时期在写法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的大型作品,如莫扎特的钢琴《幻想曲》K396、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op.27no.2(作者标明"类似幻想曲的奏鸣曲")等。⑷浪漫时期带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钢琴曲《幻想曲》op.116。⑸根据现成主题(民歌、他人音乐素材)所写的乐曲,如李斯特《根据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主题而作的幻想曲》等。30. 法朗多尔(farandole,法)古老的法国舞曲,仍流行于普罗旺斯一带。6/8拍,也有2/4拍,如比才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中的《法朗多尔舞曲》。31. 弗拉门科(flamenco,西)盛行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歌舞体裁,用吉他伴奏,常常带有悲伤意味。在西班牙吉他作品中弗拉门科是一种典型风格。32.赋格(fugue,法;Fuge,德;fuga,意)在一个主题上构成的多声部(至少二声部)复调作品。单声部的主题在原调上出现之后,另外的声部依次进行模仿。主题在全曲多次出现,中间有数个"间插段",它们大多采用主题片断作素材,在不同调性上进行丰富多样的变化,也可引进新材料。最后一次主题在原调上完整出现,便告结束。赋格可用于一部独立的作品,也可用于一部大作品的局部,称作"赋格段"。33. 加伏特(gavotte,英)盛行于17世纪的法国舞曲,传入宫廷后,成为当时各种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式,如歌剧、组曲中常有加伏特舞曲。快速,4/4拍。34.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英)一译"素歌"。罗马教会所保存并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宗教歌曲集,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单声部旋律,节奏自由,以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为依据。分为两大类:⑴用于教堂举行弥撒的成套圣咏,内容集中于耶稣最后的晚餐与受难;⑵用于修道院每天不同时辰祈祷的"日课"圣咏。35. 哈巴涅拉(habanera,西;abanera,意)一译"阿伐奈拉"。起源于古巴哈瓦那的舞曲,较慢的二拍子,第一拍为切分音。19世纪传入西班牙。36.哈里路亚(hallelujah,希伯莱;alleluia,拉)希伯莱文原意为"赞美上帝之歌",是圣经中欢乐地赞美上帝的专门用词。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常将其用于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作品,如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合唱"哈里路亚"。37. 幽默曲(humoresque,法)盛行于19世纪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的器乐体裁,如德沃夏克的《幽默曲》op.101。38. 即兴曲(improperia,法)盛行于19世纪的钢琴小曲体裁,具有精美典雅以及自由灵动的特性。如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39.间奏曲(interlude,英;entr'acte,法)同intermezzo⑵、⑷。40.幕间曲(剧)(intermezzo,意)⑴盛行于16、17世纪在戏剧幕间演出的带有音乐的短剧,它是18世纪喜歌剧的前身。⑵在戏剧或歌剧两幕之间的器乐曲。同interlude。⑶一种独立的器乐小品,如勃拉姆斯等人的钢琴小曲。⑷多乐章作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中较为的短小乐章。41.引子(introduction,英)乐曲的开头部分,常见于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较大型作品,通常为慢速,与快板主题形成鲜明对比。42. 爵士乐(jazz,英)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音乐风格。其中含有非洲鼓乐的节奏、欧洲的和声、美国福音歌曲的唱法以及布鲁斯(即"蓝调")、"拉格泰姆"(ragtime,一译雷格泰姆)等诸多因素。称之为Jazz大约是在1915年左右,但含义模糊。之后发展出多种类型,如摇摆(swing)、比博普(bebop)、博普(bop)等。43.吉格(jig,英;gigue,法)16世纪出现的英国舞曲,17世纪盛行于欧洲,常用于组曲。快速活泼,三拍子。44. 霍塔(jota,西)源于阿拉贡地区的西班牙舞曲,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45. 利德(lied,德)原意为歌曲。现专指德、奥浪漫歌曲,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的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选用短小的诗作,音乐和诗歌紧密结合,钢琴伴奏部分担任重要的烘托气氛和描绘情景的作用。46.牧歌(madrigale,意;madrigal,英)意大利古老的世俗声乐曲。最早出现于14世纪,大多为二声部(也有三声部的)复调形式,至16世纪发展为以五声部最为常见的复调重唱或合唱。此外还有独唱形式,如蒙特威尔第的作品。47. 进行曲(march,英;Marsch,德;marcia,意)伴随队伍行进的音乐。两拍子或四拍子(快速的也有6/8拍子),重拍突出,乐句对称。常用于歌剧、交响曲中,如威尔第歌剧《阿伊达》中的大进行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48. 弥撒曲(mass,英;Messe,德;missa,拉)天主教(基督教旧教)用于圣体圣事礼仪的音乐,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用拉丁文演唱。常规的弥撒形式有五个固定部分: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dei)。中世纪后期开始对其中某些乐章进行多声编配,以后更是出现了丰富而自由的创作。49. 玛祖卡(mazurka,mazur,波)波兰民间舞曲,中速或快速,三拍子,节奏带有附点,强拍常处于第二或第三拍上。肖邦将其高度艺术化,作有大量钢琴玛祖卡。50.小步舞曲(menuet,法;minuetto,意;minuet,英)17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中速三拍子舞曲,源自民间,后成为宫廷舞。18世纪常被用于多乐章器乐曲,如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

5文章体裁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十一、概括段意(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小说

一、小说四要素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例1:他走了。例2:我们爬上了山。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九、摹状貌: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说明的事物形象直观。十、作诠释:对事物进一步作出解释,便于更清楚地认识了解事物。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4、说明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6、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7、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散文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一、要把握文章“线索”。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 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区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1330.html

更多阅读

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 oem授权书

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简介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当涉及到购买许可证(license)的问题,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迷茫。不知道一些相应的license的问题。而购买license的渠道很多,那么我们应该要购买哪些license呢?他们的区别又

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

【中文书名】《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原著名称】City Design:Modernist, Traditional, Green andSystems Perspectives【原著出版者】Routledge【原著作者】Jonathan Barnett【ISBN】978-7-121-24324-0

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批准文号区别 食品药品批准文号查询

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批准文号区别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均使用不同的批准文号,而这些批准文号在近几年又因为审批权限移交、政策调整和法规修订等原因,曾有过更换。对于药品,现在国家规定统一使用的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号,即平常所说

反馈回路模型——人类发展、学习、创造和天才的理论

反馈回路模型——人类发展、学习、创造和天才的理论原文:WinWenger,Image-Stream发明者,加速学习、大脑开发等领域的先驱翻译:阿扁翻译前记: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它用一个反馈回路模型述说了人类发展、学习、创造和天才的基本原理,而

声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 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区别》为网友代风轻吻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