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比例高祖辈家长进课堂---新民晚报家庭周刊 隔代教养的弊端

长宁区“祖辈家长课堂”传递家庭教育“正能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工作压力的增大,“隔代教养”正逐步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与此同时,“隔代教养”所引发的问题也在不断受到关注,尤其是两代家长间对育儿问题如何协调统一,祖辈家长怎样更新育儿理念和教育方式更是困扰着众多隔代教养家庭。最近,长宁区正在全面推广的“祖辈家长课堂”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追捧,课堂场场爆满,课本更是供不应求。提升隔代教养水平的同时,也传递着家庭和谐的“正能量”。
■文/记者颜静燕

1·隔代教养:比例高问题多
  “每天来接送孩子的,有一大半是老人”,小学教师娄易说,“平时听孩子们讨论,提到最多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觉祖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变迁使祖辈们自然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有调查表明,我国0-3岁婴幼儿中有80%处于散居状态,祖辈家长参与0-3岁婴幼儿抚养的占84.6%。在上海,则有88%的0-3岁婴幼儿由老人养育,而长宁区的隔代教养比例更是高达90%。
  随着隔代教养比例的上升,不少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和长宁区妇联在对长宁区0-3岁社区婴幼儿家庭隔代教养的调查中发现,祖辈家长在教养心态、教养水平和代际关系协调三个维度上存在不足。如何更新祖辈家长的育儿理念、提升隔代教养水平成为了众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今年9岁的妞妞由爷爷抚养5年了,她妈妈说:“爷爷什么事情都顺着她,特别溺爱,5年下来,孩子变得任性、没礼貌。有一次她穿着鞋往床单上踩,我说这样不行,爷爷却说‘没关系,洗洗就行了。’女儿就在爷爷的支持下得意地看着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龙龙的奶奶则恰好相反,对5岁的孙子管教得异常严格,使原本活泼开朗的龙龙变得缺少自信、毫无主见。
  
2·祖辈课堂:既科学又实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针对数万人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没有学习过的人数接近100%。为了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在科学育儿、隔代教养方面的需求,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开设了“祖辈家长课堂”。
  “真的收获很大,以前我们带孩子的老观念都被颠覆了。”11月8日,在华阳社区祖辈家长课堂的开班仪式上,曾参加过祖辈课堂的新泾镇居民都秀凤说道。“以前小外孙不肯吃饭,我总是拿个碗跟在后面,一边玩一边喂,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没有办法让他快点吃,急得我团团转。后来我按照课堂上老师说的方法,吃饭前先让孩子进行一下运动,消耗大了,孩子容易饿,吃饭自然就香了。”
  都阿姨说,从前自己和女儿在育儿理念上也常发生碰撞。女儿总是搬出一套套从书本上照搬下来的理论来“指导”都阿姨怎样带孩子,而都阿姨则总是阳奉阴违,“她说什么我就应着,但实际操作还是照我原来的方式,因为她说的都是理论,没有具体办法。”而家长课堂上的内容却不一样,比如“怎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怎样烧出既营养又让宝宝爱吃的菜”等等,“全都是上完课回家马上就能用到的。”
  回家后,都阿姨还将课堂知识传递给儿子媳妇,“真的是一人上课全家受益。”这回得知祖辈课堂再次开课,都阿姨特意从新泾镇赶来,现身说法的同时还准备再带一本教材回去。“上次的课虽然做了课堂笔记,但总觉得还不够详细、全面,有了教材的话,还能传给社区里其他没上过课的老人。”
  
3·场场爆满:有针对受热捧
  截至目前,长宁区已有虹桥街道、新泾镇、北新泾、华阳街道等街镇陆续开设了“祖辈家长课堂”,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的祖辈课堂真的是场场爆满,有些家庭甚至出现了奶奶听课后又带爷爷听,外婆听后又带外公听的现象,还有几户家庭小辈和祖辈一起来听”。长宁区妇联主席王秀红介绍,老人们上课非常认真,除了记笔记,有些懂经的还会在微博上更新上课内容,供没能来听课的祖辈们分享。
  祖辈课堂为何受到如此热捧?记者发现,首先其课程是专门针对祖辈家长存在不足的地方而设置的。比如在华阳社区的课程一览中,就针对教养心态、教养水平和代际关系协调三个方面,将课程分为“角色调整”、“养育方式”、“心智发育”、“亲子互动”、“总结交流”五个系列,具体内容包括“做开心、开明、开窍的现代祖辈”,“亲子喂哺的情境要素与方法”、“走近宝宝的心灵世界”、“如何开发宝宝的听说系统”、“家庭亲子游戏的开展”等等。
  其次,对于很多“顽固”的老人们来说,专家的话通常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因此,祖辈家长课堂的授课老师也是业内一流的专家,不仅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乐善耀、儿童医院教授沃乐柳,还有市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的老师,区早教指导中心专家等等。“尤其是乐教授和沃教授两位专家自己也有第三代,他们都是有感而发,真正的现身说法,很具亲和力。”
  王秀红说,开设“祖辈家长课堂”就是为了共同探索更科学的隔代教养模式,产生更多的开心、开明、开窍的祖辈家长,下一步将继续采用政府经费支持的方式,将这一项目拓展到全区10个街镇,累计直接受益家庭约1500户,间接受益家庭4500户。
  为了使更多没能来上课的祖辈家长们也能获得科学指导,长宁区妇联还联合市科学育儿基地共同编印了《隔代教养指导手册》,对“祖辈家长课堂”中颇受欢迎的讲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汇编,今年又加印了1000册。
  “我们每个街道的计生办都有辖区内孕妇的详细信息,会跟踪关注,现在报名主要采取主动、自愿的方式,必要时我们也会上门沟通邀请,不同街镇之间的居民如果觉得需要也可以去其他社区听课。”
  
【相关链接】
  
你家适合隔代教养吗?
  有些年轻爸妈总是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所以拒绝老人带孩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后再想建立就难了。
  那家中的老人适不适合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呢?一起来看看心理学家总结的10条适合照顾隔代人的“资格标准”吧!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老人带孩子的11点提醒意见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9、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142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 pp助手软件更新失败

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简介黄金周出行,抢火车票势在必行!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工具/原料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方法/步骤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 1、下载高铁管家APP如何用高铁管家买火车票 2、点

明清易代中的泰安士人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明清易代中的泰安士人——《泰安施氏族谱》中相关人物史料考索周 郢提要:明清易代之变中,泰安士人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新发现的《泰安施氏族谱》上对此即有生动反映。其中所记萧启濬谋

声明:《隔代教养比例高祖辈家长进课堂---新民晚报家庭周刊 隔代教养的弊端》为网友浪亽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