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菜鸟基金经理的差别上 :投资逻辑的魅力


明星和菜鸟基金经理的差别(上):投资逻辑的魅力

【岳永明专栏】范勇宏先生出了本《基金长青》的书。关心公募行业发展的人,应该去读一读。我特别要提及的是,他用了整整一章来描写跟随其近18年的王亚伟。

书中特别提到,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前的十年时间里,虽然也有过良好的业绩,但发挥并不稳定,起初其在社保基金、华夏成长基金管理中“很不顺利,迟迟找不到市场感觉、踏不准节奏”,直到2005年9月,王听从范的劝,放下投资,调整心态,去国外学习,回国后王亚伟便“神”了。

这萌发了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明星基金经理和菜鸟基金经理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接触过近100位基金经理后,我发现有两点必不可少。其一,是否在牛熊市的历练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其二,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并把风险放在首位。

本期专栏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

王亚伟十年磨剑

围绕王亚伟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被华夏打造出来的,有人质疑他投资有猫腻,但没有人去研究过他的投资成长历程。

笔者见过几次王亚伟,印象跟范勇宏描述的在1995年面试王时相似,平和、淡定,时不时憨笑,王亚伟的同事评价他,顾家、喜欢摄影。

在炒作以及神话王亚伟的时候,投资者仅看到了其2005年接受华夏大盘至其2012年离开这7年间,基金累计净值增长了1046%,以及王总神秘地出现在重组股里,但却没有人认真思考过或无从知悉他的成长经历和他投资组合的艺术。

在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至2005年的10年里,他和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一样,犯过很多错误。

1998年,王亚伟刚刚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时因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000万元账面盈利化为乌有,王常常以此告诫自己戒骄戒躁;2001年重仓持有茅台,在熊市中坚守几年终于在2003年没有收获地斩仓,错过大牛股;2004至2005年期间,因选股面窄等原因没有处理好股票组合弹性和稳定的关系,业绩波动较大。

据范勇宏描述,2005年王回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灵活,既发掘隐蔽资产、又有再重组驱动的个股,同时也不排斥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架子型投资,持股更为分散,少有单只股票超过净值的5%,大多数个股占净值2%以下。在范勇宏看来,此时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才基本成型了。

不随大流,爱好冷门股,甚至刻意回避基金重仓股和某个阶段的热点股,强调考虑了隐蔽资产的安全边际,王亚伟对重组股情有独钟,以至于在他的大投资组合里,还有一个重组股的小组合(关于组合投资的艺术,我们下期详谈)。

投资逻辑不是虚的

那么,投资逻辑到底有价值吗?

应该说,符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有价值,别人的投资逻辑仅仅有参考价值。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看似很虚的东西。

2011年底,笔者采访鹏华一基金经理,彼时其业绩排在同类基金前几名。我向其询问他的投资逻辑。该基金经理竟以不便透露、投资逻辑是不断变化的等回答搪塞,后来干脆来了一句“你给我一个比较成功的逻辑”。

当然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即使能列数几个,也必须和不同性格、不同投资习惯相结合,再经市场检验才有意义。后来,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垫底。

2009年,原嘉实基金经理邹唯被《投资者报》评为最赚钱的基金经理,采访他时也问过投资逻辑的问题。邹当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他很勤奋,两天后,邹在出差途中打来电话说,首次对自己的投资逻辑做了总结和反省。

我想说的是,即使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也不一定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投资逻辑明确梳理出来。王亚伟之所以从2006年开始,年年业绩靠前,当然与其勤奋、严谨和高悟性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基于独立思考和市场检验的符合自己性格的投资逻辑。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一点,去年笔者写过一组“基金经理档案”的系列文章,对一些好的基金经理的过往操作做过分析,同时对益民红利成长的蒋俊国、华富竞争力优选的张琦等人的失败也分析过。失败者一个明显的通病是,风格漂移不定,追涨杀跌,缺少独立判断。因而对年换手率超过16倍、三年亏损51%、连续七个季度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而还不下课的张琦,笔者提出了明确质疑。

文章发出后不到20天,华富就公告张琦因个人原因离职。我觉得,离职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基金经理个人,都是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屡战屡败之后,其对投资的理解或操作已经完全扭曲,容易变成赌徒,这时候,缺少的就是对自己的再认识。

之所以实名举这些例子,是想说,基金经理尤其是没有经历过牛熊市场检验的人,应该时时反省过往的操作,不断修正错误,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这样,稳定的业绩才是大概率事件。

注:本文刊登于《投资者报》2013年第15期,总第257期主刊“金融观察”专栏,文章内容以报纸刊登内容为主,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3327.html

更多阅读

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论和经验 基金公司投资经理

《杰出投资者文摘》之二李国飞:在北大所做的投资经验演讲转载者注:李国飞先生做过公募基金经理,这是2011年秋天的讲演,显然很专业,可取之处很多。有趣的是,由于演讲中涉及到一些投资方向的判断,而已经过去的这段时间,提供了拿它和市场实

基金经理是如何工作的! 基金经理工作内容

施永辉: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以正合,以奇胜”每天上午8点,大成蓝筹稳健的基金经理施永辉和普通的深圳市民一样,迈着匆匆的脚步赶往公司,没有人会想到,这位穿着朴实的中年男子,正管理着总市值高达300亿的资金。记者:“我看你每天早上是没开车

声明:《明星和菜鸟基金经理的差别上 :投资逻辑的魅力》为网友林间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