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信息类型: 科研学苑  信息来源:《江中教育》  作者:夏 莉  阅读次数: 383  加入时间: 2011-04-1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和与日剧增的疲惫感开始取代旺盛的精力,教师们就开始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徘徊,随即而来的职业幸福感也开始慢慢流失。文章调查了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了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对教师幸福感的重建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幸福感;缺失;重建

这是2007年一篇报道: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在每次课上本-沙哈尔并没有讲述如何成功,而是教学生如何更幸福、更充实、更快乐地生活。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关于幸福感研究有两大哲学传统:快乐主义和幸福主义。约三分之二的国内教师幸福感采用美国学者diener的“主观幸福感”概念。主观幸福感是建立在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指个体根据自身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从内容上讲,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的,非常满意的状态。

一、教师幸福感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首都经贸大学2010年发布的2009《北京市社会生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中度过的2009年,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安全感指数、社会诚信指数等8方面指数都有所增长。城区居民幸福感略高于郊区,公务员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而高校教师幸福感却显著低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另一则调查数据:2006年北京市教育部门对该市15所小学554名教师的调查发现,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患慢性病;甚至有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些数据都呈上升趋势。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开心?”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困惑的问题。幸福作为人生的主题,人们不分贵贱、种族、地域、职业都把这一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教师同样对这一目标怀着虔诚的期待,当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和与日剧增的疲惫感开始取代旺盛的精力,教师们就开始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徘徊了,随即而来的职业幸福感也开始慢慢流失。

二、 教师幸福感流失的原因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格特征、价值观念,社会定位、升学压力、收入与回报的矛盾等,以下就几点最主要的原因做些分析。

1.社会定位

我们的社会给老师带了太多的高帽。老师凡事要以身作则,然而老师也是人,是人免不了犯错,但是教师犯错跟别人犯错不同,媒体论坛就会大批特批,穷追猛打,而且言语相当的犀利讽刺,作为教师凡事就得小心翼翼,甚至要压抑自己与教师形象不符的个性。长期的压抑加上一直以来教师都扮演一些悲情的角色,如“蜡烛”“园丁”等,社会对老师的定位似乎都应该在背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种认知的偏差导致教师们开始漠视“楷模”这个身份,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也因此大大降低。

2.升学压力
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有教就有考,有考就有比,不仅学生之间要互相竞争,教师们的教学成绩也会进行比较,即使你是无意识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在期中期末大考后都会列出一张成绩表,清楚地记录每科,每班的平均分。教学成绩一直落后的教师,如果态度还不认真,就有被流通的可能。

升学压力这一点在高中教师身上演绎的更是淋漓尽致。高考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项大考,每次高考成绩一揭晓,旁人开后闭口就问“你们学校今年几个重点?”,同事间也问“你班里这次考了几个重点”。重点人数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老师们也慢慢把提高重点数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完成任务,没有乐趣可言。在一天天繁重的课务压力及升学压力中,教师们感到身心俱疲。

3.付出与回报的矛盾

教师的收入在全社会中属于中等水平,但是付出却是别人的几倍。社会所提供的待遇远远抵不上教师的辛勤付出。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是双休的,有暑假寒假,是份很轻松的工作。事实上除了小学之外,初中高中周末都有补课,教高三的老师甚至连单休都没有。寒暑假的确是有比较宽裕的时间,除了自我学习、培训之外,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休整,这也是教师最放松,可以享受天伦的时刻。但是除此之外,有多少人看到教师们每天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10点回家的状态?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勤快点的早上6点30前赶到校督促学生早锻炼,7点多正式开始工作,备课上课,改作业。中午检查纪律,找学生交谈,下午还是备课上课,晚自习管纪律,个别辅导,了解班级一天扣分情况,晚自习结束看寝室。这些结束基本上在晚上10点左右,如果课还没备好,回家还得继续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自己还要培训学习,写论文做课题。一天天下来,身心是异常的疲惫。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所提供的待遇的矛盾,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期望。

4.高投入低回报的情感状态

新课改强调三维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还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因此我们会发现,现在学生的一个通病就是自我中心,缺少感恩之心,父母老师为他们的付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善意批评常常会换来学生们的敌对反感。这种情感投入与回报的矛盾也大大打击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加上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亲师信道的课堂风气开始慢慢离我们远去,精神追求和文化享受似乎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奢侈品。教师不再备受推崇,社会给予教师的压力远远大于支持,这些都大大打击了教师们的士气,也抹杀了潜在的幸福感。

三、教师幸福感的重建

教师们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育的关键,而职业幸福感是教师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提高自身对幸福感的认知

教师的使命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迷失的学生走向正途,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一门幸福的艺术,同时也是培养人感受幸福的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事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体验这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无法回避教师这一职业简单重复的特点,作为教师不要只像“春蚕”“蜡炬”一样来毁灭自己,获取畸形的心理满足;也不能只靠升学率等教育的GDP来显耀自己的职业成就,而应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2.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

本-沙哈尔用汉堡把人的生活模式形容为4种状态:分别是“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还有一种是理想的“幸福型”。很遗憾的是我们当前很多人过的都是“忙碌奔波型”的生活,简言之,就是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我们总是习惯去关注下一个目标,把眼前的事情忽略,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总觉得目标达成后的那种状态就是幸福,事实上这只是对之前追求目标的艰辛过程的一种放松。幸福应该是平常的,可以处处体验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活在当下。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每天几乎都为明日的事情烦恼,却忽略了明日是由今日堆积而成的,假如今天都不快乐,何来明天?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3.给予社会支持

有人曾经说只有教师才能理解教师,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很难理解教师。身边有个同事,教数学,又是班主任。妻子一直抱怨他从没在晚上9:30之前回过家,孩子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人照料,妻子终于忍受不了,一气之下,把孩子交给婆婆,自己住在单位。面对妻子无声的抗议,丈夫心里既愧疚又无奈,但是依旧很晚回家。旁人很难理解,但是同样作为教师,我们就很能理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会进班转转,一天没去就会别扭,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习惯,不管有没有晚坐班,时间一到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到班里看看。而且高三对学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除了学习,心态也非常重要,班主任如果不每天关注,很难发现学生的异常。其实老师也会累,也会很想休息,只是有这一份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关爱,让他们不愿休息。倘若这时家人、社会对他们多些支持和肯定,教师们定会信心倍增,更有动力。否则真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感慨。因此,从社会层面而言,整个社会应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尊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4.提高教师的待遇

教师首先是一种从事教育活动的职业人,必然也有的一定的物质需要,只有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或精神幸福。Bradburn(1969)研究证明,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这与当前的很多研究结论一致,即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SWB0呈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社会地位,会有更高的自尊心自信心,因而幸福感也会增强。当然经济收入只是相对的,更多的是依赖于跟各行业的比较以及自身的心态。基于各种原因,目前教师的收入待遇不尽如人意,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时常发生拖欠工资事件。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收入,帮助教师摆脱草根定位,增强幸福感。

5.学校为教师创建和谐人本的幸福氛围

教师是一份忙碌的职业,每天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休整娱乐。作为教师精神压力都很大,特别是中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不仅要养家糊口,而且又是事业压力最大的时期,他们不像年轻教师那样有旺盛的精力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也不像老教师那样具备丰富的经验,早已得到认可,他们需要更努力地拼搏。而学校里人数最多的往往就是这类中年教师。所以学校应为教师创建和谐人本的幸福氛围,一份免费早餐,一句贴心问候都会让教师们得到安慰。学校工会还可以利用特殊节日组织活动,比如利用教师节搞次聚会,或者搞些团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同事间的沟通交流,发展和谐关系,同时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让教师们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友爱,增加幸福感。

此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还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当自己的工作被肯定,自己的学生被表扬,都能使教师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目标,教师职业幸福同样也是教师们的事业追求,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对幸福的感知体验能力,让我们学会用心审视教育事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认真体验每一天,在教书育人的细节中体味平常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林丹.“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J].中国教师.

[2]穆玲.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

[3]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

[4]陈学金,邓艳红.关于近年来国内教师的幸福感的研究书述评[J].教育导刊.

[5]陈月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3424.html

更多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发言稿 征文,讲文明,树新风

道德,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当你看见有人乱扔垃圾,你捡起垃圾扔进垃圾堆,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你看见地上的钱包焦急的寻找失主,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你看到小偷在扒窃,就能出来制止,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

《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读后感 一个美丽的故事读后感

细细地品读了《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这本书,这是一本耐人寻味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几百个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有关学生、教室、家长的。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沉而伟大的爱。我就 “巧妙的批评”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批评是一门艺术,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我们先看什么是“社会责任”。所谓“社会责任”,简单地说,就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社会责任感”,就是指在一定的生活

做一个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中学生 社会公德意识

做一个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中学生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

声明:《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为网友爱自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