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科目代码:313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救邢存卫”的是齐桓公

2、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鲜卑

3、下列中国古代皇帝扶持佛教的是:梁武帝

5、明朝两个年号的皇帝是明英宗,年号是正统和天顺。

6、《格致汇编》主编者是傅兰雅

7、台湾第一任巡抚是刘铭传

8、黄炎培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

9、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发现殷墟遗址

10、长期合作,互相监督”出自《论十大关系》。

11、属于印欧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苏美尔

12、不属于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学派的是犬儒学派

13、罗马帝国时期在大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皇帝是哈德良

14、中国玄奘和义净到过的大成佛教中心是那烂陀寺

15、金帐汗国是指钦察汗国

16、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富兰克林

17、18世纪从事大西洋罢人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是英国

18、1807年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法国和俄国

19、1918年协约国干涉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事件英军在俄国摩尔曼斯克登陆

20、1962年美国女作家 切尔.卡尔《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名词解释:
1.北府兵
东晋南朝时期,京口是东晋政权的军事重镇,时称北府。这里是北方南下流民集中留居的地方,也是南方政权的主要兵源所在。东晋大臣郗鉴、桓温均以此为基地组建军队,并募北方流民和江淮间富有战斗经验的农民,号称「北府兵」。桓温死后,谢安当政,遣其子谢玄去京口重新组建北府兵,其时北府兵的士卒和下层将领皆由招募而来,他们多为北方南下流寓淮南的流民及流民武装的首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骁勇善战。北府兵对东晋后期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青苗法
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的一项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富国。在每年春正月和五月,由政府按照户等高下贷粮食或钱款给农村主户,称青苗钱。听民户自愿请贷,借贷期限为半年,出息二分。这道法令旨在抑制兼并之间的高利盘剥,也可增加政府的收入。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神宗死后,青苗法停止执行。
3.筹办夷务始末
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计道光朝八十卷,文庆等编;咸丰朝八十卷,贾祯等编;同治朝一百卷,宝鋆等编。收录这一期间涉外事项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档案。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该书于1929~1930年间由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华书局加工整理出版.
4.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书名。陈寅恪著。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对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颇多,见解独到,对西域史研究来说都堪称经典。
5.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期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称“提洛同盟”,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
后期,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斯巴达则利用盟国的不满,支持它们反对雅典,脱离提洛同盟。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提洛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质的演变,对雅典和加盟各邦以及整个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6.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执政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改革主要内容是:
第一,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第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
第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
第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第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
第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7.弗莱明
弗莱明是青霉素的发明者。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物质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物质——他根据其生产者霉的名称(青霉菌)将其命名为青霉素——对人或动物都无毒作用。青霉素已经救活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而且将来肯定还会救活更多的生命。成名之后,在弗莱明本人的演讲中,他总是把青霉素的诞生归功于弗洛里、钱恩和他的同事所作的研究。1945年他因青霉素的发明和应用而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于1955年3月11日与世长辞。


简答题:
1.西汉时期诸侯王国问题

答题要点: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分封诸侯王,在西汉初期,诸侯国有利于于西汉王朝的巩固,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和中央的集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诸侯王权力日益扩张,逐渐与中央抗衡,不再听中央的号令,对汉朝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成了西汉王朝的不稳定因素。
(2)景帝时期,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开始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吴楚等七国在公元前154年举兵叛乱,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一叛乱最终被镇压,在评定七国之乱以后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
(3)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议法》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诸侯王再也无力抗衡中央了。诸侯王国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2.20世纪20-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始于三十年代初,中心议题是: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半封建社会、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其他性质的社会。
2010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科目代码:313)
潘东周、王学文等“新思潮派”在分析了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三股力量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但封建主义仍在中国农村经济甚至整个中国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着,用一切力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任曙、严灵峰等“动力派”认为,自帝国主义入侵以来,封建经济也即自然经济已经崩溃,商品经济已经深入全国城乡各地,资本主义关系在中国占了领导地位。因此,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史资本主义社会。
“动力派”的理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张闻天指出,在阶级社会中,离开了剥削关系与阶级关系,就无法了解这一社会的经济性质,商品经济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性质。帝国主义在中国虽然造成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关系,也扩展了商品经济的领域。
这场讨论持续到1935年,这一年,薛暮桥、钱俊瑞与王宜昌、张志澄还就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争论。经过讨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论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3.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参考答案要点: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时期,中外三大文明中心中国、古印度、希腊时期思想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文化在不断继承发展,一直持续到今天。

4.日本自由民主权利运动
参考答案要点:
(1)历史背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是随着日本的国门洞开和改革运动兴起的。日本国内成立了各类民权组织,如“爱国社”等,他们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对自由民权运动起到很大影响。“爱国公党”,提倡“天赋人权”,“人民尽皆平等,无贵贱尊卑之别”等。针对上述自由民权运动骤然兴起的局面,明治政府一方面进行部分政治改革,在天皇发布逐渐建立立宪政体诏书的同时,废除左右两院,设置元老院和大审院;另一方面,劝诱自由民权派的中心人物板垣退助再度入阁,以达到瓦解运动的目的。尽管板垣重新担任政府参议,爱国社也因此在1875年4月解散,但在社会各阶层的推动下,自由民权运动却持续发展。
(2)性质:自由民权运动是将日本建设成自由和人权国家的运动。但在有一段时间内,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
自由民权运动导致民权运动者和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矛盾,政府在镇压过程中矛盾激化,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就向外扩张!
3)影响:自由民权运动是将日本建设成为自由和人权的国家运动。但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1884年朝鲜爆发甲申政变,民权运动的报刊强烈职责中国,提出必须同中国决一死战的强硬论。
1887年围绕修改不平等条约问题自由民权运动又形成新的GC,但政府在同年底颁布《保安条例》,大肆逮捕或驱逐自由民权派成员,自由民权运动遂告结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5632.html

更多阅读

201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汇总1 2016中考记叙文阅读题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忆冼星海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

201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陕西省中考语文

2013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和运用( 共6 小题,计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迸发(b?ng )刹那(sh? )裸露(l?u )啸聚山林(xi?o )B.浸润(qīn )苍劲(j?ng )曙光(shǔ)问心无愧(ku?)

声明:《2010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及答案科目代码:313》为网友昕夕靡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