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生寄语 家长寄语

呵呵,时过境迁,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本人其实早已忘记了,只是看到有许多人搜索“今又生”来到了这里,担心误导大家,不得不出来解释一下;据我所知,彭朝晖已经跟这个品牌没有什么关系了,好像是湖南的一家上市公司接手了这个药物;彭先生往日的电话已经被“这个号码不存在”所取代,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只好提示一下,这篇文章内容是我当时的理解,跟目前药物的实际情况毫无关联。(2010/09/10 偶发补充)如果您对早期、中期或者晚期恶性肿瘤的的治疗方法有兴趣或是需求的话,我们都诚恳的建议您仔细的浏览一下这个网站的内容,或许,它能够提供给您一种崭新的概念,感受到一种对生命负责的精神,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治疗方法!在这个网站中,我们将很少提及“癌症”这个字眼,而将其统称为“非良性肿瘤”,因为前者看上去更像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我们希望准确传达给大家的信息是:提高“非良性肿瘤”治愈率的方法是存在的,这种方法恰好就在中国!为此,我们不妨引用国际著名的权威杂志,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2006年3月6日介绍“今又生”时的标题用语:“A cancer treatment you can’t gethere”(你无法在这里获得的癌症治疗方法),文章向美国读者描述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一种有效的“非良性肿瘤”治疗方法,你需要远涉重洋去中国才能够获得!文章指出:中国研制的首个基因治疗药物安全有效,中国正在引导着世界基因治疗发展的方向!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表:
今又生寄语 家长寄语
这是美国官方发布的一张图表,显示自1950年至2002年这52年期间,每十万人群中,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导致死亡人数的变化,上方的文字说明:“(在这50多年的时间内)医生们已经将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癌症的死亡率几乎没有变化,或许,它将很快成为美国人的第一杀手”!由此我们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长期以来进行“非良性肿瘤”治疗的方法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入了歧途,当我们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时候,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将有可能变的越来越远!在这个网站里,我们希望客观的把“今又生”介绍给所有对“非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尽管我们知道这并不容易,因为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存在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此尖端的基因治疗方法和药物怎么会诞生于中国,而不是美国?全球最著名的风投杂志“RedHerring”2006年4月24日发表了一篇专门介绍“今又生”的文章,取名“China’s War onCancer”-“中国对癌症宣战”,文章的副标题是:“Will gene therapy give Chineseresearchers an edge over their rivals in the UnitedStates?”-“中国学者是否将在基因治疗领域击败美国对手?”,这篇文章在对“今又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高度评价之后,详细叙述了美国在基因治疗领域落后于中国的原因,那就是所谓“Jesse’sGhost”(杰西阴魂):“If China is now threatening to edge out the U.S. forthe lead in gene therapy, it’s because American gene therapyresearch is still haunted by the ghost of Jesse Gelsinger, an18-year-old Tucson resident who died in 1999 of multiple organfailure in Philadelphia after voluntarily undergoing trial genetherapy.”-1999年,年仅18岁的杰西作为志愿者接受基因治疗后不幸去世,成为阻碍美国发展基因治疗技术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很难对当时美国医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但这次医疗事故对美国发展基因治疗研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客观的讲,“今又生”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被正式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的确是与杰西这个年轻生命的消失,拖慢了整个美国基因治疗研究的步伐有关。“今又生”的全名叫做“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最早提出“p53基因是基因组的保护神,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明确的关系”这项论点的是学术刊物是1979年5月美国的PNAS杂志,之后的1993年12月,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成为了该期“科学”杂志的封面(如下图);2004年2月和5月,“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Nature)则以“今又生”为主题,阐述了p53基因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自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自然”杂志(Nature)论述“今又生”的专题文章创纪录的达到了五篇,就中国生物科技在全球的地位而言,这是令人吃惊的!我们不妨看一下国际国内最著名的刊物是怎样评价“今又生”的:“自然”杂志(Nature):
“促使了人类对基因治疗这一新技术的接受。”(2004年1月);
“中国政府对创新更加接受的态度”,“是中国巨龙觉醒的例子。”(2004年12月);
“是生物高技术时代真正的重组DNA,是重大的医学成就”,“已治疗约3500癌症患者,安全有效。”(2006年3月);“人类基因治疗”杂志(Human GeneTherapy):
“中国政府谨慎地批准了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中国在基因治疗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2005年9月);美国“商业周刊”杂志(BusinessWeek):
“中国研制的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安全有效;中国正在领导着世界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2006年3月);“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
“世界首种基因治疗药物在我国获准上市”,“专家称这是生物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RedHerring”(2006年4月24日):
“专家称“今又生”是与盘尼西林齐名的里程碑事件。”,“今又生的成功如同苏联1957年卫星上天给西方国家带来的震撼,让美国惊醒,在这场基因治疗药物竞赛中奋起直追。”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上这些权威杂志发表的论述,都是通过记者组实地采访后独家发表的,其严谨慎重的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一顶我们非常希望戴在“今又生”头顶上的帽子,那就是“RedHerring”毫不吝啬的把“今又生”比作与盘尼西林齐名的里程碑事件,希望再过几年之后,“今又生”能够真正配的上这顶帽子;与“今又生”有着密切关联的一项里程碑事件需要格外予以说明:由于“今又生”诞生在中国这一事件所引起的震动,2005年12月9日,《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破例将年会安排在中国的深圳举行,全球基因领域最知名的学者悉数到场,并授予彭朝晖博士“基因治疗贡献奖”,表彰他“把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推向市场,为基因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有句古话:“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用在“今又生”的身上显得格外贴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相对于国外,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众多发达国家的患者远涉重洋,举家陪同前来中国接受“今又生”治疗的情形而言,“今又生”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却显得十分寂静,这其中的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就作用机理而言,“今又生”无疑是一种广谱的治疗和抗癌药物,但由于临床试验的渐进特点,“今又生”当前的适应症仅仅包含了“鼻咽癌”和“喉癌”两种,这中间当然包含了很多技术上的原因,这里不多赘述,但影响了众多患者的使用确是不争的事实;药物审批有着严格的程序,但我们的生命却没有时间去等待;截至目前,针对50多种“非良性肿瘤”、4000多名患者、长达五年的观察,向我们充分证明了“今又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等待还是接受,值得深思;
2.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在药物领域,我们习惯于把来自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药物的有效性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医生和公众媒体也常常有意无意的向我们灌输着这种理论;于是,当“今又生”“错误”的降临在中国的时候,无论是民众还是学者都不由自主的向它投去了怀疑的眼光,这并不奇怪,但我们值得以生命为代价去改变这种目光吗?
3.医生的责任,这几个看上去完全是褒义的字眼,却带给我们这样一种思考:长期以来,非良性肿瘤和死亡涵盖的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因此,采用任何传统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时,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医生都没有任何的责任;反之则有可能带给他(她)们不必要的麻烦,除非他们用的是美国人的药品;
4.患者的信任,不管我们是不是承认,“非良性肿瘤”患者的羊群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当他们知道化疗放疗可能会带给你更短的生命周期时也不例外;其次,国内医院不规范的收费制度,以及这些费用与医生收入之间挂钩的各种报道,导致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不信任感,因此,即便是医生向患者开出了“国产新药今又生”的处方,患者也常常会在脑海里浮出一个装满钞票的“红包”,更何况“今又生”的说明书上根本没有比如说“肝癌”这样的适应症;
5.药物的价格,“今又生”每支的价格是3380元,每个疗程需要六支,这就需要大约两万元的费用,对于很多患者来讲,这的确不是一笔小的开支;也许,患者可以自己去做一个比较,针对“非良性肿瘤”的治疗,无论是药物还是其它方法,这是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
6.宣传的力度不够是造成“今又生”没有充分获得患者认可的又一重要因素,事实是,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要知道,“今又生”诞生在中国或许真的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命中注定要遭到很多人的白眼;正因为如此,自“今又生”诞生之日起,市场的运作就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发明人彭朝晖博士有一句名言:“除了新华社,我只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国外主流媒体的采访!”,他也正是这么做的,听上去气势磅礴,内心却七上八下,生怕一些“不太负责任”的媒体把“今又生”说走了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5649.html

更多阅读

南怀瑾老师开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经上有四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像我们的思想、念头,前一个思想过去了,抓不住。“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了,像水上的花纹一样,再也抓不回来。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抓不回来;上午的思想过去了也抓不回来。世界上的人

聊斋志异文言文全集 聊斋志异文言文

【齿乞】石新城王钦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幼入劳山学道。久之,不火食。惟啖松子及白石,遍体生毛。既数年,念母老归里,渐复火食,犹啖石如故。向日视之,即知石之甘苦酸咸,如啖芋然。母死,复入山,今又十七八年矣。遵化署狐诸城邱公为遵化道。署中故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话说

祝老年朋友们重阳节(老人节)愉快幸福平安!!九九重阳,今又重阳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在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1989年,国家相

声明:《今又生寄语 家长寄语》为网友温折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