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青史——西塘汉服文化周观后感 汉服青史 常思思 伴奏

去年第一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我是过后才知道的,话说我那会还不知道方文山是谁。今年第二届,早早就有同袍吆喝要组团去,响应者众,我也随大流,凑个热闹。

汉服青史——西塘汉服文化周观后感 汉服青史 常思思 伴奏

西塘好几年前去过,那会还没现在那么大名气,早晚都比较清净,感觉很不错。这次重游,景物依旧,最大的变化,就是满眼的汉服,随处可见,几乎比其他游客还多。各种款式各种颜色各种花样,令人目不暇给,汉服见过很多,但我还从没一次见过这么多的同袍。难得的是这么多的汉服,却很少撞衫,可见品种已经非常丰富,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想。

由于到得晚,我们没赶上上午的朝代嘉年华,比较遗憾。下午是方文山回答提问,然后是箭阵表演,晚上有文艺演出。有的节目,虽然已经很熟悉,比如孙异的《重回汉唐》,现场大家齐唱的时候,仍然有点小激动。还有《礼仪之邦》,虽然不是安九和璇玑亲临,跟看视频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另外有个叫《汉服青史》的汉舞,原来是这次文化周的主题曲,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貌似原唱是常思思。当晚凌晨才回客栈,也打消了去嘉兴考古的念头,第二天接着看乡射礼。两天的时间实在太短暂,当天下午就打道回京了,有点意犹未尽。

知道汉服的时间很早,我也一直是个坚定的支持者,尽管去年才第一次穿,但在此之前我已经发展过若干同袍。最初围观汉北的活动,多是过传统节日,从十几人到数十人不等,都是自发性组织,借此宣传汉服。偶尔会看到一些媒体报道,其中有支持的,也不乏视为复古穿越,甚至质疑、嘲讽和诋毁的。但汉服运动并未因此销声匿迹,不仅很多同袍仍在不懈努力,而且还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从十年前第一个人穿上街,到如今各种社团林立,同袍不仅遍布全国各省市区,还传至海外。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两年汉服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媒体的报道日益增多,而且趋于正面,还有一些专题节目,比如国家博物馆的纪录片里就有汉服的片段,鸟巢冰雪季里的汉服表演还上CCTV了。另外得到了一些文化部门的支持,比如孔庙的拜师礼、历代帝王庙的射礼等等,教育部官员还亲自穿汉服参加毕业典礼,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去年的一些大型活动,更加是前所未有,先是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再有中华礼乐大会,继而是西塘汉服文化周,这些今年都得以延续和壮大,还有新的如洛阳汉服文化节等陆续推出。虽然无论政府、媒体还是名人,多少都会有些河蟹顾虑,未必都合同袍预期,但汉服复兴不能仅限于孤芳自赏,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正力量支持,才能深入人心。这不是十年八年的事情,更不能寄希望于官方推行,只要不干涉不压制,等得到广泛认同之后,只需顺应潮流就可以了。

这一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应该是汉服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同袍聚会了,保守估算至少好几千人。据说光上海就包了十几辆大巴,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去的也以百计,光我们这一围观团就十几个,平时在北京都很难得这么人齐。参加者大部分是年轻人,其中估计学生比较多,其他年龄段的也不是没有。当中有些小朋友,穿上汉服非常萌,很引人注意。随着很多同袍成家立室,这样的汉二代会越来越多,这次团里就有带着不到一周岁的儿子过去的。除了这样家庭式的潜移默化,如今对未成年人的传统教育,也已经到了一个批量的时代。见诸网络的,就有温州的汉服幼儿园、南京一所小学的传统文化馆、成都杜甫草堂的国学课、西安的汉服成人礼等等,很振奋人心。尽管形制并不一定很规范,但有这意识已经是一大进步,将来还可以继续改进,这也牵涉到汉服的批量生产问题。这些新世纪的新一代,没有历史影响,从小就接触汉服,是未来复兴的希望。

这次文化周上有个插曲,就是所谓举牌事件,我是回京后才得知的。组织方和举牌方各执一词,支持者和反对者贴吧里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牌子上的一些标语我也赞同,比如“汉服是汉族的,请不要强加给中华民族”。但组织者加入元清方阵也是主办方要求下的无奈之举,而且还刻意做了淡化,元用了青花瓷,清用了舞狮。所谓“元清非中国”,史学上有争论,同袍大都只把它当黑历史,既不会歌颂屠夫,也不会吹捧野蛮。只是举牌方式在这样的场合不太恰当,毕竟现在是河蟹社会,这样有点过激,扔瓶子就更是不应该!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竖了个靶子,很容易被人借题发挥,被有关部门额外关照,对汉服复兴无益。其实大家出发点都不坏(个别别有用心的除外),只是观点方式不同,应该以大局为重,搁置争议。否则只会内部分化,令亲者痛仇者快。

回想2001年的上海APEC,官方曾经想“设计”出一套服装,来作为中国“传统服饰”,并美其名曰“唐装”。其实这服装就是清朝马褂的改良,和唐朝半毛钱关系没有,但还是不少不明真相的把两者划上等号。不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民间并没有买账,反而催生了汉服的重现,而且支持者越来越多。今年的北京APEC,网上调查显示汉服支持率已经超过“唐装”,不过我相信还是不会采用。官方总在强调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但不知为何有着几千年历史、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的汉族服装不能代表中国,而偏偏只占不到百分之一、历史只有几百年的满族服装却可以代表?估计这次的所谓中国“传统服饰”,仍会是“设计”出来的四不像,有点汉元素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我想大家都不会太当回事了。

应该看到,汉服复兴尚未成功,即使现在有百万同袍,十倍于此的人知道汉服,也还不到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未来的十年,应该是汉服大发展的时期,还有数十倍的空间,离普及的目标会越来越近。三百多年前,清朝统治者用三十几年的时间,以数百万汉人的生命为代价,使汉服从中华大地上消失。我相信用不了三十几年,汉族人就会重新穿上,而这次是和平且自愿的。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已经丢失得太久太久,必须得捡回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5874.html

更多阅读

浙江西塘旅游攻略 两天一夜西塘旅游攻略

西塘介绍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

上海到西塘旅游攻略 西塘旅游攻略两天一夜

西塘:西塘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杭州乌镇一日游攻略 西塘和乌镇哪个好玩

  乌镇地处江南六大古镇的中心位置,它离上海只有80分钟的车程,离杭州仅50分钟的车程,离苏州也很近,只需60分钟的车程。(自备车)点此察看乌镇地图  桐乡市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

西塘 自助游之完全攻略! 西塘2日自助游攻略

-- 目的地,是西塘。。。大年初一早上,G33列车9:36分准点从北京南发车,车上最兴奋的人莫过于此刻的女儿潼潼,早就盼望着能做火车来一趟远游,早就盼着能到江南水乡坐船游玩。所以这次旅行意义重大,不仅是她满四岁以后的第一次出远门,我完全

2014西塘旅游攻略超详细 上海西塘旅游攻略

?2015西塘旅游攻略:西塘——不经意间,便让你心醉不已西塘,古朴而淡雅,宁静而温婉,朦脓而闲适,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那不经意间,便让你心醉不已。无论你是想一个人旅行,在烟雨蒙蒙中随风听琴远,伴雨闻茶香;还是想牵着TA的手,漫步在长廊中“倚

声明:《汉服青史——西塘汉服文化周观后感 汉服青史 常思思 伴奏》为网友木槿七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