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与学术的角力 万宝之争背后政治角力

官场与学术的角力 万宝之争背后政治角力

导读:2007年,张曙光以7票之差落选院士增选最后一轮。2009年,张曙光带着高铁的工程成果卷土重来。这一回,张还是组织人出版了多本厚厚的著作,只不过封面作者由“张曙光著”变更成“张曙光主编”。最终,张曙光仍以1票之差饮恨。

“张曙光给所有中科院院士浇了一盆屎。”86岁的院士潘辰说这话时,从沙发上纵然起身,难抑愤怒。

这个愤怒来自张曙光自曝贿选院士一事。2013年9月10日,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涉嫌受贿一案开庭审理。庭审中,公诉人称张曙光受贿2300万元。张曙光则供称,他曾两次参评中科院院士,受贿是为了参评院士“需要花钱”。这随即招致外界对院士群体的广泛质疑。

2007年,张曙光首度参选院士,以7票之差落选。2009年,张曙光跑院士卷土重来,最终仅以1票末轮落选。《凤凰周刊》记者寻访到当年参与评选的十余名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试图还原张曙光跑院士的全过程。

造势,拉票

张曙光能否跑进院士队伍,取决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100多位院士。更准确地说,是除年逾八十的资深院士以外的70余名院士。80岁的院士都会被授予资深院士的头衔,而根据中科院院士的章程,资深院士不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按照中科院规定,院士选举过程中一人一票。候选人要当选院士,须在最末轮获得超过2/3的赞成票数。

2007年5月,张曙光首次进入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大名单,此名单上有287人,推荐单位以大学院校、科研机构为主。官员张曙光由铁道部推荐。按照中科院院士增选的章程,候选人成为院士前要经历三轮筛选。中科院每年新增院士名额60人,报名者每年多达三五百人。院士们初步筛选,去掉大约一半之后,产生有效候选人的大名单。

张曙光跑完了他院士路的第一步。然而,与参选院士的普通学者相比,这一步已显得不同寻常。

在5月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以前,张曙光已展开了造势活动。2007年3月,他将清华大学的20多名院士请到青岛。参会院士向《凤凰周刊》记者回忆说,名义上这是一次研讨会,其实质就是张曙光“造势”与“拉票”。在那次活动中,张曙光带领院士参观动车制造厂,感受动车的运行情况。张曙光还在会上向院士们做PPT报告,介绍高速铁路的技术成果。

“很聪明,很能干,很能讲。”参会的潘辰院士回忆说。张曙光的报告当时的确给不少院士留下了好印象,感觉“张确实为动车作了很大贡献”。多位参与研讨会的院士都有相同的回忆。

青岛研讨会仅持续两天,潘辰院士的家属也一同去了青岛参会。潘回忆说,整个“造势”活动,张曙光不曾提及申选院士的事情:“没送钱没送吃没送喝,参观完过夜就回。”潘辰解释说,这种活动当时在中科院里“不违背原则,参观介绍也是正当的”。

但潘辰承认,“张曙光可以利用他的官员身份造势,别的人就没有这种优势。张曙光有钱有地位有能力造势。他就是指挥者,就是可以把我们院士请去。”

学术包装

中科院院士增选投票过程不记名,一人一票的独立性难受影响。院士增选实施先内部讨论,然后再投票。票选主要考察候选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尤其是学术水平。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的内地院士一致认为,中科院内部的院士选举过程并不存在问题。

院士投票的独立自主性,亦得到来自香港的唐叔贤院士的佐证。唐叔贤曾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常务副校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唐称自己没有在院士票选的过程中觉察到异样,他相信,“如果有院士为候选人作游说,那很可能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科院院士的增选章程,堵上了张曙光公开、张扬请人游说的大门,但仍蕴含着张曙光运作小团体的空间:中科院技术科学部懂铁道技术的院士并不多。

中国科学院分为六个学部,增选院士工作由各个学部全权负责。张曙光参选的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在评选新增院士的过程中,又会分为若干专业小组,包括工程一组、工程二组、材料组、信息组等。

内行的评价对院士们票选候选人的影响最大。上述专业小组会对相关领域候选人打分排名,供整个学部的院士参考。而十多人的小组里,又以最懂行的院士说话最具分量。潘辰说,若最懂行的院士在评审会上对候选人的学术水平稍作颂扬,确有可能影响包括他在内其他院士的投票情况,“但也有人说过坏话”。

张曙光在这点上至少没有劣势。张参选院士期间,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院士堪称技术科学部唯一的铁道专家。张、沈二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张曙光2007年为参选院士编写的学术著作上,沈是为其著序的技术科学部两位院士之一。这一行为,相当于认可了张曙光的学术水平。

还有消息称,张曙光当时还是沈志云的在读博士生。“这个事情对大家影响很大,讨论会上说,博士生都没有毕业怎么能当院士呢?”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士称,“这一句话使得票数马上下来了。”

“张曙光同志的这本专著首次系统总结和归纳了中国高速铁路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今中国高速铁路理论、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在标明“张曙光著”的《铁路高速列车与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上,沈志云院士的序言不乏溢美之词。

有媒体称,沈志云声称已向本刊发送了一份公开声明,不会再接受其他媒体采访。不过《凤凰周刊》并未收到该“声明”。《凤凰周刊》记者试图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渠道联系沈志云,但采访均未获回复。

铁道部的力保

张曙光一人参选的背后,存在铁道部这个庞大机构运作的迹象。多位受访院士向《凤凰周刊》记者谈及此点。

若是仅想圆一个“院士梦”,张曙光似乎并不应选择参选中科院。中科院增选院士,历来看重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因此院士基本上是教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则考究候选人的工程能力。拥有官员身份,比如国务院某部委部长、总工程师身份的院士,在中国工程院并不罕见。

张曙光2007年落选中科院院士之时,铁道部另一专家、现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也申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且何华武在2009年再次申选并成功当选。有受访院士据此猜测,工程专家张曙光申请科学院,可能是铁道部部里的安排。如果两人当时都到一个地方申请院士,由于都是搞铁道动车的,肯定很难两人同时当选院士。

张曙光热衷参选院士,还可能与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长官意志相关。大陆媒体《新世纪》周刊曾于2011年援引引知情人士说法称,“刘有心争一口气。但刘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让他的部下去当院士。”

伴随着铁道部内部以及工程院院士的各种角力,张曙光只得走向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南车国产动车组研制项目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均反对张曙光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还称,自己曾因反对张参选而被排挤出铁道部为张成立的推荐小组。

“以前中科院增选院士,也有过集单位之力整体运作。”潘辰直言,“张曙光整个选院士的活动,我认为就是铁道部在集全部之力策划。”

2007年,张曙光进入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大名单。随后的两轮筛选过程,铁道部作为力保者的角色愈发明显。

张曙光2007年参与院士评选提交的个人科研成果涉嫌伪造。张的若干个人著作标注为“张曙光著”,但举报称作品系一流专家团队代笔。中科院当时收到举报信称,张曙光申选中科院院士用的两本著作,均系2007年二三月份由铁道部官员出面,召集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数十位教授、研究员,住进北京高级饭店突击编写完成。只不过,署名最后变成了“张曙光著”。

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为此派出了调查小组,并向铁道部求证,但结果以铁道部的全力担保告终。

“学部的调查报告把调查来的情况告诉大家,不一定有结论,供投票人投票时参考。当时我们听到的情况有:张曙光的专著是召集多名专家按要求的提纲在短时间内写成的,张曙光说书内容的思想是他的。”曾参与2007年中科院院士选举的院士王志承说,“铁道部党组保证张曙光的专著是他本人的成果,没有问题。”

但仍然有许多院士不能认可,并坚守学术诚信的底线。潘辰院士回忆说,“当时就有院士追问,既然是张曙光写的,那就请他把他的草稿拿出来,但后来并没有下文。”

潘辰和王志承两位院士均告知记者,他们因此认为张曙光出书造假嫌疑很重,故投下了反对票。“有些院士对官员其实是有看法的。动车做得很好,不代表你官员就做了多少。所以大家老是在追问张曙光的学术著作,追查他的学术水平。但有的院士,可能认可张曙光在工程上确有成就,就没有考虑这点。”潘辰说。

“铁道部的保证起了很坏的作用。”回想张曙光几乎闯关成功,王志承心有余悸。

2007年,张曙光以7票之差落选院士增选最后一轮。2009年,张曙光带着高铁的工程成果卷土重来。这一回,张还是组织人出版了多本厚厚的著作,只不过封面作者由“张曙光著”变更成“张曙光主编”。最终,张曙光仍以1票之差饮恨。

隐秘的交易

多位受访院士证实,集单位之力为院士候选人造势,以及托私人关系找院士拉票,张曙光并院士增选的孤例。

“拉票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单位帮他造势,想尽办法,各种方式。以前搞报告会、宣传、登报,现在中科院管理比较严,造势情况有所缓解;第二种是底下的私人关系,特别是通过已经是院士的熟人做宣传,比如一个单位的,在科学院的会上多鼓吹一下,这是有用的。”潘辰说。但“张曙光受贿2300万,全部用于参评院士”一说,迄今仍是笔糊涂账。

大面积贿选的确难以实现。潘辰院士认为,从中科院的整个匿名选举体系看,评选阶段贿选的作用很小,而且按照中科院的规定,一旦发现有投诉贿选,将直接取消院士参选的资格。“贿选倒是可能摆平个别院士,说服个别院士给张曙光做工作。”

张曙光也的确在此下了工夫,中科院技术科学部某院士的夫人魏玲(化名)向《凤凰周刊》记者讲述了张曙光试图拉拢院士的一幕。据魏玲回忆,该位院士因参与相关动车线的鉴定与张曙光相识。张曙光先后3次亲自到其办公室拜访院士本人,魏玲3次均在场:“张曙光带着打印装订好的著作,想请我先生看一看,帮忙写个序言,但始终未曾提及要做院士的事。”

魏玲称,考虑到写序就意味着推荐,该院士并未当场答应,“只说回头要先认真地看一看”。在此期间,张曙光的秘书多次来电,暗示张曙光的著作质量、学术水平之高,但院士最后仍以“太多工程领域的东西”“面太宽,把握不住”为由婉拒。

“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最后还是退了回去。”魏玲称,张曙光拜访该院士办公室时,“把秘书支走,从黑包里拿出大把的卡,至少有20多张。我相信,这卡不会只是平常百姓发的价值三五百元的购物卡。”

“不能说我们是廉洁,只能说是学术方面的考虑。”魏玲解释说,“我先生觉得他不适合写书的序言,最后也没收人东西。张曙光给了别人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里是卡。如果我们真写了,他真要给20张卡,考虑到看书吃透著作写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可能要个三五张当做稿费,但我们确实没写也没拿。”

除此之外,张曙光是否贿选其他院士,迄今仍旧成谜。2013年9月11日,张曙光供称受贿参选院士的第二日,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发布声明称,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曙光“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至今再未见中科院就此事启动院士参选调查的消息。

难以查证的还有各种隐性交易。比如张曙光手中掌握的科研项目经费,也可以成为其拉票的利器。

铁道部跟各个高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丝丝缕缕,项目因此成为张曙光跑院士得天独厚的优势。知情者称,张曙光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庞大资源和审批权力,为院士拉课题、搞合作,笼络院士的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仅以清华大学的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为例,不少院士都承接有铁路相关项目。比如,潘辰院士主持有“京津高速线钢轨闪光对焊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课题朱静院士主持有“动车组高速车轴研制”、温诗铸院士主持有“齿轮箱润滑及选用标准研制”课题。但受访的院士均否认,项目与张曙光或其他官员的个人运作有关。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张曙光这样的高官,要想打通学术圈参选院士,权力始终如影随形。

(应受访者要求,院士潘辰、院士王志承、院士夫人魏玲系化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200.html

更多阅读

艺术大师与笔下的情人 异界之机关大师笔下

欣赏众多西方画家的作品,你会发现,女性通常是他们青睐的主题,而画中人通常是他们的女友、妻子或情人。从标题上你是看不出来的。画家喜欢用“缝纫的女人”、“浴女”或“安睡”来掩盖自己与模特间的真实关系,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画家的

黎明与刘德华"一哥之争"其实没有悬念 黎明和刘德华谁帅

黎明与刘德华"一哥之争"其实没有悬念文/小睡片刻刘德华今日加盟与另一天王黎明的东亚公司,两人多年前就一直被传关系“不和”,这次的事件刹时引起了娱乐圈“天王争一哥”地位争夺战。同为红了20年的大明星,谁都不愿意服谁做老大,加上媒

从非典甲流的防治看中西医之争 郑州防治非典实现三无

■非典甲流与中西医的防疫之争 【byb.cnXJ】2003年春,中国爆发非典(SARS),此温疫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引起一片恐慌。2009年夏、秋,我们又遇到了甲流。但相比非典,此时的国人少了一丝恐慌,多了一丝坚定。如今,非典已经过去7年了,甲流也过

声明:《官场与学术的角力 万宝之争背后政治角力》为网友酿一坛清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