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浅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

说起新文化运动,相信大家都是十分熟知了的。提起新文化运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是它所属的那段历史?是它产生的伟大影响?或者是新文化运动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很多很多吧......但是,新文化运动又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为什么会塑造出这么多的传奇人物呢?谈到这里,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关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是指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态度强硬而激进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当然,这只是简单而浅显的解释。要真正说清这所谓的“激进主义”,还得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委开始说起。

新文化运动简述

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由部分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束缚、力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激进主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和钱玄同等。他们的共同目标可以概括为“三提倡”,即“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说起新文化运动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陈独秀了。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他指出,必须把封建文学和“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哉”的老八股,彻底打倒;“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勇猛地抨击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率先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从而揭开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还称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中国人民应“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他还号召国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1917年1月,新文化运动中的另一个革新巨匠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他说:“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了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鞭挞。鲁迅的小说等诸多著作,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也在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五四以后仍旧从事文字改革的工作。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他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尖锐的攻击。另外,痛恨封建社会纲常伦理的他曾明确地指出,想要成为二十世纪文明的民族,就必须反对旧的伦理纲常而采用西洋的新伦理。而且,他又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提出事物沒有永久不变的道理。

当然还有许多代表性人物及其相关抨击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形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都在用某种共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试图改造这个已经腐朽了的旧社会已经它所属的旧式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口号——“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推进。尽管这些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以至于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更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但就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来说,已经是十分了不起了的。

激进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这个时期,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 袁世凯称帝,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上,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当时的袁世凯却还在执拗地进行着帝制复辟活动。他竟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大搞尊孔祭天。如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彷徨无措,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予这股反动逆流以沉重的革新洗礼。

而后1917年俄国爆发了社公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推动了中国的革命道路。激进主义者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发表大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

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

作为一次思想革命,激进主义者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他们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且还极力宣传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不断淹没着传统的封建文化。以后又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激进主义所产生的伟大影响更是如若春雷震耳: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浅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成为国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促进了新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激进主义者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激进主义存在的缺陷及其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新文化运动中有些偏激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比如“彻底打倒孔家店”等思想和口号。而且有的运动倡导者忽视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这些是激进主义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局限性,从而不能使得这次的文化革命发挥更大的力量和更强的号召。

对激进主义的自我反思

其一,激进主义者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同时,也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前期宣传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其二,我不赞成把新文化运动定义为“完全激进主义”的。其激进主义也好,亦有“不激进”的一面。因为就当时情况来看,新文化运动反对的主要是封建主义,有其必然性,可以说只是顺应当时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罢了。胡适也说过:“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严厉的。但是就全体来说,我在我的一切著述上,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敬的。”而且,五四新文化运动基本上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事,在大众中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并非那么全面。在这种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作具体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三,我认为,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这种激进主义思想。五千年保守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而中国需要激进主义才能打破这种自闭保守的状态,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激进主义主张革命和剧烈变动,反对固守传统,可以逐渐促进社会文化的改进。当然,也许在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的激进主义只是我国“激进主义潮流”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激进主义”在蓄势待发着,为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新的中国含苞待放。那么,你准备好用一个崭新的姿态去迎接它了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34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

原文地址: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作者:武陵君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一隅,即易术、相术、占星术、风水堪舆术、占梦术、扶乩术、九宫术等林林总总的“奇门术数”中,数字均起到关键性的指示

传统文化的消亡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传统节日消亡还是发展

从文革到现代建设,人们有意无意地毁掉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时建筑和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一些传统的文化现今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大量的80后、90后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有学者就此愤慨地评论道“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急于践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十大传统美德,分别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乃至整个中国人来讲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思想支柱1.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人的基本哲理;2.天人合一思想是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3.中和中庸思想是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4.修身克己思想是国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下面分别做出阐述:(一)阴阳五行

声明:《浅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为网友别评价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