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 世界上还有多少蒙古人呢? 汉人对蒙古人的报复

13-12-29 蒙古丽人



蒙古国蒙古人及其他蒙古部族约有近300万人;俄罗斯联邦境内主要包括布里雅特蒙古人和卡尔梅克蒙古人,约有80.5万人;日本、韩国、欧洲、美国也有蒙古人;阿富汗的蒙古人后裔哈扎拉族约有150多万人至今为独立、为尊严而奋斗。

1.俄罗斯联邦境内的蒙古人。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雅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的阿尔泰共和国等地生活着的布里雅特、卡尔梅克,图瓦、阿尔泰人,他们都是蒙古人相同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民族中的一些部族演变而成的。几百年来,他们同俄罗斯和其他民族一道繁衍生息,为家乡的繁荣和俄罗斯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卡尔梅克人 是欧洲人对厄鲁特蒙古人即卫拉特的称呼。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部统治,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吉尔吉斯草原,同年与俄人讲和,移居于托波尔河上游,以其女嫁西伯利亚汗后人,并征服花拉子模部分领地。1643年移营至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与诺盖人谈判,使其脱离俄国。1650年,西伯利亚的土尔扈特部遣使向顺治皇帝表示友好。1673年,顿河和额济勒河(伏尔加河)间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为得到俄国每年的丰厚赠礼,投靠了俄沙皇,并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及中国皇帝都继续保持联系。沙皇俄国不断向蒙古人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蒙古人的怒火,部分土尔扈特人在首领阿玉奇的之孙握巴锡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拼死杀敌,因蒙古人特有的强悍与无谓,最终使他们冲破俄罗斯人的防线,到达中国新疆境内这就是史诗《东归英雄传》。其他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到沙俄的统治。192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1943年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消,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复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联邦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首都为埃利斯塔,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是蒙古国家。

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里海北的黑土地带,面积7.61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适宜畜牧业。该共和国共总人口为38万人(1990年)现在更多,其中的24万为卡尔梅克人,14万为俄罗斯人,其余为其他民族。卡尔梅克人口主要由蒙古人的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人组成。现人口的67%生活在城市或居民点,首都额勒斯特市共有9万多人口。

布里亚特人 从种族上是属厄鲁特蒙古人,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向北发展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蒙古人与俄国议和。其中一部分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反抗俄人,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回到中国,被赐名为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后安置于呼伦贝尔地区。布里雅特蒙古族在俄罗斯联邦的赤塔州、阿穆尔州,伊尔库茨克,阿卡、乌丝汀沃尔德布里雅特自治区等地也有一少部分,在蒙古国的东方省和我国的呼伦贝尔盟也居住着一些布里雅特人,他们之间有许多亲属关系,民间往来十分频繁。布里亚特共和国位于贝加尔湖以东,南同蒙古国接壤,首都乌兰乌德。1923年成立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1958年改为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1990年,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1999年,布里亚特共和国常住居民人口为103.82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人。自1992年苏联解体以来,人口一直呈缓慢减少的局面。布里亚特共和国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区内有70多个民族。俄罗斯人与蒙古人占绝大多数,占居民人口的70%,其它还有布里亚特蒙古人占24%,较多的民族还有:乌克兰人占2.2%、鞑靼人占1%、白俄罗斯人占0.5%、亚美尼亚人占0.2%、德意志人占0.2%、埃文克人0.2%。

俄罗斯联邦境内还有两个布里亚特自治区在贝加尔湖以西:即乌斯特奥尔丁布里亚特自治区,属伊尔库茨克州、阿金布里亚特自治区,属赤塔州。

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原为布里亚特蒙古共和国的一部分1937年按联共(布)政治局的命令将东西伯利州划成伊尔库次克州和赤塔州时,将该自治区划归赤塔州。自治区位于后贝加尔地区东南部,首府阿金斯科耶(居民9300人)距莫斯科6286公里,面积1.9万平方公里。自治区有人口7.91万人。区内居住着30多个民族,土著布里亚特蒙古人占54.9%、俄罗斯人占40.8%、埃文克人占0.2%、其他民族总共占4.1%。

乌斯特奥尔丁布里亚特自治区, 1999年初人口为14.3万人,位于伊尔库次克州南部,东部边界距贝加尔湖约40公里,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区内居住近40个民族,其中土著布里亚特蒙古人占36.3%、俄罗斯人56.5%、鞑靼(蒙古)人3.2%、乌克兰人1.7%,以上四个民族就占全部居民的97.7%,首府为城市型小镇乌斯季奥尔登斯基。

鞑靼人 是蒙古人的一个部落民族,成吉思汗西征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到了15世纪蒙古统治消亡后,鞑靼人分两路留在了俄国。一路是原先与俄国上层有过联姻关系或其它密切关系的鞑靼人,他们说土耳其话,继续对俄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产生影响。在俄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家族都是鞑靼蒙古人后代,像打败拿破伦的库图佐夫,‘沙皇的爸爸’鲍里斯,戈东诺夫和著名哲学家沙阿达耶夫等都是蒙古人此外俄沙皇绝大多都有鞑靼蒙古人血统。另一支鞑靼人,也是大多数鞑靼人,在金帐汗国发生内讧时宣布独立,脱离了蒙古人,在伏尔加-卡马河一带留了下来,自成喀山汗国。现在的俄罗斯鞑靼共和国有50%居民是鞑靼蒙古人,他们仍旧保留着独有的生活习俗。原苏联共有600多万鞑靼蒙古人,分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很多种,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和西西伯利亚、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今俄罗斯联邦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9世纪后,有一部份鞑靼人迁移至我国新疆塔城地区,称‘塔塔尔族’,他们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还有部分信原始的萨满教。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人属喀山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主要是伏尔加-保加尔人,保加尔人原居中亚一带,后随匈奴人西迁到黑海以北,七世纪时分成五部,一部西迁到多瑙河下游地区,联合斯拉夫人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建立保加利亚汗国,后被当地的斯拉夫人同化,成为基督教徒。后来保加利亚人就成为同化了这支保加尔人的斯拉夫人的名称。另一支保加尔人北上到伏尔加河中游、卡马河流域一带,称伏尔加-保加尔人,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西征攻打中亚、西亚、欧洲时称他们为不里阿耳,被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拔都在西征结束时建立钦察(金帐)汗国,跟随拔都留下的蒙古人只有4000户,但参加拔都西征的军队约15万人。西征结束后,其他各系宗王的部队都回了原地,剩下的是拔都自己的部队,大多是来自中亚的突厥人。他们被淹没在突厥人的汪洋大海里,逐渐被周围的操突厥语诸部混血同化,讲突厥语,信伊斯兰教。后来蒙古人和钦察汗国统治下的伏尔加-保加尔、钦察(奇卜恰克)等突厥语民族共同使用蒙古人带来的名字--鞑靼人,伏尔加-保加尔人失去了自己原来的名字。

图瓦人 或译作土瓦人,自称“特瓦人”。国外(主要是俄国)旧称“索约特人” (Сойоты,源自Сойон,萨彦人之意)、“唐努图瓦人”等。图瓦人的族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突厥,另一个是鲜卑-蒙古。从族名来看,图瓦无疑与都播(都波)有较大的渊源。都播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之一,大致分布在今贝加尔湖西南方位、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也是古突厥人南迁之前的摇篮。公元二世纪时,匈奴衰微,鲜卑大举进据漠北,遂与留居其地的匈奴-丁零馀部(为数尚不少)发生了大规模的混血融合,其中拓跋鲜卑迁徙最远,漠北的北部和西部都受到了影响,都播部落更为显著,其得名当与“拓跋”有关,至少其组成是加入了一些鲜卑因素的。突厥兴起後,都播役属于突厥,因其原本就是铁勒之一部,又远处僻地,故也颇怡然自得,今人研究发现图瓦语保留了许多古代突厥语的特点,应与此不无关系。按照前苏联突厥学家巴斯卡阔夫的划分法,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维吾尔语组-维吾尔突厥次语组。图瓦的另一个源头与乌梁海有关。兀良哈是蒙古的一部,横扫欧洲的蒙古大将速不台即出自兀良哈部,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更是蒙元帝国的得力干将,西征欧洲,南灭大理,其功业无须在此赘述。兀良哈在蒙古形成之前以“斡良该”或“愠良改”之名居于漠北的极北部,即今贝加尔湖以东以北、鄂嫩河上游一带,再往前追述,就是隋唐时的“骨力干”。现今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居住着一部分操图瓦语的人,其民族成分是蒙古族。考虑到在历史上他们与哈萨克人很少有共同之处,倒是唐努乌梁海在并入苏联之前一直是属于蒙古国的;并且新疆的蒙古族大多属西蒙古,即瓦剌-厄鲁特的後裔,本来就与东蒙古无差异,铁勒-突厥因素更浓,特别其先世斡剌惕部更是正好就分布于今唐努乌梁海地区,因此将阿勒泰图瓦人划入蒙古人。图瓦人多信喇嘛教,但萨满教还保持着较深的影响,也有少数人信俄罗斯正教。图瓦人总数近20万左右,有约2万人分布在蒙古国境内;外国的图瓦人用基里尔字母,通用哈萨克语文或蒙古语文。图瓦人分布的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佐领四十八,分隶外蒙的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三音诺颜两部。同治三年,中俄签订《塔城条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之地。1914年沙俄强占乌梁海,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之地,属今蒙古国,俄占中部二十七佐领之地,于1924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享有自治州的权力,1961年改为图瓦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面积为17.05万平方公里,在图瓦共和国居住的民族近50个,1999年1月1日人口达31.07万人,图瓦蒙古人占总人口的64.3%,其他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32%)、哈卡斯人(0.7%)、乌克兰人(0.7%)、鞑靼人(0.4%)、布里亚特人(0.2%)等。首都为克孜勒,1999年人口为9.87万人。

阿尔泰人 居住在俄罗斯联邦阿尔泰自治共和国,他们与蒙古族也有一定的族源关系。旧时一直称其为“阿尔泰卫拉特人”,自称“卫拉特人”,属蒙古准格尔部,1755—1758年准格尔部与清朝开战,准格尔败。当时正值沙俄向西西伯利亚扩张,遂被并入俄版图。1922年成立山区卫拉特苏维埃自治州,1948年改名为阿尔泰自治州,1992年改名为阿尔泰共和国。该共和国面积为9.29万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20.4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为60.4%,其次是阿尔泰卫拉特人占31%,约7万人,哈萨克人占5.6%,其余为乌克兰人和德意志人。到1938年为止,阿尔泰人一直使用托忒蒙古文,后启用俄文。从1922年开始用蒙、俄两种文字发行《阿尔泰启明星报》至今。由于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和哈萨克人中间,语言受其影响很大,但山水地名、畜牧业术语还是保留着蒙古语特点。阿尔泰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92年,共有191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5所专科学校和1所大学。近年来,阿尔泰人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在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蒙古国的蒙古人。遵循历史沿革,蒙古国的蒙古族大体可划分为喀尔喀部、卫拉特部、布里亚特部、内蒙古各部。

喀尔喀蒙古人是蒙古国部族中最大的一支,蒙古人民革命前归属喀尔喀四盟各旗领地,现在是蒙古15个省的主要人口,主要居住于蒙古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据1989年的调查,有160万人口,占蒙古国蒙古族人口的79%。喀尔喀人在经济、文化方面较其他部族发达,保留有较多的民族特点,是蒙古国的主要部族。杜尔伯特、巴雅兀特、厄鲁特、乌梁海、土尔扈特、扎哈沁、明阿特等部族属于历史上的蒙古卫拉特部。居住在蒙古国的这些部族,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与清朝发生战争,好来蒙古卫拉特部移居到蒙古地区的。这些部族现今大多生活在蒙古国西部省份。他们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喀尔喀人有一定区别,从事畜牧业的多。杜尔伯特人长期与霍屯人、巴雅兀特人杂居生活,在各方面对他们有很大影响。而厄鲁特人与扎哈沁、土尔扈特人长期杂居,从而彼此吸收各自的文化,其方言和风俗较为接近。蒙古国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北部和东北部,即东方、肯特、色楞格、库苏古尔等省的十几个县。由于历史、地缘和人文环境的原因,蒙古国的布里亚特人受俄罗斯文化和语言影响较多。巴尔虎人在语言、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分布地域上与布里亚特人较为接近。达里岗嘎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苏赫巴托省的6个县。该部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喀尔喀人区别不大。

蒙古国从民族构成上是一个以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蒙古民族主要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喀尔喀蒙古人(占78.8%),以及杜尔伯特蒙古人(占2.7%)、巴雅兀特蒙古人(占1.9%)、布里亚特蒙古人(占1.7% )、达里岗嘎蒙古人(占1.4%)、扎哈沁蒙古人(占1.1%)、乌梁海(占1%,蒙古、突厥人中均有该部落)、达尔哈特蒙古人(占0.7%)、土尔扈特蒙古人(占0.5%)、厄鲁特蒙古人(占0.4%)、明阿特蒙古人(占0.2% )、巴尔虎蒙古人(占0.1% )等部族和少数内蒙古人(察哈尔、乌珠穆沁等)构成。蒙古国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是哈萨克、霍屯、查唐、乌兹别克、图瓦等突厥蒙古混血民族。虽然霍屯、乌梁海、查唐、图瓦中也有属于蒙古部族的人口,但大多属于突厥民族。现在,这些民族已在语言及风俗习惯方面受蒙古族影响较大,只是在宗教信仰上有所不同。从地域分布上这些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蒙古西部省份,特别是哈萨克人主要聚居在蒙古国西部边陲的巴彦乌勒盖省,科布多省、巴嘎诺尔煤矿和乌兰巴托市也有一些。据1993年的统计,蒙古国哈萨克族人口为13.3万,占蒙古总人口的5.9%;霍屯人口为0.45万(占0.2%),此外还有查唐人、图瓦人和少数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和华人。据最新统计,蒙古国包括喀尔喀蒙古人及其他蒙古部族约有近300万人。

3.国外的土尔扈特人。生活在国外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有聚居在俄国境内的俄罗斯蒙古人,有部分聚居在美国、法国、蒙古、瑞典等国家,有居住在埃及、土耳其、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总人数为100000余人,多数有自己的喇嘛庙。

生活在法国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是俄国十月革命时经过战斗而到达法国。据1990年统计,法国卫拉特蒙古人有6000多人,现今有近10000人。多主要从事经商、法律、金融、制造业。大部分使用法语、法文,不少人会蒙语、蒙古文,基督教民占百分之四十,信仰藏传佛教仍占多数,在巴黎市有自己的喇嘛庙。

据1990年统计,瑞典的卫拉特蒙古人共计5000多人,现今更多,将近8000人。他们在家庭中至今讲蒙语,在外讲瑞典话,知识分子占了二分之一,许多人除了学官方文字瑞典文以外,还自学蒙古托忒文,不少人还是研究卫拉特蒙古史的专家。

生活在美国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当时有一千多人,多半是土尔扈特部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德国法西斯军队利用,参加了法西斯德国组织的反对苏联的伪军,参加了防御美军和英军的战役,英、美军胜利后被迫跟随盟军回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波茨坦会议的英、美代表要求将这些土尔扈特蒙古人留在了德国,而苏、法、还有一些欧洲国代表又不同意,担心土尔扈特蒙古人会给他们带来嗜血的战斗力。美、英代表私自商议,建议他们迁往美国。经美国政府同意后将他们全部聚集于旧金山市。他们迁往美国时都是男性青年,后来大部分人和黑人妇女结了婚,少部分人和白人妇女结了婚。他们的妻子和后裔知识分子较少,但有不少是蒙古学家和卫拉特学家。现在美国约有10000多土尔扈特蒙古人,基督教民占百分之三十,大部分仍然信仰藏传佛教,旧金山市有卫拉特蒙古人的喇嘛昭和敖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事铁路和机器制造业,少部分人从事畜养业和种植业,有的开发了不少美国西部土地,成了种植园主。

【蒙古文化】世界上还有多少蒙古人呢? 汉人对蒙古人的报复
4.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据统计,阿富汗的普什图族占40%,塔吉克族占30%,乌兹别克族占9%;哈扎拉蒙古人约有15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9%,是国内第三大民族,是当年成吉思汗蒙古铁骑西征时候的后续补给部队,至今为了留有蒙古人的铁血传统,战场上勇猛无比。

多数学者经考察,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是蒙古人的后裔,尽管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讲蒙古语,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们最早的来源的确是蒙古人。今天的哈扎拉人主要居住在阿富汗的哈扎拉贾特山区,在坎大哈、赫拉特、构格哈尔、巴达赫尚等省也散居着一些哈扎拉人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学者认为,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的驻屯兵的后裔。后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又以千户为单位派遣驻屯军队到那里,这些军人的后代就留了下来,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于是,“哈扎拉”就成了他们的称呼,意指“千户”的后裔。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十七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逐渐淡忘,现在他们通用塔吉克语。但他们所讲的塔吉克语里仍夹杂着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的塔吉克语有所区别。至今,他们还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虽然长期与当地民族通婚,但仍然保持着脸盘大、颧骨高、胡须少、眼角斜等蒙古人的特征。这些特征经过长期演化甚至还可能完全消失,但不能因此而怀疑他们的蒙古的族源。

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但是也有蒙古服装的遗风。在饮食上,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他们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相同在节庆日,制作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这些都是蒙古人后裔的印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7146.html

更多阅读

世上最大航母 里根号 世界上有多少航母

世上最大航母 里根号里根号航母舰长333米,装有两座核反应堆 世界最大航母里根号揭秘 附: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是美国第九艘建造完成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是当今世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中又以里根号最为出类拔萃。这艘航母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种是怎么形成的 世界上有多少人种

人类的不同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界的严重束缚,各个人群长时期地生活在相当隔离的各个地理环境中,在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世代相传致使人类分衍成为若干具有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因此,不同的人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 赛义德布里亚特

<>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享受了一道蒙古民族婚礼大餐<><>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传统风俗<><>婚礼大致分为订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订亲由男方的使者牵线搭桥。订亲仪式上,女方家长常以假意推辞或一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眼睛吗? 世界上最美的眼睛

眼睛的色彩、种类详解眼睛色彩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特征,并由眼睛虹膜中的色素种类与数量,决定初始的色彩。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眼睛色彩,拥有许多表型变异。许多鸟类拥有鲜明的眼睛色彩,这些颜色是决定于其他的色素,如蝶酸、嘌呤与类胡罗卜素。

声明:《蒙古文化 世界上还有多少蒙古人呢? 汉人对蒙古人的报复》为网友怀抱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