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大中至正其介如石



文章来源燕山大讲堂,转载仅作观点交流。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同学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到燕山大讲堂来讲“蒋介石其人”。我用一个半小时时间讲解,剩下时间留给大家提问、质疑,共同讨论。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正确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意义”;第二个问题讲“我对蒋介石的基本看法”。

蒋介石生于戊戌变法前10年,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一年(1975年)。他活了88岁,应该说是一个长寿老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蒋介石曾经是中国的第一把手,他有一个职务叫总裁,是国民党的领袖,所以叫蒋总裁;又有一个职务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是当时中华民国军事上的最高统帅。还有两个职务:开始是叫蒋主席,他曾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改为总统制,他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所以这四个头衔(总裁、委员长、主席、总统)加起来,说明蒋介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集中了中国党、政、军三个方面的最高权力。可以说,近代中国从辛亥革命一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许多重要的大事他都是参加者、决策者、领导者,但是对这么一个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评价悬殊,高的高在天上,低的是在十八层地狱下。

我在演讲之前,有一个听众问我,说现在是不是没有人用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的名义来控告我了?我跟这位听众讲,现在告状的人、控告我的人好像没有了,但在网上骂我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2003年我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这批秘密档案是蒋介石在上世纪30年代交给他的秘书,也是他的老师——毛思诚的。1949年以后,毛思诚的后人将这批档案秘密的藏在墙壁里,文化大革命时全国各地抄家,宁波的红小兵到毛思诚家里,将墙壁凿开,发现了蒋介石交给他秘书保存的大量档案。我的书就是根据这些秘密档案写的,所以书名的上一半叫“蒋氏秘档”,下半段叫“蒋介石真相”,这是经过新闻出版总署、中共中央统战部审查同意出版的,介绍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03年,我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用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战士的名义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写信,说社会科学院有一个研究员叫杨天石,居然吹捧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蒋介石什么人?在我们看来,蒋介石是头号战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杨天石把这么一个人吹捧为民族英雄,是严重的问题。写信的人很会写,说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那么我们这批老革命是什么?(因为他们用的老红军、老八路军的名义)我们成了反动派?如果蒋介石是民族英雄,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英雄纪念碑岂不是应该推倒吗?然后他们在一个网站上长达两个半月批判我、攻击我。这种现象最近几年没有了,但上网的朋友注意看的话,认为蒋介石是卖国贼、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的言论还是存在的。

正确评价蒋介石关系到中国近代史的书写前一段时期一些网站出现了攻击我的许多贴子,不瞒大家讲,这些贴子大部分并不讲道理,而是骂,骂我是“混帐、混蛋、卑鄙、可耻、人渣、叫兽”。对蒋介石的评价到现在为止还是两极分化。过去国民党吹捧蒋介石是“民族救星”、“世界救星”、“千古完人”(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吹捧);另外一种评价是“头号战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人民公敌”。“人民公敌”是源于陈伯达写的一本书《人民公敌蒋介石》。台湾方面本来意见一致,但自从民进党上台以后,台湾方面也出现了对蒋介石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评价,民进党认为蒋介石“元凶首恶”。对这么一个人物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不是一个小事,是一个大事。这是关涉到中国近现代史应该怎么写的问题,如果不给蒋介石一个实事求是、科学的评价,那么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国共关系史、抗日战争史、台湾史都没法写,甚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没有办法写。

比如说讲到抗日战争,过去我们对蒋介石的评价通常是八个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假定我们今天还用这个调子来写抗争史,那这部抗战史显然是不真实的。大家可以到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去看,展牌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换成了“正面战场,积极抗战”,完全颠倒过来了。

所以能不能正确评价蒋介石,能不能给他一个科学的定位,牵涉到能不能给我们的民族、子孙后代留下一部真实的、科学的中国近代史来。

正确评价蒋介石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

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关涉到海峡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005年大陆举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方面做了一个很勇敢、人性化的举动:邀请台湾和海外的抗日有功人士、将领或者其后人到大陆来参加纪念活动。受邀人之一是张灵甫的夫人,张灵甫是在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打死。为什么要把他的夫人请来呢?熟悉历史的网友可能了解,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是一位英雄。

杨天石:大中至正其介如石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作了评价抗战的报告,其中有一段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了对日斗争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同志这一段话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胡锦涛同志讲了两个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国民党放在前面,这个次序不一样;第二,承认这两个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工合作,一个是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共同构成了对日斗争的战略态势,既肯定了国民党,也肯定了共产党。胡锦涛同志这个评价在中共领导人里面是第一个,代表了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对抗战史的新评价。我看了这个报道以后很高兴。

一个月之后,我去参加台湾方面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60年学术讨论会。会议中午,马英九到会议场看望学者,马英九走到主席到发表了一个15分钟的即席讲话,马英九讲,“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连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也肯定国民党领导抗战的功绩了。”马英九批判民进党,因为民进党宣传“台湾地位未定”。马英九说,“不对,台湾地位不是未定,而是已定,早在开罗会议上,国际上就肯定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应该归还中国。”

从我刚才讲的这两个事例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如果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是科学的、正确的,那么台湾人民、包括领导就会很高兴。如果我们的评价有偏差,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那么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就不高兴。我们常讲,要争取台湾的民心。争取台湾民心,争取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争取海峡两岸和解和谐,不仅仅是靠做生意。做生意确确实实让人感到大陆对台湾的友好,但还要让台湾人心里面感动。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评价蒋介石,评价国民党的历史功过,对争取台湾的民心,包括世界华人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胡锦涛同志一再讲,要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温总理也多次讲要捐弃前嫌。前一段时间,温总理引了一段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们和台湾之间虽然有矛盾,过去有冤仇在里面,但还是一家人,是好亲戚。这也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廖承志在给蒋经国写信时曾经引用过鲁迅的一句诗:“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天用来评价蒋介石,评价国民党,对两岸和平关系,国家统一大业,促进中华民族和解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很遗憾,现在还有少数朋友的脑袋还停留在当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时期,始终把蒋介石看成敌人,把国民党看成敌人。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当然不可能真正认识和评价蒋介石。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正确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性。

民族主义者蒋介石

蒋介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最主要部分。

第一、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蒋介石的一生,从主要方面看,还是热爱中华民族,希望中华民族振兴,尽可能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的完整。不需要讲空洞的理论,我就讲一点具体的历史事实。

首先,蒋介石对列强的态度。

蒋介石对苏联的态度

先考察蒋介石对苏联的态度。1923年,孙中山把蒋介石派到苏联去访问,给蒋介石一个头衔,叫孙逸仙军事代表团团长。孙中山给当时已经病重的列宁写信介绍,说蒋介石是我的朋友,我是信任的人,希望列宁能够支持蒋介石。

蒋介石到苏联主要是完成一个任务:要求苏联方面同意在蒙古的库伦(今乌兰巴托)建立一所国民党的军官学堂,建立一个国民党的军事基地,然后在库伦训练一支国民党的部队。从库伦进攻当时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心——北京。当时北京被直系军阀统治,总统叫曹锟。大家听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孙中山的根据地是在广州,为什么放弃广州让蒋介石跑到莫斯科,要求莫斯科允许把库伦作为军事基地呢?当时的广东的确是孙中山的根据地,孙中山本来是想由广州北伐打到北京去,但利用广州作为根据地,有两大困难:

一、广东的南面是香港,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国民党部队要北伐,英国人随时可以在广州旁边的香港捣乱,使其后院起火。

二、从广州北伐要路经广东、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六、七个省份,要跨过长江、黄河两条大河,列强的军舰完全可以从上海开到武昌江面,把国民党的北伐军拦腰截断。如果选择库伦,出了库伦就是河北省,到了张家口就差不多到了北京。如果从库伦开展北伐的话,不需要走遥远的路程,没有高山峻岭,没有长江大河,没有帝国主义军舰。蒋介石在日本是学习军事的,懂得这一点。所以蒋介石受孙中山的委托,向苏联提出要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大家可能有一个问题,库伦当时是中国的领土,为何要征得苏联的同意?苏联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红军一直驻扎在库伦,苏联一直把蒙古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到苏联以后跟苏联的军事主席托洛斯基提出这个请求。但托洛斯基说,中国人如果要进攻北京的话,只能从蒙古的边境上出发,国民党人的脚步绝对不允许踏进蒙古的土地。当天晚上,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求人不如求己。有的人别看他口口声声讲是你的盟友、同志,但考虑问题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第二天,蒋介石回到中国后,就给廖仲恺写了一封信,说苏联共产党的政策是好的,但跟实际行动有很大的差距。苏联共产党对中国的边疆,对蒙古、新疆有野心,蒋介石后来一辈子反苏,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反对苏联的民族扩张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蒋介石退到台湾以后,1968年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要反攻大陆。蒋介石反攻大陆靠谁?最初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希望用美国的金钱、武器反攻大陆,可是经过几年的交涉,蒋介石最后发现一个道理:美国人实际上是把国民党看成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看门狗。蒋介石认为,靠美国人反攻大陆没有希望。大家知道,60年代正好是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吵得最厉害时。开始时,中共批判苏共是修正主义和叛徒集团。1968年苏军出动了武力,镇压了捷克的改革运动,中共又批判苏联不仅是修正主义而且是社会帝国主义,两个党吵翻了,两个国家的关系也闹僵了。在这个情况下,苏联人主动找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先在南美,苏联的外交官和台湾的外交官在墨西哥谈判,双方联合起来反攻大陆;后来苏联又派一个记者路易斯,这个人公开的身份是英国《伦敦晚报》的记者,当过赫鲁晓夫的翻译,路易斯到台湾跟蒋经国进行了会谈。

路易斯和台湾新闻局局长到奥地利维也纳进行谈判,谈的内容是台湾国民党和苏联方面合作,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推倒毛泽东,苏联方面表示:只要蒋介石反攻大陆,要钱苏联人可以出,要武器请你开清单,要什么给什么,要想利用苏联和中国边界的基地,苏联也可以提供。当时,苏联人希望利用蒋介石的力量反攻大陆,反对中国共产党。在1969年,蒋介石在日记里写过两段话:苏联想帮我反攻大陆,我要当心啊!当年吴三桂和洪承畴他们走过的道路,前车之鉴,我要记住(1969年7月)。蒋介石提醒自己:苏联人要帮我反共,目的是想侵略中国,我不能够当吴三桂、洪承畴。我要记住这个教训。庐山会议上,林彪、陈伯达提出天才论,坚持要设国家主席。毛泽东先把陈伯达抛出来,在全国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改组北京军区。大陆正是文革大动乱的年代,而且中共内部林彪集团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力量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本来是反攻大陆的一个机会。但是,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了一段话:我绝对不能够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反攻大陆,因为苏联人完全有可能借这个机会侵占中国华北。蒋介石和苏联领导合作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我刚才讲的两条看,蒋介石的民族主义的立场显然是起着作用的。

蒋介石对英国的态度

1925年广州发生沙基惨案。广州人民为了支援香港大**,在广州租界对面的沙基举行游行。英国在租界开枪,打死中国游行群众50多人,打伤更多。沙基惨案发生的那一天,蒋介石就在日记里写一定要消灭英夷,“英夷不灭非男儿,英夷不灭焉能解放全人类”。从1925年开始,蒋介石就反对英国,在几十年的历史过程里,一直认为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专门欺负弱小民族、弱小国家。到1943年美国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太平洋会议,当时世界上已经分成两个阵营。中英美苏同盟国共同反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太平洋会议的目的是研究怎么样打击东方的法西斯国家日本。会议参加者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国的外交部长宋子文。

会议本是讨论对日问题,但丘吉尔突然说,听说你们中国军队正在向西藏进发,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应该开进西藏。宋子文听丘吉尔的话后马上反驳说,首相先生,您的记忆力是不是不有问题,英国从来是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你怎么能说西藏是独立的国家呢?当天,宋子文就把这个情况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指示宋子文,你说得很对,你要告诉丘吉尔,西藏是中国的领土,不允许英国人干涉中国的内政。而且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丘吉尔是一个流氓、一个无赖,这个事是英帝国主义面目的大暴露。所以蒋介石一辈子对英国、丘吉尔没有好感。

在开罗会议上,丘吉尔见到蒋介石和宋美龄。丘吉尔知道蒋氏夫妇对自己没有好感,就先发制人,问宋美龄说“在你看来,我丘吉尔是不是一个很坏的老头?”这是当时给宋美龄出的一个难题。宋美龄和蒋介石一样讨厌丘吉尔,丘吉尔邀请宋美龄到英国访问,被拒绝。现在这么问,宋美龄如果回答“不”,会违背蒋介石和她本人的意志,但也不能说首相先生是一个坏人。所以她很巧妙回答了一句:“首相先生你怎么看?”这个故事说明蒋氏夫妇对丘吉尔没有好感,认为英国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

蒋介石对美国的态度

美国在抗战里是中国的盟友,美国的总统罗斯福给中国的抗战以巨大的援助,但,蒋介石和罗斯福之间也有斗争、矛盾,有时候这个斗争很尖锐,斗争的实质牵涉到国家的主权。

1942年,罗斯福聘请蒋介石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的统帅,给了蒋介石很高的荣誉。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战场、越南、泰国、缅甸。但罗斯福同时派了美国的将军史迪威当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做蒋介石的助手。到了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从河南一直打到贵州,中国战场危急。在这个情况下,罗斯福听了马歇尔的话,必须让蒋介石把他的军权交出来——即把指挥全部中国战场的权力和指挥中国军队的权力交给史迪威。史迪威到中国来以后,美国军方就一直想控制掌握中国的军权,罗斯福听了马歇尔的话,要蒋介石交出权力给美国将军。蒋介石认为这个事不能做,因为国家最重要的是两个权力,一个财权,一个是军权。蒋介石就跟罗斯福讲,中国的国情很复杂,让我把军权交给美国人,急不得,得慢慢做。

蒋介石是想用拖着的办法应付美国人,但罗斯福非常聪明,看出了蒋介石的想法,就说你必须交出,否则就休想从美国人手上拿一分钱的援助,中国抗战的援助会全部丢掉。这是罗斯福给蒋介石下的通牒,要求蒋介石立刻把军权交出。蒋介石人认为军权不可以交,所以蒋介石就以攻为守,给罗斯福打了一个电报,说我不喜欢史迪威,请把他调回美国。当时美国是强国,中国是弱国,美国是援助国,中国是受援国。蒋介石竟然要将史迪威赶回美国,这对美国、罗斯福的脸面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这就是两个男子汉的较量,罗斯福和蒋介石,按照通常的想法,胜利者应该是罗斯福。但蒋介石在这个时下了决心,如果罗斯福不把史迪威调回美国,中国就跟美国绝交。

实际上从1937年卢沟桥抗战一直到1944年,中国一直单独抗战,既然以前也可以单独抗击日本,以后也可以单独抗击。所以这时蒋介石做了跟美国绝交,中国单独抗战的准备。在这个情况下,罗斯福不愿意丢掉中国这个战友,主动找台阶下,说蒋介石不喜欢史迪威,美国将军有的是,请蒋介石从美国的将军里挑出三个,我罗斯福从里面选择一个。结果就按照这个方案解决,罗斯福把史迪威从中国战场调回美国,另外选择了一个将军给蒋介石。从这几件事看来,过去讲蒋介石是英美的走狗。看他对英国、美国的态度,说明他不是英美的走狗,对英美他有斗争,有抵制。

所以我认为蒋介石一个民族主义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7601.html

更多阅读

吾心永铭----天之佛楼至韦驮 鬼如来vs天之佛

那圣洁傲然的楼至最终自裁化身石莲,孑然独立于浊世之中。。。。五朵晶莹红莲,傲放于冷硬山石之上,亭亭玉立,无暇纯净。莲性本喜水,却逆天性生于石,傲然盛放。莲比圣洁,石如浊世,莲出淤泥而不染,此算是上天最终给予楼至圣洁的公正,更是对这浑然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光绪帝即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第二子,母为孝钦显皇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在位34年(1875-1908年)。光

大中至正、其介如石_陈鼎章 大中至正

蒋介石最后还是败了,败在了毛泽东之手,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中国人喜欢用二元律的观点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胜了的毛在大陆自然成了民族英雄,败了的蒋只能是个“反动派”的称号,人民给他的评价顶多是个枭雄。蒋是爱国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难忘经典红歌 罗天婵:《阿佤人民唱新歌》

罗天婵:《阿佤人民唱新歌》【难忘经典红歌】图文摘编/默人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毛主席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  1965年,《阿佤人民唱新歌》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为世人揭开了西南边陲上的黑珍珠一佤族人

声明:《杨天石:大中至正其介如石》为网友匹马又西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