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我家是怎么过的个人真实经历 三年困难时期部队伙食

我生于1945年,家住湖北黄石一个靠近湖边的村子。父亲1955年去世,困难时期(1959-1961),家有四人:母亲,大哥,二哥和我。我那时读初二,初三。学校是一个靠山的中学,初中毕业后,也在这所中学读高中。

“大跃进”初期,我还是小学生。曾和大同学到山背农民家宣传过“大跃进”,也捡过废钢废铁。这一年,我读书的小学,建成了黄石机械厂(即著名的“黄石锻压机床厂”前身,现为黄石市骨于企业之一),另一个嘴子(伸向湖中、三面环水的一块狭长陆地),建成了黄石钢厂(以后是黄石磷肥厂,钢管厂)。因为那时兴放卫星,有名的“红旗水泥厂”,原先就是“华新水泥厂”的卫星厂,我二哥是这家水泥厂的运输工。1958年前,我们村原从事农业,58年后,除少数人外,都进工厂当工人。比较多是进“黄石钉丝厂”(黄石电缆电线厂前身,现黄石市骨干企业之一)。我大哥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学,在华新水泥厂搞过化验。我母亲“捶石头碴子”,她是一个细脚,劳动强度是很大的。

1958年下半年和1959年上半年,我都是在学校用的早餐,真正感到粮食紧张的是59年下半年。表现在早上的稀饭不够吃,同学们开始“抢”了;下课铃一响,大家(特别是男生)飞快跑向食堂,赶忙盛粥。吃得快的,可以吃四碗,我的碗比较大,吃两碗,也饱了。以后,学校食堂不办了,我们转到学校附近的民办食堂吃饭。奇怪的是,那时很能吃,一餐吃个一斤、一斤半不在话下。本来,食堂票都是定日定餐的,我们有时把两天票一天用掉了。结果是一个月的粮食,半个月,二十来天就用完了。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因偷粮票、涂改购粮本,被处分过,但这种现象极少。

给我印象很深是一位地理老师,原先比较胖,那时他正积极争取入党,学校领导把搞副业、养羊的任务,交给他。羊养出来了,这位老师瘦了一大圈。每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起当年节日羊肉会餐时,总要说到我们的这位地理老师(后来该老师当了学校的总务主任)。

我家在湖边,这个湖现在叫磁湖,困难时期叫南湖,最早叫张家湖。上天开恩,就在困难时的59年,满湖(当然是靠岸边处)长的都是藕。不过,挖藕时节是冬天,我本人挖过藕,踩过藕。那种乐趣和艰辛,是颇有体会的。有的人家,挖的藕根本吃不完。我和几个好朋友,撑着船,高歌“到张家湖捉鱼、挖藕”,甚是有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那个挖藕、踩藕场,也偶尔发生悲剧。冶钢下夜班的职工,有人到湖中踩藕,由于又冷又累,其中有几个人爬不上岸。牧羊湖处,有三、四人,何家廊(此字可能错,当地乡音如此),有一、二人。这些人,肯定是因粮食不足,而发生的“非正常死亡”。我是承认当年困难时期是有非正常死亡的。但要说严格意义上的“饿死”,确实没有听说过,更别说是经历过。

还有一个插曲。困难时,应是59年底,我家买了一些面粉,一天晚上起来,我发现后门是开的。那时我家晚上,经常要熬粥第二天早上吃。锅底的粥锅巴好吃极了,我经常要偷吃几口。当我重新关门时,母亲、哥哥们都听到了。起来后,发现面粉没有了。那时,我们那里一大片,只有陈家湾有个派出所,那时的公安人员经常到下面转,了解有这等事,难免把有前科的要怀疑一通。最后发现,却是我家一个在农村的亲戚村上的人作的案。虽追到农村,由于数量不多,大概也只是批评教育一番,也就算了。自此后,我家与农村的亲戚常来常往。63年春节,我就在亲戚家过的年。

60年,我家发生了一件大悲剧,即我大哥在求学地淹死了(我以人格保证,绝不是“饿死”)。那时,我们村办有食堂。全村四十来户,除一个残疾人不愿入伙外,其他人家都是在食堂蒸饭吃。米由食堂统一提供,按各户要求,蒸成一钵一钵的;菜是各家自炒。我大哥死后,食堂还坚持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关门了。61年底到62年,我们那里封建迷信比较盛行,做过“水法大会”,我也举过幡。62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我亲戚所在的农村,开始兴起习武,玩龙,舞狮子之风。穷文富武,生产队和各家各户,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困难时期有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8年从农村来城市工作的很多人和家庭,在困难时期,又回到了农村。其中,一个教我们《农业基础知识》的老师,回了农村(在深圳我还见过他);我的一个叔舅,全家返回农村,而亲舅家坚持下来,留在了城市。原黄石大学的老师下到中学教数学、化学,原冶钢的工程师,到中学教语文。也实行过“货币回笼”措施,就是认为老百姓手头有钱,就是买不到东西,一个小泡饼,要一元一个(平时一角)。我就买过一回。但时间不长,就没有搞了(疯僧“一两黄金两只鸡”,有可能就是这个时候)。现在有人说是陈云的功劳,天知道。反正我母亲给我一个月的零花钱,一次就花光了,好耶、坏耶?

我62年暑假到过农村,63年春节,是在农村过的年。那时城市状况不如农村。困难时,我母亲的粮食定量是26斤,初中生稍多一点,高中后是34斤。我二哥因是重体力劳动,是45斤。前面说的挖藕,再加上种高粱,虽也吃过菜叶、糠巴,就粮食而言,还是可以的。缺的主要是油,肉类虽是6毛4一斤,但是比较少。也就是说,当时肚内没有什么油。粮、油生产失调,是存在的。
“三年困难时期”,我家是怎么过的(个人真实经历) 三年困难时期部队伙食

在困难时期,城市的粮油供应,按人按量供应。虽然不多,基本上够吃。到七十年代,各家一般都存有粮票。因我在广西工作,全国粮票积了不少,用这些粮票,在农村换“茶籽油”,我就进行过多次。特别是文革后期,养猪户“购一留一”,也大大促进农村的副业生产。城市人肚内的油水多了,所以不感到饿,于是,粮票省出来了。

农村情况,我是相当熟悉的。58年前,我家从事农业;62年暑假到农村;63年在农村过春节;64年入大学;65年,在湖北长阳刘家坪鄂西地质队搞半工半读,住在农民家;66年文革时,我虽没有步行串联,但我的同学,有不少人是从北京一路走到韶山的,而且全国徒步大串联,都是走到那吃到那;67年我到过大庆、大连、烟台和济南;68年我随校教改队,到河南卢氏豫西地质队现场教学;69年12月,到湖南冷水滩409地质队劳动锻炼。1970年8月,被分配到广西工作;1972年3月,我参加柳州地区组织的农村工作队,到象州县寺村公社谭村大队,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6个多月。在广西,我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十年。我们队驻柳州,桂林、南宁都有点。我先后到过广西融安、融水、三江、巴马、龙州、东兰,崇左,都安、金城江等地工作,有的地方,就住在壮乡瑶寨侗家,这些地方,不仅留有我的足迹,而且对农民家庭及农村五天一墟,是比较清楚的。没有人跟我说过饿死人之事。

我国农村,多是一种家族式村落。我们村,就是一个姓,都是一个太公太婆传下来的子孙。农村的家族观念是很强烈的,亲情关系是很浓厚的,不可能出现一家人饿毙床上,同村及其亲戚完全不知情。至于袁隆平所说的,不排除在外出乞讨者中,有可能发生饿死者。那时的农村,都有组织,公社、大队、生产队一应俱全。虽然收成不好,粮油紧张,但大家都承认,没有发生“暴力抢粮”的事件。

我在农村过春节了解到,那几年农村基层组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亲戚农村一个劳改释放人员,不仅讨了侄媳妇当了老婆,而且与队长打得火热。我在他家吃过饭,当然,由于是客,不可能了解得很深入。

62年,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曾说过,敌人打进来,拉出去,而我们的干部不闻不问,有的人,甚至是同流合污。这表明,在少数地方,在征“过头粮”的情况下,少数干部、民兵、甚至敌、特分子,逼迫一些家庭无米下锅,是可能存在的。河南信阳地区,就出现过被中央通报的情况。63年农村搞四清,是工作组主导的,刘少奇、王光美就说过,农村有相当数量的政权不在共产党的手里。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群众自下而上揭露黑暗面,那时造反派对“活老虎”特别有兴趣,全社会虽高举“三面红旗”,但对“共产风”、“浮夸风”,还是持批判态度的,对于饿死人事件,更认为是修正主义、走资派的罪恶。经过这么两场大运动,饿死人的事还能捂着,这是不可想象的。66年九、十月,我在北京接待各地串联来北京的红卫兵,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说过饿死3000万人的大字报或小报。

饿死3000万,是社会研究者的推测之词。好象是一个美国人最早说的。他把57、58、59、60、61年的出生率、死亡率,演算了一番,照57年、58年的情况,推测59年,60年,61年应有多少人,结果年底没有那么多人,他就认为是“饿死”了。这是很不严肃的研究态度和方法。由于我家房子较多,有两对夫妻租住我家的房子,一户姓刘,一户姓王。刘姓男人当我面说过:“奇怪得很,前几年(困难时期),怎么都怀不上,最近,两家都生宝宝了”。这是在我家发生过的事情。这说明,困难时期,出生率是低于正常年的,而死亡率又高于正常年。我记得困难时期上体育课,老师是要求“按热量办事”的(据说这是刘少奇的功劳);确实也有同学出现过浮肿(用手指按压小腿,松手后如不能很快恢复,就说明有浮肿。这个方法就是那时学的)。困难时期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是符合营养学、医学规律的。社会学家不懂这个规律,胡说一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文革后,为了表现自己正确,信口开河,误导群众。要知道,毛主席在二线,你们在一线啊!文革后,毛主席又回到一线,虽然被说成是“浩劫”,是“崩溃边缘”,但谁能举出文革时期有饿死人的?一次我与疯僧讨论,当我要其举证时,他马上发火,就是证明。

至于有人说那时成村“饿死绝”,那肯定是谣言;如果确有,只有一种可能,即烈性传染病所致。

饿死3000万,是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作为自称顶级科学家的数学网友,用他非常专业的数理统计方法,揭露社会学家统计结果之不可能,也是一种“研究”。中国是一个有严格户口制度的国家,查户口,是可以还原当年困难时期的真相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7946.html

更多阅读

古琴谱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看的? 秋风词 古琴谱

古琴谱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看的?古琴在3000年的发展过程中,遗存了600多首琴曲,又因流派、传承和个人风格不同,产生了3000多首传谱。这些古老的琴曲,都是通过一种独特的记谱法得以保留至今。古琴谱的演变分成三个阶段:A、文字谱―――唐

速动资产、速动比率是怎么计算的? 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是怎么计算的?∵ 流动比率(倍)=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速动比率(倍)=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速动比率/流动比率 以巨潮资讯提供的鞍钢股份

三藩叛明是怎么开始的? 三藩叛乱

从刘兴祚叛逃可以看出,在后金扩张初期,满洲权贵对归附者不仅缺乏信任而且是极尽勒索压榨的。与刘氏兄弟命运不同的是,天聪七年开始,皇太极先后创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汉军将领也有了地位和实权。这个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不能不从“三顺

声明:《“三年困难时期”,我家是怎么过的个人真实经历 三年困难时期部队伙食》为网友静笑浮华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