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数典论坛 风水168天机论坛

国学数典论坛 's Archiver

国学数典论坛 ? 国学问答 ? 中国人姓名中的名、字、号分别代表什么?

翰林侍读 发表于 2008-7-2 17:54:22

中国人姓名中的名、字、号分别代表什么?

对中国古代的人文知识真是一无所知,提这样一个问题,请高手们莫笑。我想知道的是:1、中国人姓名中的名、字、号分别代表什么?2、他们是如何起源、发展最终又统一的? 艺文志 发表于 2008-7-2 17:58:58

请参阅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古汉语通论(21)”。 gbbz 发表于 2008-7-2 17:59:08

古人出生时,有名无字,成人时才有字,一般来说,字和名存在一定的关系。

比如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迁”本身就有“长”的意思。

古人的姓氏名堂很大,我记得大学里上古代汉语讲了几节课呢,情况相当复杂,现在只记得大概了。

呵呵,LZ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点基本的书看,比如王力的《古代汉语》里好像就有,类似的材料很好找的,但是要精通就要费点工夫了。 alan-lorran 发表于 2008-7-3 00:24:31

可以参阅袁庭栋先生的著作<古人称谓>的第一章,里面解释的极为清楚.

概尔言之,则先秦以前,女人称姓,男人称氏,后来到战国及秦汉时期,姓氏逐渐混为一谈.姓是随母方的,只用来区分男女双方可否通婚;氏是随男方的,来源很多,可以用官名居住地封地出生时的特征老爸的职位等等随便取个氏.名当然是用来叫的,有好听的,表达一种愿望;有难听的,专家们也不知为啥那么叫,比如猪啊,狗啊,豺狼啊^名一般由老爸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取的.至于字,是用来解释名的,多数情况下是给别人用的,自称都用名而不用字.名与字之间有互释的关系是正格,偶尔也有反意的,或者干脆不相干的. alan-lorran 发表于 2008-7-3 00:31:14

号是该人长大以后,自己给自己取着玩的,多数是表达一种人生的志向或者情趣,比如什么什么居士,可能根本就不信佛,叫着有趣而已.这又跟居所联系起来了,过去文人或者伪文人一般都得有间大屋子放书,因为书很占地方,所以吃喝也在这间大屋子里解决,从而书房或者书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了.于是他们又给自己的书房取个名字,比如说什么七录斋呀,苦斋聊斋呀,自己当然就变成某某斋主人,某某书屋居士,久之,这也成了他们的别号了.

附带说一句,宗法时代,能称得起是文人的,大都有点家底,穷人家成功终究是少数.

附带再说一句,成年男子长到二十岁,老爸才会给他取个字,因为这时他才真正长大成人,可以戴上帽子,即行所谓冠礼. 隋炀帝 发表于 2008-7-3 00:43:58

楼上的各位答了差不多了,我总结一下

名:代表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排辈等.生而有名.

字:是名字的延伸,如5楼所言,同时字也代表了成人.

号: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取的,它表明取号的志向或爱好.

至于他的起源,应该在春秋之前.民国后期,字号开始退出人们的生活,建国后,基本上就没有人取字了,随着宗法制度的退休,名字的意义也开始减弱了....

大致如此!:lol lcyjjs123 发表于 2008-7-3 02:42:19

古人的名字,有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 :相关 ,例如 苏轼字子瞻,轼是车子前面的横栏,所以可以凭借它瞻望,苏辙字子由,辙是车辙,由是经由的意思。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第二 :相反 ,例如 韩愈字退之,愈是前进的意思,退则相反。第三,相同或相近,例如 ,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者,大明也 ,即非常明亮的意思。孔鲤,字伯鱼,是因为他出生时正好有人给孔子送鲤鱼,他又是长子,所以叫“伯”。 yangffd 发表于 2008-7-3 11:55:52

简单地说:名与今天的小名相当,字与学名相当 翰林侍读 发表于 2008-7-3 14:08:02

感谢各位的解答,我原以为这是一个小问题,看来也不小:loveliness: sddzyyj 发表于 2008-7-3 17:29:16

原帖由 隋炀帝 于 2008-7-3 00:43 发表 http://bbs.gxsd.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上的各位答了差不多了,我总结一下

名:代表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排辈等.生而有名.

字:是名字的延伸,如5楼所言,同时字也代表了成人.

号: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取的,它表明取号的志向或爱好.

至于他的起源,应该在春 ...

现代人可是简单多啦,呵呵………………………… zengyuanrang 发表于 2008-7-3 21:41:01

还有“谱名”,即在所属家族谱牒中使用的正式名字。有些人的谱名和姓名合一;有些人的谱名只在谱牒中使用,平常使用自己的姓名;有些家族有规定,在谱牒中统一使用谱名(即全含字辈用字),而日常使用的名则称为“字”,不论一字还是两字。如族谱中,本人名昭晢,字铭,因此本人也算‘以字行“。有人说现在人很少取”字“了,但本人所在小县有字的却有很多,在农村比较普遍。按礼仪是成年取字,但幼年取字的比比皆是,且沿用到死,与宋代进士登科录中”小字“又不一样。 龟兹鸠摩罗什 发表于 2008-7-3 22:51:47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在称字方面,根据其年龄的大小,有称“且字”和称“正字”的分别。“且字”就是在其“字”之后加一“美称”甫或父字,“正字”则是在其“字”之前加上表示其排行顺序“伯仲叔季”的一个字样。什么时候称“且字”,什么时候称“正字”呢?一般的原则是,青年人加美称甫或父字,老年人加排行顺序。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尼,排行老二。青年时称其且字为尼甫,老年时称其正字为仲尼。那么,中年时如何称呼法呢?那就是既在其字之后加上美称甫或父字,又在其字之前加上表示其排行顺序伯仲叔季之字样。例如:周幽王时的大臣伯阳甫和周宣王时的大臣仲山甫等就是。关于“且字”和“正字”,《杂记"疏》说:“甫,且也。五十以伯仲,是正字。二十之时曰某甫,是且字,言且为之立字也。”关于“甫”或“父”字,这是对男子的“美称”。甫音府(fǔ),与“父”字同音同义。《说文》说:“甫,男子美称也。” 。《仪礼"士冠礼》说:“承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注》说:“甫是丈夫(即男子)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至于“父”字,与甫同音同义。《释名》说:“父,甫也。始生己者。”《集韵》说:“父,同甫。”《广韵》说:“父,男子之美称。”《诗经"大雅》“维师尚父”《笺》说“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按》说:“管仲称仲父,孔子称尼父,范增称亚父,皆仿此。”《释文》说:“父,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则父与甫字皆是对男子的美称。而《仪礼"士冠礼》所说的意思是,承继袭职,保持爵位的人是排行老大,称伯某甫,而其弟弟们则按照排行顺序“仲叔季”称他们所应当称呼的字样。在博物馆里,大家可以见到很多器物按照这个规律来命名的,比如上海博物馆的伯逰父壶,仲义父缶霝。 cinga 发表于 2008-7-6 04:05:39

我对中国了解不够,谢谢各位的解释,再画蛇添足一个。:)

欧洲人除了姓名顺序倒过来,其它的倒有点儿相似。第一名类似于中国人的名。第二名常常和自家历史有关,也可当作别名用于日常称呼(虽然大多数人不这样做),类似于字。第三名一般很少用,往往和宗教有关。个别的贵族家庭经常保留特定的名字,类似光大贵族的身份的意思。略微有点儿“居士”号的意思。

一笑。 paramita 发表于 2008-7-9 11:30:50

传统中国士人,一生会有好几个名字。名字的转变,也代表“身份”、“地位”的转变。

当一个人年幼时,只使用“乳名”或“谱名”;入学或成年后就有了“学名”或“字”;显达之后还会有“号”;死后还有“谥”。

愈是晚出的字号愈是尊贵,所以晚辈只能称长辈的字号,而不能称名。人死之后,通常也尊称其谥号而不称其名。 黄豆与刺客 发表于 2008-7-9 11:57:10

回复 1楼 的帖子

记得从哪儿看过,说古代人们对自己的名字很忌讳,好像直呼会减寿或引来祸患,所以就开始给自己起字、号了。至于字和号有什么区别,还要请明白的同仁指导了。还有,并不是名字、字、号归于统一,而是就像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一样,是人们逐渐文明并寻求简便了。呵呵这是我的一点小意见。:) 水映 发表于 2008-7-9 14:12:14

姓名字号的问题,可以参见<白虎通>号、谥、姓名等篇。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纪,尊事人者也。《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 jkw 发表于 2008-7-9 15:02:35

"古人出生时,有名无字,成人时才有字,一般来说,字和名存在一定的关系。"

"号是该人长大以后,自己给自己取着玩的,多数是表达一种人生的志向或者情趣"!

学习一下! wzhls 发表于 2008-7-9 17:31:40

(1)古代人的“名”

古代人出生三个月内取“名”。取名三国以前多单名,南北朝开始多二字名。取名往往考虑与姓字音韵方面的联系,如双声、叠韵、叠音:晏婴、李悝,班彪等等。姓字的增、减、折:石磊、王匡、阮元、董千里等等。

(2)古人的“字”

古代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互为表里。

(3)古人的“号”

“号”有自号、别号、还有谥号等。

a.以地望为号(指其出生地或住地)。如王安石,号王临川,苏轼,号东坡居士;

b.以职官为号。如杜甫,曾任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官,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嵇康,曾任过中散大夫,被称为嵇中散等等;

c.以志趣或意向为号。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明末清初人傅山,号朱衣道人,文集名“霜红龛”,其色其音不离“朱”。 drlzp 发表于 2008-7-10 21:47:29

中国人注重姓氏,以姓氏为自己的根基和归属;但是中国人也注重名字,因为名字才是自我的存在。古代中国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某种理念和追求,还往往要取一个或几个“号”。然而,我们现在说的“名字”,其实只是古代的“名”,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字”了,“号”当然更属于历史的范畴了。

“名”的概念极早,恐怕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据《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意口自名。”这种“以口自名”的“名”,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小名”(乳名),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才产生了后世通行的“大名”(学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研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包括(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原就是字,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2)名与字意义相关,如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于老二,故字仲尼。(3)相反,如上面说的韩愈字退之;还有其他的关系,如五行相生,伯仲叔季等。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关系,也与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乙方面,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正因为如此,“自号”特别流行。这些自号,或用于本人,或用于斋名,如杜甫号“少陵野老”郑樵号“西溪遗民”,朱耷号“八大山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甚至明代画家祝允明因有十一指好“枝指生”,而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徐渭号“水田月老人”,郑板桥自号“青藤门下走狗”。(根据资料整理) hmlcwz 发表于 2008-7-10 22:24:35

学习了。:)

长了不少知识。

:) :handshake melisha 发表于 2008-7-11 05:20:34

名是小时候父母给起的,字是行冠礼的时候主持人(一般德高望重)给拟的,字寄托了对他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人的希望。古人不一定都有号的,号有自己拟的,也有别人给拟的。称呼别人一般称呼字,表示尊重,自称的时候一般成名,表示谦虚。老师自称称名,老师称学生称名,同学之间互称称字,当着老师的面称呼同学称名。这一点看《论语》要了解,不然就乱套了。司马迁《史记》中对有些人物称字,如《项羽本纪》,而一般直接称名,这样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承庵 发表于 2008-7-14 20:59:09

国学数典论坛 风水168天机论坛
古人名字有学名,谱名,乳名,表字,号,谥号。。。 mahantu 发表于 2008-7-15 08:15:11

转贴周裕锴先生文章《略談唐宋僧人的法名與表字》(该文发表于台湾的刊物),希望有助于各位同志。

古人有名亦有字,所謂字,是根據本名的涵義另取的別名。《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疏:“人年二十,有爲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複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如蘇軾,自己可稱名“軾”,但朋友則要稱他的字“子瞻”。字是對名的解釋,有“表德”之義。一般情況下,名與字的關係很容易看出來,往往是同義詞和近義詞的互訓,或截取自同一辭彙。如班固字孟堅,“固”和“堅”同義;曹操字孟德,“操”和“德”同義。而王維字摩詰,便截取了《維摩詰經》中那位大乘居士的姓名。倘若名和字的字面關係不太明顯,那麽爲名取字的人就要寫一篇字說,來討論名與字的關係以及取名的理由,比如,蘇洵爲其兄蘇渙取字曰文甫,但字面上看不出“渙”和“文甫”的關係,於是他就寫了一篇著名的《仲兄字文甫說》。這都是常識,無足多言。

然而,關於唐宋時期僧人的名與字的關係和習慣稱呼,後世的人們卻並不甚了了,某些古籍和人名工具書也因此而出現淆亂舛誤。爲此,筆者僅將閱讀唐宋典籍時的一得之見介紹如下,並順便辨析一下關於僧人名與字淆亂原因之所在。

唐宋時期僧人出家以後,都有法名。法名均爲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爲出家時的行輩“共名”,第二個字才是該僧人自己的“殊名”。比如,據蘇軾《寶月大師塔銘》記載,寶月大師名惟簡,其同門友文雅大師名惟慶。“惟”是行輩“共名”,“簡”和“慶”是個人“殊名”。惟簡的弟子名士瑜、士隆,法孫名悟遷、悟清、悟文等等,法曾孫名法舟、法榮、法原,取名原則相同。僧人若是成人,也要取表字。如北宋著名詩僧仲殊,字師利,其名與字便是取自《維摩詰經》中佛弟子文殊師利之名,與王維取名與字的方式如出一轍。若僧人的名與字關係不明顯,取字之人也要寫一篇字說或字序來作說明,如惠洪的《石門文字禪》中就有《德效字序》等九篇專門爲僧人作的字序。僧人加字,目的也是使友人不復呼其名,有“敬其名”之意,這與士大夫的觀念相同。

不過,與士大夫相比較,唐宋時期僧人名與字的習慣稱呼卻略有不同,概括說來,其稱呼遵循著以下三條慣例:

一、僧人的法名可簡稱,在名前加“僧”、“釋”,或在名後加“公”、“上人”、“禪師”等等稱號,所簡稱之法名必須是僧人的“殊名”。比如江西詩派詩人饒節出家後,取法名曰如璧,朋友呂本中作詩均稱他爲“璧公”或“璧上人”。二、僧人的表字必須全稱,不能簡稱,在表字後可加“上人”等稱號。比如,北宋著名詩僧道潛字參寥,蘇軾簡稱其名時曰“僧潛”、“潛師”,而稱其字時則全稱“參寥”或“參寥上人”,決無簡稱“寥上人”者。三、僧人可以名連帶字一起稱呼,名取簡稱,字取全稱,名在前,字在後。這種名與字連稱的現象,是北宋後期至南宋的普遍風氣。如惠洪字覺范,連稱洪覺範;曉瑩字仲溫,連稱瑩仲溫。

根據這三條慣例,我們不僅可以確定某些有爭議或模糊不清的唐宋詩僧的名與字問題,而且可以糾正一些由此模糊不清而帶來的古籍整理的錯誤。茲舉數例如下:

1.中華書局點校本《宋高僧傳》卷二十九《皎然傳》:“釋皎然,字晝。”校記曰:“揚州本、《大正》本字作名。按于頔《吳興晝上人集序》作‘字清晝’,(《皎然集》卷首),《唐詩紀事》卷七十三同。是皎然爲其名,晝爲其字,作名者非。”關於皎然、清晝何爲名、何爲字,歷代聚訟紛紜。依唐宋時對僧人的稱呼習慣可知,清晝應爲名,皎然應爲字。證據一:皎然和同時代的高僧靈澈、道標齊名,時諺曰:“霅之晝,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標,摩雲霄。”(《宋高僧傳》卷十五《道標傳》)此諺靈澈、道標均稱其“殊名”,依此例,諺中的“晝”也應爲“殊名”,不應爲字。證據二:中晚唐詩僧的法名有“清”字行輩,如清江、清塞、清尚等,而無“皎”字行輩,依其例清晝也當爲法名。證據三:依名與字的關係,字相當於爲名作注釋。“晝”可訓爲“皎然”(“然”字爲形容詞尾碼),而“然”不可訓爲“清晝”。證據四:中唐與皎然交往的詩人,或稱其爲“晝公”,或稱其爲“皎然上人”,而無稱其爲“然上人”者。如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世之言詩僧多出江左,靈一導其源,護國襲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獨吳興晝公能備衆體,晝公後,澈公承之。”文中詩僧均稱名,“晝公”亦不例外。至於《宋高僧傳》中所謂“然公修冥齋”、“赴然師齋來”的說法,系後人追記,因皎然長期以字行,宋人已將“皎然”當作法名了。

2.江蘇古籍出版社編校本《稀見本宋人詩話四種?冷齋夜話》卷九《惠遠自以宗教爲己任》:“高仲靈作遠公影堂記六件事,且罪學者不能深考遠行事,以張大其德,著明於世。”“高仲靈”之“高”字未出校記,《稗海》、《津逮秘書》、《學津討源》與中華書局點校本均無異文。然而,宋人中並無名“高仲靈”者,所謂“高仲靈”,當爲“嵩仲靈”,因形近而誤。北宋著名禪師契嵩,字仲靈,賜號明教大師,嘗著《輔教篇》,與歐陽修辯論,有《鐔津集》等傳世。宋人或呼其爲“嵩明教”,以名與號連稱;或呼其爲“嵩仲靈”,以名與字連稱。如《石門文字禪》卷六《英大師年二十餘工文作詩勉之》:“君看嵩仲靈,骨瘦聳清堅。平生護教心,光與星斗懸。”僧人名與字連稱,是惠洪著作的習慣。《稀見本宋人詩話四種》稱其底本爲日本五山版,據柳田聖山和椎名宏一所編《禪學典籍叢刊》第五卷影印收入,我查該書此條,正作“嵩仲靈”,與諸本異,編校者偶然失考。諸書之誤的原因乃在於未注意宋人有此習慣稱呼,且未察覺該條記載的是僧人之事,以爲有姓“高”者而無姓“嵩”者。

3.北京大學出版社《全宋詩》卷三七四○據《輿地紀勝》卷二十六《江南西路?隆興府》收權巽詩二首,一爲《石門山》,題下注“在靖安縣西北”。一爲《寄邑令詩》,詩曰:“嵯峨幽谷山,寂寞彭澤令。絕境空自奇,高標岌相映。”然而,遍查所有宋人傳記資料,均無權巽其人。今考江西詩派詩僧善權,字巽中,江西靖安人,世稱“瘦權”或“權巽中”。《石門文字禪》卷二十九《馮氏墓銘》曰:“傳法沙門善權,以政和五年十月某日葬其母馮氏于幽谷山之陽。”根據善權爲靖安人以及葬母于幽谷山的事實,結合《石門山》題下注的“靖安縣”和《寄邑令詩》中的“幽谷山”,我們可以推斷所謂“權巽”應是“權巽中”之誤,這兩首詩應歸於善權名下。

4.日本江戶詩僧廓門《注石門文字禪》卷一《懷慧廓然》題下注曰:“按《彥周詩話》曰:‘僧義了,字廓然,本士族鍾離氏。事佛慈璣禪師爲侍者。……蓋取其學道休歇灑落自在如此。’愚曰:恐此人歟?義了亦號慧了歟?觀者幸鑒。”廓門注之誤,也在於不瞭解惠洪對僧人名與字的稱呼習慣。據前述第三條原則,可知“慧廓然”爲名與字連稱,該僧法名第二個字應爲“慧”字,字“廓然”。僧義了法名的第二字爲“了”,不符合條件。廓門注“義了亦號慧了”的猜測更離譜。查《石門文字禪》卷二十三《臨平妙湛慧禪師語錄序》與《五燈會元》卷十六《雪峰思慧禪師》有關記載,可確定“慧廓然”法名當爲思慧,字廓然。根據同樣的原則,我們可以推斷《石門文字禪》卷三《次韻道林會規方外》中的“規方外”是《五燈會元》卷十六中的道場有規禪師,名有規,字方外。《宋詩紀事》卷九十三的小傳:“有規,南渡初吳中詩僧。爲人性坦率,其徒謂之規外方。”所謂“外方”當是“方外”之誤。

5.《歷代詩話續編》本《藏海詩話》:“子蒼云:‘若看參寥詩,則洪詩不堪看也。’”編者案語云:“洪詩不知指何人,豈山谷諸甥耶?”這種疑問也是因爲不瞭解宋代詩僧名字稱呼習慣之故。如前述第一條原則,僧人法名可簡稱其“殊名”。參寥爲北宋著名詩僧,此處與他相比者,也應是詩僧,所以“洪”應是惠洪的簡稱,而不是指黃庭堅的外甥洪朋兄弟。

6.《歷代詩話續編》本《庚溪詩話》卷下載一首七絕:“坐見茅齋一葉秋,小山叢桂鳥聲幽。不知疊嶂夜來雨,清曉石楠花亂流。”又曰:“近閱曾端伯慥所編詩選,乃載于何正平詩中,未知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詩人玉屑》卷八引《庚溪詩話》從寬永本和嘉靖本“何”作“可”。按:江西詩派詩僧祖可字正平,時人呼其爲可正平。後人不知宋人稱呼僧人的習慣,以爲無姓“可”者,故妄改爲“何”,其誤正與“高仲靈”相類。順便說,《四庫全書》類書、總集、詩話中作“何正平”者,也都是“可正平”之誤。

7.《宋詩紀事》卷九十一載詩僧曇秀《山光寺》詩一首,無作者小傳。《蘇軾詩集》卷三十五《山光寺送客回次芝上人韻》詩查注:“芝上人,名曇秀。”今考《蘇軾詩集》中有《送芝上人遊廬山》、《贈曇秀》、《次韻法芝舉舊韻一首》等,所贈均同一詩僧。根據前述稱呼習慣,法名可簡稱,而字不能簡稱,因此可知芝上人應是法芝的“殊名”簡稱,而曇秀應是其字。《全宋詩》卷八三九將曇秀《山光寺》詩繫於釋法芝名下,其小傳稱“釋法芝,字曇秀”,這是正確的。

8.《歷代詩話續編》本《藏海詩話》:“明不虧《題畫山水扇》詩云。”編者案曰:“明不虧姓名諸書不載,未詳何人。”其實,“明不虧”也應是詩僧的名與字連稱。《四庫全書》本《藏海詩話考證》曰:“案:明不虧不似人姓名。《夷堅志》載南宋初有華亭普照寺僧惠明能詩,疑不虧爲明之字,猶惠洪字覺範,詩家即謂之洪覺範。宋時於僧有此稱也。”《全宋詩》、《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均以爲姓明名不虧,似不妥。

9.《稀見本宋人詩話四種?冷齋夜話》卷六《僧清順賦詩多佳句》:“西湖僧清順,頤然清苦,多佳句。”人民文學出版社標點本《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詩人玉屑》卷二十引《冷齋夜話》,標點與之完全相同。其實,“頤然”是清順之字,當標點為“西湖僧清順頤然,清苦多佳句。”謂其詩風清苦,多佳句。《四庫全書》本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錢塘西湖舊多好事僧往往喜作詩,其最知名者,熙寧間有清順、可久二人。順字怡然,久字逸老,其徒稱順怡然、久逸老。”《四庫全書》本《冷齋夜話》“頤然”作“怡然”,《四部叢刊》本《詩話總龜》卷三十二《道僧門》引《冷齋夜話》無“清”字,“頤然”亦作“怡然”,可見“清順頤然”或“順怡然”均為該僧習稱,標點不當從中斷開。

總之,按照宋代對僧人名與字的習慣稱呼,我們不僅可以訂證古籍整理的訛誤,補充或修訂有關唐宋僧傳記資料的工具書,搜集詩僧遺佚的詩詞作品,同時也可以恢復唐宋詩文集中提及的詩僧的準確名字,以與佛教禪宗典籍相對照,從而更清楚地瞭解詩僧所屬佛教宗派以及與士大夫的交往關係。 mahantu 发表于 2008-7-15 08:21:13

另外周先生于今年1月份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上的《谈名道字》一文也能长筒子们的知识啊。强烈推荐。我的cnki转换不行了,暂不转贴了。 秦琼 发表于 2008-7-15 08:33:53

推荐书目

中国许多文化渊源在先秦,建议楼主阅读一下雁侠《先秦姓氏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张淑一《周代姓氏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陈絜《商周形式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 页: [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8742.html

更多阅读

2013中国风水年会首届泰山论易高峰论坛 泰山人文高峰

2013中国风水年会首届泰山论易高峰论坛2013中国风水年会首届泰山论易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华姓名文化与命名策划讨论会2013年8月7日-10日(7号全天报到) 山东 泰安道家名山 全神圣地 四海砥柱 五岳独尊与大师对话 与精英携手 问易

昆明玄空风水先生对龙行天下论坛灵珠子的印象 龙行天下风水

昆明玄空风水先生对龙行天下论坛灵珠子的印象我到了贵州六盘水做地,寻龙。一个做地的人,说起了,灵珠子,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然后5个月过去了。。。浏览了灵珠子的论坛,,,灵珠子治学严谨,,一张图,一个理气数据,,,他都认真标记但是,他也是一个有个

转自术数纵横论坛 四书子平 平码论坛

命理赋文四書子平身旺財官旺,富有四海之名。身旺逢官,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不及喜生扶,猶解倒懸也。印綬生身,不憂不懼。傷官生財,而貨殖焉。獨財入庫,則財恆足矣。獨財逢劫,小人窮斯濫矣。身旺無財,君子亦有窮乎。財官敗絕,死矣盆成括仕于齊。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陈旭麓

读之札记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来源:国学数典 | 作者:milos | 发表时间:2009-03-09 00:36:11 《论美国的民主》可以说是了解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必读作品。我试对其中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细枝末节提出一点见解。一、何为民主书名既然叫《论美国

声明:《国学数典论坛 风水168天机论坛》为网友二凡不会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