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村即事的诗意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村即事》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注释

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罢:完了;系:系好。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纵然:即使。

译文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赏析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吴小林)

鉴赏

 
 这首小诗内容浅显,但诗人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于特征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幽美、闲静的江村夜钓归眠图,给人以无尽的艺术美感。

  “钓罢归来不系船”,写夜钓归来,渔人懒系渔船,任其随处飘荡的情景。传递出渔人一天劳作后,随便把船一丢而坦然离去的情态。

  “江村月落正堪眠”,紧承上句,点明下船的地点、时间和人物的心情。地点是江村,时间是月落之夜,人物此时心境是满身疲惫,正思睡眠。着一“堪”字,既表现出人物此时思眠之切,又说明江村幽静的环境正好安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末两句又紧承上两句内容,把诗意推进了一层。意谓不消说一夜之间船不会被风吹去,即便吹去了,也只不过倚靠在芦花浅水边,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不仅交待了首句“不系船”的原因,同时使人深深体味到江村风景的闲静幽美、社会生活的安定太平及人物心境的欢畅闲适。

  全诗寥寥四句,虽着墨不多,但作者能从生活中摄取渔人钓罢归舟,放船安眠的小场景,在层层渲染中使其有情有景,妙趣横生,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点评

唐汝询《唐诗解》说:“全篇皆从‘不系船’翻出,语极浅,兴味自佳”。吴烶《唐诗选胜直解》云:“此归林下行乐之诗。无拘之身,垂钓遣兴,江静月沉,正可稳睡。偶尔不系船,更见忘机自适处,兴味于此不浅。”

赏析

  司空曙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时即负盛名,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为历代诗评所赞许。此诗的逻辑很清楚:渔翁钓罢归舟,月亮在山边上,正是甜甜一睡的时候,于是弃舟登岸,如果夜里起风了把船刮走了怎么办?渔翁心里很清楚,就算是刮走了,能刮哪去呢?沿岸到处都是苇丛。这里逻辑是很清楚的,没有任何断裂的地方。这样一幅图景,我们找不到空白的地方,无论是人还是景都实实在在。整首诗贯穿始终的是渔翁,钓罢、堪眠、纵然、只在,这四个词都是渔翁,其余是环境,也就是船、江村月落、一夜风、芦花浅水边。全诗无一字多余,可谓严谨至极。从画面上看,景物层次有序,近处是船,稍远是芦花浅水,更远是月落,浓密疏淡错落有致,俨然一幅江村归舟图,极其符合传统的审美趣味。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何其恬淡、闲适,是标准的中国人所喜欢的田园式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尘嚣。但这里的有一个隐隐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远离了世俗的尘嚣,获得清净自在的生活,那么在一个小江村中独自去生活时,是不是就没有心思了?这首诗告诉我们,他一样还是有心思的,而且这个心思还很纠缠。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是渔翁看似随意的一个举动,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个“不系船”展开的,他告诉我们渔翁为什么不系船,不系船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于是这个看上去不经意的行为,好像无所用心的举动就变得很成问题了。他好像是无所谓,想睡我就去睡,而事实上后两句很重要:“纵然”、“只在”,这四个字很重要。这两句是严格的逻辑关系,即便怎么样,也不会怎么样。这是一个极其理性的逻辑,很理性的逻辑在一个很闲适的人心中出现是不合逻辑的。真正闲适的人应该什么样子呢?船丢了就丢了,纵然一夜风吹去,找不着它也活该!应该是这种心思。可这位渔翁不是,他早就想好了,他很理性。这种理性就不合乎他貌似旷达的行为,所以这背后是有所谓的——他真的那旷达吗?事实上他是有心思的,他是很严谨的,他有他自己一套生活逻辑,这种生活逻辑不是脱离世俗的,仍然是符合世间规则的那套东西。所以他的“不系船”只是貌似无所谓,这种貌似无所谓恰恰是司空曙流露出来的他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中国诸多田园诗人纠缠之所在。我们看到中国许多田园诗人,他的所谓归隐林泉其实是一种矫情。闲适本来是不安排的,是随意的。可他们不是,是安排好的,这种安排是没有脱离世俗尘嚣的。世俗尘嚣是什么呢?就是经营、安排,世俗的事让人烦恼也就在于此。于是我们看到这么美的一首诗,这么闲适的渔翁,背后其实有一种算计的心理。明末的陈眉公是这种游戏的代表,他老人家没事就骑着梅花鹿,周旋于名士官僚之间,当时人就诟病说: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
  至此,我们再回头看这首诗,从审美上就发现了问题。这种严谨的逻辑与貌似旷达闲适的内容就发生了冲突,虽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田园式的词汇,比如江村月落,比如芦花浅水,但是这一切构成的不是一个空灵虚白的情景,相反,成了内心盘算的工具。全诗也不是任情自在,而是理路明晰。情趣杳然,理趣分明了。关于理趣诗我们以后再讲,这首诗已经走上了两宋理趣的路径。
  谈谈我读这首诗的感受。这首诗粗看,很没意思,又是那套假模三道的对红尘世界的放弃,但仔细读不是。他把中国文人在这一点上最大的痛苦反映了出来。也就是:厌恶了官场仕途,然后回归林下,做隐逸之士。可是突然发现,即便回到林泉生活中,也依然难以摆脱那种经营算计的状态。你不在官场中算计,就在山林中算计。要真正做到无所用心,简直门都没有。你如果做不到无所用心的状态,那你在官场与在山野有什么区别?这恰恰是中国原有的文化不能提供答案的。我们的文化提供的答案就是桃花源,一个自给自足,没有苛捐杂税的太平社会而已,但是那样一个社会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便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你还得生活,还得经营,所以还是有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现其实跟佛教是有关系的,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宗教信仰没有认识能力,于是造成他就找不到答案。你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脉络,一开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像儒家提倡的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积极干预的。但是随着王权的过度膨胀,他们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于是开始有了魏晋的狂人,那样一种跟现实不合作的人物就出现了。他是一种反抗,到山林里喊打倒,他不到庙堂上去喊,不去大街上喊,他跑没人地方去喊,或者用一种很怪诞的形象表示抗议。到隋唐以后就不是了,文人不提这事了,穿的也整整齐齐,找山野的地方一待,他们继续在试图找一个方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到了司空曙这里,我们看到归隐之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到这,中国的文化困境算是到了底了。再往下,你要么去佛教中解决问题,要么就是哲学上有进步,要么就无解。所以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是极端矛盾的,不但毫无趣味,反而充满纠结。
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村即事的诗意
  司空曙这个人的生活就和他这首诗所表现的完全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病了很久,所以生活很拮据,于是不得不把蓄养的一名女伎出卖,他为此写过一首《病中嫁女伎》诗:万事伤心在目前,一身垂泪对花筵;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大意是说,我当初花尽了金银教她歌舞,如今却白白便宜了旁人。此人之善于经营算计,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司空曙,字文明,唐代诗人。一作文初,广平(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中任职,历任洛阳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言律诗。有《司空文明诗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字文明,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12)“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

问题: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请结合全诗分析

不系船是诗眼,以下三句由此生出。第二句点出不系船的原因:宁静的江村,月落夜深,鱼翁夜钓晚归已是困倦欲睡因而懒得系船。最后两句点明不系船的原因,纵然,明天芦花边可找到。三个字细节统摄全篇,生动表现出宁静优美的景色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34)“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
问题: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请坐概括分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渔翁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在的情调。

渔翁的深入检出,自食其力,闲适散淡:环境宁静优美,江月相应,芦花摇曳:不系船体现了人物和环境之间和谐而有生趣的关系。


白发渔樵笑谈中发布到《渔樵赏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089.html

更多阅读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 西山群仙会真记pdf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提起元稹,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此句摘自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而作的诗《离思》,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忠贞如一,因而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实际

声明:《司空曙《江村即事》 江村即事的诗意》为网友浮克旳回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