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002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

周朝 [前1066-前221]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以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执政”。

西周 [前1066-前771]

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共295年。历十二帝。周文王姬昌50年;1、周武王姬发7年(周公旦姬旦摄政7年);2、周成王姬诵30年;3、周康王姬钊26年;4、周昭王姬瑕19年;5、周穆王姬满38年;6、周共王姬繄扈23年;7、周懿王姬囏25年;8、周孝王姬辟方9年;9、周夷王姬燮8年;10、周厉王姬胡16年(共和共伯和14年);11、周宣王姬静46年;12、周幽王姬宫涅11年。

事件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管蔡以武庚叛周公东征平叛封建诸侯封国建藩册封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周昭王征讨荆楚。周穆王征战犬戎部族。

-841年周、召共和行政。我国开始有确切纪年[共和元年]。

成就;宗法制度:周礼[等级],刑罚[吕刑];井田制;天命思想;日蚀记录;

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为商纣之西伯,也称伯昌。在位时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解决虞、芮两国纷争,使之归附。先后攻灭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都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在位50年,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他继承其父文王灭商遗志,重用姜尚及周公、召公、毕公等臣,并乘商朝大军在东南的机会联合西南各族率军东攻,大败商军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一举灭商。建立西周,定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东)。

周成王西周国王。姬姓,名诵,武王子。幼年继位,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东征获胜,分封诸候,以加强对新占地方的控制。成年后,周公归其政,他继续分封诸候,巩固了周初的统治。

周穆王西周国王。姬姓,名满。在位时西攻犬戎,获其五王,并将其迁于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又回师东击反叛的徐戎,大会诸候于涂山(今安徽怀远南)。后世有《穆天子传》即载其西征事。

周厉王(?—前828)西周国王。姬姓,名胡。暴虐好利,重用荣夷公,霸占山林川泽,实行“专利”。又用卫巫监视“国人”,杀害议论他的人。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他逃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共伯和西周共国(今河南辉县)国君。名和。厉王出奔后,因其代行王政,始以共和纪元(前841年)。至宣王即位他归国,凡14年。一说共是卫的别称,卫武公名和。

周幽王(前781—前771)西周末代国君。姬姓,名宫涅。在位时重用虢石父,残酷剥削国人,四处用兵,加上地震和旱灾,人民不堪困苦。宠爱褒姒,生活淫逸,废申后和太子宜臼,被申候联合犬戎攻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褒姒褒国人,姒姓,周幽王的宠妃。“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吉”,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时打开观看,不小心使龙涎洒流于廷外,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府,一个小妾碰上了这只鳖,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婴。该女婴被扔弃,被褒国人捡回家养大。后来褒人将她献给周幽王姬宫涅,因姓姒,故称为褒姒。成为周幽王的宠妃,生一子伯服。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绝色美女褒姒深得周幽王的宠爱。但褒姒性不喜笑,“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至使失信于诸候而招至亡国。幽王被申候联合犬戎等攻杀,她也被俘。

周公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武王弟。被封于周(今陕西岐山北),因称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蔡、霍叔等联合武庚(商纣王子)及东夷进行反抗,他出师东征,经三年征战,平定叛乱。又分封诸候,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传说他求贤若渴,广招人才,并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燕国始祖。姬姓名奭。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助武王灭商。受封于北燕。成王时为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

吕尚周代齐国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又称姜子牙、姜太公。曾任太师,亦称师尚父。传说他早年流落殷都,闻文王求贤,遂到渭水钓鱼以待,果为文王赏识。文王被纣王所囚,他进献美女,赎回文王。后助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据传著有兵书《六韬》。

管叔又作关叔。周初三监之一。名鲜,周武王之弟。武王灭商后,封于管(今河南郑州)。与其弟蔡叔度相纣王子武庚禄父,治理殷朝遗民。武王去世,成王年幼,以周公旦摄政,他与蔡叔疑周公所为将不利于成王,故挟武庚叛乱。后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杀死。

蔡叔周初三监之一。名度,周武王弟。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成王时,他与其兄管叔挟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放逐。后其子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始祖。

伯禽周代鲁国始祖。姬姓,周公旦长子。周公东征后,成王将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土地、人民,分封给他,国号鲁。曾率军伐淮夷、徐戎,至费(今山东费县)誓师,其誓言即《书-费誓》。

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又作开),殷商帝乙之子,纣的庶兄。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肉袒面缚乞降。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传说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

东周 [前770-前221]

朝代:共549年,历二十六帝。姬姓。建都:洛阳。 1、平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东周 春秋时期[770-前476]

朝代: 共294年。

事件春秋争霸:卧薪尝胆;铸刑鼎;跖率9千奴隶起义。

-770年周平王东迁。

-770年秦襄公封为诸侯,岐山以西之地赐秦,秦国迅速崛起。

-722年鲁国开始编《春秋》。

-719年卫国政变。

-716年曲沃武公篡晋。

-685年 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684年 齐鲁长勺之战。

-672年 骊姬祸乱晋王室。

-656年 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638年 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632年 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623年 秦穆公称霸西戎。

-597年 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506年 吴王阖闾伐楚。

-496年 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成就:613年开始有哈雷慧星记录;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尚书(书)》上古时代典章文献汇编;《诗经(诗)》我国最早诗歌总集。阳燧生火。皮制甲胄。使用算筹。

-780周平王(?—前720)东周国王。名宜臼或宜咎。幽王太子,申后生,曾被废。幽王被申候联合犬戎攻杀后,公元前770年被申、鲁、许等国拥立于申。因镐京残破,又处犬戎兵力控制之下。后得秦护送,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史称东周。

-757郑庄公寤生(前757-701)。

-720庆父(?—前660)鲁庄公庶兄。又称仲庆父,共仲或孟氏。庄公去世,他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制造内乱。后他所逃奔的莒国受鲁贿赂,将其送回,途中自缢而死。孟孙氏是其后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成语即源于此。

-719周桓王(前719-697)。

-705管仲(?—前645)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前685年齐桓公任用为卿,以主持政务,尊称“仲父”。他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都分为十五士乡、六工商乡,分野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按士乡之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训练士卒。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成为五霸之首。

-700叶公沈诸梁):春秋末楚国大夫。

-700莫邪:干将之妻,冶匠,工于铸剑。二人合造“雌雄二剑”。

-700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贤能著称,“坐怀不乱”。

-700干将:春秋末吴国著名冶匠,工于铸剑。

-700杜康:河南汝阳杜康村,酿酒的发明祖师者,醋发明者。

-700伯牙:春秋琴师,《高山流水》。

-700骊姬:(?~前650)晋献公夫人,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国君的女儿,死于前650年。公元前672年骊姬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骊姬的美丽,令献公想入非非,十分宠爱骊姬,把她立为夫人。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后来,骊姬生了一个儿子,叫奚齐。因此,为自己母子的未来权位未雨绸缪,蠢蠢欲动,为奚齐争取继承晋国国君的地位。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骊姬乱晋”。首先,她要为儿子扫清踏上国君之位的障碍,除掉最有才华的三个王子:申生、重耳、夷吾。献公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697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

-685齐桓公(685—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681秦穆公(?—前621)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前621)。名任好,重用谋臣百里奚、蹇叔、由余等,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等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大败于晋,东进被阻。转向西,“灭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681伯乐传说古时善相马者。1、秦穆公之臣。曾荐九方堙为穆公相马。一说即孙阳,称孙阳伯乐。2、春秋末赵简子之臣郵无恤(恤或作正),字子良,号伯乐,又称王良,善御马、相马。

-651楚庄王(?—前591)春秋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名旅(或作吕、侣)。在位时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使“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国势大振。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继攻陆浑之戎,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北),迫使鲁、宋、郑、陈等国 先后归附,称霸中原。

-650宋襄公(前650—前637)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37)。名兹父。齐恒公死后,他欲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38年与楚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大败,伤重而死。

-582子产(?—前522)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名公孙侨、公孙成子,字子产。公元前554年为卿,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推行改革,整治土田疆界、沟洫,发展生产。又作丘赋(按丘征收军赋)、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他能够虚心听取国人意见。还反对迷信,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 也”。

-580老子(前580-500)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做过周朝守藏室(书馆)史官。孔子曾向其问古礼,后退隐,著《道德经》(即《老子》);一说即老莱子,或太史儋。《老子》书是否为其所著,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大体反映其思想。即以“道”为核心,说明宇宙本质、构成、生灭、变化,提出“道生万物”、“有生于无”,认为道无状无缘,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道法自然”,有本质、规律的含义,提出“反者道之动”,认识到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及转化与运动,但忽视转化的条件和运动的发展上升特征。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进取;主张直觉冥想,绝圣弃智;抨击时政,主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反对战争,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要求回归自然,主张“小国寡民”、“结绳而用”。又有“见素抱朴”、“大音希声”等伦理、美学观点。学说影响深远,为后世各派吸收、阐发。道教奉之为教主,封建统治者曾封之“太上玄元皇帝”称号。

-560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继父任齐卿,历仕灵、庄、景公之世。曾出使晋,与晋大夫叔向议齐政,预言齐政权将为田氏取代。有《晏子春秋》传世,为战国时人搜集他的言行所作。

-556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曾流寓于吴,谙熟兵法。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后与伍子胥谋伐楚国,连战皆胜,名赫诸候。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而杰出的兵书。该书总结了春秋时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提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受到国内外的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兵学鼻祖”。

-551孔子(前551.8.27一前479)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贫贱,成年后做过管粮草和畜牧的小官。后聚徒讲学,首开“私学”之风,曾任鲁司寇。为抑制三桓家臣权势,定计堕三都(毁三家都邑),结果失败。又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然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又删修《春秋》,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思想上从天命论出发,倡导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仁”即“爱人”,因提倡“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仁”必须合乎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礼”。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崇尚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与酷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以及“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等。其学说成为汉以后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其门人将他的言论辑录成《论语》一书,成为研究他的思想的主要材料。

-550鲁班(前507--前444)春秋鲁国建筑工匠。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创制攻城云梯和磨粉之硙等器具。据传又发明锯子等木作工具。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其夫人发明伞。

中国历史人物002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

-544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因父伍奢被楚平王杀而投吴。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取得君位,治理国家。旋破楚,因功封于申,亦称“申胥”。后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停止伐齐,被疏远。终被吴王赐剑自杀。

-533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禽,或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公元前494年吴破越,他向越王勾践献计,贿赂吴太宰,得免亡国。助勾践发愤图强,终于灭吴。后被勾践赐剑自杀。

-525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认为供求关系的有余或不足决定物价的贵贱。国家在谷贱时要收购。贵时再平价售出,平衡贫贱,以免伤农。

-523赵鞅即“赵简子”。一名“志父”,又称“赵孟”。春秋末晋国卿。公元前493年袭击郑兵时,以赏给土地和免除奴隶身分激励将士,获全胜。先后败范氏、中行氏,拓展封地,奠定了后来建立赵国的基业。

-521田成子即“陈成子、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名恒,或作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之法争取民众。公元前481年杀齐简公,立平公,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从此田氏专国政。

-514阖闾(前514—前491)又称“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获君位。灭徐,破楚,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救楚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受挫。后被越王勾践败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伤重而死。

-497勾践(前497—前465)春秋末越国国君。又称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重用范蠡、文种等治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强国。公元前482年灭吴。继北上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争得霸主。

-495夫差(前495—前473)春秋末吴国国君。阖闾儿子。吴王阖闾为越王勾践打败伤死,夫差立志复父仇,终败越兵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使越降服。又开挖邗沟,北向败齐。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但被越乘虚攻入都城。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他自杀。

-494西施(约494~470)原名施夷光,又称西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春秋末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据传同范蠡一道遁五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16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 博客里转载的真实历史

原文地址: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作者:尚律师的博客第一部分:研究篇  中国历史人物对联的研究  一、关于对联  1、作为国粹的对联  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所以说其是国粹,系因为它仅仅为中国文化

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

感谢“草根名博”的重点推荐!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作者/乐奀  年号,是中国封建制度一大“发明”,系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标志。不同的皇帝需有不同的年号,一般不用另一个皇帝的年号,否则会被认

声明:《中国历史人物002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为网友不如看淡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