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与“吹葭六管动浮灰” 金属浮灰


昨日国学课,讲解应季诗三首。

回家问诸亲感想,小朋友喜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师则表示中意“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追问为何?他肃然回答说“高远、雅致。”笑得我肚痛。未料,大师接着又发话,让我解释“吹葭六管动浮灰”的可操作性。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该诗名《小至》,为冬至后一天。杜甫另有《冬至》一首,乃平庸之作。历代歌诵冬至的作品,多为应节勉强而作,整体水平都不高,这与冬至特点不无关系。冬至,阴极升阳,或者太阳回归,或者白昼变长,都是理性见地,缺乏直观感知,到这如此重要日子,文人觉得该写点什么,却越发无物可写。这与清明雨润、重阳远眺迥然不同。

这首《小至》,虽为冬至诗中的佳作,却也算不上一流作品。第一句客观理性,讲事实;最后一句回到客观现实,得过且过。无论意境还是造句,都无趣得很。第三句“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卖弄文字,毫无生气,文字是冰冷的,感受不到作者的热情。基于对文化历史的好奇,本诗只有第三句有意思:

“刺绣五纹添弱线”,妇女刺绣是费眼耗时的工作,夜晚加班既费灯油,又看不清,所以安排于白天劳作。冬至之后,白天逐渐变长,所以从这天开始加大女工的工作量(增加一线之功),可见古人时间安排非常具有弹性,借用并珍惜天光,好比现代“夏令时”制度。

“吹葭六管动浮灰”,讲流传2000年,如今失传的“葭灰占律”,最值得研究。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一阳清扬向上,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值日禀气,玉管感动而发。

类似的文字,可见于诸多诗词,如宋代王炎《小重山》:“日脚才添一线长。葭灰吹玉管,转新阳。老来添得鬓边霜。年华换,归思满沧浪。”

“日脚才添一线长”,指冬至变后白天变长,与“刺绣五纹添弱线”同;“葭灰吹玉管”,对应“吹葭六管动浮灰”,同时告诉我们,装灰的管子以玉为材料。

又如宋代汪宗臣《水调歌头》:“候应黄钟动,吹出百葭灰。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候应黄钟动”之黄钟,十二律之一,声调最宏大响亮。古代音韵十二律分六种阴六种阳,六种阳律的第一律为黄钟,这也是杜甫“吹葭六管”所指。黄钟动,表示阳本发动。医圣张景岳讲针灸:“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

如何以“葭灰”测试节气呢?

《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占测候气的方法,将一房间密封,其中放置木案数张,每一声律各占一张,按声律从低到高由内向外摆放(黄钟,大吕,泰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将葭莩灰填于律管内。每到一个节气,相应律管中的灰就被吹动。被气吹动者散,被人或风吹动者聚。

用如今科学的话说,大自然各有自己的频率,“同类相聚”,“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就是利用共振原理,通过某种特殊装置,与天时共振,得到某个节气之正声。

“被气吹动者散,被人或风吹动者聚”,是一个实验是否存在外部干扰的可信度判据。被地气感动而发,葭灰分布均匀而离散,好比水蒸气喷溅,为内部自发出来。而被外部人为摆动或风吹起,会有明显的聚合痕迹,所以占测候气,一定要将环境多重密封,防止外部扰动。

由上可见,地气感应很微妙,“葭灰占律”绝对是个精细活儿,到唐宋诗人抒发情怀时,基本已经失传。

唐武则天敕令编撰的《乐书要录》中,有一汉律室图,表明当时即尝试找到古法。更早的《隋书·律历志》收录的《律谱》中详细记述了自汉至隋以来有关这一方面的情况,也出现过候气不验的情况,但人们很快会发现,问题出在所用的律管尺寸与古制不同,经过对古尺长度的考证及对实验方法的改进,“自斯以后,律又飞灰”。隋文帝曾亲自开展这一科研项目,据说实验结果十分顺利:“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则灰飞冲素,散出于外。”

再早些,《北史·信都芳传》:“芳精专不已,又多所窥涉。丞相仓曹祖珽谓芳曰:“律管吹灰,术甚微妙,绝来既久,吾思所不至,卿试思之。”芳留意十数日,便报珽云:“吾得之矣,然终须河内葭莩灰。”祖对试之,无验。后得河内灰,用术,应节便飞,馀灰即不动也。不为时所重,意不行用,故此法遂绝。”这一段文字说明两点:第一,选用特定材料很重要,只有特定原料才可实现特定频率,否则不能应验;第二,到南北朝时,已经基本失传。

关于特定材料,《晋书·律历志》:“杨泉记云:‘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河内葭莩为灰’。”这让我想起《易经》占卜的特殊道具和中医对针灸及药物来源的特殊要求。

既然早已失传,到明清再提,基本就是骗术。但当时谁也搞不懂此术,而祖宗文献中屡屡传奇,所以官家并未明确否定,直到康熙历狱(汤若望案),从此罢废。

17世纪,耶稣会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利玛窦、汤若望等神父帮助徐光启、李之藻修改历法,编成了一部在当时堪称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后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共100卷,由顺治在封面上题字:“依西洋新法”,印刷发行。

中西异质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部分守旧士宦的反对,杨光先率先上书,极力排斥,但未被顺治采纳。直到顺治去世,康熙年幼,权臣鳌拜独擅朝政,杨光先乘机再度奏劾,斥汤若望西洋新历法十谬,尤其是选择顺治帝皇太子荣亲王的葬期误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顺治十五年荣亲王病死,两年后,其生母董鄂妃也病逝,又136天后,顺治帝也驾崩)。鳌拜下令逮捕传教士和教徒,并判汤若望肢解处死。可正待行刑时,忽然山摇地动,发生一场地震,皇宫又燃起一场延续十三天的大火。文武百官都以为是上天震怒示警,太皇太后以为天谴可畏,传谕将汤若望、南怀仁释放出狱,软禁于北京,将大批传教士赶回澳门,杀了五个中国教徒,革职一批信奉天主教的官员。杨光先借此大狱,得以高升,任钦天监监正。

几年后,康熙皇帝亲自执政,发觉杨光先沿历多有舛误,因为他对天文知识一窍不通,又发现汤若望一案实属冤案。当时汤若望已病逝,乃召其继承者传教士南怀仁及钦天监人员入朝,颁旨日:“历法关系国家要务,尔等勿怀夙仇,各执己见,以己为是,以人为非。务当平心考虑,谁是谁非,是者从之,非者改之,以成至善之法。”

康熙又让南怀仁和杨光先当场分别测验日影和星象,杨光先茫然不知措手足,企图用沸石或机械造假灰候气蒙混过关,当场暴露了愚昧无知的底,而南怀仁测量的结果准确无误。康熙为汤若望和“历狱案”中的受害者恢复名誉,优加赐恤,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照常执行用西法制订的“时宪历”。

经过康熙历狱,“葭灰占律”这一有着古老渊源的学说在康熙眼中动摇,随即正式废除。杜甫“吹葭六管动浮灰”,真正成为千古绝唱。

不二禅是本。顿禅。朴二易。观生咸临。悬慧济天下。

不二禅博文索引

如是我闻,佛经点悟。阴阳随便,拟象玩辞
——佛经解读和佛法体悟 ——易象辞与古文化研究
焦易古筮,日用卦案易眼天下,观国之光
——焦易、周易预测案例 ——焦易模拟与易理运用
国医养生,勿药有喜启妙朴初,童蒙天开
——中医与养生二门——学前教育与心理探索
我思我在,不二禅评空杯忘机,不二禅风
——笑评奇闻,悲鸣怪事 ——过往随笔诗词

不二禅近期论著已出版图书《焦易变占》《周易玩辞》《鹰架成长》

大陆即将出版:《鹰架财商》、《鹰架人商》、《鹰架行商》、《焦易释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748.html

更多阅读

六道仙人与轮回眼 六道仙人与辉夜

创世之神灭世至尊六道仙人 根据同样拥有轮回眼的长门所说,月亮也是由六道仙人以“地爆天星”做出来的(火影忍者439话)据斑所说,宇智波一族与千手一族都是六道仙人的后代,只是当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拥有仙人之肉体的弟弟而不是拥有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原文与译文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卷二 闲情记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

从圣经来看安息日与主日有何不同一 黑色安息日乐队

安息日与主日我们现在要来看安息日和主日的问题。这是教会中一个大的问题,也是多少年来,圣徒中间一直争执得很厉害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安息日,后看主日。我们所以把这两个日子摆在一起来看,因为这两个日子是互相交替的,在圣经中的确

声明:《冬至日与“吹葭六管动浮灰” 金属浮灰》为网友暮光青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