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表人才”不能止于“以表认才” 一表人才造句

“一表人才”,本意是形容人的容貌俊秀端正。表,仪表相貌;一,这里是最的意思。后来,语义明确的成语被商业化,变成了“衣”表人才,或者依“表”人才,成了服装或手表的广告语。尽管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还是被民间乐此不疲的消费着。

一个月来,随着陕西“表哥”的网络曝红和凡尘落马,先后冒出了疑似“表系人物”:先是学生课桌牵出湖北某市市委书记“表哥”,又是广州某军人因殴打空姐带出所在单位的“表嫂”。有媒体人微博暴料,一官员嘉宾在电视节目进行中,突然叫停,原来他要摘下手表,怕招惹麻烦。官场谈“表”色变,风声水起。于是,又诞生了一个新词——以“表”认“才”。

其实,公众“以表认才”并非始于杨达才。周久耕就不用说了。某市组织部长戴着近8万元的积家MASTER小三针表给贫困户送食用油;西部某省会城市市长戴着价值6万元的卡地亚蓝气球表;一位曾在海关任职的高官,仅公开图片中能看到的手表,加起来就值近四十万元;某司长戴了块价值70万元的百达翡丽。官员们为民众认知高档表扫了盲,表也成了民众认识官员的特别符号。

认人识才,现代社会考核官员大有穷尽所有技法之势,既有定性考核又有定量考核,既有岗位观测又有外围延伸,既有官方评价又有群众意见,模型,矩阵,参数,不一而足。但是,不管你有多少方式,人们“看相识人”监督官员总是屡试不爽。第一层面是看长相;第二层面是看衣装。其中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合理性,也有唯心而论的主观性。在当前官场生态下,网民豪言“盯一个准一个”,纪检监察系统不得不闻风而动。充当“看相”锐利武器的网络“人肉”,虽然缺乏反腐正统性,但正统机构的“验证”,往往无法否认网民的情绪化指向。当年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正是他的衬衣、领带、西服、皮鞋等名牌,暴露了腐败面目,成就了看穿戴识官品的经典案例。

客观地说,公众并不天生就是“挑刺”的刁民。曾记否,2006年,温总理的20张便装照走红网络,感动全国公众。2008年,温总理在干旱的西南、大地震的汶川、受灾的甘肃奔波,老百姓一直关注到他脚下那双旧鞋。当年,周总理多次换过领子和袖口的衬衣,磨得像纱衣的毛巾睡衣,每天上班就戴上的蓝色袖套。大家从中看到的是精神,吸取的是“正能量”。一个官员具有永恒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群众有“眼缘”,是群众的口碑。

现在人们盯住官员的穿戴和消费,只不过是逆向了思维,现代科技让他们擦亮了眼睛。他们可以从一个灾难现场捕捉到“微笑哥”,马上又能透过“微笑”看出“表哥”,牵出手镯、眼镜、皮带。网民偏好“鉴宝”与文革时期的“怀疑一切”不同,这是公民社会的公民自觉,是体制内监督缺位的重要补充。

在“天网恢恢”面前,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官员财产公开,官员们戴表或者其它奢侈消费就“安全”了呢?不完全。因为财产公示不直接等于消费合法,其中的玄机不言而喻。消费合法不等于百姓顺气,因为尚有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背景。从根本上说,你是人民公仆、你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享受在前。当年再困难,不论国家还是家庭,难道供不起一个大国总理从事外事活动必要的行头?改革开放近30年,难道一国总理还穿不起一双好鞋子和一身体面的衣服?当然不是。好的官员即使有奢侈品的嗜好,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也会把精力放在工作,自觉加以克制和收敛。当年周总理说得好:“将来国家富强了也不能丢掉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

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穿旧”视为“作秀”。这些人没有想想,官员在人民面前没有起码的谦卑,对世道人心没有敬畏才是问题,华丽外表下没有灵魂才是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官员们悄悄尊崇了“浓装”关乎身份和地位。他们无所顾忌地与奢侈品为伍。一部分官员比起其它阶层,仿佛是一个敢穿敢戴的群体,被戏称为一道“风景线”。重庆沙区“最时尚贪官”丁萌竟然厚颜无耻地说:“穿这些名牌我自己都感觉一身轻松,工作起来办事效率都要高些。”网民们盯住手表,不过是窥中见豹。官员们骨子里已经流动着“奢侈”的血液,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

有人预计,“表哥”风潮后,很多官员可能会与“表”保持距离,进而兴起穿戴朴素之风。缺乏从“里”触及灵魂的外表改变,是真正的“作秀”。当前群众“以表认才”,或许是出于信息不对称和诉求无门的无奈。而官员们为表弃表,金玉其表,这是一种缺乏政治道义和为政伦理的表现。官方和社会对一个官员的认知,绝不能停留在“以表认才”的层面。“以表认才”只能逮住那些露出尾巴的狐狸。据某报披露,某市二手表商店的货源,几乎是那些不敢戴出去的高档表。其它奢侈品二手贩子,更是看准了更多的官场软肋。

靠网民“人肉侦破”,官方“守株待兔”,不应该是反腐的主渠道。“表里如一”的贪官可能只是腐败的冰山之角。好人不一定长得像一个好人,坏人不一定长得像个坏人。有些人穿着朴素,有可能是个贪腐之人,但有些人穿着上档次,也不一定是贪官。中国反腐的复杂性远非“以表认才”所能够解决。

当前反腐,纪检部门不能止于“学习奢侈品知识”。“问之以是非观其志,穷之以词辨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观其勇,醉之以酒观其性,临之以利观其廉,期之以事观其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元素值得我们汲取,我们党几十年来考察干部的经验也不能在现代网络技术面前被视为蔽屣。强化常规性反腐手段,真正实现制度反腐全覆盖,针对腐败特点,由表及里,抓住本质,着力为官员“安魂”,铸造官德,从源头治贪疗腐,让官员成为德才兼备、“表里如一”的“一表人才”,这才是人民群众的真正期待。

同题简本:

“一表人才”,本意是形容人的容貌俊秀端正。语义明确的成语被商业化,“衣”表人才成了服装广告语。尽管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还是被民间乐此不疲的消费着。
一个月来,随着陕西“表哥”的曝红与验证,先后冒出过疑似“表系人物”:先是学生课桌牵出某市市委书记“表哥”,又是某军人因殴打空姐带出所在单位的“表嫂”。有媒体人微博暴料,一官员嘉宾在电视节目进行中,突然叫停,原来他要摘下手表。官场谈“表”色变,于是,又诞生了一个新词——以“表”认“才”。
公众“以表认才”并非始于杨达才。周久耕就不用说了。某市组织部长戴着近8万元的积家MASTER小三针表给贫困户送食用油;一位曾在海关任职的高官,仅公开图片中能看到的手表,加起来就值近四十万元;某司长戴了块价值70万元的百达翡丽。
客观地说,公众并不天生喜欢“挑刺”。2008年,温总理在干旱的西南、大地震的汶川、受灾的甘肃奔波,老百姓一直关注到他脚下那双旧鞋。当年,周总理多次换过领子和袖口的衬衣,每天上班使用的蓝色袖套,感动无数国人。现在人们盯住官员的穿戴和消费,只不过是逆向了思维。虽然“表哥”不一定就是贪官,但慕绥新正是浑身名牌暴露了腐败面目,成就了看穿戴识官品的经典案例。
在“天网恢恢”面前,不是真正实现了官员财产公开,官员们戴表或者其它奢侈消费就“安全”了。在权力寻租、分配不公等社会背景下,财产公示不直接等于消费合法,消费合法不等于百姓顺气。官员在人民面前没有谦卑,对世道人心没有敬畏,华丽外表下没有灵魂才是问题。一部分官员们悄悄尊崇“浓装”关乎身份和地位,堪称敢穿敢戴的群体,网民们盯住手表,不过是窥中见豹。官员们骨子里已经流动着“奢侈”的血液,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
“表里如一”的贪官可能只是腐败的冰山之角。好人不一定长得像一个好人,坏人不一定长得像个坏人。“表哥”事件后,官员们可能为表弃表,金玉其表。据某报披露,某市二手表商店的货源,几乎都是那些不敢戴出去的高档表。其它奢侈品二手贩子,更是看准了官场软肋。中国反腐的复杂性远非“以表认才”所能够解决。
要“一表人才”不能止于“以表认才” 一表人才造句
认知官员绝不能停留在“以表认才”的层面,纪检部门更不能跟风式沉醉于“鉴宝”。“以表认才”只能逮住那些露出尾巴的狐狸,不是反腐的主渠道。真正实现制度反腐全覆盖,力争用常规手段管住常规腐败,由表及里,抓住本质,铸造官德,让官员成为德才兼备、“表里如一”的“一表人才”,这才是人民群众的真正期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844.html

更多阅读

国家、党的利益不能凌驾于个人利益至上 个人利益至上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学习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的道德带上枷锁,束缚我们的行为。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情愿

大学食堂惊现“月饼炒辣椒”不能止于哂笑图 辣椒月饼

“月饼炒辣椒?”没错!这两天,福建师范大学食堂的这道“特色菜”,已经在微博上被转疯了。导报记者昨日经过实地采访,证实确有此事。不过,食堂负责人称这道菜是用辣椒、青椒、黑木耳等“凉拌”月饼,并非炒月饼,烹饪方法是从报纸上学来的。烹

大客户销售风险防范二:别老想做什么,而要明白不能做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创业不成功,原因很多。但很多时候是对风险的估计不足和面对风险的对策没有预设有关。做销售培训3年,从最早接触来培训,无论是老师讲的还是书上学习的,往往都是告诉你培训师做什么?怎么做好培训?但却很少有人会告诉你培训师不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 实用阅读不能止于眼下

     陈锐强  美日洁宝有限公司董事长  日读书量:50页  常读书籍:MBA教材、国学及经典经管书  读书目的:为自己和公司员工增值  分享特色:编写“精读版”和PPT,与员工召开读书会  自1987年创业开始,陈锐强的美日洁宝有限

缺陷责任终止证书 安全事故追责不应止于罚款

     央企全资子公司沙隆达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沙隆达坐落于荆州市开发区,距离沙市区不足10公里之远。后者是荆州市的商业娱乐中心,人口逾60万。  一方面,成立于1958年的沙隆达为当地经济贡献颇大,2012年其营业收入达到23.4

声明:《要“一表人才”不能止于“以表认才” 一表人才造句》为网友知茶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