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弥勒佛根本就不属于佛教 (99) 其实根本没有爱情



(民间传说中的十八子弥勒)

——文章来自网络

我是站在学术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有理说理,不要骂人。更不要高呼佛号,佛号可以有多种理解,不能明确表达各位的思想。

弥勒佛根本就不属于佛教。这个更是语出惊人了,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季羡林。弥勒早于释迦牟尼开始修炼,要早很早很早。弥勒佛也是一个佛的称号,在很久以前很久以前就有弥勒佛传法度人,当时一个大婆罗门是弥勒佛的弟子,也发愿修成弥勒佛。这个弟子曾经因为饥饿要死,一个兔王就自行了断把肉献给这个弟子,可是这个弟子不忍食之,还是死了。释迦牟尼说这个兔王就是释迦本人,而那个发愿修成弥勒的弟子就是当年释迦的弟子之一阿逸多。

现在佛教的故事就是从阿逸多开始,斩断了久远的历史。将 弥勒佛作为释迦牟尼佛的一个传人了,好像弥勒佛是继承释迦牟尼的衣钵,所传也是释迦牟尼的法。

这是一种故意歪曲。就像搞个中医理论假借黄帝的名声一样,将历史名人拉入自己的团伙借以壮大声威。不过别人都是借历史过去的名人。佛教徒例外,借助未来名人的声威。

弥勒佛所传佛法与释迦佛所传佛法根本就是两回事。弥勒佛所传佛法是易行道,释迦佛所传佛法是难行道。弥勒佛是为了一切佛主、一切天国、一切众生传法,是净一切,利益一切。

《佛藏经》云:弥勒发心先四十劫,释迦方发心。西晋.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引见《大正藏》卷12,页188,下。弥勒菩萨本求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以国土,布施与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弥勒菩萨所问经》曾有下面的一段对白:

贤者阿难即白(释迦)佛言:『弥勒菩萨得不起忍,久远乃尔,何不速逮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耶?』佛语阿难:『菩萨以四事,不取正觉。何等为四?一者净国土,二者护国土,三者净一切,四者护一切。是为四事。弥勒菩萨求佛时,以是四事故不取佛。(注155)  经中说到弥勒早在「过世十无央数劫」的「炎光具向」佛时代,就已经「不起法忍」(注156 ),但是,为了「净国土」乃至「护一切」等四个理由,而延持了成佛的时机。这可见弥勒所示现的「易行道」,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无能、懈怠(注157 )、或缺少慈悲心,而是因为要树立起「易行道」的修行榜样。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释尊)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弥勒上生经》“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所以说弥勒佛所传之法,与释迦佛所传之法根本就是两回事。释迦佛所传之法是难行之道,出家苦修,成正果。弥勒佛所传之法为易行道,方便世人修行成正果。为了世人能修易行道,弥勒佛经过更艰苦的漫长修行。特意延长了修行时间。(这是从理论上说)

弥勒佛与佛教的关系,就是阿逸多,这个发愿成就弥勒的人,在释迦牟尼在世时,曾经做过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实在历史上,他们已经多次结缘了。

我们返回头来说说佛教。

佛教不能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不是佛陀的教化这样解字。佛教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出家要登记,要有师承,要有仪式,要有戒律,受戒。在家居士也不是自己说是就是的,也要皈依。

佛教弟子都是有师承流派,都可以往上追溯的,追溯到哪里呢?到释迦牟尼那里就止住了,所以佛教就是释迦牟尼创立的戒定慧那一法门。至于大乘佛教供奉很多大佛,也都是从释迦牟尼讲法中悟出来的,并不是那些大佛亲自所传之法。

佛历三千年,佛教徒自己也称佛教历史三千年。历史学家认为是2500年。当然中国佛历3000年之说也是有他的道理的,佛教影响了中国3000年。

我们说2500 年前,并无佛教。但是修佛的法门倒是有。所以说,佛教就是指释迦牟尼创立的修佛这个法门。而弥勒佛,不管过去、未来,都不属于佛教。弥勒所传之法与释迦所传之法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典范。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传的是“法”,“教”是他的弟子,再传弟子创立的。佛这个名词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也不是佛教的专利,更不是某宗教的私有财产。佛这个名词是梵语,古印度语,是音译,全称叫“佛陀”,也有翻译成“浮图”的,意思是通过修炼觉悟了的人。

既然是古印度语,也就是人的一种文化,就不是谁个人专利和财产。佛这个词不是释迦牟尼自己发明的。释迦牟尼多次说过,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多的佛来人世间传法,也有很多的人在修佛。

据历史考证,古印度的修佛方法很可能是古希腊地区传过去的。他是一个世界文化。就说佛教传入中国,佛这个词汇是属于外来语,佛教徒用的比较多,但不能就此认为佛这个词就是佛教的专利。就像奥运会有跑步一样,你不能把跑步当成奥运会的专利,同样你也不能把篮球看成是nba的专利。

著名的国学大师、佛学家、翻译家季羡林以九十八岁的高龄逝世。季羡林大师和其徒弟钱文忠教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佛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那就是“佛家的未来佛弥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人”。

我们汉语当中弥勒这个词语从何而来?这实际上蕴含着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弥勒和弥赛亚

弥勒是音译,不是意译。弥勒作为一个曾为古代文明世界所普遍信仰的人物形象,他最早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朋友,和平。这都跟太阳有关,弥勒是类似欧洲太阳神神话传说中阿波罗这样的神。虽然我们普遍认为弥勒信仰源于印度,但实际上,它是古代包括希腊罗马在内的所有文明世界里所共同接受的一个信仰,因而也是佛教当中的国际性极强的一个信仰分支。

弥勒和弥赛亚的关系紧密。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有这样一个神给人无穷的希望,它在未来会许诺、保证给你一种幸福。这种信仰就是基督教圣经《旧约》当中弥赛亚的信仰。

可以这么说,释迦牟尼没有说自己是宗教,只是带领一帮弟子实修,后人建立起宗教的完备体系。

据季羡林大师和其徒弟钱文忠考证,早期佛经的原本大多是“胡本”,是用中亚和古代新疆的语言文字写就的,并不是规范的梵文。因此,“弥勒”很可能是从吐火罗语的metrak翻译过来的,这个字和梵文的maitri(慈悲,慈爱)有关.

而西方等待的神叫“弥赛亚”,英译文Messiah,是从希伯来文Masiah(有时写为mashiach)翻过来的。Maitri和Masiah二者音近,莫非东西方等待的是同一个神?

吐火罗语中的弥勒就是希伯来语当中的弥赛亚,同一个词,只不过在西方要读弥赛亚,而在我们这边就念弥勒,这样类似的情况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见。

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盛行的弥勒信仰,实际上就是汇聚了当时文明世界所有善良美好的东西。弥勒的几种精神内涵:一是慈悲,所以弥勒也叫慈氏,是慈氏菩萨,这个取的是意译;二是光明;三是希望。所以弥勒信仰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整个文明世界的一个优秀文化凝聚体,在佛教当中找不到除此之外的第二个菩萨或者佛具有如此广阔而深厚的国际文化背景。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人们认为弥勒菩萨只在大乘佛教才有。他们认为小乘佛教是没有菩萨的,小乘只有罗汉,菩萨是大乘佛教一个特殊的佛教思想。但实际上,弥勒信仰牵扯到整个一部佛教文化史。小乘佛教里就有弥勒,大乘佛教里当然有弥勒,在密宗佛教里面也有弥勒。在巴利文的最早的经典当中,就已经有关于弥勒佛的大量记载。

从小乘到大乘,弥勒佛逐渐地丰满和发展起来,实际上弥勒佛在佛教发展史上大概跟观世音的信仰一样,基本上是处在小乘和大乘转变的关键,他的成佛象征着佛教进入大乘阶段。可以说,弥勒佛吸取了当时文明世界,包括印度在内所有关于希望、未来、友谊、和平、光明这样的多种含义,通过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传入后,它马上就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自己非常特殊的生命。

弥勒和弥赛亚的相似之处

佛经与圣经都提到类在末劫时期会有救世主降世拯救众生。佛经认为末法时期会有未来佛弥勒下世救渡众生,而圣经认为末劫来临之时,会有弥赛亚降世拯救众生。《圣经》《以赛亚书》(43:11)中却又有这样的句子:“惟有我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这里提到的耶和华就是指弥赛亚。如果佛经与圣经是可信的,那么怎么会出现两个救世主呢?除非佛经中的弥勒就是圣经中的弥赛亚,否则佛经与圣经的说法不是矛盾了吗?

经过比较发现佛经中提到的弥勒与圣经所写的弥赛亚确有不少相同之,下面将一一列出,并愿意与喜欢探讨真理的朋友共同分享,诚望有提出切实有据的异议。

1.弥赛亚、弥勒发音相似,同为至尊

弥赛亚即Messiah,是天的主神,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弥勒佛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弥勒是姓,译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译作无能胜,乃众王之王、众王之尊。

2.弥赛亚、弥勒的出现都有轮相伴,轮的形状相似

在唐三法师义净奉制译《佛说弥勒下生 佛经》中有“ 俗作轮王,出家正觉”、“说法度众生,令离诸烦恼”等句;《长阿含经》卷十八:“转轮圣王出世……其时金轮宝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具足,天匠所造。轮径丈四,王召四兵此金轮宝,随所愿求向东,轮宝即向东转,转轮王率四兵随之,金轮宝前有四神引导,轮宝止时王驾亦止。时东方诸小王见大王至,皆捧珍宝以示归顺。余南、西、北三方亦如是。”

在《圣经》《以西结书》(1:15-21)写着:“我正观看活物的时候,见活物的脸旁,各有一轮在地。轮的形状和颜好像苍玉。四轮都是一个样式,形状和作法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至于轮辋,高而可畏;四个轮辋周围满有眼睛。活物行走,轮也在旁边行走;活物从地升,轮也都升;灵往哪里去,活物就往那里去;活物升,轮也在活物旁边升,因为活物的灵在轮中。那些行走,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这些也站住。那些从地升,轮也在旁边升,因为活物的灵在轮中。”

由此我们知道不论佛经还是圣经,一致描写了这样的景,即随着救主的出现都伴有轮。并且轮也多有类似:一个是四个兵相随,有四神引导;另一个是四个轮辋,四活物引导轮辋,活物的灵在轮中。一个是“轮径丈四”;另一个是“至于轮辋,高而可畏”。一个是“随所愿求向东,轮宝即向东转”“轮宝止时王驾亦止”;另一个是“那些行走,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这些也站住”。

3.弥赛亚、弥勒降世救人的最初阶段都不被人认识

世传布袋和尚为弥勒化,他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示寂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自不识”。

《圣经》《约翰福音》(1:10-11):“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倒不接待他。”《圣经》《路加福音》(17:24-25):“因为人子在他降临的子,好像闪电从天这边一闪,直照到天那边。只是他必须先受许多苦,又被这世代弃绝。”

布袋和尚的辞世偈告诉我们,弥勒降世救人时,尽管他不断告知我们他是救主,可是世人却少有人识;而圣经中救主降世救人时,他的光要瞬间照亮世界,如闪电从天这边一闪,直照到天那边,可是世人却并不认为他是救主,并且他要先受许多苦,遭到世人弃绝。由此我们知道,弥勒与弥赛亚拯救众生时起都不被人认识。

4.最终要归向神

《长阿含经》卷十八:“转轮圣王出世……时东方诸小王见大王至,皆捧珍宝以示归顺。余南、西、北三方亦如是。”

《圣经》《启示录》(7:9-10):“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尽管不被人识,然而最后人却都要归向神,这些 人来自各方、各国、各族、名民。在这点,佛经与圣经的描写也是一致的。

5.然后要迎来新天新地

佛经与圣经都描写了救主降世拯救众生之后,我们会迎来新天新地。

《弥勒下生经》:“ 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剌,唯生青草,履践随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拘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皆寿八万岁,无有诸疾苦,离恼常安乐”。

《圣经》《以赛亚书》(65:19-20):“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其中必没有数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以赛亚书》(65:23-25):“他们必不徒然劳碌,所生产的,也不遭灾害,因为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羊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这一切都不伤、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圣经》《启示录》22:2这样描写新天新地:“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注:“样”或作“回”),每月都结果子,树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

佛经与圣经对新天新地的描写都提到进入新天新地的人长寿,常安乐,无罚无灾,花果充实,美味充足,物与物之间极为和谐,没有争斗。

弥勒就是弥赛亚?以上所列仅是偶然的巧合?这实在是一个严肃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复活节在西方叫“Easter”,其真正的含义是“东方人”,那是否就是上帝在启示人们,神再来时将在“东方(East)”的国度“复活”?

东、西方人苦苦等待神的回来,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倘若如此,这场涉及整个人类的大救度将超越一切人类的文化与宗教,是神在兑现自己的承诺。

有人曾回复我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本来就不属于佛教,佛教进入末法,然后就没了。然后弥勒佛出来传法。这就说明了弥勒不是佛教中人。

佛经说的57亿年以后才降临人世的那个弥勒是“阿逸多”弥勒,就是说释迦佛当时的一个徒弟“阿逸多”将来多少年后会修成弥勒佛。

实际上弥勒只是一个佛的称号,就像观音一样,历史上有很多种观音。

观音菩萨和弥勒佛(菩萨)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两尊神,弥勒和观音的意思分别是大慈和大悲,直到最近弥勒和观音这个名字里面隐藏的天机才被揭示出来,那就是弥勒和观音只是佛菩萨的称号,历史上有很多人修成了弥勒佛或者观音菩萨,而且是定期要更换。还有就是弥勒佛成佛的时间一直都被佛教徒误解了。

《楞严经》认为过去曾经有佛,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为其弟ZI,故也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都是属于大菩萨,“我们看到这些大菩萨都远远超过了一般佛的层次,甚至于比如来都高。”《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讲观音早在无量劫前就已经修行成为正觉,号为“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就承认自己是观音的弟ZI。《观音三味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说过,观音在我之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ZI。”由于观音的大悲愿力及所发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因她以救苦救难为己任,故在民间的影响极为深远。

从《楞严经》的描述可知,观世音度的一个弟ZI,也修成了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替换了原来的观世音。民间传说的三十三观音有:杨柳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蓝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麽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哈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悲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还有传说慈航道人、妙善公主、志公禅师等修成了观音菩萨。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收录在《大正藏》卷3 ,页457~459。本经一方面说到弥勒的「本事」(过去事),另一方面则预言了未来弥勒的成佛。在「本事」方面,说到过去有一乱世,国名胜花敷,「国王淫荒,彗星横流,连雨不止,洪水暴涨」。那时有一佛,名叫弥勒,「以慈心、四无量法教化一切」,所说的经典名叫「慈三昧光大悲海云海」。那时,有一个「大婆罗门」,名叫一切智光明,皈依了弥勒佛,一心诵持这部佛经并发愿未来也要成佛,名字也叫弥勒佛。因为恰好是乱世,一切智光明只好「端坐」,「不得乞食,经历七日」。森林里有五百只白兔,其中一只母兔王和她的儿子,为了救助一切智光明,所以自. 杀了,希望尸体留给一切智光明食用。但是,一切智光明不忍吃这两只兔子 的尸肉,于是「入白光明慈三昧」,燃火自. 杀而死。释迦说,一切智光明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白兔王就是释迦自己。至于预言弥勒成佛的事,仅简单几句:「我涅盘后五十六亿万岁,当于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转妙三去轮。」

从上面这部经书中可以看到,弥勒佛是有很多的。过去有一个弥勒古佛,他有一个徒弟叫“一切智光明”,这个徒弟将来也要成佛,名字也叫弥勒佛。而且这个“一切智光明”现在又是释迦佛的徒弟姓弥勒,叫“阿逸多”,将在释迦涅盘五十六亿万岁之后成为弥勒佛。这个“五十六亿万岁”并不是释迦的原话,而是将天上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得到的,有人专门计算过,应该是五亿六千万年。现在的佛教徒以讹传讹,认定未来佛弥勒佛只有五十六亿年后才会出现,别的都是假的。其实他们是混淆了“阿逸多”弥勒佛和别的弥勒佛,比如还有“转轮圣王”弥勒佛,释迦牟尼曾多次提到过未来佛,说末法时转轮圣王(金轮王)将下世为弥勒佛,救度众生。因大福德力故,其时感得优昙婆罗花开。而现在就是佛教的末法时期,就在最近几年,优昙婆罗花在世界各地盛开。

弥勒信仰在佛教中曾经非常火热。这要得益于玄奘法师的大力推动。

耶稣与佛教

由于耶稣在12岁至32岁之间的事迹并没有在任何经典中提及,因此引来了后人的猜测。有人指当时的耶稣与家人前往埃及避祸,但以新约全书内有关埃及的记载,似乎难以符合这个说法。有耶稣曾经到印度学佛一说,并拍摄了电影《水徒行纪》。根据这份由新世纪运动者Levi H. Dowling宣称由灵视观看阿卡西记录的《水徒行纪》记载了耶稣在这段真空期间的事情,耶稣经由当时是罗马帝国一部份的小亚细亚,然后路经安息王朝的波斯及刚刚统一的贵霜帝国,然后才抵达印度及西藏等佛教圣地,在那里居住学习佛法约十年,才再经由波斯返抵以色列[27][28]。然而却有错误资讯将此书传为由伯多禄所写并被视为伪经的书。 [29]俄国贵族诺托维奇早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的赫米斯寺院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 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27][30]。另外有一说指出耶稣钉上十字架后没有死去,而且移居印度,后来在克什米尔定居,并在斯利那加去世[27]。科幻小说作者Paul Davids便是采用了这个题材而制作了《耶稣在印度》(Jesus in India)这部电影[31]。现在斯利那加中有一个耶稣的墓穴供各大宗教的信徒敬拜。[32]

到了2007年,又有一位德国的亚洲研究博士生Christian Lindtner出版了一本名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书。在书里,Lindtner比较了希腊文版本的四福音书与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经内容。他的研究结果是:四福音书其实透过了各种手段,诸如利用了希伯来字母代码(gematria)的数值、双关语及同音字等来把古老的佛经内容重新包装。这个研究结果引起了正反双方的激辩。

基督教当然并不属于佛教! 我讲的是 基督教 和 佛教 都是属于 “佛家” 的。因为佛家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教中只有十几个法门,基督教是八万四千法门中不同于佛教法门的其它的法门。

基督教 和 佛教 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都是平等的,两边的教徒很难相信对方的教义,但是他们又都相信会有一个弥赛亚或弥勒来救世,那么这个弥赛亚或弥勒所讲的必然是要超越基督教 和佛教的教义, 并且能够 使两边的信徒都信服,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是同一个人。

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地球村了,很多事情都是互相联系的!西方的圣经启示录和诸世纪里都预言了中国现在的事情,中国这个名字不是白取的,它是世界文明交流与矛盾斗争的中心舞台!

唐宋时期,为什么弥勒信仰在佛教中非常流行呢?因为释迦牟尼曾说过,他的弟子要弥勒佛来度化。释迦佛的弟子将由未来佛弥勒度化。

「 弥勒所化弟子,尽是释迦文佛弟子,由我(释迦)遣化,得尽有漏。摩竭提国毘提村中,大迦叶于彼山中住。又弥勒如来,将无数千人众,前后围遶,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诸鬼神当与开门,使得见迦叶禅窟....是时诸人见是事已,叹未曾有。无数百千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或复有众生见迦叶身已,此名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昔,悉由受我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有关弥勒佛的徒众,几乎每一本《下生经》以及相关的经典,都说到他们是释迦佛教化的徒弟。但是,《菩萨处胎经》却只承认龙华三会当中的徒众,是释迦所遗留下来的弟子;其它像弥勒的父亲——梵摩净,所领导的八万四千众,却是弥勒佛自己新近教化的徒弟:「汝所三说人,是吾先所化。汝父梵摩净,将八万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开度。」弥勒的哪些徒众,是释迦所化呢?这一问题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释迦的哪些徒弟,将来可以往生到弥勒的未来佛国?上引(6) 段经文,告诉了我们这一问题的答案。(6) 段中说到了十三种释迦的徒弟,将会往生到弥勒的未来佛国;他们是(a) 供养三宝;(b) 弹指之顷修于善本;(c) 行四等心(即慈、悲、喜、舍);(d) 受持五戒、三自归法;(e) 起神寺庙

以上是佛教理论。

因此,佛教中人曾经非常热衷于弥勒信仰。以至于弥勒信仰的力量非常强大。弥勒信仰从明代开始消热。一是明朝廷的干预,二是佛教徒对弥勒的佛国世界的错误理解,佛教中所说的弥勒净土也不是真正弥勒的世界。不是众生真正的归处。佛教中所说的发愿去弥勒净土,就会往生弥勒净土,是弥勒上生经的弥勒净土,还会随弥勒下世而入人间。此外还有一个弥勒下生经的弥勒净土,也就是弥勒下世后形成的人间乐土,其实这个乐土就是转轮圣王的人间乐土(我同意弥勒佛的真实身份就是转轮圣王这一观点)。

所以佛教徒说,弥勒净土有缺陷。上生经的弥勒净土,你去了,还会再下来,还回到人间。下生经的弥勒净土根本就没离开人间,再好也有几大烦恼。不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劳永逸。

其实这是误解和错误理解。
其实弥勒佛根本就不属于佛教 (99) 其实根本没有爱情

弥勒上生经的兜率天不是弥勒的佛国世界,按佛教经书中所言是弥勒在下世传法前的临时居所。弥勒下生经的净土是弥勒佛传法的道场。这哪是弥勒的佛国世界?弥勒佛下世讲法后,他的弟子圆满,包括释迦佛的弟子也要受弥勒教化而圆满。圆满后的世界在哪里?佛教经书中并没有提。

但是没有提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是天机不可泄。

佛教中关于弥勒净土就是弥勒弟子最终的归宿这一认识肯定就是错的。所以说谦虚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这么重要重要的天机,你就不可能知道。

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与弥勒佛的对比,假如说释迦佛教化的是众生,那么弥勒佛教化的就是诸佛;假如释迦佛的国土是土,那么弥勒佛的国土就是金。可见弥勒佛讲的比释迦佛高出很多。见《弥勒上生经》释迦牟尼佛曰“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大宝积经》“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释尊)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取众生,庄严众生。”可以说,未来佛弥勒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弥勒佛所度之人修的果位很高。佛就是天国世界(佛国世界)的法王。这就和转轮圣王的1000位太子就是此劫中1000位佛对应起来了,也和转轮圣王出世,诸佛俱出相对应了。

其实西方宗教中对救世主弥赛亚的论述也是如此,经过最后的大审判,被弥赛亚选中的人可以和弥赛亚一起为王,去享用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的国。也是要作天国世界的王。而《圣经启示录》对于基督弥赛亚的描述也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些就都对应起来了。

顺便说一下对根基的理解。

各门各派都讲根基。某个所谓佛教大德,说现代人根基浅,不适宜学高深佛法,所以他就给写了白话本、通俗本,对佛法大加归纳总结。佛教经书也是浩如烟海,通常对一个问题有多种解释,甚至有矛盾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高人都是这样修出来的。这样一规范统一,统一到哪里去了。就是统一到他那浅显的思想框框中,实际上他成了祖师。释迦牟尼到被他给隔绝开了。

现代人根基浅吗?那才是一种无知的邪说。人在无知中迷失的很深,但是人醒悟后勇猛精进,是很有前途的。弥勒的弟子都将成就自己的世界。所以弥勒的世界就没有说起。

一般人认为的根基是看他的罪业多少和善业的多少。罪业少,善业多,修起来肯定魔难少悟性高。这样师父带起来就容易,就能修炼成。根基差的,就无法带成。可是不同的法门看法就不一样。人的生命不管在哪里产生的,都有一个来源之处。这个真正生命的来源之处也是一种根基,是一种更重要的根基。

生命来源是不同的,这点可能佛教的朋友理解起来有些吃力。道家讲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这不同的境界产生的生命是不同的。这个根基才是真正难以改变的。

佛教经书中还用这段经文来解释吧。《大宝积经》“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释尊)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弥勒上生经》“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这说明生命的阶梯是不同的。比如有些生命到了人这里,为了完成某些使命,在人这里呆久了,或者因为需要,造了大业。那么他的罪业就大了,按一般的认识,这个人的根基就不好,就很难度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完成了很大的使命,是不是更应该返回去?或者说他本来的根基非常好,才让他担负这么大的使命?这就是威德啊。

这是对根基问题的不同看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1996.html

更多阅读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演讲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肖鹰按:自2000年入职清华以来,本人从无对校方人士的来去上下有所留意,更无言论问世;我即使于这次媒体报道“施一公拟任职清华副校长”,本也无意言论。但是今天读了熊丙奇署名文章,却破例要说两句。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心理学上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喀什17路公交车路线

喀什(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中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东望塔里木盆地,西倚帕米尔高原。早在2100余年前,这里是丝绸之路中国段内南、北两道在西端的总汇点,是中国对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与门户之地。千百年来,喀什一直是天山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由 西徳隆东墙 发表在虎扑篮球·湿乎乎的话题 http://bbs.hupu.com/votelz认为评价斯托克顿的两个点是1991年和1996年,先看1991年(梦一内容转帖自网易考古系),1991年是斯托克顿进入联盟

声明:《其实弥勒佛根本就不属于佛教 (99) 其实根本没有爱情》为网友洎扰庸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