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方案

2011-03-16 来源:http://www.nearlw.com

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方案
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学生知道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知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一、在中小学德育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我国除汉族以外,有55个少数民族。据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达1.06亿,占全国总人数的8.41%。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之。建国以后,我国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先后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有5个自治区,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已达近8000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地区越来越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与沿海、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全国所有的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内地和沿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在大幅度增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生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多边交往的强化,构成了在我国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客观要求。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正在顺利进行,但也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分化”的现实危险性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其一,1990年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分化以及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国际上民族独立思潮和各宗教势力的蔓延,“西化”与“分化”相呼应,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所增加。

目前,国际上“泛伊斯兰主义、泛蒙古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想活跃,以制造西藏独立、新疆独立为目的的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在不断加剧,这些势力与台独势力相勾结,寻机制造事端破坏民族团结,企图分裂祖国。其二,近些年来,在民族地莲、内地城乡以及各类学校中民族纠纷时有发生,其中一些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利益矛盾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不了解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违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而引起的。如在文艺作品、新闻报道以及刊物中此类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对我国的民族团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中小学德育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的长远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党和国家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和特点,制定和实施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关于正确处理民族矛盾、民族关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民族政策在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完成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考验,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实践证明,没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就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就难以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毛泽东同志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长远稳定和统一,民族团结关系各民族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民族团结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民族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组成部分也将长期存在,尤其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更是如此。

二、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关文件及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团结教育一一直贯穿于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个历程。

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学校注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要求》,文件指出要在小学和初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寓于民族团结教育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1993年,国家教委《小学德育纲要》中,要求小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m。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995年,国家教委《中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接受“热爱祖国的版图和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着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在高中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199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国情教育”,“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了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对中小学继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要求。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使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尤其是在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三、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一)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解读.课程性质: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课程。

课程目标:使中小学各族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有初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在社会交往中.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打下较好的思想基础,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素质,提高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增进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形成。

课程内容及重点:在小学阶段开设《民族常识》活动课,重点是学习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状况;在初中阶段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重点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在思想和行为上具备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素质。

课程实施:在课程设置上,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活动课程。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和初中;选任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的优秀教师任课,必要时要进行专门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组织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利用团组织、班会以及歌舞表演、民族知识演讲、绘画、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等形式,寓民族团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同时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课程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负责宏观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给予积极协助和配合,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教材由国家统一管理,还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现状,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具有校本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校本德育教材.并把它作为必修课列人授课计划。

目前.正在使用《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三本教材及相关的辅导教材。其中《中华大家庭》供小学低年级选用,主要是看图识民族;《民族常识》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用.主要是介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节日、饮食、服饰、歌舞、历史人物、居住区域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各民族;《民族政策常识》供初中学生选用,主要介绍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

中小学校作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具体承担者、实施者,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本校教学计划,根据国家要求确定教育内容、课时安排、活动主题、材料选用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二是组织人员根据教育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制定出全校一盘棋的教育实施方案,涉及的相关学科各有侧重,在内容上不重复,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使学生受到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三是选定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开发资源、组织活动、实施课程教育的能力。教师作为组织和推进课程实施的具体责任人,要做到把握政策、精通内容、研究学生,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与素质教育棚结合。为上好《民族政策常识》这门基础课,学校要选拔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的专职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

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民族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人情做精练总结和生动描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是《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必要朴充和延伸。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各基础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台起来。如在政治课教学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观点,向学生讲清楚国家、政权、民族等概念的界定,讲清楚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内涵,结合本校的创办历史,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去体会和认识。又如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讲到历朝各代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如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等史实,有力证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血肉亲情关系,各民族人民和平、团结、融治相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再如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我国版图的确立、划界、政区的设置、演变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如今的中国版图具有历史的、经济的权威依据,是绝对不允许分裂的。在音、体、美教学中,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交流,培养学生间的感情。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此,教育者应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台。

如在班级活动中,可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并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演讲比赛。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品等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

四)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各学校从当地民族博物馆邀请研究员到校举办《民族历史》、《少数民族发展史》等专题讲座;请来革命老前辈讲述革命故事;深入偏远的乡村学校体验生活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对寻求解放,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的光荣革命传统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并深受乡村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感染。

此外,注意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学校环境抓好宣传、开设民族常识教育专栏,设置民族常识教育展室,悬挂民族常识的图片,播放民族音乐等等。做到时时、处处有渗透,教育渗透途径自然、台理、得体。在临近考核阶段,学校应抓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优势,以所学、所体验过的内容为主、以多样的形式,在全校按学年组搞一次民族知识竞赛,并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物资奖励,从中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做好充分的考核准备,并让每个学生都能领到不同层次的奖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便在考核中使合格率达到100%。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发现那样,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它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发挥至80%~90%。恰当的激励机制使人的能力提高数倍。

通过这种方法,学校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将成为2l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从小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只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地情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乃至整个德育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硕博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硕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043.html

更多阅读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新理念 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美术课程的改革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具

如何开展好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幼儿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做为幼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者: 自学平一、研究背景1、指导思想和目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托,从家乡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体现时代的需要、符合家乡实际的课程体系。在《决定》指导下,落实《纲

论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论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也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育教育的好坏,关系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

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课外阅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节”等为契机,开展征文、读书卡设计比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活动。利用小记者站、广播站,宣传阅读先进分子,交流读书体会等一、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声明:《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方案》为网友少年如同画中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