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及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有关报道,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农村这部分具有各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帮助,绝大部分不得不忍受家长和同学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身心素质基础等内因的作用,都可能使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造成心理疾患。由于心理障碍和疾患的困扰,使得部分农村中学生精神上主要表现为轻度精神分裂、情绪低落、不求进取、变态人格等;在行为上表现为过早恋爱、考试作弊、无精打采、离校出走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分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至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如:陈某是初二的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与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初中、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指明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人,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名声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二 、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信仰,政治盲从。现在有的学生一提政治就反感,不愿接受正面教育,因而出现不明事理,不辩真假,学习盲从,在个人追求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心灰意冷,痛苦失望,自暴自弃等。
2.压抑与自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产生压抑、自卑,精神上萎靡不振,情绪上消极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性格孤僻,不合群。适应能力差,合群意识弱,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同学不愿深交,对待学习不够主动,不愿意和同学过多的交流。
4.多疑和嫉妒,不信任他人。受疑心的困惑,在别人成功的面前,内心失去平衡, 为别人的成功而懊恼,为别人失败而庆幸,为自己的不努力而不自省,一种强烈的嫉妒心使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5.残酷与自私心理。少数学生存在有这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以戏弄别人,暴露、嘲弄和编造别人的流言快事,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心情,不懂得尊重别人,甚至以残忍的方式虐待动物,欺负弱小的同学,有一种恃强凌弱的感觉。
6.破罐破摔心理(自卑心理大)。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7.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初农村中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住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8.学习方式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差,缺少自信心,特别是当学习成绩表现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
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及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9.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0.人际交往不适应。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5%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份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学校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目标。排除中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她们的意志品质,优化她们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这是中学生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解决;二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三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例如,父母离异,学生的情绪与人格上受到较大的伤害,会变得孤僻、自卑、反抗、敌对等。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特别“留守学生”教育,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指校园、教室、宿舍等;软环境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教师的素质等。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创造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例如,校园的安静、整洁、美观、大方,教室、宿舍的文化建设,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使之能够融会贯通,思考的时候能从多角度去看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其中图书与电视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拒绝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等媒体进入校园,全方位地净化校园环境。俗话说:跟着好人成好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要慎重与社会上的人交往。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精神,利于预防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应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档案即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2、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年级应建立心理辅导站。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她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她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对于个别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教育,尊重和信任她们,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战胜困扰,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3、加强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而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努力学习、挑战未来”、“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中学生早恋的危害”等系列专题辅导。
  4、组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结合中学生学生好动的特点,通过文艺、体育活动,好人好事活动,郊游,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农村中学生自主发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候,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就叫我们教育者要正确的对他们加以引导,这不只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解决的事情,还要不断的倾注我们的心血,才能让学生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这样才能优化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19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中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转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学生怎么了?教师怎么了?该如何评价课堂教学?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

讨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

[摘 要] 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迫切。其内容包括性生理卫生知识传授、性别角色的塑造、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门授课、学科渗透、群体教育、个别教育、学校与家庭相配合教育;常用的

声明:《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表现及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为网友低调小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