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石头锅是怎么做出来的 石头里蹦出来

石锅的起源

锅源于新石器时代,古人以石为锅,烹煮食物,容器、炊具、汤勺都就地取材,族人外出狩猎、工作时,只要带上一包盐巴,利用简单素材,就能煮出一锅美味料理,充分展现其生活智慧。

首先以树叶折成锅具盛满水之后将鱼虾,野菜和盐巴一起投入石锅中,一旁则以碳烤石,待石头受热烤成白色时,便将之夹至容器,不久,石头把水烧滚,便成了一锅香喷热腾的美食。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如此维系着长久不衰的巨石崇拜与灵石崇拜。散见于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堆,便是这一古老信仰习俗流变的具体体现。



珞巴石锅

林芝地区的人们最常用的炊具是一种用皂石制作的锅,简称“石锅”。这种皂石锅主要出自大峡谷内的珞巴、门巴匠人之手。当地人不仅做饭烧菜用石锅,石锅已成为他们烹饪美味佳肴时离不开的一种炊具了。石锅虽然传热很慢,但同样散热也慢,用它烧出的饭菜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石锅一般为圆形,壁薄底厚,因此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上窄下粗。锅口两端都有同为一体凿出的两个锅耳,造型古朴典雅。如果你有机会在大峡谷内旅行,墨脱县旁辛乡的希点(音)村是峡谷内一个著名的石锅之乡,如果还有体力的话,你不妨买一个最小号的石锅背出来,不配石锅盖的石锅价格大约为100元。不过这种直径20厘米,高约15厘米的小号锅,重量也不轻,有5斤左右。

八一镇深圳大道镇政府旁边有一家“林芝县石锅石”的门市部,销售他们生产的石锅。大概是因为使用了现代机器生产的原因吧,摆在店里的石锅看起来总是没有在大峡谷老珞巴制锅匠人手里出来的石锅那么古拙和原始,少了一点韵味,也许只是我的心理因素吧。店里石锅的价格为特大号的480元,大号的260元,中号的248元,直径在19厘米以下的小锅218元。

墨脱石头锅是怎么做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3.02.16 新闻来源:重庆三峡雕塑厂
墨脱石头锅是怎么做出来的 石头里蹦出来

墨脱县现有居民以门巴族和珞巴族为主,他们勤劳、朴实,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并且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多数是自己手工制作的,石锅是其中的杰作之一。墨脱石锅加工工艺有望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下面将就墨脱石锅加工工艺为读者加以详细介绍:

一、墨脱石锅的历史沿革:传说在远古时代,珞渝地区是个大平原,那时天上和地上都有很多珍禽异兽,而且水草丰茂,五谷丰登,但是,奴隶主贪婪而残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为了商量讨债的事,带着斧头、钻子、铁锤来到江边,在一个高度二尺的灰色皂石岩壁下搭起了一个木架,先挖了一块两个人才能抱住的大石头,又用了二十天的时间精心加工,一个皂石锅终于做成了。就这样第一个石锅诞生了。

二、墨脱石锅的原材料:皂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呈灰褐色,质软,耐高温)。

三、墨脱石锅的规格:石锅上下一样粗,壁薄底厚,一般锅底厚1.5厘米。烧菜的小石锅,小巧玲珑,长圆形,直径30厘米左右,高约25厘米,有20厘米的长把。供婴儿煮粥的石锅呈圆形,直径10厘米左右,留有长手柄。烙饼也使用皂石板,直径35厘米,板厚2厘米等等各式各样的石锅样板。

四、墨脱石锅的手工艺类型:传统手工雕琢、打磨加工工艺。

五、墨脱石锅的生产技巧:选择优质皂石,打磨出雏形,用特制工具雕琢而成。

六、墨脱石锅的产品特色:

1、原料属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产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陡壁的悬崖上,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

2、石锅以灰褐色、灰白色为主色调,质地绵软,耐2000。C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泡子少、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

3、经医学临床实验表明,墨脱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管疾病患者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是墨脱县门巴族、珞巴民族生产生活的主要灶具,做饭烧菜用石锅,蒸馏黄酒、白酒用石锅。门巴、珞巴人利用皂石制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锅。

4、虽然墨脱石锅传热慢,但散热也相当慢,而且用石锅炖出的饭菜味美可口,可做为煲汤锅、火锅首选佳品。

5、墨脱石锅还是上乘的馈赠品。在过去和藏族以物易物的墨脱石锅一直深受区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尽管随着铁锅、铜锅和铝锅的相继传入和普及,但石锅仍是珞巴和门巴人的当家灶具。

七、墨脱石锅的发展现状:随着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墨脱县石锅因为其造型独特、品质优良,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现已经基本上供不应求。

皂石做的石锅是门巴、珞巴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具,而生产石锅的石料—皂石,主要产于墨脱县旁辛乡和加拉萨乡一带,该乡皂石资源丰富,勤劳的门巴、珞巴民族将皂石加工成锅,用来炖煮各种食品,石锅炖出的食品质鲜、味美、可口,具有健胃益寿的功效。

墨脱县旁辛乡、加拉萨乡石锅加工工艺世代相传,基本上每户农牧民家庭都有精于石锅加工的热熟匠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石锅加工一直作为一种副业生产,有工匠在农闲季节制作,产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墨脱县委、政府正大力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感受真情 感受责任

-------参观西藏石锅生产合作社

原标题:感受真情 感受责任

朱远红

援藏干部驻村,说起来还是一件新鲜事。为了积极响应山南地区的号召,我所在的单位——山南地区人大选派我先后前往贡嘎县吉雄社区德吉新村、加查县安饶镇索囊村开展驻村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老百姓。虽然是第一次,但是群众的热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真挚和淳朴。十几天的相处,让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德吉新村是一个正在建设之中的生态示范小区,也是我“为民服务下基层活动”的第一站。老德吉村有群众66户,1998年雅鲁藏布江涨水,群众原来的房子被淹了,政府找了一块地让他们重新盖房。可是近几年来地层下陷,所以县里决定将德吉村整体搬迁。为了“在白纸上画最好的图画”,政府投资4000多万元,计划把德吉新村建设成一个包括幼儿园、卫生所、村委会在内,集沼气、太阳能和垃圾集中处理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小区,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加查县安饶镇索囊村,是我驻村的第二站。一走进村子,整洁的村容村貌、老百姓朴实的笑容,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感到格外亲切,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在索囊村的几天里,我参观了石锅生产合作社,慰问了村里的部分困难户,既实实在在地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也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的问题。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索囊村有丰富的石锅原石,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而制作石锅的石料要到一座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上开采,车子根本开不上去,只能用牦牛驮运。该村的石锅加工工艺世代相传,基本上每户农牧民家庭都有精于石锅加工的匠人;纯手工制作的石锅供不应求,现在已经断货,只能等到10月份村民们闲下来才能再生产。

同时我们还发现,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观念较弱、氛围不浓,加上群众的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召集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理思路,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虽然这些都还处于规划阶段,但是我对村里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564.html

更多阅读

人是怎么上当受骗的 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例

人是怎么上当受骗的耶稣说,谁要说自己没说过谎,你们可以用石头扔他(原话是:你们当中谁是没罪的,就可以用石头扔他)。要我说,谁要说自己没受过骗,一般来说这货都很好骗,而且还是上了当还帮你数钱的主儿。有些谎言是揭穿了之后,就不会有人相信的

声明:《墨脱石头锅是怎么做出来的 石头里蹦出来》为网友那段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