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杀队的豆瓣影评,收了 v字仇杀队 豆瓣

Ⅸ⑨九Ⅸ:驳王怡《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76574/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看了这部《V字仇杀队》。按照惯例我来到豆瓣为这部电影打分,赫然发现王怡的影评《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位列榜首。细读之后对王怡兄的看法不能苟同,在此撰文反驳。非专业影评人,如有疏漏,还请见谅。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认同王怡关于——“腰部以下叛逆”的定义。也同样反对“腰部以下叛逆”。不过王怡影评的问题在于,或许由于他看片不仔细,并没有看明白《V字》所表达的观点主张,而《V字》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所表达的,恰恰不是腰部以下的叛逆。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影片开始确实表现了很多极端反抗的例子,正是这些例子使王怡得出了这部电影是在表现腰部以下叛逆的结论。然而实际上,本片恰恰是把暴力反抗,极端主义当成反面教材。试图表达,宣扬和平反抗精神的。影片中虚构的英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取得了胜利。
  
  影片中英国的胜利不是炸掉国会,炸掉法院,而是民众内心的崛起,民众不再惧怕邪恶并且走到一起;军队在民众面前主动的放下了武器。而V并没有在爆炸的硝烟中加冕。相反的,他为了所有人意识的崛起而牺牲。这胜利不是V个人的,最终获得胜利的是女主角口中的“所有人”,所有带着V面具的人——他们没有一个人手中拿着武器,他们没有一个人使用了暴力。但是他们战胜了暴力,他们让暴力屈服。
  
v字仇杀队的豆瓣影评,收了 v字仇杀队 豆瓣
  而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关键点,就在下文分析的电影片段当中。
  
  电影1小时21分钟开始,女主角从V用来“教育”她的把戏中出来。当女主角得知真相,感觉不知所措,又是愤怒又是无助,处在意识最薄弱最容易被煽动的时候,甚至让她感到窒息。此时V开始说一大堆道理,一大堆理论。当女主角从窒息中缓过劲来,在V如此多的煽动言辞过后,V问女主角感觉到了什么?女主角说的并不是V想要的那句话。她并没有认同V,而是说“我感到头晕”。
  
  因为女主角此时不能认同和理解当时的V。当时的V是的确是偏激的,也就是王怡弟兄笔下那种腰部以下的叛逆者。
  
  接下来女主角和V到楼顶去淋雨,女主角说——God is in therain!上帝在雨中!然后那一滴雨水落在她的额头上。结合前文台词,这一幕非常明显的用淋雨的过程来比喻基督教礼仪中的洗礼。此时的画面,女主角在雨中,同时画面剪辑表现从前的V在火中,他们共同展开双臂,对应基督教义中接受洗礼后的重获新生。
  
  这洗礼不是仅仅对于女主角的,同样是对于V的。或许V一开始带着“腰部以下的叛逆”,就像无数的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一样。但是当他们一起经历了那场上帝在其中的雨之后,V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女主角离开之前,V带女主角去看《盐沼》的海报。从他们的对话当中,可以看出当时的V仍然没有觉悟,他的理念仍然是要用兽性(原文monstrous)的反击来针对曾经如野兽般折磨他的人。于是女主角轻蔑(这轻蔑如同王怡弟兄对于“腰部以下的叛逆”)的说——他们创造了一个怪兽(they createdamonster!),此时的V沉默了并且低下了头,当他重新抬起头时,V才完成了他的洗礼。就像电影中女主角在楼顶淋雨时对比剪辑中暗示的那样,V是从烈火中重生的,难免有冲动与过分的激情;而女主角是从雨水中重生的;上帝在雨中,于是这雨中和了这火,他们共同的重生才成就完整的V。V不是那个在面具下的人,V是他们所有人亦或我们所有人。
  
  正是这雨,浇熄了腰部以下的叛逆,正是这雨让受到兽性折磨后的V没有成为一个怪兽,而是在雨中接受了洗礼,最终成为“思想”,成为一种非具体的形态。最终不是V,而是那个在被子弹穿透的钢铁板甲后面,在至始至终没有揭开过的面具后面,那个我们一度以为无坚不摧甚至可能是超能英雄的“脆弱肉体”的流血死亡而换来的”思想”,促使民众走上街头,促使民众完成了意识的崛起,并最终用非暴力的方式,让暴力屈服。
  
  电影接近尾声时地铁中的戏,V把开启火车的主动权交给了女主角,而不是自己来开启火车。让我们想一想,如果在他亲手开启火车会发生什么?他不会有时间去杀死苏特勒,更重要的也不会被打死。苏特勒暂时没有死,但是烟火点燃了,爆炸发生了,民众的情绪被推向高潮了,于是他们潮水般的涌向军队,于是苏特勒下令了,军队开枪了,一部分民众死去,后面源源不断的涌出更多的人。最终那些脆弱的暴力机关被愤怒的充满仇恨的民众淹没,暴力机关在无数牺牲流血的代价下被推翻,苏特勒会被愤怒的人群碾压致死,V亦完成他的复仇并活着走出来被拥戴。(这个时候他被拥戴出来成为新的元首,再要还权于民就千难万难了,无法理解这种困难的,可以去找科幻小说《沙丘》系列,特别是续集《沙丘之子》来看一看,该系列对大能者得大权后是否有能力还权于民有很深刻的思考。)这就是V本来的计划。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在那场雨之后,在11月5日这天,女主角回来,他们在地铁下的对话
  V: …….我把这一切留给你,让你自由处置。
  女:这是另外一个诡计么?
  V:不 再没有诡计,再没有谎言,只有事实。这事实是,你让我明白了,我是错的,明白按下这个开关的决定,不该由我来做。
  女:为什么?
  V:因为这个世界(旧世界,苏特勒统治下的世界),我是其中一部分的这个世界,我(我们每个人)帮助塑造的世界(这里V说自己是旧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旧世界能够存在也因为“我/们”有份帮忙塑造,苏特勒是被民众的恐惧愚昧激情拥戴出来的)将在今晚消亡。而明天,将是不同的世界,该由不同的人来塑造,这个决定应由“他们”来做(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女主角以及最终涌向广场的千千万万人,他们也是我们。)
  从这段对话中,能够发现,V已经不是过去的V,他最终的选择是把民众的权利交还给民众,而自己去见那个“创造我的人,报答他所做的一切”。怪兽用兽性的折磨创造了V,而V最终勇敢的去直面怪兽。他必然知道这是去送死,他更明白,他是去做必要的牺牲。
  
  这一刻,你还认为他仅仅是去复仇么?
  
  最后回到最初,在看到王怡弟兄的影评前,我按照惯例在豆瓣上给这部电影打分,并且写下我的一句话影评——“如果任何一个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希望,那么这个希望在《让子弹飞》中那些光着膀子的“你我”中被抹杀掉了。“那些在哪怕在“下半身的叛逆”的煽动中都不敢站出来的光膀子,那些最终只关心哄抢家具、财产的光膀子……
     
  PS
  题外探讨一下影片对同性恋问题的认同。正是由于该认同的存在,或许导致了如王怡一样的一些基督徒对本片的反感。
  
  既然叫做《驳王怡》,而王怡是基督徒,那我就站在基督教徒的角度来表达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电影中最终所有人揭开面具,你看到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们?包括那些同性恋者,那些曾经专制政权下“有罪”而被处死的人。在某一类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下他们或许“有罪”。但正是上帝给了人犯罪的自由,上帝更加给了人认罪的自由,最终——上帝还用自己的血,给了人赎罪的自由!这自由,不光包含了人犯不犯罪,更包含认罪与不认罪,愿意赎罪与不愿意赎罪(如不认罪何来赎罪呢?)。这是自由既然是上帝给的,这自由就是不能被“人”剥夺,不需由“人”审判,更不应被“人”处决的。
  
  此题外话多的不再说了,说多了引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625.html

更多阅读

未满十八岁的别入,入了也看不懂_ 未满十八岁严禁入内

回想起童年……又感受到那份童真,童趣!!!或许,那才是我永恒的财富~~ 这些图片感觉好亲切,出生于79-89年最全的怀旧东东,如果触动了你心中的回忆,就请帮我多顶顶,可能看了这些会使你感觉时光无情,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但是这些真的可以使我们想起儿

声明:《v字仇杀队的豆瓣影评,收了 v字仇杀队 豆瓣》为网友霸气小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