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债务危机 中国企业债务危机

2014年中国债务危机:牛刀:中国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将横跨2014年至2016年中国目前债务危机只是局部性爆发,全面性爆发将横跨2014年至2016年三年,中国的债务彻底将中国经济拖垮。

任何一个经济体也不像中国一样,一个庞大的债务却连债权人都找不到,或者债权人可以随时拘捕债务人,也有权力动用军队拒绝偿付债务。这叫什么债务?在人类经济史都没有这种概念。且慢,如果这样能够持续,那么,这个债务就可以长期持续下去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很多债务将会转化成美元债务,那这将构成为国际性债务,会引发战争行为。还记得庚子赔款吗?真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现任政府可能将连晚清政府都不如。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

中国债务的衍生。

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当时的政府债务已经占GDP 的129%,尽管远远高于美国的82%的水平,也高于欧债的116%的水平,而且,欧债危机已经爆发,而美国政府债务与GDP的水平从未高过82%,所以尽管看债务总量庞大,却没有到出现危机的时候,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美国政府发行国债是以政府信誉背书,其中一部分用募集起来钱通过卖给美联储释放到新经济体国家来赚钱,不是用于三公消费和大建楼堂馆所,挥霍浪费,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其三,美债很多是借自己的钱,其他国家政府持有的并不多。而中国政府从借钱的那一天开始,就从未想过要还的,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开动印钞机,这就是2009年央行大肆印钞的背景之一。

遗憾的是,自从2009年发钞后,中国债务暴增,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债务直线飙升,中央政府可能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债务里很大一部分被地方各级官员采取各种手段私分,如果说这几年地方政府的债务膨胀到30万亿(其实已经远远不只是这个数据),至少有10万亿是被贪腐群体吃掉了,这个连中央政府都是没有估计到的,要么是中央政府官员贪的更多,才故意犯放纵的。看上去是债务,由政府承担,实际债权人个个不用负责任。这种债务让全民来还,中国人民真是天大的冤枉。而这些“债务”居然躺在银行 还要地方财政不断偿还利息。

按照中国现行的体制,最后这些债务唯一出路就是中央政府来还。那么,这个债务占GDP的比例就会从2008年129%直线飙升超过200%,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这如同房价泡沫一样奇大无比,人类的历史上都不经见。

是否可以不还?

这个问题是否定的。目前为止,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不归还的途径,只会越来越膨胀。如果这些债务变成了坏账,那么谁会蒙受损失。根据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80%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债权人是国内投资公司,它们为个人和保险 公司理财,而且一些债券最终以理财产品 的形式被银行卖给了个人。海外投资者目前几乎没有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

看上去很美,单纯的看是这么回事,宏观的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些债务首先来自于信贷,而信贷规模的扩张不是来自存款总量的增长,而是来自印钞,而央行的印钞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需,1978年到2008年依靠内需,中国人民币创造了2万亿的基础货币,而2009年央行一年就通过印钞促使基础货币人为地增加了4万亿,达到6万亿基础货币,如果按照6倍的杠杆效应,可影响36万亿的信贷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流向央企、房贷、车贷、教育、医疗等事业公益单位;另一个是外需,外需规模的扩张,是外汇储备 的增加,都是通过印钞也就是发行基础货币的形式通过银行发给出口企业,目前的这种基础货币达到20万亿人民币,在市场产生的杠杆效应是3倍,直接影响信贷资金60万亿。从这两个数据,我们会发现,后一种信贷资金极为庞大,而且,在市场上流动性很大,主要流向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 ,带来的负债是不可控制的。中国房价泡沫的超级巨大,与这一批资金有相当大的关系,带来的债务膨胀,其中包括影子银行、民间高利贷主要的资金来源。这样我们就知道,后面这种庞大的资金主要来源与美元,或者说与中央政府创汇政策有关。后面这种资金的膨胀主要发生在美元贬值的周期,如果美元升值,不仅仅只是外汇占款无法增加,还将损失外汇储备,给市场上造成的是美元出逃。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60万亿换成美元逃走一半是什么后果,所有债务资金链全部面临断裂,包括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和中国地产商的信托产品 和私人的借贷,全部受到毁灭性影响。而到期的债务在那时拿什么还?借债的时候,无人会想这些,而要还债的时候,恐怕不会很轻松。

华盛顿邮报:2014年的中国债务危机

(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这里是2014年需要观察的一些东西:中国的债务。虽然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它们不是不存在。热点是不断膨胀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大型基础设施的债务——道路、桥梁,自来水和下水道系统,地铁、电信网络,以及住宅和商业房地产开发。担忧是,来自这些项目的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导致违约,它将损害信心和触发银行挤兑。这肯定将搅动更广泛的全球经济。

《华盛顿邮报》12月31日报导说,掀动忧虑的是一份12月30日发布的官方报告,它显示自从2010年末以来,地方债务飙升了67%,2013年六月份达到17.9万亿元人民币(大约3万亿美元)。瑞银银行经济学家王涛在客户报告中说,债务水平是“可控的”,但是它的迅速增加是“令人震惊的”。地方债务现在相当于中国经济GDP的33%,2008年这个比例为10%。1997年这个比例几乎为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共严重依赖新建设项目来缓冲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并且这些项目是由地方融资。现在,王涛写道,对投资支出的依赖对中共构成两难。如果建设和伴随的债务被太快的削减,经济将受损。但是如果支出不加以遏制,那么随着项目效益不佳,金融风险可能倍增。

彼得森研究所经济学家拉迪(Nicholas Lardy)同意,许多项目的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许多钱被用来修建地铁系统。”他说:“就像所有的地铁系统一样,除了香港,它们都亏损。它们的收入主要是覆盖运营费用。”拉迪最终期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转让更多的税收到地方,但是要求它们偿还建设债务。

同时,他认为现有的债务将不太可能造成一场金融危机。他指出,中国的整体政府债务—地方债务加上中央债务—跟大多数主要国家相比更有利。在2013年中,中国债务为GDP的56%。相比之下,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在2010年的债务大约是GDP的100%。

如果有违约发生,拉迪认为,政府将迅速反应,阻止对银行丧失信心。“在不多的几次银行挤兑当中,政府抛入大笔钱”来安抚储户。

但是仍然,债务危机的危险,凸显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就像拉迪和其他人强调的那样,它就是需要将经济从过度投资转向更多消费。太多的投资威胁造成工厂、住房和商业楼过剩。拉迪指出,中国投资支出占据经济的将近一半,远远高于其它主要国家。一个更加平衡的经济将对中国,以及全世界更加安全。

中国式债务危机恶化 2014年经济增长承压

经济增长“旧蜜月”难抵“新伤痛”,是当前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仍将是中国经济继续调整的一年。这一年里,增长方面会面临着“旧蜜月”与“新伤痛”的对垒,预计后者会压倒前者。从数字看,2014年宏观政策总体与2013年没有差异,预计执行中仍中性偏紧。

最近,债务问题,或者说杠杆化,似乎成为了一个焦点。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宣告破产。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组。随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确定为2014年中国 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后不久,媒体上又传出,曾经花7000万元风光嫁女的山西吕梁首富邢利斌旗下的联盛集团,终于因债务问题而宣告破产重整。

2014年中国债务危机 中国企业债务危机
诸如此类,不禁引发思考:高度的杠杆化到底有何危害?或者说高度杠杆化的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是否必然?是否有中国特色还是全球 普适?如何从财务的角度去评估企业的债务安全?中国式的债务危机背后有何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旧蜜月”难抵“新伤痛”,是当前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仍将是中国经济继续调整的一年。这一年里,增长方面会面临着“旧蜜月”与“新伤痛”的对垒,预计后者会压倒前者。

从数字看,宏观政策总体与2013年没有差异,预计执行中仍中性偏紧。可以期待的改革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的常态化、CD向居民和企业直接发售;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的推出;地方债管理新政的出台。随着美联储的退出,2014 年会迎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时期。

以上的分析,一个隐含的假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不变,即人民币对美元不贬值。如果明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真正启动,并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发生贬值,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可能最终好于预期,物价指数则会比预期的略高,但也不会有显著通胀压力。

所谓“旧蜜月”,是指依照过去的经验的,2014年中国经济似乎至少有两大希望:一是改革,二是美国复苏的积极影响。

从改革来讲,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覆盖所有市场关切关键问题的改革蓝图。依照过去的“甜蜜”经验,“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够迅速落实到位,无疑问会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但是,全面的改革需要时间,无法做到一步到位,其作用更加类似于需要持续服用方能慢慢见效的“培本固原药”,短期内已无法重现1992 年“春天的故事”那种火山喷发般的场景。

从美国复苏来看,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季调后环比折年率达到 4.1%。

进入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区间;从时间序列观察,今年截至目前为止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各季度增速持续回升的一年。从分项来看,私人投资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力,并且拉动力持续加大,增长显示出了较强的可持续性。同样,依照过去的经验:美国经济特别是消费的增加,似乎预示着 2014年中国出口可能迎来曙光。数据显示,这种基于2000~2010年间的“甜蜜”记忆,对于现在来说并不可靠。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的情况下,美国对外进口的增加并不会自动让中国出口多分一杯羹。对于本轮危机后中国出口与美国消费关系的一个更为清晰的显示,这种情形实际上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同样高估的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也曾出现过。这两段时期所出现的美国消费的商品需求与中国出口之间的缺口,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使得中国出口的东西相对竞争对手偏贵,由此丢失了订单。

目前的“双高”和明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导向下,其中隐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假定是,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还不会贬值,明年“三驾马车”预计都很难上行。

首先,明年消费缺乏动力。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从社会消费品名义增速来看,1994 年以来走出了一个“倒 N 型”轨迹:1994~1998年下行,1999~2008年上行,2009到目前下行;即使剔除影响较大的零售物价之后,这种大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而从目前看来,甚至看不到明年能够拉抬消费的力量:房地产限购可能影响装修、家具、家电等;蔓延全国的雾霾,意味着采取汽车限牌、限行的城市会增加;“八项规定”仍会继续执行等等。这就意味着,如果明年零售物价不能显著上行,消费倘能维稳 已属不易;而我们狭义货币(M1)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显示,很可能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还会有所下行。

(综合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时报编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68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中国各省市区gdp排名中国主要城市gdp排名 各省市gdp排名

2014年中国各省市区gdp排名中国主要城市gdp排名(不断更新中)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

2014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 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

千万不要来湖南,因为一来,你就会爱上它,时光先森实在不愿意亲们忍受离乡背井之苦……9月16日至19日,2014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将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崀山拉开序幕。本届国际旅游节将主会场放在崀山也别有深意,相对

2014年中国最幸福城市排行榜 中国最富18城市排行榜

2014年中国最幸福城市排行榜来源:天气网排名时间:2014年龄3月4日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发放10万张问卷明信片,调查10万个中国家庭的宏观经济感受、消费投资行为与预期、

2014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榜单 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

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正式闭幕!闭幕式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榜单”。互联网百强榜单前5位的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搜狐)收入占到所有上榜企业总收入的56%,利润占到69%,而流量占到了74%。2013年中国

声明:《2014年中国债务危机 中国企业债务危机》为网友淡然若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