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乡采风记 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转载]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乡采风记

圩堡景观存古韵淮军故里展新颜

——太白楼诗词学会铭传乡采风记

金长渊

前几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的肥西,目前是安徽省唯一获取这一荣誉的县份。而省会合肥的西南大门肥西县,不仅是经济强县,也是文化大县。这里是驰誉全国的淮军故里,花木之乡,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和旅游资源。

5月8日,受肥西县委宣传部之邀,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组织省城40多位诗家,前往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故居进行采风活动。不久前,这里被国家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当天上午,虽然下着中雨,诗人们坐着大巴,向位于江淮分水岭的铭传乡进发。在车上,县委宣传部派来的导游小郭,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把肥西的概况和特色向诗人们娓娓道来,首先就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印象。到了目的地之后,大家下了车,打着雨伞,先后拜谒了刘铭传墓园,参观了小团山香草农庄,刘铭传旧居等地,并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

如果说属李健吾先生1961年发表的《雨中登泰山》,是出于对“五岳独尊”的泰山景仰,那么我们这次冒雨攀登大潜山,瞻仰刘铭传陵园,则是出于对这位首任台湾巡抚、台湾近代化之父的敬仰。到达墓园照壁,由于雨势较大,导游考虑大多数老同志的安全,劝阻继续攀登,但幸好有热心的范翔云先生从网络下载复印了金长渊的游记,发给诸位,使大家对碑文、牌坊、享堂等建筑和文字有个明确的了解。

在台湾郭中一教授开发的小团山香草农庄,大家一边躲雨,顺便稍事休息,品尝着新颖饮料——香草茶,体验山乡的绿色生态环境。

刘铭传故居名为刘老圩,周遭是壕沟,占地100多亩,当年壕沟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战乱的。肥西的100多个圩堡在全国是独特的景观。大家先在被称为后花园的展览馆,一边听讲解员介绍刘铭传的生平事迹和卓越建树,一边观看着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接着,又打着雨伞,进入圩堡内部,跨过古桥,端详盘亭,指点子药房,眺望读书岛,询问西更楼,观赏广玉兰。这棵同根分株的高大广玉兰,据说是慈禧太后赏赐的树苗,由刘铭传亲手栽植的,树上挂牌说已经有近160年历史了,是合肥地区树龄最长的广玉兰。(树龄最长我承认,但没有160年,因为慈禧60大寿是在1894年,至今约120年)最后参观者从东大门出来,在东大门门楣上署有“大潜山房”门口,诗家们一一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石碑标牌旁摄影留念。

已近中午,大家又来到铭传乡政府会议厅,太白楼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国保主持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对接待方表示衷心的感谢,肥西县委宣传部张建春部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对打造圩堡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所做的工作。潘培咸、何栋材、铭传乡党委宣传委员沈女士也先后讲话。十来位诗家即席创作并朗诵了采风诗词作品。博主也朗诵了自己的一首散曲《天净沙》:

庐阳西部名山。淮军故里陵园。照壁牌坊翠巚。享堂崇殿,巡抚从此安眠。

下午,雨止天晴,县里的同志又带领大家到中国农村改改发源地最早的山南镇小井庄纪念馆进行了参观。诗家们饶有兴味地听介绍,看资料,游山村,摄美景。八十多岁的合工大何迈教授——这位安徽绿色研究学会的学者兼诗人,以其美学家的眼光,寻找着美,拍摄着美,流连忘返。

采风寻美何须远,诗意盎然在眼前。

在归途的车上,大家认为这次采风活动很有意义,获益匪浅。

——————————————————————————————————

附1:刘铭传墓园观瞻记

金长渊

辛卯暮春,草长莺飞,。肥西《雪花吟》诗社组织诗友前往境内的铭传乡采风。是日也,天朗气清,春风骀荡,鹤发童颜,心情舒畅。早晨7点半,崭新的中巴车载着20多位诗人从县城上派镇出发,沿着农聚公路,途径紫蓬山、周公山,向大潜山驶去。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林木,掩映着幢幢楼房农舍,脚下是宛若飘带似的水泥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觉车子到了目的地,停在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命名的铭传乡政府院子内。新建成的乡政府办公楼颇为壮观,与旅游大乡的名分甚为相称。稍作休息,在乡政府一位副乡长的陪同下,大家又继续乘车,直抵大潜山北麓。竣工不久的“刘壮肃公墓园”出现在人们面前。乡政府负责人作了简洁热情的致辞,接着由原县志办主任马骐同志给大家介绍墓园的修建缘起、选址规划和构思型制。作为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且古典诗词功底较深的史志学家亲作“导游”,真是吟友们的幸运了。

刘铭传墓园坐南面北,背靠海拔289米的大潜山主峰,面对山脚下的潜山湖,正所谓“大潜山上白云横,下有寒湫蛟可罾。”这不禁使我想起梁启超咏刘铭传的古风长诗来。墓园前方,是一片较为开阔的广场,可供前来拜谒的车辆停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高大的照壁。正面是“刘壮肃公墓园”六个颜体鎏金大字,端庄凝重,遒劲有力。两侧各有五间耳房,皆为灰砖青瓦的徽派风格建筑。照壁的背面,是《墓园记》,由获得全国十佳史志工作者荣誉的马骐先生撰写。记文的内容是介绍刘铭传的简历、功绩和历史影响以及墓园修建的缘起和意义。皆为魏碑描金字。照壁的后面,是呈半月状的泮池和三省桥(省,“吾日三省吾身”的省,读xing,墓主字省三)。桥由青石拱券,是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拱形桥。跨过三省桥,脚蹬144级台阶拾级而上,是气势恢宏的牌坊。此处的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牌坊属双面坊。正面有两副对联。中间的一副是安徽桐城籍的原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撰写的长联,由我省书法家张良勋书法,请工刻石。联曰:“是淮军杰出奇才,龙性难驯,休沐辄寻黄石约;与国家规划大业,刍言谬采,入朝曾草皂囊封。”两侧的楹联是:“凿山冶铁作驰道,俛海列炮屯坚营。”是从梁启超《游台湾追怀壮肃公》一诗中节选的。概括了墓主在台湾的建树,和其作为台湾首任巡抚的不朽功绩。坊额上有四个大字,类似对联的横批:“功在民族”。

前面说该坊是双面坊,那么背面有些什么内容呢?背面上方的坊额上也有四个大字:“勋高节钺”,马骐先生说是从光绪皇帝的御制碑文中节录的。(经查原文,结尾有“勋高节钺,允昭竹帛之光;绩纪丰碑,丕焕松楸之色。”)背面中间的一副对联是:“自受封以来,唐社分支,夏廷疏爵,周家采食,汉室称藩,世禄相承,华胄遥遥光史乘;有文德武功可溯,阁中藜焰,帐外笳声,堂上蒲鞭,军中旗帜,宗风递衍,同枝密密盛淮淝。”这是清末无为州知州胡维藩所撰,联语内容对刘氏充满了溢美之词。两侧又有当年的杭州知府薛时雨所撰一副长联,上联是:“提英雄三尺剑,横扫中原,撑南天柱,掌北门管,鈌东方戕,挥西土矛,更欣万里留题,处处新纱笼妙句;”下联是“披居士六朝衣,来寻旧宇,策韩王蹇,睹谢傅棋,吟梁父辞,顾周郎曲,尤幸九重眷宠,年年优诏问元戎。”楹联的内容既联系主人公的业绩,文意流畅,遣词工稳,动词用得精当,内中有多处用典。牌坊东边的亭子叫御碑亭,里面立有一块光绪皇帝御制碑文的石碑,上有294个字,笔者根据马骐先生开始关于墓园中轴线南北向偏东16度的介绍,提到刘铭传的生前死后与太多的“六”字有不解之缘,我又突发联想,这294不也可以被6整除吗?从整个墓园的建筑来看,牌坊是承上启下的建筑,上承享堂,下启泮池及照壁。在东边的神道碑亭稍作停留后,很多老者沿着神道继续向上攀登,爬了80个台阶,接近顶峰处,是巍峨的享堂。站在享堂大门口,居高临下,俯瞰山北,田野、树林、村庄、湖泊、道路,尽收眼底。脚下神道两旁的石羊、石犬、石马、石人对称地分列两侧。

在4月12日骨灰安放仪式时,享堂是开放的。内置价值600万元的水晶棺。据说目前这在全国是最为昂贵的。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整个墓园的管理和正常运行还没就绪。大家只能从门缝向里面张望。

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曾经说过:刘铭传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改革家。台湾人民称他为“现代化之父”。现在,他的墓园修成了,但愿把它会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皖中江淮地区一个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这不,在我们离开墓园之际,看到广场上停着一辆江西上饶的旅游大巴和许多小轿车。外地人都千里迢迢地纷纷前来凭吊,作为墓主的乡人,不去观瞻拜谒,岂不憾载?

2011年4月26日于淝上补拙斋

附诗词曲三首:

读刘铭传《大潜山人诗钞》口占

堂堂爵帅号山人,留得诗钞百载存。

尚武能文多雅韵,庐州后学壮歌吟。

清平乐拜谒刘壮肃公墓园

风和日暖,车向西山赶。满目葱茏苍翠染,倏尔峰回路转。大潜山下陵园,牌坊气势森严。壮肃非凡业绩,永留青史民间。

【越调】天净沙·辛卯暮春拜谒刘铭传墓园

庐阳西部名山。淮军故里陵园。照壁牌坊翠巚。享堂崇殿,巡抚从此安眠。

(末句指刘铭传骨灰115年辗转六次,最后在此入土为安)

附-2大潜山采风录

范翔云

—————————————————————————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山乡豪士掌戎机,敢与鸿儒论制夷。

抗法驱强完故土,抚台布政树新旗。

赔银割地英雄耻,屈约偷安太后痴。

六载南天悬日月,清辉两岸见明熙。

注:刘铭传抚台六年,推行自强新政如下:(1)驱除法寇巩固海防;(2)倡修铁路建设交通;(3)兴办新式企业;(4)发展商务;(5)抚番与垦荒;(6)整理财政;(7)建学校推行新式教育;(8)增设府县等。全面推进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故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瞻仰刘铭传故居(联)

荒垣古木,绿草漫残塘,问盘亭风雨几何?玉树依然迎日月;

崇墓丰碑,金书铭盛迹,忆台海干戈往事,诗篇犹自焕光辉。

注:1、盘亭——刘铭传为国宝“虢季子白盘”所建之亭,至今尚在。2、玉树——玉兰树,为慈禧所赐,高十余米,粗数围,至今尚在。

刘铭传抚台抗法(联)

法魔凌边阙,碧浪硝烟,绿野风尘,望海楼一炬烈炎成灰烬;

铭帅振虎威,丛林号角,高山旗帜,基隆港三声礼炮奏凯歌。

—————————————————————————————

联系人:范翔云

邮箱:fanxiangyun123@163.Com

博客:天籁书屋诗话;天籁轩漫话

电话:0551-3649529


肥西大潜山刘铭传墓园



(上图)刘铭传墓园仰观图





采风者雨中行

(上图)诗家们在台湾东吴大学郭中一教授兴办的香草农庄,中间坐者是德高望重的潘培咸会长

(上图)采风团一行在刘铭传故居展厅听介绍看图片

(上图)博主与部分诗友在刘老圩东大门留影,照片左起:闵济林、范翔云、金长渊(博主)、丁友士、汪邦胜、施开红



(上图)在铭传乡政府会议室内的短会

(上图)诗家们在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小井庄展馆内听取介绍


(上图)下午临结束时在小井庄门口合影

——————————————————————————————————————————————

联系人:范翔云

邮箱:fanxiangyun123@163.Com

博客:天籁书屋诗话;天籁轩漫话

电话:0551-3649529

[发评论]

云天别样秀2013-05-0914:48:30[举报]

采风寻美何须远
诗意盎然在眼前

博主回复:2013-05-0914:59:50

此乃一己之体验!
谢谢雅赏!

云天别样秀2013-05-0914:49:20[举报]

欣赏好朋友的光辉形象

博主回复:2013-05-0914:58:53

哈哈,老喽!——丑八怪一个,谁及云天别样秀啊!
问好!

烟雨楼台2013-05-0916:38:50[举报]

如果说属李健吾先生1961年发表的《雨中登泰山》,是出于对“五岳独尊”的泰山景仰,那么我们这次冒雨攀登大潜山,瞻仰刘铭传陵园,则是出于对这位首任台湾巡抚、台湾近代化之父的敬仰。------四十多位安徽诗词界诗人冒雨参观瞻仰刘铭传陵园,正如金老师所说!
金老师近来行程匆匆,却看起来精神矍铄,风采依然!祝福安康!

博主回复:2013-05-0920:20:13

心态尚可,实则外强中干!
[转载]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乡采风记 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多谢相祝。谨致问候!

jinyu2013-05-1001:19:15[举报]

老爸好。祝身体好!心情好!

博主回复:2013-05-1006:27:30

谢谢!上班辛苦了。

天下谁人不识君2013-05-1019:01:13[举报]

这种活动很有意义。

博主回复:2013-05-1107:03:43

是的,诗词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走出去增加创作灵感和感性认识。

大溪地诗话2013-05-1108:18:57[举报]

金兄博文的重要特色是,一速,二详,三实。速者,快也。当天我们几乎同时到家,大概快4点钟了吧,已是疲惫不堪,但当晚10时就发了博文。这种速度谁人可及?详者,细也。很多重要细节都写得那般仔细周详。难能可贵。实者,实事求是也。文中没有浮华煊染之辞,没有虚于委蛇之意,秉笔直书,室话实说。使博文不但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更有厚重的史学价值。真是一篇好文章!

发评论[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天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91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 刘太医谈养生

原文地址:读书笔记-《刘太医谈养生》一作者:黑不白病人是相信医生的;但是如果庸医杀人,那么病人就会人财两空。世界上没有一个病人,认为自己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事与愿违呢?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认为吃降压药是胜劵在

转载 最后的印钱---前传---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的重要人物

原文地址:最后的印钱---前传---四面楚歌!作者:TOTII 此文章摘自天涯经济论坛蛮族勇士老师! 第一章四面楚歌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惯有的财富获取模式是:建一个“工厂”,然后去开拓一个“市场”,最后获得“财富”。但是从1980年代开始,随

声明:《转载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乡采风记 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为网友善惡難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