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下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国子监



国子监前,东、西各有一座二柱三楼冲天式过街牌坊,匾额为“国子监”。正对国子监大门之街南有影壁一座。路南有两座祠庙,东为灶君庙(国子监街40号),西为火神庙(国子监街78号)。灶君庙由小学使用,建筑已拆除。火神庙现存大门、大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内祭火神及关帝、财神、鲁班等。此外,街两侧还保留有多处较完整的小型四合院。街南侧的新建筑经过整治修饰,也富有传统风格,全街风貌谐调统一。



北京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相邻。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 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国子监与孔庙相通的持敬门。



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





进入国子监的第二门——太学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里面有琉璃牌坊,辟雍殿和彝伦堂。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琉璃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均为乾隆皇帝御笔。



彩画华美的琉璃坊







琉璃坊中拱下是龙门。



琉璃坊中拱下,龙门过道中间有2块汉白玉“龙门石”,要一步迈过,象征“鲤鱼跳龙门”。



辟雍殿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辟雍的复原陈列是根据乾隆皇帝修建辟雍后,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一次“临雍讲学”时的陈设和场景复原的。一应设施均使用实木老料,精工细琢,原汁原味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古时皇帝与大师在辟雍殿内讲学,大臣学子在殿外聆听。在那个没有话筒和扩音器之类的扩音设备的年代,殿内皇帝与大师的言语通过殿外间隔站立之人,逐句高声传递播送给听者。



彝伦堂位于辟雍大殿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敬一亭位于在彝伦堂之後,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设有祭酒厢房和司业厢房和七座御制圣谕碑,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场所。



彝伦堂前状元桥,状元接受皇上的奖赏时要过此桥。走过状元桥也会带来好运。



过状元桥要一定要走直线,走中间,不能走弯路,代表一生走正路。



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1313年),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后来明朝永乐年间重新翻建,改名“彝伦堂”。大堂中门上方“彝伦堂”横匾,是清康熙皇帝题。在乾隆皇帝未建辟雍大殿之前,皇帝们都是在彝伦堂讲学,在彝伦堂正中设置宝座给皇帝。





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总面积六百多平米,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彝伦堂前,宽广的平台,称为灵台,也叫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场所。灵台东南角上,立有一座石刻日晷,是白天测定时间的仪器。





博士厅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的重要场所,以及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曾经担负着如同现代北大、清华、中央党校以及教育部等的文化教育职能。1901年传统的书院被改为学堂(如京师大学堂),而后1905年,读经被废止,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孔庙和国子监的教育和行政职能也趋于式微,孔子、儒学教育全面弱化。如今,国家意识到传统文化对重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改革也逐步开展,渐渐加大传统文化、儒学及其精神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2004年开馆,长期占据在孔庙和国子监内的首图、首博陆续迁出。2005年,北京市政府拨款2000万元,专项用于孔庙国子监百年大修。孔庙与国子监修葺一新,合并成一个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



国子监附近东西各有一座过街牌楼,额坊题“国子监”。

北京松堂博物馆



北京松堂博物馆坐落于国子监街3号,位于国子监街东口路北,是全国首家以民间雕刻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馆主李松堂先生行走于北京拆迁街巷胡同,抢救出许多有价值的物件,故被称为“捡来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2001年10月,2002年2月2日对外开放,旧址位于琉璃厂东街14号,2008年7月12日迁到现址。李松堂先生收藏曾被拆除的北京民居上的雕刻,门当、屋脊、瓦沿、影壁、门礅及其他民间建筑构件、装饰件和室内摆设、家具等等数千件。



馆员正在向观众讲解老四合院的故事。

国子监街3号原是乾隆进士徐廷芳的老宅,砖雕满院,古朴厚重。清末戊戌变法时,六君子曾在这里密谈,因此被抄过。专家认定该院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四合院。

院子里有“连捷进士”匾,是乾隆为进士徐廷芳御笔所题。徐廷芳一门三进士。徐廷芳曾九赴乡试,六赴会试,于63岁这年,乾隆七年(1742年),中第72名进士。其孙徐廷泰,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第196名进士。曾孙徐旭曾,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第67名进士。



广亮金柱大门门口的一对元朝上马石。

北京松堂博物馆展品主要分为石雕、砖雕、木雕3个部分,包括春秋时代双鱼图案的瓦;秦砖、汉瓦;元、明、清时期的门墩、上马石、拴马桩、石雕门楼、木雕门楼、屏风、佛龛、藻井龙、彩绘斗拱等等。馆内摆放的几对门墩是李松堂先生收藏的400多对门墩中的珍品,其中一对是北京作为大都时候宰相府的门礅,图案为赵孟頫绘制的“胡人饮兽”、“胡人驯兽”,堪称门墩中之国宝,尤其珍贵。其中多有国家博物馆未曾收藏者。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块名为“皇帝巡游图”的清代石雕梁。



雍正年间一品文官的专用台阶,刻有团鹤祥云图案,意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原刻有图案的清朝一品文官的专用台阶石本有四级,现仅存一级。

台阶上的雕刻腾云翔鹤图,祥鹤外围的圆圈代表太阳,象征踏在这台阶上能平步青云。无论多么富庶的土豪,也不能在石阶上雕刻这样的石雕。这家宅院之前的主人官拜一品,才能踩在这样的台阶上,连他们家的仆人或是管家都不能踏上,佣人或是亲戚来此宅只能走侧门。

这台阶还涉及另外一个典故——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的本意并非骂人,古代文官衣服上绣飞鸟,武官衣服上则是绣走兽,所以所谓的衣冠禽兽,原本指的是当官的人。



“诸葛亮空城计”砖雕。这家原来的主人是在自比诸葛亮。

一对清光绪年间“丹凤朝阳”蹲腿压面石雕,东戗檐为乾隆年间“空城计”砖雕,西戗檐为乾隆年间“萧何月下追韩信”砖雕,两套砖雕是乾隆年间镂空透雕的精品,

“萧何月下追韩信”砖雕。这家原来的主人是文官,很显然他是在自比萧何。乾隆26年的门楼脊背二龙戏珠衬托出宅院的古色古香。



门面四组清光绪年间木雕雀替,尤其是西房檐下的“双喜双寿”垂花镂空木雕,东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绝伦。青白石大明鼓形麒麟门墩(门当),为明朝万历镂空双狮透雕。大门上的楹联是“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

大门上四个蓝色的户对,是用来标示等级的。清朝一品至五品官员家门口有六个,六品七品有四个,其他人,家里再富有也只能有两个。门当指的是门口的门墩,它的大小和形状也是用来标示等级的。圆鼓石型门当为官员所用,普通百姓只能用方形门当。传说中的门当户对就是由此而来。



这门联,“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很有讲究。这座四合院东临雍和宫(藏传佛教),西临孔庙(儒家鼻祖)、火神庙(皇家道观),一条街上“佛道儒”三大宗教和谐为邻,非常罕见。同时这又是一副极具匠心的回文联——可以倒念(里邻儒道佛,家人美善真),还可以横念(家人邻里美,佛道儒真善)。

大门是红色的,就是所谓的朱漆大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有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中的朱门指的就是这朱漆大门。中国古代的规矩,除了庙宇之外,只有当官的人家里可以使用朱漆大门,其他人家一律都是木门或是黑漆大门。

照片摄于2014年3月4日。文字摘自网络和现场解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4686.html

更多阅读

产前诊断流程-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挂号流程

一般DMD/BMD患者家庭首先是经历一番痛苦而繁忙的确诊经历,可能是前往网上能查到的所有知名医院和医生处就诊,等孩子的病真的确诊之后,这个家庭除了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之外,想到的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再要一个健康的孩子。这需要一个比较

如何在北京协和医院挂号? 北京协和医院怎么挂号

北京协和医院可能是全中国名气最大的医院了,不到协和医院看病,不知道什么叫中国人看病难。我个人有幸体会了一把,发现,在协和挂号,还是有些门道的,特别跟大家分享!首先,我建议在北京有医保的网友,如果不是什么特别疑难的、非常重大的疾病,没

尴尬里的徘徊,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

很多人对清华与协和的关系搞不清楚,这篇文章很好的解释了协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值得一读,虽然有点长。尴尬里的徘徊,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初识协和东长安街,王府井交界处,历来都是京城繁华之地,游人往来如织。这里安详地坐落着中国最著名的医学

活在官场陈晓光 北京协和 陈晓光

第一章 当好一把手的两个关键:择向与用人始皇嬴政的道作者:陈晓光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一章 当好一把手的两个关键:择向与用人许多人想当一把手,渴望大权在握、号令各方,想想那种感觉,一定很爽。可大有大的难处,一把手身居高位,难免孤独,

声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下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网友撩妹特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