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国际到第五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第一国际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自此以后,他们的思想和斗争就浸透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到了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这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决议创立一个“InternationalWorking Men'sAssociation”,为诸国工人团体联络机关。这个新团体的名称直译应为国际工人协会,这里“国际”二字是作形容词用的。即“英法德意诸国工人协会”之意。马克思当时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这个新团体工作,渐渐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整个组织了。

  马克思是协会的创立者和领袖,他为协会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许多重要文件,协会的任务是团结各国工人,为完全解放工人阶级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而斗争。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权利机关是代表大会,大会闭会期间为总委员会(中央权利机关)。协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团结了各国工人阶级,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做了坚决的斗争。不久,协会内各种会务频繁开展,小国工人也来参加这个组织,遂成为世界上一种势力,为诸国政府所畏惧。会名太长,人们便取它的第一个字,简称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以后成了习惯,整个团体就叫做“第一国际”了。这是第一次,这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第一国际自成立开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其中与无政府主义蒲鲁东主义者的斗争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斗争。

1866年9月3日,第一国际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第一国际的22个支部和11个其他工人团体的代表,共60人。法国蒲鲁东主义者为了与国际总委员会对抗,派出一个拥有17人组成的庞大的代表团。企图依靠人多势众,把蒲鲁东主义的观点强加给大会,从而实现其篡改国际的性质和任务的阴谋。为此,他们狂妄地向大会提出了共有十项原则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们公开兜售蒲鲁东反对罢工、反对妇女解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谬论,竭力鼓吹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和平方式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这一蒲鲁东主义的教条。

马克思由于从事《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定稿工作,无法分身参加日内瓦大会,但是,马克思预见到大会将有激烈的斗争,所以在会前写好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作为大会主要议程的正确决议的基础。在《指示》中规定了各国工人在罢工斗争中应该互相支持: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确定了工会和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革命任务;主张吸收妇女和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等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指示》中明确指出合作制度“决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掌握武装,进行暴力革命。因此,马克思认为:“代表大会不应该宣布任何特殊的合作制度”。在日内瓦代表大会上,拥护国际路线的代表以马克思《指示》为武器,与蒲鲁东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了各项正确的决议,马克思主义取得重大胜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国际到第五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1871年,巴黎工人暴动,第一国际的法国支部不仅参加,而且占据领导地位。可巴黎公社失败了,第一国际受到了极大打击,加上外有资产阶级政府取缔,内有小资产阶级思想进攻,遂使组织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自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后,第一国际实际上已停止活动。因此,1876年7月,根据马克思的建议,终于在美国费城代表会议上宣布第一国际解散。马克思领导的这个“国际工人协会”在工人运动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国际”,以别于后来的几个工人国际组织。

第二国际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列宁、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考茨基为代表。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第二国际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位于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长期受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错误的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

第四国际

第四国际全称为第四共产国际,由流亡海外的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在托洛茨基遇刺身亡后,第四国际不断分裂,今日的世界上有诸多国际托派组织继续沿用这个称号,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拉丁美洲。

1938年9月由托洛茨基分子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其前身是1929年托洛茨基等人开创的国际左翼反对派运动,在政治上宣称继承第三共产国际前四次大会的政纲和决议(共产国际前三次大会的宣言乃至共产国际前身即齐美尔瓦尔德国际的宣言的主要执笔人正是托洛茨基)。全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

列夫·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左翼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托洛茨基这才认为受斯大林主义支配的共产国际已不可救药,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认为苏联需要一场政治革命切除官僚专权集团这个恶性肿瘤,开始筹建第四国际。由于托洛茨基一直寄希望于通过社会革命使国际应运而生(有类似先例,即第三国际早在1915年就开始酝酿,但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第三国际才有了空前广大的建立基础和迫切需要,第三国际于1919年建立),加上当时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很可观的工人阶级革命高涨(尤其是30年代中期的美国、1935年以后的法国和西班牙),所以托洛茨基迟迟不打算宣布第四国际成立,因此他与他的追随者也发生过许多争论。1938年9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托洛茨基为大会起草了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过渡纲领》)的文件,宣称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了”。人类出现的危机是“革命领导的危机”,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它认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划分已经过时,而提出“过渡纲领”,即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从怎样计算工时到建立劳动者政府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要求。这也与先社会主义国家,后共产主义国家的传统理论有很大不同。

国际托派在其兴起(30年代初期)以后的十余年里伴随着世界革命高涨而一度壮大,例如在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几年争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数(智利托派甚至参与了总统大选,提出十分激进的纲领,但却被认为极有可能胜出,但由于年轻、粗浅和失策而被镇压下去)。但总的来说,窃取十月革命旗号、坐拥工人阶级国家强大物质力量的苏维埃及第三国际官僚仍支配着整个共运,并部分地由此导致世界革命的节节败退(从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及导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西班牙革命在1937年的巨大失败等等)。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但直到90年代“苏东波”之前,国际托派一直是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活跃的派别,有着人数虽少但思想力量很大、仅仅在局部地区拥有显著优势的特点(例如二战后的岛国斯里兰卡)。

二次大战极大地损伤了第四国际的多数支部,因为托派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压迫斗争因而被迫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托派投入了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他们在山东省等地也组织过农村游击战,并有许多战士为之献身)。二战后,第四国际党员在所有的工人官僚国家(苏联、东欧、中国、越南、古巴等)最终都遭到大肆污蔑、诋毁,以及残酷迫害(中国的第四国际分子郑超麟、周仁生等几百名无产阶级革命者,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就在“革命政府”下坐了20多年牢,并长期被认为是“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走狗”,部分托派如王凡西、楼国华、向青、彭述之等则流亡海外或港澳地区)。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托派思想和活动却渐渐复苏。第四国际1953年的大分裂后却不断陷于各种小的分裂,尽管有60年代初所谓的“重新统一”,但到70年代,仍分裂为7、8个各自为政的“第四国际”,它们互相指责对方为“修正主义”。尽管如此,托派思想仍对欧洲政治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深受托派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70年代托派的传统核心据点第四国际法国支部开始派出人员投入法国总统大选,尽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轰动和社会影响。

80年代初,英国利物浦反人头税的重大罢工斗争催生了一支颇具朝气的托派工人队伍,他们后来被称为“战斗派”,组建了新的托派国际。但这个国际在1995年左右又陷于分裂,分裂为相对右翼的CMI(国际马克思主义委员会)和相对左翼的CWI(工人国际委员会),后者相较于整个托派国际具有更多牺牲精神和年轻锐气,因而吸引了从中亚哈萨克斯坦到非洲尼日利亚,从欧洲的爱尔兰到美洲国家的许多新青年。

相对过去而言,90年代“苏东波”之后的国际托派经过十年左右的反思和整合后反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更因为越来越多人看清了斯大林主义苏联模式的教条以及看到资本主义“新自由化”带来的巨大灾难)。2003年,最大一支托派的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成功地召开了世界代表大会,讨论了从西方工人运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复辟到同性恋、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政治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2005年左右,最大的两个托派(统一书记处派和国际委员会派)实现1953年大分裂以来的首次合并。各路国际托派更是投入到反战争和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战斗第一线中去,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例如英国托派从反对伊拉克战争等大规模群众运动中获得了新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国际托派——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走得最前的派别,同样面临着领导层官僚化、失去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基础的危险,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国际托派实际上已丧失了当初托洛茨基的无产阶级立场,而走到向改良主义讨好调和的方面去(以1990年代为标志),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绝大多数国际托派目前都不同程度地支持和宽容乌戈·查韦斯为首的委内瑞拉资产阶级改良政权,更堕落的是部分国际托派分子在21世纪初参加了以卢拉为首的巴西资产阶级内阁,重蹈了一个世纪前修正主义者米勒兰入阁(1903年)的覆辙,而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即那个统一后的最大的托派领导集团)于2006年发布的决议并未坚决彻底处理变节分子。但是,部分试图革新的国际托派为了打破前托派造成的政治格局,却存在着不管良莠好坏急于招兵买马的功利实用化倾向(例如CWI的许多国际支部)。

第五国际

第五国际全称第五国际联盟(League for the FifthInternational),英文简称L5I,是继第四国际后又一个无产阶级联盟,“第五国际联盟”英国支部的《工人力量》报2004年10月第290期上刊登了题为《谁是第五国际主义者?》的文章,提出针对帝国主义在全球统治造成的种种灾难,革命力量要成立激进的旨在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政党——第五国际联盟,同全球资本主义作毫不妥协的斗争。现根据此篇文章和www.fifthinternational.org网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奔向第五国际》,将“第五国际”联盟倡导者的主要政治主张介绍如下。

  “第五国际”倡导者列举了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全人类造成的种种灾难,认为苏东剧变之后,帝国主义以为共产主义彻底垮台,自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会再出现任何其他替代性的社会制度,因而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帝国主义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任意聚敛财富,随意占有人类劳动成果;如果谁违背了它的意愿,就会遭到打击、轰炸和封锁;尽管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资本主义国家和公司依旧我行我素地大量排放污染及有毒物质;不仅如此,资本主义还以自己为中心,肆意贬低、排斥、践踏其他文化,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分裂世界。

  “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面对帝国主义造成的种种灾难,工人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文章列举说,在北美和西欧,年轻一代和工人武装力量正在出现,西雅图、布拉格、魁北克、哥德堡和热那亚等地,不断引爆一场场针对自由贸易协定、破坏生态环境、唯利是图剥削劳工的反抗运动。其中,在1999年的西雅图斗争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非政府组织和数万名抗议者不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活动,还占据了交通要道、砸毁了麦当劳店的玻璃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成为反抗资本主义全球剥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南半球,从恰帕斯到索韦托,从雅加达到加沙,也有成百万的人奋起反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计划”、践踏人权及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还建立了一个联合体,取名为“受够了的50年”(50YearsisEnough),以反抗美国和欧洲大公司接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反抗8国集团首脑主导的“路线图”计划。即使“9-11”之后反恐行动活跃全球,也没能使这些运动偃旗息鼓。

  “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迄今为止,工人运动斗争分散、庞杂,受改良主义的误导,战斗无力。文章指出,各种自愿自助的战斗群体成分多样(包括工联主义者、生态保护主义者、人权行动主义者、无地农民、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等等),运动松散,这束缚和分化了运动的能量和潜力,使它无法形成一种全球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如何加强种种革命力量之间的团结以建立一种更好的社会制度,大家还存在很大分歧,有的主张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有的主张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如左翼社会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等激进派别,其中有的甚至主张采取暴力手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第五国际”的倡导者支持后者。他们认为全球资本主义在把世界推向毁灭的同时,再一次培养了自己的历史掘墓人:正在以更多的数量、更大的潜力、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进行战斗的全球工人阶级。目前人们虽然采取了协调行动,却没能取得应有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革命的世界性政党,带领工人阶级摆脱联盟协会领导及改良主义者的控制。因而极力倡导成立与以前的四次国际不同的彻底革命的全球性政党组织——“第五国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4729.html

更多阅读

一家吃味道的平民西餐厅—第五街西餐厅 纽约第五街

地址:工农路友谊大街交叉口东北角,电话:138331184257月18日前到店出示文章85折(饮品冰淇淋除外)西餐总让人觉得多是价格不菲,格调优雅。而很多店家也因为主推环境忽视了菜品的味道,两者无法兼顾的时候,我更偏向于后者。人均50的西餐厅给你

声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国际到第五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为网友虐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