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商报》回家回500年前的江陵老家 江汉商报官网

[2015年06月27日]-- 《江汉商报》 --版次:[07]

原文网址: http://epp.jhtong.net/shtml/jianghsb/20150627/252862.shtml

回家 回500年前的江陵老家

——张居正后裔寻根之旅  

  今年端午节前夕,荆州市官方和民间开展祭祀、研讨等活动,纪念“宰相之杰”张居正诞辰490周年。张居正的后裔数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有的是每年必回,有的是第一次踏上祖先的故里。千里来寻故乡,寻找祖先的足迹,祖先的魂灵,也寻找自己的前世,他们的发源地……

  如果江陵只是漫长迁徙路途的一个驿站,但少了它你会丢失重要一环;如果江陵已是他们深刻多代人的出发地,那么江陵就是他们今天的朝圣地,更是他们生生世世的心灵家园。

  张居正第16世孙著名漫画家张滨回来了!

      张居正的后人现有3000多人分布在十二个省份

  著名漫画家张滨,他是张居正第16世孙,纪念张居正诞辰490周年之际,已是60岁的他携妻子第一次回到了500年前的故乡!

  张滨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日报高级编辑,中国美协会员,发表作品7000余篇,出版有《张滨漫画》、《中国当代漫画家——张滨漫画》、《思路花语》及各类漫画合集40余册。

  四次入选全国美展,三十余次入选日本、韩国、比利时、伊朗、俄罗斯、土耳其、马其顿、葡萄牙、印度、法国、英国、美国举办的国际漫画比赛、展览。

  获第二届“中国漫画金猴奖”、九届、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首届英国肯·斯普拉格国际政治漫画比赛第一名,第20届土耳其艾丁道昂国际漫画大赛“成功奖”第一名。联合国2007年度国际政治漫画评选优秀奖。

  曾在《黑龙江日报》创办并主编《漫画经纬》画刊,创办并主持《新都市报·都市漫画》双周刊,1998年初至此1999年夏,成功主办海峡两岸漫画比赛暨交流研讨活动,实现近50年来海峡两岸漫画家第一次公开交流,结束了近50年来没有祖国大陆漫画家赴台湾交流的历史。

  张滨也曾是空军中校。其后他一直受到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英韬、方成等的关怀、奖掖。华老在写给张滨的一封信中,谆谆嘱他须养成看书的习惯,政治、历史、文化、艺术无所不阅,但首先是政治,以提高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使漫画“脱离就事论事而具有思想深度”。丁聪说他不但画得好,构思也好。名家英韬说他的作品紧贴生活、反应迅速,对他的印象是机灵、多产。

  张滨的父亲和堂兄都是学建筑的,堂兄张钦哲,酷爱漫画,并且造诣颇深。张滨自幼也喜爱描描画画的,但他没有进过美术学校完全是勤画出来的。他喜哲理、爱观察、肯琢磨,还有一种“绷着脸说笑话”的本事。

  父亲张之凡曾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父亲记得祖上家谱诗:“明朝思张正文崇礼义兴仁和钦世守孝友立忠名。”家谱还明确记载他们是张居正的后裔。入川祖是清初的张朝兴,因军落籍南川。父亲后来调西安,还在1998年6月,他就委托托宜昌籍同事顺道到荆州寻访“张居正”。后因种种原因,张滨父亲一直未能亲赴江陵。30多年来,两代人归乡的夙愿就在今朝得圆。

  张滨回来了,带来了老父亲生前的惦念和临终的遗愿。张滨在张居正墓前跪拜,在先祖铜像前留影微信,在荆州博物馆面对先祖用过的端砚凝目许久……

  在纪念大会上,他向荆州张居正研究会赠送了水墨漫画作品。他说,先祖张居正的幽默基因也很突出,比如在先祖孩提时,就有机智应对的传说。“东寺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南极仙翁朝北斗,天大人情。”今后,他将创作张居正题材的漫画作品。

张居正后裔心系江陵

  在纪念大会前的太岳宗亲座谈会上,张居正宗亲会名誉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秀琪女士介绍后裔如数家珍。

  500年来,张居正后裔发展近20代,约3000人,分居湖北、河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江苏等地。

  中国炭黑工业的奠基人张铁生,原名张之英,也叫张和本,天然气工业专家。主持了新中国第一个炭黑厂的筹建工作,研制生产出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组织研究用天然气提取高纯度氦气项目获得成功,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年产2万~2.5万方氦气的专业工厂,创建我国第一个天然气研究所。有五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主持研发的“天然气净化及其配套技术”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

  1915年生于南川。其父张仁璞是开明绅士,捐资兴办“张氏小学”。1945年,张铁生公费留学美国,1947年谢绝美国阿多来公司的挽留,毅然归国。朱德、彭德怀曾专程拜访他。新中国成立后,他仅一年时间就研制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炭黑。

  在西南,南川籍张之凡又名张和睦,1922年4月生,建筑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西北建工学院首任院长。曾参加北京人大会堂方案设计等规划设计数十项,参与评审、评选北京图书馆、陕西省博物馆、黄帝陵重建工程等规划设计及科技成果、论著等百余项。

  南川籍张和管烈士,石油学院毕业后在大连工作,1966年5月在一次车间失火中,他放弃休息从家中赶来救人,不幸牺牲,年仅26岁。

  ……他们都出自南川大观乡,他们家有一座碉楼,是民国时期荷兰人设计的乡间城堡。曾是当地一景。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思维和建设者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借鉴、吸收和利用的开放心态,使这栋碉楼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上述人物,就是从这座碉楼走出的。

  碉楼建成不久,名仕绅张德善便因病辞世,碉楼留给了三个儿子:张之选、张之英、张之翰。这些张氏后人,带来了显赫的声望。

 张之选生于1911年,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因父病渐笃,由上海回乡,1931年创办“张氏女校”,自任校长兼教语文、算术;其妻金玉贞亦辞重庆小学聘,返乡担任教导;其弟之英、之翰等亦担任教员。1938年,张之选任大观中心小学校长,校产全作赠送,又出资新修校舍,造福乡梓。

  荆州太岳宗亲会会长张世谟介绍,著名考古学家张圣奘也是张居正第廿代孙。张圣奘是“资阳人”的发现者,毛泽东、周恩来等对其也很敬佩。

  张培元,张居正第十二代孙,也从名城兴化赶来,他的儿子张其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毕业后到新疆工作,后调中组部。曾两度随父亲来荆州寻根,巧的是他的女友也是荆州人。目前因为出差没能赴荆。儿子请父亲张培元带来了一副书法:心系江陵。

  张培元介绍:在华东,张居正后裔,幺子张静修隐身逃亡浙江兴化,历张重光、张相衡、张荣甫等人,一直只读诗书,不入仕途。到第八代张道中,成为兴化著名书画家、教育家、慈善家。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回乡创办学校,并捐给家乡。第九代张鸿吉博士,美籍著名科学家,集成电路电子学家、核物理学家,曾任美国宇航局太空核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安电脑顾问。并协助日本、台湾创立了第一代半导体工业。1994年张鸿吉回国探亲,专程到兴化祭祖。

  张居正第十代,张燕,中国妇女界的骄傲,著名农业学家,曾任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1992年作为国家主席杨尚昆的特别代表出席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高级会议。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张燕主持农村妇女论坛。1996年参加联合国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并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国家会议联盟关于世界粮食的讨论。

  张炳昆,1943年生,多才多艺,现为香港实业家,在东莞投资,2012年当选为浙江兴化旅港同乡会会长。

  张美女士,曾任武钢、上海宝钢高级工程师。

  张居正第十一代张侗,早年在香港求学,后留学美国,现为美国雅虎公司高管。

  张晓峰,为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技术总监,参与了汽车变速箱科技攻关,填补国内空白。

  张炳廉,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参与多项重大设计。……

  先祖的血脉,永世流淌,精神不死,承继不断。




《江汉商报》回家回500年前的江陵老家 江汉商报官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011.html

更多阅读

《眉姐》---叫我小男人的那个成熟少妇 成熟的少妇新浪博客

将姐弟恋进行到底!小男人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一个大他九岁的少妇,他们先是从性开始,进而彼此爱上了对方,在年龄,家庭,世俗的阻挠下,他们的爱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眉姐》---叫我小男人的那个成熟少妇 第一章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从没

声明:《《江汉商报》回家回500年前的江陵老家 江汉商报官网》为网友路人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