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者 倾听者是什么意思

西湖船工

作者:王本道

西湖的话题,人们谈论得够多的了。“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诸多由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风景名胜以及春湖水满,远山近树,高塔长桥等种种写意画似的湖山妙境,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北宋苏东坡对西湖的赞美,应该说是颇具代表性的了。然而,去春由杭州归来,时常牵动我的思绪并引发我的写作冲动的,却是烟波浩渺的西湖水面上那道人的风景——西湖船工。

正是阳春二月,又逢细雨蒙蒙,车沿湖滨路北去,过孤山,越西泠,沿途亭台楼榭都隐入淡淡的烟霭之中。十几分钟后,便到了湖边。这时,细雨似已停歇,西湖正显露着如梦初醒的倩影?游湖的船有三种,一种是由电瓶做动力的游艇,可乘十人左右,另一种是脚踏的“半自动”,还有——种是一篙双桨的人力船,船身很小,至多乘坐三四个人,中间一个很小的仓,船尾供船夫撑船划桨,船头摆着一方小桌,三两张座椅,上面是一块淡蓝色的遮阳伞。上船的码头类似城里的公交车站,井然地散落在湖畔各处,那名字也取得奇特:“春淙”、“紫阳”、“一片云”,“飞香亭”,上尽铅华又显得儒雅。我与同行的L君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一条人力船。工是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中等身材,身穿一件灰色的运动衫,外着一件黑色马甲,白里透红的脸上始终露着朴实的笑容。他扶我们上船后,便麻利地擦拭桌椅,让代们坐下,并很快在船仓中,沏好一壶新鲜的龙井茶,茶杯、瓜子、水果也摆在了桌面,打点过后,他笑吟吟地问:“两位先生要走哪条路线啊?”这下真的把我们问住了。我对西湖虽算不上是初游,但以往都是有朋友陪伴。窘迫之中,忽然想起白居易的两句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于是试探着问船丁是否明白。没想到他立刻扬起眉毛笑着说:“晓得,晓得。”接着便拿起竹篙,轻轻一撑,小船便离岸而去。

此时的湖面,早已热闹起来。视际所及,游艇漂荡,小船点点,游人轻漾。湖畔有垂柳拂波,环湖有翠岭为障,眼前水鸟或露或藏,加上几杯醇正的龙井下肚,一颗心也飘飘然起来。这时,一直静静地在船尾划桨的船工说:“两位先生请看,前面过了锦带桥就是断桥了。你们一定会知道《白蛇传》的故事吧?”于是,他娓娓地为我们讲起了那段传奇故事。其实,药店的小伙计许仙与白素贞在雨中邂逅,以借伞还伞为由头,继而发生的端阳惊变、仙山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合钵祭塔环环相扣的故事,少时就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经船工之口在这水光潋滟、湖山竞秀的环境中重新提起,还是拨动了我的心弦。小船载负着我们的愉悦,绕至柳深鸟语的“柳浪闻莺”时,船工又为我们讲起了《卖油郎独占花魁》的传闻轶事。优哉游哉之中,我不由想到,杭州真不愧是风光秀美之地,文学昌盛之都,极平常的小事,略为点染便陡增风雅。让我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年轻的船工,怎么会有如此丰厚的文化积累呢?于是我搭话问道:“小伙子,家住本地还是外地?在哪里学习这么多掌故啊?”经我发问,那年轻的船工便伴随着双桨击水的节奏,介绍起了自己的身世。

他自幼生长在苏北农村,十五岁便离家到杭州谋生。做过酒店的跑堂,在街头擦过皮鞋,后来到西湖管理局做了船工,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他说道:“上面对船工要求很严格的,光是培训就搞了一个多月。”原来,西湖的管理部门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对船工的素质,诸如身体状况、文化程度、道德品质都有明文规定。为我们划船的这位船工尽管文化水平低,但人很聪明,又肯学习,为人淳朴可亲,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终于取得了船工的资格证书。以后,他又边学文化,边钻研有关西湖的历史典籍、风土民情,几年后又取得了导游的资格,只是至今未被聘用。问及他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时,船工满怀喜悦地说:“在西湖撑船快二十年了,这里的七八条游玩路线每天要走上几次,但总是看不腻,每次都有新鲜感。特别是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西湖对他们都是新鲜的。看到游客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心里也高兴。”接着他向我们介绍,他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儿子正读中学,因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为了让儿子成才,夫妻俩商量,为儿子选了一所最好的学校寄读,每年的花销要用去他撑船收入的一多半,但也很值得。西湖的船工挣的是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每年一万五千块左右,为了专心侍候丈夫和儿子,妻子就呆在家里做家务。“虽然孩子的费用高些,但是老婆很节俭,自己再勤快些,每年除去开销,还有几千块的积蓄呢!”说到这儿,船工脸上漾起了波澜。

湖区中,苏堤纵贯南北,又有“六桥烟柳”之说,经船工提议,小船遂向苏堤漾去。此间,他又为我们介绍了苏东坡先后两次共五年在杭州任职期间浚湖筑堤的政绩。船工人虽年轻,文化又不高,但对西湖的传闻轶事、风土人情竟了如指掌,就连苏轼的“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的诗句,也能背诵得一字不差。闲聊之中,我随意问道:“你在西湖的二十年船工生活都是很平静的吗?”他回答说:“哪里会是永远平静的呀!就连西湖的水也会翻成大浪呢。”接着他向我们介绍,有一年的汛期,他在平湖秋月一带为游客划船,原本是很晴好的天气,刹那间乌云密布,狂风把湖水吹得巨浪滚滚。一只小船被迎面的巨浪打翻,两名游客沉入了水中,是他临危不惧,纵身跳入水中,经半个小时的搏斗,救出落水的游客。还有一次,一个年轻姑娘只身坐在他的船上,见她精神恍惚,面容沮丧,船工顿生疑窦,便好生劝说。原来,那姑娘在家中受到挫折,怀揣剧毒药品,准备在湖心服毒投湖的。经过船工一个多小时的好言相劝,那姑娘才放弃轻生的念头,脸上重新露出微笑。听到这番介绍,我立刻高声说:“小伙子,你的事迹应该见报啊!”船工腼腆地轻声说:“去年,我已经被评为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了。”原来,这位船工还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呢!

船近苏堤中段,时间已过正午,我和L君想饱览一下苏堤的旖旎风光,便准备下船了。船泊码头,按乘船每小时四十元标准计算,应付两小时共八十元的费用。L君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交给船工,并说:“不必找钱了。”而船工却执意不肯,坚持退回二十元,还微笑着说:“我们赚的是辛苦钱,没有付出那份辛苦,就不该白收钱的。”当我邀请船工在苏堤与我们共进午餐时,他连声推辞说:“不客气,不客气,午餐老婆已经给我带上了,再说,还有生意要做。”说着与我们挥手告别。

塑着船丁和小船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懂事以来,就知道西子湖是秀美的,她的美在于仪态可人且不矫揉。但多年来细细品味揣摩,又觉得她也似有某些欠缺。缺少什么呢?早年游西湖时,我曾认为她缺少一点儿朴素,缺少一点儿粗犷。如今,通过与船工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这缺欠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弥补。杭州归来后,苦思冥想,我终于得出了结论,有西湖船工这道亮丽的风景,西湖,是完美无缺的!

(选自2003年第9期《中华散文》)

槐花盛开的季节

作者:单士兵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茏葱郁,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煞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弯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流水落花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板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隋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中,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轻盈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素朴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繁琐,抛弃功名利禄,回溯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掌上珠玑

作者:索洛乌欣

倾听者 倾听者是什么意思
背景搜索

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索洛乌欣(1924~1997),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1946年考入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195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草原之雨》。索洛乌欣集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于一身,创作体裁非常广泛,诗歌、小说、特写、散文,并在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学方面作小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翻泽作品拥有大量读者。早期主要著作是诗歌,有诗集《母鹤》、《手拿鲜花的人》、《生活在大地上》等。此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如《弗拉基米尔乡间小路》、《一滴露珠》。1964年后陆续出版长篇小说《判决》、《背后的笑声》、《光天化日》、《最后的阶梯》。散文集有《掌上珠玑》、《俄罗斯博物馆书简》,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概述侨民在国外生活的片段的《遭遇》-而他的《美丽的阿第盖涅》等一组短篇小说曾获1979年苏联国家文艺奖金。他还曾获得作家协会奖,奥尔洛夫州弗特奖等。

内容精要

《掌上珠玑》是索洛乌欣晚年集一生创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结晶,作品以格言和短章的形式,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智慧的总结、陔书涉及文学、艺术、作家、作品、翻泽、人与自然等方面,既从自然事物中得出一般哲理,也从周围小事中看出人生至理;既有对古今文化名人的点评,也有对普通人物的深刻理解;既有对文学艺术的探讨,也有对社会、教育的思索;既有对平凡人生的描述,也有对崇高和神圣的赞美……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尤其是对诗歌的评论。但这些评论并非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作通常比较专业化的评论。

该书还是索洛乌欣与死神搏斗后的产物?它如同珠玑一般,串起了索洛乌欣一生中种种关于文学、人生、艺术、自然、翻泽等的感悟和思索,而死亡的背景更使索洛乌欣不同于其他作家,索洛乌欣也因这样的作品而得到无限飞升、因此可以说,篇篇都是作家历经苦痛后结出的粒粒珍珠。由于该书过于真诚和直率,因此,写完十年后才得以出版。

[精彩片段]

道德与教育

我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某些青年人的道德面貌取决于他们的物质条件:父母生活富裕,父亲有“胜利”牌小轿车,青年人有充足的零花钱……

但是,我觉得优越的物质条件同道德水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的道德面貌取决于教育。屠格涅夫非常富有,托尔斯泰是位伯爵,狄更斯并不贫困。再从另外一方面看,贝多芬和伦勃朗在一贫如洗中死去,我对穷困潦倒的作家亚历山大·格林或者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并不非难,同样,我对商人特列嘉柯夫或者富翁萨瓦·马蒙托夫的道德缺陷也并不指责。存在着贫穷的痞棍和行为模范的富人,同样,也有富裕的下流胚和品德高尚的穷人。

因此,人的道德面貌取决于教育。而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苦的文化、智能和道德原则。教育者包括个别的人——父母、教师、朋友和拥有各种艺术、印刷出版物,广播等教育工具的整个社会。

社会或时代的道德水准取决于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例如:二十世纪很多国家中的道德原则,准确地说,道德原则之一便是“放纵一切”。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了这一原则并在作品中加以揭露。物质状况天壤之别的人们均受到这个原则的影响。

(选自《掌上珠玑》,陈淑贤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名言佳句

赫尔岑、爱伦堡,魏列萨耶夫等人的作品过于理性,但是,读他们的书总归很有意思。因为,他们都很聪明。当蠢人理性时,则就可怕了。(《掌上珠玑》)

科学能够毁灭珠穆朗玛峰,甚至月球。但是,科学不能够使人的心灵哪怕是稍微善良一点儿。恰恰在这一方面,艺术的作用便开始显露了。(《掌上珠玑》)

阅读赏析

所选精彩片断是索洛乌欣关于人生、教育、文艺创作的心得体会。通过对人们平常生活所习见的事物的感悟,使这些议论显得可触可感了。索洛乌欣非常善于从社会生活的细部发现人生至理,这些生活的细小之处,经过索洛乌欣的发掘便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比如索洛乌欣从“登山运动员不能失去高度”生发开去,扩展到对人生的理解,对人应该怎样前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对天赋这一问题索洛乌欣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语言平易,但蕴含的深意却需要读者不断地思考:索洛乌欣通过对周闹事件、生活现实的感受,运用他那诗人的灵魂、农民的敏锐洞察力、公民的良知所构成的特殊天赋,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艰辛的理解、对苦难的深刻体悟、索洛乌欣在书中既为被践踏的大自然呐喊,也为被玷污的教堂痛心;既歌颂人类的崇高精神,也赞美一切美与神圣;既有对文学艺术的心得体会,也有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因此,可以说,该书虽为短章,却折射出了万千世象。

索洛乌欣的语言平实,行文流畅,文中始终流淌着作家对人生的激情。文中运用了很多新颖独特的比喻,比如把艺术的临界点比作水的冰点和沸点;把人生比作投影,比作收音机的天线和地线;把文学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比作小圆面包圈本身与其中的小眼;把艺术间的对话比作网球赛;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作人与奶牛的关系;把散文比作精华素……这些比喻大多独辟蹊径,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索洛乌欣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尽情漫游,品味其中的深刻寓意,于意犹未尽处,思考人生、艺术、宇宙的许多问题。

总之,《掌上珠玑》这部随笔集寓意深刻,是难得的散文精品。读者阅读该书,不仅可以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加深对人生的领悟。

专家建议

《掌十珠玑》作为一本随笔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可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诸多散文诗集如《茅庐集》、《吉檀迦利》等参照阅读,也可参阅冰心的散文诗集。

推荐版本:《掌上珠玑》,陈淑贤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倾听者

我在倾听别人谈话时,感觉自己颇像春天里一块松软有隙的麦田,而他人的谈话则像长长的溪水,携带着青草的甜香汩汩渗入其间。

溪水与麦田交汇的刹那,两者达成了生命的默契。因为流水的灌注,麦田获得新鲜活力,麦粒因为灌浆充足会更加饱满;溪水因为麦出的吸纳,从而部分地凝为成熟的麦粒。因为没有白白地蒸发掉,它升华了自身的价值。当付出是为了一种需要时,价值也就自然地蕴结于其中了。

所以我相信,语言的交流总是导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这碰撞融合又会产生新的更耀眼的火花?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日后,曾经震撼过心灵的思想或情感的声音,会像无意间遗落的种子,一俟时机成熟,便会劲抽出嫩绿的叶芽。

倾听别人谈话,在我是获得某种知识、经验和思想启迪的机会。所以,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表达者。由于受经历的限制,许多知识并不来源于我们的经历,而是来自他人的生命实践。只要倾听,我们无须付出什么代价,就会成为一个思想上的既得利益者。只要善于用一双倾听的耳朵,再加上一个善于理解与同情的心灵,便足以使我们到达以前未曾到达的地方,获得以前未曾获得的东西。因此,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倾听中获益匪浅的人。

我总是能够得到倾听别人的机会。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相信我并且愿意向我诉说。我知道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信任依据。对我而言,使用最简单的感性判断是最恰当不过的,太复杂的逻辑推断反而适得其反。我不反对别人胸有城府,但却尽量使自己胸无城府,因为使自己沉重和难以捉摸也是一种需要付出的代价。在接近我的人眼里,我或许更像一个心地澄明的孩子那样容易让他们放心。如果真是那样,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好。我愿意这样,因为在我们周围已有了太多的成熟者,这世界有一些成熟者已足够,有一些大智者也已足够,太多反倒让人觉得乏味。

生活教给人们的并不是同样的东西,个体的获得自然不尽相同。然而,即使一样的给予,获得难道就会一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受者的感受角度、方式、嗜好(如果有的话)以及需要有所不同的缘故。就像一粒种子总是长成它应该长成的模样,而不是别的。所以不要指望所有的庄稼全都应该长成向日葵的样子!这话的意思在于,人们总是更加注意与自己有同样思想或见解的人,往往忽略了相异者。这样,恰恰错过了更多的聆听机会,甚至错过获得新鲜感受的机会.而新的感受总是导致思维的灵动及新思想的产生。

只要注意倾听,我总会听到我想听到的声音。对渴望了解与沟通的心灵,没有一种声音是无用的。就像构成旋律的音符,你不能说哪个音符有用。哪个音符没用,关键在于怎样排列;也如色彩,你也不能说哪种色彩是美的,哪种色彩是不美的,关键在于如何搭配。音乐家就是巧妙而敏锐地排列那些音符的人,画家则是独特而智慧地搭配那些色彩的人。通过他们。我们能够感到音符和色彩构成的和谐与美好。因为每一次排列和搭配,无不经过心灵的反复过滤和思想加工。

我不是说自己根本不善于诉说,只善于倾听。不是,不是这样。只是在面对倾诉欲望比我更强烈的人,或者更需要我做一个倾听者时,我的诉说欲望就会收敛。我觉得倾听有时比诉说更为重要,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理解和关怀。我这样做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心灵同样获得了尊重,理解和关怀。

倾听让我感到来自他人的信任,有时则是一种幸福和快乐感觉。没有什么比获得别人的信任更让人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了。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体验,可以超出如此神圣美好的心灵体验。物质生活带来的愉悦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就会寡淡无味;只有精神体验带来的愉悦才是恒久深邃的。它像深埋地下的佳酿,时间越长,味道越是醇厚。

我并不想刻意做一个倾听者,但越是这样,我越是能够获得倾听的机会。我接触过一些倾诉者,在我面前先是紧张,继而获得心灵的轻松释放。此刻,我也会有如释重负之感。

我知道人们并不轻易向人倾诉。当他们决定向你倾诉时,显然把你当作了朋友。这个前提是,面对着你,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因此,作为一个倾听者虽然有时并没有语言的参与,但他确实在用心灵参与和表达,并传达着关注,理解、安慰与同情。

正如罗斯特罗波维奇在《音乐欣赏之道》中说的那样,“为了感受音乐的温暖,首先你必须敞开心胸去接纳它”,“就好比为了感受炉火的温度,首先你必须去靠近它”。当别人试图靠近我们诉说时,无论他是怎样的一种境遇,心灵是怎样的阴晦和寒冷,只要用心去听,总能使我们感到信任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温暖。而我们,作为倾听者,并没有更多地提供什么,却会使他们得到同样的感受。最终,向我们靠近的倾诉者,甚至会真正点燃我们心中圣洁的精神火焰。

我从不错过倾听别人的机会,哪怕他不认识我,哪怕他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因为我知道,当我接受他们时,我往往会听到发自心灵的天籁之音。我不无自豪地相信,单凭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选自《鸭绿江》2003年第5期)

[赏析]

作为一个倾听者是幸福的——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他本人定然是心地善良,对他人有足够的包容力和理解力的人。

本文先是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倾听”的益处,倾听者是麦田,讲述者是溪水,当他们彼此接纳时,也就互相丰富了对方,升华了自身。从倾诉者的角度而言,倾诉让他解开郁结,从而可以重新鸟儿一样轻松地飞翔。而倾听者所得到的,正如作者所说:“获得某种知识,经验和思想启迪……”因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不但有一双倾听的耳朵,还有一颗“善于理解与同情的心灵”。理解自不必说,同情在这里并不指怜悯。真正的倾听者绝不是高高在上地俯瞰世人,而是以足够的感悟能力进入倾诉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心灵。倾听者,他以善于倾听的耳朵接纳倾诉者倾诉的一切,努力地理解这一切,感受这一切,于是倾诉者的故事、倾诉者的体验也就渐渐地丰富了倾听者的精神世界,恰如作者所写的“足以使我们到达以前未曾到达的地方,获得以前未曾获得的东西”。

接着,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将要认识到“倾听”需要一种智慧,它意味着一种能力。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也许正如一个“心地澄明的孩子”,放弃那些拙劣的心机也许才能接近某种智慧。这样的倾听者正如尼采所讲过的大海,唯其博大才能容纳所有贫乏、不洁和可怜的安逸;唯其单纯,才能守护住自身的信仰,不为一切异己的东西所改变。大海一样的倾听者有足够的包容力包容倾诉者的苦难,孩子般的澄澈让他免于滥用心机,面对这样的倾听者,倾诉者当然是安心的,同时也将会变得轻松快乐。能够无邪地包容世人及世间的芜杂和苦难,我们无法否认这是一种智慧。聪明的倾听者明白:倾听有时比倾诉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理解和关怀。

作为一个倾听者,意味着他将得到别人的信任。仅凭这一点,他就是幸福的。出于对倾诉者的尊重和理解,倾听者温和而充满耐心地倾听,因为他深知倾诉者对他充分信任,并且,“没有什么比获得别人的信任更让人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了”。这种信任,不仅是倾诉者获得倾诉的快感,并于倾诉之后得到精神解脱的起点,对于倾听者而言,他也将感到“信任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温暖”。当用一种宽厚、善良的心去包容倾诉者时,“甚至会真正点燃我们心中圣洁的精神火焰”。能够达到这种精神境界,我们应当说倾听者是幸福的。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幸福的倾听者,在倾听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欣喜地感受来自他人的信任,以澄明的心胸体味一次次的超越和升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030.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换手率是什么意思? 1、 换手率是指个股日成交量与其流通盘的比值,它反映了个股的活跃程度,在实战操作之中,对量的研判是非常重要的,换手率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指标。其原理和方法: 大家知道,热门股的重要特征是股价表现活跃、成交量

手机刷机是什么意思 手机刷机线

刷机是什么意思刷机就是给智能手机重装系统,进行系统安装的操作。就像是给自己的电脑从新装系统一样,刷机的目的在于提高整机运行性能.升级原来的系统,能够修正系统bug让手机运行得更加稳定.更换自己喜欢的版本.删除官方手机自带的一

声明:《倾听者 倾听者是什么意思》为网友看透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