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资治通鉴》柏杨译 有感



《资治通鉴》(文言文)计294卷,记录了公元前40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开始),至公元959年(五代)共1362年间的文化、政治、经济、历史人物等,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尊崇儒家正统的司马光,穷其一生著成通鉴是希望皇上能以史为鉴,成就一番作为。例如书里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就很赞赏,并据此得出了结论“治国即治吏”。如果臣下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那天下非大乱不可。雍正的读后感难道对今天没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吗?不难理解为什么后世多把《资治通鉴》看成是一本智谋的书!

北宋的司马光从48岁开始,耗时19年主持完成了这项编纂大工程。柏杨从1983-1993耗费其晚年10年的心血,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白话文,并亲手增绘地图、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将古代历史所有事件过一遍,分析当时形势,实地考察书里提到的古道路、古遗址、古城池,再将司马光的评论一一剖析,得出柏杨曰、变成柏杨版!

柏杨接受采访时说:没人读《资治通鉴》我并不奇怪,我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你想,一千年前的文言文,要看懂得翻多少字典啊。

柏杨版《资治通鉴》分成9辑,每一辑8章,总共36本书。如果平均1天看1章,两个半月就能把柏杨翻译过来的这套书看完。但是,在读柏杨版通鉴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谁翻译过来的文字,已经被译者消化、不同于原文。例如《红楼梦》三个字翻译成英语至今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一种权威的翻译是“石头的故事”,但这还是中国人熟悉的那本书吗?五四运动以后提倡白话文,不少人渐渐就看不懂祖宗的文字了。举个例子,甲骨文“凶”字其实是象形地陷,说明了自古中国就是个一面环水的地陷地震多发国家。祖宗在造这个字时尚且把如此深刻的内涵,浓缩在了廖廖几划里,所以要了解《资治通鉴》,光看白话文版本是不够的,非读文言文版本不可。

有网友如此写道:今天终于把《资治通鉴》看完了,历时一年半。今年刚好三十岁,能够在三十岁前看完这本书,也算是很幸运了。接下来还要再读,精读,通读无数次。看完感觉获益良多,再看别的书,已是如同嚼蜡。记得当初对这本书有兴趣,是因为看了一篇报道,说太祖把这本书看了17遍,甚是好奇,便下载来看,看了第一章,就被吸引住了,以后一有空就看,开始看文言文比较吃力,后来就越看越舒服,今天,终于把最后一章看完了。很自豪。立贴为念。

此网友说的“太祖”指毛泽东,他老人家一辈子读得最多的就是古书,毛泽东的藏书中既有《资治通鉴》的线装本,又有1956年古籍出版社初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包括随文加入的胡三省注)。他的习惯是在书籍的空白处用毛笔写字作批注,经常针对人物本身发表意见。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同一史书里,都留有他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他床头放着《资治通鉴》,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

历史是前人的事迹,里面包含了如何为人、为学、为官、为将、为人主的深刻道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退可以修身、齐家,进可以治国、治军。血淋淋的史实,瞬间展现因果的历史长卷,能给我们以真正的人生启迪。广受赞誉的浙江大学郑强教授说“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所以我们要读历史书,要静下浮躁的心来重视历史的价值。

中国远古时期的帝王写史书,目的是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因此史书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后来,这种宗教淡化了,但写史书的习惯却保留下来了,所以我国有了很多史书。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受中国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效仿中国写史书的习惯)。《三字经》这样教导我们:史书虽然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华,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盖全。所以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读我国众多历史书的次序。

读柏杨版白话文《资治通鉴》比文言文版本要轻松得多,读下去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泡一壶高香的祁门红茶,偶遇一个好天气和一个上午难得的闲暇,从凝重的历史长河中去感悟、去超越。红茶的香味渐渐散发,书中的硝烟时浓时淡:自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的和平时期总是那么短暂和宝贵,自然灾害总是那么频发和残酷;多少国家兴亡事在决策者一念之间的冲动里埋下因果;而无数冷兵器时代英雄人物的荣华富贵、波澜起伏,伴随他们成败的是数不清的大小战役和堆积如山的尸骨,都在几笔甚至只几个字就带过了,令人唏嘘感慨!有人说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作者)是大历史的眼光,而柏杨则是拿着放大镜看历史。身为满族人的柏杨往往挖掘的是历史人物的阴暗面,用现代的民主政治观念反思中国古代的历史可能无可非议,但是“柏杨曰”中对清朝过于推崇则难免受到质疑。闲坐小窗读通鉴,满纸烟云指间流。1362年的中国历史浓缩在36本书里面,掩卷长思,中华民族的终极追求大概就八个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读通鉴的充实之余,还有个好处就是在了解朝代更替中修身。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如何在恒变中修身?《礼记·大学》指明了道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两千多年以来影响始终不衰。

晚年毛泽东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知史而明鉴,或许这是毛主席孜孜不倦反复研读《资治通鉴》的最大缘由吧!时值主席逝世35周年祭,翻开第一辑《秦风汉雨》,想当年一代伟人重庆谈判时激扬文字,一首后不见来者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短短九个字的点评需要精读多少册历史书啊!

长叹一声,手捧通鉴,遥祭往圣先贤!20110909

附:柏杨版《资治通鉴》总目录如下:

第01章 战国时代  第02章 吞并六国
第一篇:读《资治通鉴》(柏杨译)有感
第03章 楚汉相争  第04章 匈奴崛起
第05章 黄老之治  第06章 对外扩张
第07章 宫廷斗争  第08章 万里征战
第09章 昏君辈出  第10章 王莽篡夺
第11章 全国混战  第12章 马援之死
第13章 燕然勒石  第14章 跋扈将军
第15章 黄巾民变  第16章 东汉瓦解
第17章 赤壁之战  第18章 三国鼎立
第19章 三国衰微  第20章 司马夺权
第21章 八王之乱  第22章 大 分 裂
第23章 民族融合  第24章 石虎肆虐
第25章 苻坚崛起  第26章 淝水之战
第27章 北魏兴起  第28章 十国并立
第29章 刘裕篡晋  第30章 南北朝始
第31章 南北大战  第32章 南齐兴起
第33章 孝文改革  第34章 南齐衰亡
第35章 洛阳暴动  第36章 河阴屠杀
第37章 遍地血腥  第38章 饥死宫城
第39章 禽兽王朝  第40章 北周禁教
第41章 突厥可汗  第42章 南北统一
第43章 官逼民反  第44章 江都政变
第45章 玄 武 门  第46章 贞观之治
第47章 黄金时代  第48章 武曌夺权
第49章 女皇登极  第50章 韦后乱朝
第51章 开元盛世  第52章 范阳兵变
第53章 睢阳之围  第54章 皇后失踪
第55章 泾原兵变  第56章 猪 皇 帝
第57章 元和中兴  第58章 牛李党争
第59章 甘露事变  第60章 大中之治
第61章 黄巢民变  第62章 狼 虎 谷
第63章 军阀混战  第64章 大 黑 暗
第65章 五代时代  第66章 小 分 裂
第67章 千里白骨  第68章 半截英雄
第69章 儿 皇 帝  第70章 横挑强邻
第71章 高平之战  第72章 分裂尾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362.html

更多阅读

读《硕鼠》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硕鼠》有感(2013年9月4日)《诗经·国风·魏风·硕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 资治通鉴及其翻译

《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

读《忏悔录》有感 忏悔录卢梭读书笔记

首先,我把读《忏悔录》的感想分成4个part。一下便是本人对此书的浅评。《一》卢梭的生平我想,在读一部作品和解读一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进行解读,便于加强读者对此文的理解。一下便是我对卢梭生平以及写此著作时的背景的简介:卢梭:

声明:《第一篇:读《资治通鉴》柏杨译 有感》为网友前卫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