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背景资料 渔阳鼙鼓动地来

唐代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近代著名作曲家黄自先生,以白居易的这一首绝唱为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黄自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专的教务主任和教员。黄自是中国三十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曾培养了包括贺绿汀等中国现代第一批专业音乐人才,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一面教学,一面创作,清唱剧《长恨歌》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由韦翰章作词,全曲共分十个乐章,描述了风流皇帝唐明皇与爱妃杨玉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以及君王贪慕女色,不顾国事,沉迷于奢靡生活,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灭顶之灾。

长恨歌作于1932年夏秋,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原计划要写十个乐章,但属于独唱部分的第四、七、九等三个乐章因故未及完成。作者创作这部清唱剧,一方面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这一创作在艺术构思上和作曲技法上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有针砭时弊的积极意向,反映了在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的严重局势,借此讽喻当时国民党政府“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人”。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部合唱和男中音、女高音的重唱)。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四部合唱)。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和男中音独唱)。《长恨歌》是黄自回国以后的第一部大型作品,也是他短暂一生中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部声乐作品。虽属未完成之作,但已包括了白居易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场面,不失其情节的连贯性与结构的完整性。1972年林声翕补写了四、七、九乐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背景资料 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取自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写叛军西犯长安的边关警报。曲调是悲剧性的,开始的主题阴郁暗淡,三次出现的合唱织体写法都不一样,力度一次比一次加强,造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词: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哪管他社稷残。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哪管他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兵威擎震哥舒翰,举手破潼关,遥望满城烽火,指日下长安。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怎料到边臣反哪管他社稷残。

渔阳:地名,现天津市蓟县,因蓟县西北有一山,名曰渔山,县城在山南,故古时名渔阳,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骑兵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哥舒翰,唐将,报病奉守潼关,因遵从唐明皇令冒然出击导致败于安禄山,败后失节降安,后唐军反击,安禄山逃跑时将哥舒翰杀死。

(摘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504.html

更多阅读

《神探狄仁杰3》的三大诟病 神探狄仁杰第3部全集

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神探狄仁杰3》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在其即将结束之时,作为一个热心的支持者在些班门弄斧地提几点建议,也算是对《神探狄仁杰3》剧组的一点疑问性询问吧,那就是此剧让观众不太满意的三个地方。第一,剧情过于累赘,回

一个东北小伙子关于《东北人都是活王八》的看法 东北人

今天在MOP上看见一篇名为《东北人都是活王八》的文章,怎么说呢,相当气愤,也感到疑惑,为什么会对我们东北人产生这么大的偏见。我知道这其中肯定有我们东北人本身有关系,肯定有素质不高的地方,但我想更多的是一些不用大脑思考NB的地域思想

《Word97吴氏打印简谱法》的快捷应用 拳皇97快捷键

《Word97吴氏打印简谱法》的快捷应用不用“打谱软件”只用Word就能打印出歌谱无疑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开辟了新天地。经过几年的使用和积累,使用复制、粘贴、模板应用等手法,使打谱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一、简谱的基本组成就是

声明:《《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背景资料 渔阳鼙鼓动地来》为网友青春的浮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