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晏殊《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晏殊阅读答案

美从笑中来 
       ――赏析晏殊《破阵子"春景》下片中的两处“笑”
         山东  王同亮

破阵子
           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赏析晏殊《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晏殊阅读答案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的这首《破阵子"春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触及到了其他词曲家很少触及的“少女题材”,完美地塑造了明快活泼、天真纯洁的青春美少女形象。笔者以为,抒写少女的“美”,主要是通过下片的两处“笑”来描画的,词人运用灵动细腻的笔触,真正把读者带到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艺术境地。现结合词的下片加以赏析。
词的下片是写人――写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然而,最先出场的却不是人,而是少女那天真的“巧笑”。为什么呢?因为下面有“采桑径里逢迎”一句,说明少女身处“桑径”,诗人是远距离观察,难以相见,显然,这里的“巧笑”应是听觉所感,是“笑声”。这笑声与上片勾勒出的背景,在色调与气氛上非常和谐。这一“笑”,使画面顿时活跃起来,就像平静的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这笑声划破幽静的春天的田野,使人感到一种生活的欢悦与温馨。人虽未到,声却先闻,这会使我们极易联想到《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精彩登场,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京剧中人物的出场,颇有人物躲在幕后先唱两句才与观众见面的味道。不过,这词里的少女并非故意躲在幕后,确实是隐在“采桑径”里,自然不会“露面”的。看来,词人之所以知道她们是“东邻女伴”,是从她们的笑声中听出来的。“采桑径”一句,不仅交待了“女伴”的身份――采桑女,而且还引出了下面的对话,这对话也是在“采桑径”里说的。“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两句对话写得轻灵又活泼,既有个性,又符合少女的心境和情态。它写出梦境美好,可以令人欢笑,而斗草获胜,则更加值得放声大笑(情不自禁的发自肺腑的)。这两句的确写出了少女们那种稚气而纯真的性情,写出了她们丰富的内心活动。对话过后,美女才从“采桑径”里走出与词人、与观众会面――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观众见到的是:“笑从双脸生。”这个“笑”字,才是笑容。因为这个“笑”是从“双脸”上看出来的。
由此看来,词中前面的“巧笑”与后面的“笑”字,含义有别,前者为“笑声”,是听觉所感;后者为“笑容”,是视听所感。惟其如此,才能避免重复之嫌,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人物的风姿。词中的两处“笑”,尽现青春少女之美,真是点睛之笔啊。
(此文发表于《新课程报·语文导刊(高二苏教版)》06年第15期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7854.html

更多阅读

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 上海的金枝玉叶 阅读

早晨起来在网上浏览了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书里描写的是戴西坎坷的一生。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看法,她把生命比成一个胡桃仁,她说如果一颗胡桃仁没有被强力敲开,人们永远不会知道核桃仁有着怎样芳香的气质。她说:“我在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在线阅读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艺术魅力之我见陈晓雪前言:本篇论文的写作,是在指导老师,六安电大高红卫校长从文题到标题内容的多次面对指导下,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定稿。在此,我向高校长致以深深的谢意!我要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对学术的严谨

《我是中国人》观后感 我是中国人阅读答案

上个星期天晚上,我和妈妈去爸爸单位看电影,演的是《我是中国人》,一起看的还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电影说的是一个叫海生的台湾人。他小时候救了一个日本男孩山本,后来他的父母都死了,山本的爸爸收养了海生为义子。山本和海生长大了,

声明:《赏析晏殊《破阵子•春景》 破阵子晏殊阅读答案》为网友温折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