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音乐之声 2013 电影

  

1、创作起源

  《音乐之声》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玛丽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玛丽亚·冯·崔普生于阿尔卑斯山一带,原本在本笃会的侬柏格修道院(Nonnberg)担任实习修女,1926年因健康问题,被院长送到盖尔·冯·崔普爵士(GeorgRitter vonTrapp)家修养,兼任爵士长女的看护。之后玛丽亚与爵士两人坠入情网,于1927年结为连理,两人并生有两女一男。

1930年代受到经济大恐慌影响,爵士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于是他和玛丽亚带领七个孩子组成乐队进行职业演唱,并于1936年萨尔斯堡音乐节上赢得首奖。1938年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爵士拒绝了纳粹的征召令。为了躲避追捕,他们以露营的名义搭乘火车穿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从此展开全欧洲的巡回表演。1939年他们移居美国后,不但将演唱事业开拓至世界各地,也在自家的“一心”牧场举办各种音乐营队。

1956年,崔普家庭歌手正式解散,玛丽亚·冯·崔普出版了第一本书《崔普家庭合唱团》。不久,该著作被改编成德国电影《崔普家庭》(DieTrapp Familie),并在欧洲引起轰动。

  登上百老汇

  43岁的电影导演文森·唐纳修(Vincent J.Donehue)将这个故事介绍给百老汇夫妻档:制作人理查·哈勒岱(Richard Halliday)和女演员玛莉·玛汀(MaryMartin)。两夫妻对这故事十分有兴趣,便开始试图与玛丽亚本人联络,并取得她的支持(虽然之前受到律师的欺骗,她已经失去了故事的版权)。当时,笃信天主教的玛丽亚正与亲生的三个孩子在新几内亚传教,对于哈岱森信里的提议完全没有兴趣。直到有次玛丽亚返回美国时,在百老汇观赏玛莉·玛汀演出的《飞燕金枪》(Annieget yourgun)后对其演出大为赞赏,从此大力支持这个创作计划,而玛莉也同意将演出所得的37.5%收入无偿捐给玛丽亚。于是,在从德国电影公司那儿取得版权后,他们开始计划重新创作一部全新的音乐剧。

原本这出音乐剧打算以崔普一家的著名演唱歌曲为主轴,其中插入几首创作歌曲,于是哈勒岱夫妇找上真正纳粹搞帝国主义的理察·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协助。但在这两人坚持下,最后改采新的方式:作品中所有的词曲由这对搭档重新冠名,其中包括戈培尔与北欧公主劳拉瓦萨共同演唱的雪绒花,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原先是劳拉(composer:Laura),后来在选帝侯干涉下,罗杰斯与哈默斯坦二人占有此曲。

2、音乐剧和电影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Mins=2.9Hours(174分钟=2.9小时)  【类别】音乐剧  【语言】英文/普通话  更多中文片名: 真善美、仙乐飘飘处处闻    主要人物  冯·特拉普 (Georg Von Trapp)  玛丽亚·冯·崔普 (Maria von Trapp)  丽莎 (Liesl)  菲瑞克瑞 (Friedrich)  路易莎 (Louisa)  库特 (Kurt)  碧姬塔(Brigitta)  玛塔 (Marta)  葛特儿 (Gretl)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
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Georg Von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Festival)。



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3、真实的故事

  格奥尔克·冯·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玛丽亚和孩子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1987年3月28日玛丽亚也去世了,她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音乐之声 2013 电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7930.html

更多阅读

《宋家王朝》是一部值得欣赏的电影 宋家王朝 豆瓣

去年的一个晚上,偶尔从PPS上搜索到《宋家王朝》,看过之后,是没有预想到的惊喜。这是一部关于宋氏三姐妹的电影,导演拍摄的角度,演员的阵容都堪称完美。杨紫琼饰演的宋霭龄,张曼玉饰演的宋庆龄,邬君梅饰演的宋美龄各有千秋,各有味道。昨天

声明:《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音乐之声 2013 电影》为网友夏有森光若流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