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过雪山草地》
[课型]
欣赏课
[教学目的]
1、欣赏《过雪山草地》,体验歌声中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感悟长征精神。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3、了解合唱的多种形式,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学习组歌概念。
[教学重点]
1、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2、感知音乐结构,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教学媒体]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体验式、启发式、创设情景兴趣引入式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导入新课  | 欣赏电视剧《长征》的影视片断,共同回顾历史。  | 观看影像资料,融入情境。  | 给学生创设一种课堂情境。  |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教师提问: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红军在长征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列举以长征为题 材的诗篇,创设浓厚的艺术 氛围。 ![]()  | 共同追忆历史、缅怀英雄。  |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作品简介  | 1、教师范唱《过雪山草地》 片断,打动并感染学生的情绪。 (板书课题) 2、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 用心聆听,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 回答问题,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 通过情感打动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 
理解“组歌”概念  | 教师简介组歌的概念,及《长征组歌》  | 了解什么是组歌  | 简单了解组歌。  | 
情绪理解  | 1、欣赏歌曲,引导学生理 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 2、教师引申:歌曲以坚毅、豪放的音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饥寒交迫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奋战、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3、再次欣赏,深切感受作品情绪。  | 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  |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审美中来,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并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分段欣赏  |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2、欣赏第一部分(混声合唱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其合唱形式,及其塑造的音乐氛围。 3、欣赏第二部分(男声领唱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变化。 4、欣赏第三部分(混声合唱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力度的变化,使情感得以升华。  | 学生在了解作品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分段听赏,了解各部分的演唱形式,深切感受歌曲各部分所表现的意境。  | 整体和分段欣赏相结合,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 
跟唱主旋律  | 1、了解歌词,引领学生以朗诵的形式,感悟歌词的旋律美。 2、随琴用“a”哼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3、欣赏整首歌曲,试着跟唱歌词。  | 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旋律性。 随琴、随音乐有感情地跟唱。  | 通过感受-表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 
艺术再现  | 通过对歌曲背景的理解,情绪的感受,感情的共鸣,引导学生以配乐诗朗诵、扮演红军角色、跟唱歌曲等方式,体验歌曲深刻的内涵。  |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身临其境地再现音乐场景。  |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 情感的再次升华。  | 让音乐主题更鲜明、精彩,让思想和情感得到延伸。  |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