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名将排名前七 春秋战国的名将

春秋战国名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

第10名:赵奢



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据此,他可能参与过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正值燕昭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郡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可能此时才回到赵国。
代表作:阏与大战:重挫强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视赵国。
特点:执法无私,悉心治军,与下同赏。
结局:善终。其子赵括纸上谈兵,使赵遭受长平之战的重创。
点评:兴赵之名将,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将留遗憾。

第9名:廉颇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廉颇墓,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
代表作: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威震东方;鄗代之战: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长驱500里,进围燕国都城蓟,逼燕割15城给赵
特点:老而弥坚,攻守兼备
结局:郁郁不得志,死于寿春。
点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酬千古遗恨。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历史评价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 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贾 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第八名:乐毅

乐毅(yuèyì),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代表作:助燕伐齐: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为燕国雪耻
特点:精通兵法,审时度势。
结局:受田单反间计,离燕去赵,死于赵国。
点评:举天下之军攻齐,千秋功业功败垂成。
历史评价
司马迁:“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贾 谊:“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曹操:“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
刘 曜:“常轻侮吴、邓,而自比乐毅、萧、曹。”
司马贞:“昌国忠谠,人臣所无。连兵五国,济西为墟。燕王受间,空闻报书。义士慷慨,明君轼闾。间、乘继将,芳规不渝。”
陈元靓:“桓桓昌国,乘时厉翼。干戈效用,疆埸底绩。西却秦兵,东下齐壁。完赵保燕,孔武之力。”
黄道周:“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第七名:田单



田单(tián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汉族,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之十七·袁参政枢(袁可立子)》:“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代表作“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特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死后被埋葬在安平故城。
点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历史评价
司马迁:“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贾 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贞:“军法以正,实尚奇兵。断轴自免,反闲先行。髃鸟或觽,五牛扬旌。卒破骑劫,皆复齐城。襄王嗣位,乃封安平。”
陈元靓:“列国将侯,匪人不定。国命未丧,其人则应。败兵犹战,匪奇不胜。兵势靡常,惟将之兴。矫矫安平,诸田宗英。齐地瓦解,燕师鼓行。传铁全鸭,烧牛凿城。定彼望诸,変鲵化鳞。视此骑刼,名孙与婴。复城七十,千古垂名。”

第六名: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代表作: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特点:打仗无一败绩,擅度势,为人谨慎,有政治头脑。
结局:善终,子孙三代皆为秦国名将。
点评:荡平诸国,威震天下,李牧不出,谁与争锋。
历史评说
司马迁:“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司马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阬。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杜 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

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恚,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

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陈元靓:“周凤不鸣,秦虎方视。将争善战,图一得志。破赵匪难,取燕孔易。战

乃既败,频伤无愧。秦兵载授,祖龙服义。菩田亟读,深谋自遗。六十万卒,恒恒暨暨。乃献负过,终平楚地。”

第五名:李牧

李牧(?-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秦军,以弱势兵力抵抗强力秦军,重创秦军,。
特点:是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攻守兼备的名将,擅长出奇兵以少胜多。
结局:受秦国反间计,被诬陷,被赵王斩杀。
点评:以一人之力,保赵国不亡,惊世的擎天一柱。但赵王的自毁长城,使一代名将星落长空。

历史评价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苏洵在《六国论》中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前一句说得有道理,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
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述赞》中说:“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汉文帝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汉车骑都尉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宋朝陈元靓在《事林广记》赞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第四名:孙膑


孙膑是孙武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深谙《孙子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贤妒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骗孙膑到魏使用奸计,孙膑被处以髌刑。齐欣赏其兵法韬略后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田忌善而客待。后通过田忌赛马被引荐与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打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部分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挖掘出土有《孙膑兵法》残简,现藏于临沂金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其书有一万一千余字。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后人评价

(唐)周昙: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孙膑》)
韦辛夷:化友为敌,欺人人欺,妒嫉是这场战争(马陵之战)极具戏剧化的内涵所在。

经典语录

故民见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
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
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足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
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
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形名。
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
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春秋战国名将排名(前七) 春秋战国的名将
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
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
有名之徒,莫不可胜。
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
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
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
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
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
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
故战势,大阵□断,小阵□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
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阴阳是也。
“知道,胜。不知道,不胜”。
“知天”“知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864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春秋战国名将排名前七 春秋战国的名将》为网友褪了颜色的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