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探幽 都市探幽录系列


孔林探幽
黎秋山

很久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山东曲阜孔林。没见到孔林以前,总以为孔林是一片树林,是孔府的园林。见到孔林之后,才明白孔林其实是个墓园,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那孔林面积方圆两个多平方公里,占地三千八百余亩,光墓园的围墙,就逶迤连绵长达七公里多,全用砖块砌成,有三、四米高。墓园里的坟隆冢拱,碑屹碣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累累重重。有人曾大致估算,从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后首葬于此,两千四百多年来其后裔代代依附,均以此作为葬身之地,至今孔林内坟冢已达十万余座。山东曲阜孔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宗族墓葬地。196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孔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林是孔氏宗族的专用墓地,但并不是凡孔姓族人死后都能埋在孔林。孔家族规,四种人不能入葬孔林:一是僧尼,二是罪犯,三是出嫁的女儿,四是夭折的孩子。乾隆皇帝的女儿嫁到孔府后,曾生过两个女儿,先后夭折了,也没能例外。孔林北墙外有块坟地叫公主坟,这两个不幸的女孩就埋葬在这里。葬入孔林的,一般是可入孔氏宗谱的裔孙。但族谱有名,茔前却未必有碑。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墓碑都在经年累月的风霜雨雪的侵蚀中消失了。有人粗略统计,孔林地面上现存历代墓碑及谒陵刻记石碣四千余块。也就是说,至少有九万六千多座坟墓是无碑之茔。实际上,孔林里保存较完整的墓葬只有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的墓地以及元、明、清时代的墓群。四代至七代孔裔的墓茔已无碑碣可考,只能从文献中推断其大致方位。七代至四十一代孔裔的墓地基本无迹可寻。四十二代以后孔裔的墓葬,勉强还可找到一部分。
当然,但凡光临孔林的人,主要目的无非是拜谒、祭祀至圣先师孔子。孔林里有三座整整齐齐排列的四方亭,琉璃瓦丹棂柱,古色古香,叫“驻跸亭”,是纪念帝王来孔林祭祀孔子的建筑。“跸”者,帝王出行车驾也。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先后圣驾光临,亲自拜谒孔子墓。即令是现代,孔林已开辟为5A级旅游景区,无数游人不惜花上几十元的门票进入孔林,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瞻仰那座千年不朽的大名鼎鼎的孔圣人之墓。其实,孔子是坟墓的发明者。中国的原始社会并无丧葬文化,人死便埋,任其自朽,既不封土,也不植树。为了便于祭祀,孔子第一个实行将其父母合葬,并在墓地筑起坟丘,以便寻找。让人不解的是孔子的殡葬改革起初并没有得到其后代及弟子的赞同或重视,孔子死后,仍旧是“墓而不坟”。弟子们围绕墓地种植树木,以为标志。到了秦汉时期,坟方始筑垒封土。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官方开始为孔墓建造石台、神门、斋舍。唐时孔墓前的石台改用泰山封禅石筑砌。宋宣和年间,朝廷在孔子墓前造立石仪华表。清乾隆时,孔墓前已建有石供案、酒池、拜台和棂墙。如今的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心,隆起如马背,称马鬣封。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余,棂墙环长里许。墓前立有两块石碑,前碑为大,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为明碑;后碑较小,篆书“宣圣墓”,为元碑。若欲拜谒孔子墓,从曲阜北门出,要经过一条苍桧翠柏夹侍长约1200多米的神道和一座石牌坊。牌坊名曰“万古长春坊”,六楹五门,坊上雕刻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坊柱两面分别蹲踞12只神肖态异的石狮。万古长春坊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奉敕重修。神道尽头是孔林的大门——至圣林坊。至圣林坊为木质,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楹三门,绿瓦蓝棂红柱,双狮拱卫,凭票进入。然后是一条长约一华里的甬道,道旁桧柏蟠干虬枝,更显苍劲,据说多为宋、元时所植。接着又是一道门,门额篆刻也是“至圣林”,俗称“二林门”。据说是元代时在鲁国古城北门遗址上建立的,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重建。红墙碧瓦,亦有双狮侍卫。过了二门便是洙水桥,桥前立有四柱三门石牌坊。坊两面均匾刻“洙水桥”三字,相传为严嵩所书,然北面落款署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南面却署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似乎有些矛盾。跨过洙水桥,又见一道门,人称“墓门”,三门洞,石阶、碧瓦、朱门。门后又是甬道,古柏参天,石仪肃立。石仪有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四对,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刻立。文豹和甪端均为传说中的神兽。翁仲一文一武,文者执笏,武者按剑。最后是享殿。享殿是祭墓时摆放礼器祭品及宣读祭文的地方,黄瓦丹墙,五间九檩,为明弘治十年(公元1494年)建筑,殿内立有清乾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
孔子墓是孔林的首座墓茔,孔氏族人称其为“始祖墓”。孔子墓东侧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南侧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据称这种墓穴布局在风水学中为“携子抱孙”,谚云:“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子在父怀,富贵永远来”。孔鲤(公元前532年-前482年),字伯鱼,孔子的儿子,一生守家奉母,聆父诗礼之训,先孔子而亡,享年50岁,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伋(公元前492年-前411年),字子思,孔鲤之子,勤奋好学,师从曾参,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作《中庸》被奉为儒家经典,与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被元文宗封为“沂国述圣公”。在孔子墓西侧,有三间砖瓦房,名为“子贡庐墓处”,是后人为纪念孔子弟子守墓而建。另有一方亭,内立一楷树老树桩残骸,名“子贡手植楷”,相传是孔子弟子子贡亲植,曾存活两千年,直到清康熙年间方因遭雷电焚毁而亡。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名气较大,墓饰规格较高,比较有气派的墓还有于氏坊、孔尚任墓和孔仁玉墓。于氏坊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于氏名珊兰,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女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之义女。该牌坊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坊上刻有“鸾音褒德”四个大字和道光皇帝遣官喻祭祭文。孔尚任(1648—1718)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因创作昆曲《桃花扇》成为著名剧作家,墓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仁玉(912—956)是孔子第四十三代孙。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孔仁玉出生仅九个月时,有一个名叫孔末的仆人趁社会动乱伙同暴徒杀害他父亲孔光嗣及阙里孔氏后裔,谋霸家产,篡夺爵位,冒充孔子嫡裔。孔仁玉藏匿于外婆家,幸免于难。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鲁人告发孔末弑主冒嫡,朝庭将孔末绳之于法。孔仁玉身份得到恢复,授曲阜县主簿,主持孔子祀事。他通六艺,精《春秋》,为人严谨,临事果断。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封文宣公。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任曲阜县令。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诏以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孔仁玉卒后被追赠兵部尚书。孔仁玉之后,孔氏家族子孙繁衍,故孔氏后裔称其为“中兴祖”。孔仁玉墓位于孔子墓东北,坟之封土东西宽约12米,南北长约16米,高约3米,墓碑篆书“兵部尚书袭封文宣公之墓”。
孔子尊为圣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府门庭显赫,世袭衍圣公衔,孔子葬地称陵完全是有资格的,为什么孔氏家族墓地不称孔陵而称孔林呢?这个疑问困扰过不少人,我也为此不解、思考过,最终还是觉得称林的确为妥。陵者,高大的坟墓也。林者,聚集之同类也。第一,孔氏墓地并不以高或大为胜,坟墓集中、众多、不胜其数才是其显著特点,可谓墓林。第二,园内保存许多碑谒,有墓碑,也有谒陵题记刻石,还有石人、石马、石兽、望柱、供桌等石刻艺术品,其中不乏如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名家手笔,除一些著名汉碑移入孔庙外,从宋、金、元、明、清、民国乃至当代的碑谒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第三,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尔后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进行过13次修建,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如今园内古木参天,树翠林幽,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樱花等大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还生长许多诸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奇花异草。据统计,孔林中各种树木总数已超过十万株,完全称得上树林。孔氏墓地集墓林、碑林、树林于一体,称为孔林,再也贴切不过。
孔林探幽 都市探幽录系列
传说,孔林是孔子亲自选定的墓地。当时有弟子表示反对,理由是这里风水缺少一条河流。孔子说:“不用愁,不用愁,自有秦人来开流”。孔子长逝二百六十多年后,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儒家学说却如春天之草,依然悄悄盛行。有大臣奏请在孔子墓地前挖一条河,隔断孔子墓和故宅之间的风水,让儒学不消自灭。迷信的秦始皇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挖了小河,与泗水河相通,这就是洙水河。洙水河恰恰弥补了孔子墓的风水不足,也为孔林平添了一道风景。据说孔子八代单传,自从秦始皇挖了这条河之后,孔家子嗣昌盛。
我对风水地理并无研究,也没有考证过此传说的真伪。但是,“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却是不争的历史和事实。我想,我们应当感谢孔子的弟子,感谢孔氏裔孙,感谢历朝历代所有一切为孔林作出贡献的先人,是他们,为我们保存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今天有机会观看到一座以丰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以及珍贵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的自然博物馆。
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8706.html

更多阅读

京城81号实地探幽1 京城81号 电影

京城81号实地探幽(1)如诗 摄/撰再过几天,神聊电影《京城81号》就要上映了,那些胡编乱造的什么老爷少爷姨太太、婚丧嫁娶、爱恨情仇就又该开始胡演滥映了。有脑袋人都知道,这些神话跟这个81号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网上所说的81号鬼宅,来

转 笞刑探幽 打板子贴图 溯源探幽 熵的世界

【笞刑探幽】打板子(贴图)笞刑,也叫杖刑,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刑罚,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刑罚。我国汉以前也有笞刑,但它并非主要的刑种。汉文帝时实行刑法改革,笞刑得以成为常用的刑种。汉景帝八年,景帝颁布《箠令》,定规定了刑具规格,规定

xx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名称

xx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试用)跳绳运动xx小学目 录第一章 跳绳的概述………………………………………………(3)㈠跳绳简介㈡跳绳教材的功能㈢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第二章 跳绳的方法………………………………………………(5)㈠怎样学跳绳

声明:《孔林探幽 都市探幽录系列》为网友黄昏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