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至于我们的行动,只是在潜意识支配下的被编辑好的程序。那么,怎样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来改变不良的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

我们先来分析一种现象。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数人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小到大人们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这说明了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在今天吃午饭的时候,你不用右手拿筷子,而改用左手拿筷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不舒服,挺别扭的,对吧。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从今天开始,假如你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你会不再那么别扭,稍微习惯了一点。这说明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做一个有心人,为自己去有计划地塑造好习惯。当然,你的坏习惯已经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

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含义有两层:一、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二、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成功,就别无选择,立即改变。改变习惯其实是简单的,成功其实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让自己培养出一个习惯,需要用多少天?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件事情大约坚持66天,就会让它“习惯成自然”。比如跑步、饭后喝茶等等。测一测,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1.请用食指和中指轮流敲击桌面,每根手指两下,快速轮换,在不特别提醒自己的情况下,你能保持多久不出错?
A.10秒左右
B.20秒左右
C.差不多半分钟
D.就是做上5分钟也没问题
2.放长假在家时,你总觉得———
A.时间过得飞快
B.时间和平时一样快慢
C.对时间毫无感觉
D.不算度日如年,但每一天确实比忙碌时要长些
3.描述一下你的身材:
A.虽不想承认,但的确超重不少
B.偏胖,尤其是不常用到的部位
C.比较匀称
D.非常苗条
4.请随手画一条直线,它是———
A.尾端向右上角倾斜
B.基本保持水平
C.从右向左逆向画D.尾端向下倾斜
5.你对搬家感觉如何?
A.不喜欢离开熟悉的环境B.搬家让我有点烦C.没太大感觉D.只觉得兴奋
计分方法
A=10分B=5分C=3分D=1分
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解析
41—50分随遇而安型
你属于能在一周左右就培养出习惯的特殊人类。不过,这不是因为你意志力坚强,恰恰相反,是因为你容易被环境同化,或者说适应能力强,随遇而安。所以对“必须这样做”的事情,更容易形成习惯,比如习惯早上起床的新程序,或者是适应新的电脑操作系统。不过,如果让你用意志力培养出“好习惯”,恐怕就要经历长期奋战和不断反复了。比如每天跑步减肥,或者是为了腰椎健康保持良好坐姿———养出这些习惯,对你来说大概要用上200天以上的时间。
29—40分重复加强型
如果没有外力强加干涉,你差不多需要3周的时间形成某种习惯。你的适应力一般,自我控制的意志力也一般,只要外界刺激重复次数足够,就能形成惯性思维。而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就是一个足够让你这类人养成习惯的时间限度———比如背单词或是做保健操———你只要遵照7天一周期的模式重复,就能让自己记忆牢固了。
16—28分长期渗透型
你的自我克制力比较强,因此如果让你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培养出某种习惯,时间太短可不会成功。对你来说,培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长期渗透中进行。比如每天早上给你喝一袋牛奶,大概两个月就能让你保持住这个习惯,并维持很长时间。
5—15分提前计划型
你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你能有意识地让自己每天去做某件事情,但只有在无意识情况下也能进行的行为,才能被称为习惯,所以自我意志力越强,其实越不容易被条件反射所控制。对你来说,养成好习惯前,必然有意识地做计划,计划可以帮你用意志力克服从前的做法,培养出新习惯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

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的动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

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推荐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加以培养,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班级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需要加强,我觉得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家长全力支持,更要同学们自己自觉的去做,就一定会养成好的习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好习惯的培养:

1.帮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有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整理书包、书桌以及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就帮助孩子关掉电视机,监督他专心致志地做完作业再做其它事情。特别提醒:家长更不能在孩子作业或吃饭时唠叨不停,孩子会很反感的。

2.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如果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候来请求家长的帮助,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教给孩子一道题目的答案,而是要教会孩子这道题怎样解决,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再问了。

3.帮助孩子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家长回家,无论多忙,请抽出时间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不一定要检查作业的正误,可以看看孩子作业是否已经完成,字迹是否工整清晰……

4.帮助孩子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在习惯养成之前,需要我们共同的配合,督促他们读课外书,让他们和好书交朋友。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固然要在学习上着力,如果通过其它的途径再进行教育,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不妨从劳动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拖地,擦桌子,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一旦他们爱上了劳动,有了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么他们的学习也会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6.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把旧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更重要的就是预习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当然每天晚上对全天的学习生活作一个回顾整理也是必要、必须的,总结今天的收获和注意点,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果,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习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走神,便立即做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早上起来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要去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的人拖他去整天打蓝球、玩游戏机,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个互不联系的梦造成了他生活的转折,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

二、应该着力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了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以后,很有必要搞清楚作为学生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这里介绍五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这种人,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致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知识分子、尤其是有所追求的知识分子,在看电视时大多倾向于看与知识、信息、时势相关的节目,看与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关度大的节目;而一般工人、农民则喜欢看武打、枪战、歌舞、杂谈之类的节目。对电视如此,对其他传播媒介也是一样。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述过一段他亲身感受的故事:在机场候机室里,广播里传出了飞机因故迟飞两小时的消息。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声叠起;而魏老师则心静如水,同平时在办公室里一样,利用这两个小时构思文章。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子;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不走神。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以意封闭。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走神,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或者故意插科打诨、耍怪逗哏。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饱一顿饥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分量累加起来的。受学习规律的制约,获取知识的日分量值只能是0~l,l为英语limit(极限)一词的缩写,表示人在一天之内所能获取知识量的最大值。尽管这个值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差异不大。假如,一天之内,最多可以学会100个汉字或100个外语单词,这个知识量即为日分量最大值。实现计划目标的知识总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得出的,当日分量值全为0时,知识的总量也为0;当日分量值全为l时,知识的总量为最大值。由此可见,只有每一天都定量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说,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习题,做一些外语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四个层次不能颠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作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这种思考,在初学一章一节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大气环境,在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水平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进行“热力与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高层大气运动与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等关系的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倾向。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1000多种药物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他在《本草纲目》中还增辑了新药300多种,新方8000多条。我国化学家温元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及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近视率普遍偏高。其中有80%考生的报考志愿受身体条件、尤其是视力的制约。这不仅仅会制约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注意学习卫生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1)克服有劳无逸的习惯。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

(2)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

(3)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另外,还应注意克服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的习惯。在学术界,常有人推崇欧阳修的“三上”,即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构思文章。其实“三上”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值得提倡,而作为一种治学方法则不宜效法。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大部分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走神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做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有人说,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地学习,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请留心以下内容。

  

1.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录音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缓。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对于没有联系的材料,如外语中的字、词、句,采用“部分识记”的效果好,即记住一部分后再记另外一部分为好。由此看来,家长最好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给孩子放一次录音。仅以剑桥少儿英语教材为例,可以先放对话部分,反复放几遍,让孩子反复听并跟着说;接着再放几遍重点词或句子部分;最后放“说说唱唱”部分。把十几分钟分成三个部分,及时地复习刚学过的内容,使孩子有听、有说、有唱,时间不长,但又有趣,这样做,比临近上课前才复习,或是录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许多。当然,起床后和睡觉前,在孩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可喜的效果。这样做,也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如何提高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家们有着很多的研究和成果,大家可以参考有关的书籍。

 

 另外,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学习英语不强调会认读、拼读和书写,主要是加强“听”与“说”的训练。正如婴幼儿不会说话时先学会听是潜语言先发展的过程一样,首先达到能听懂、能做出简单的应答,如指认某人、某物或某事,或者连线、画图等,或是能用身体动作来应答,即进行初步的交流。孩子能听懂、能应答,就会有兴趣,会有成功感;而认读和书写字母则相应地靠后,至于写句子更是往后放了。因此,在少儿英语教学中,首先是加强听力训练和说话训练,然后才是读写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差,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差,是以往英语教学中的缺陷,是现代少儿英语教学中要全力改进的。为此,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来要求孩子,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要求“四会”,即听、说、读、写一齐抓,更不要给孩子讲语法知识。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纯正的英语,习惯听原声带,注意听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听几遍、听清楚了以后,跟着说,这样做,也可以弥补因某些英语教师语音不够纯正的不足。多听、多说可以让孩子尽快达到“脱口而出”、“出口成句”(哪怕是一两个词代表的句子)。

  再有,如汉语中有“四声”一样,英语中有“长音”、“短音”和“双元音”等不同于汉语的发音要求,孩子要注意学并且正确发音,否则谈不上学到地道的英语。

  

2.培养孩子上课注意听讲,要求他们注意看教师的口型、动作和体态

  调查表明,多数家长在家里对孩子问得最多的是“今天你得几分”或是“你听话了吗”,这样的关心只能使孩子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分数,只是要向家长交待一个分数,或是随意答“听话了”就可以了。如果家长经常问“今天学什么新课”、“教师提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教我说”等,这样既具体又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孩子上课时注意听讲,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还有,语言是为表达思想情感、为交流用的,因而它往往伴随着语气、动作和体态等,不仅表现人称、主客和方位是如此,表现情感时也是如此。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体态语占55%,语音语言占45%,这就是为什么听报告录音的效果,远比不上在现场听报告人亲自讲话的效果好的缘故。这也说明了学英语时,注意看教师的口型、动作和体态是很重要的。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所以,进行“养成教育”便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也应当是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应当重视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国内外有的研究人员指出: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而且,幼儿期和儿童期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可以说,在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让他们多学到一些知识或得到好的分数还要重要得多。

因而,家长配合学校要求孩子,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1)认真听、耐心听。先用心听录音或教师说,听准了、听会了,再跟着读,不要急于说。防止刚刚开始听就急于跟着说,这样做会产生只会跟着说,或离开教师的带读就不会说的问题,还可能产生因听不准而说不准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听力,也不利于自己独立说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大声说,不害羞。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勇于大声地朗读、对话、答问,以利于清楚地表达,也利于他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有利于培养大胆、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

  (3)多举手、多练习。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以及做“情境表演”等,这样做,增加了课堂上练习的机会,也能得到教师、同学及时的、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大胆做动作。上面已经提到,人们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图画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5)注重时效。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时间观念,采用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做到,并养成“专时专用、节约归己”的好习惯。即,学习时专心学,不吃东西,不玩玩具;玩耍时好好玩,家长也可争取时间同他们一道玩,以表示鼓励。学习效率提高了,任务提前完成了,节省下来的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去娱乐、健身,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

  (6)不要反复抄写作业。前面讲过,对于少年儿童学习英语来说,听与说是主要的,读和写,特别是书写是逐步要求的。因此,请家长不必在教师的要求以外再多加抄写作业。让学生抄写相同教材,抄写4遍和40遍的效果是接近的;而且,儿童的骨骼尚在生长发育中,手指上的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如果长时间地写字,不但会疲劳,还会使手的指关节受到伤害。这一切都有力地提示我们,“不要好心做错事”。

  (7)联系实际。除了前面讲到的如贴标签,到社区、公园、游乐场、商店等,学习、复习有关生活场景的字、词、句、对话等以外,家长还可以结合孩子学习内容,在节日、生日时,鼓励孩子向亲友们送贺卡、邀请信,还可同孩子一道设计和制作。这样不但加强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更是一种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培养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训练”。因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家长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了,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形成了“习惯”。对此,我们要有耐心,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不断鼓励,也叫“强化”,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孩子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习惯。此外,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孩子一道“计时”,认真计算一下,便可知道,10分钟可以记住两句话或七八个单词,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值得的,以此帮助孩子具体了解“10分钟的价值”,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可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远比学习知识重要。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1、孩子个人特点各异。单个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和特性,有自已成长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2、孩子一到世上,脑海中是一张白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环境中各种因素悄无声息地在孩子脑海中画下各种印记,各种印记及作用错综复杂,非人力所可以完全预测和掌握,因此,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非常重要。

3、孩子可塑性很强。好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教育,都会使孩子较好的成长;相反不好的成长环境和不好的教育,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较好的成长。

4、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孩子的特质、成长的环境和后天的教育。

5、人类认识孩子教育规律只能从大到小逐步认识和掌握,并且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全面客观。但永远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

6、孩子的教育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7、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科学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孩子走向自立自强之前,家长和学校都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及时帮助孩子处理好一个个成长中的问题,为其保驾护航,始终使其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8、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应当享受的权力。

9、过度强制孩子学习是极不人性的表现。

10、再好的教育理论方法,也必须适合孩子的特质和特点,离开一个个真实孩子成长实践谈教育都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孩子具体分析。

11、当一个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正确认识,具有了比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么教育就做到了基本成功。

12、当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热爱学习,以学为荣,把学习当成自已最大的乐趣和爱好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在学习上达到其个人在学习上最好、最高的颠峰,才能把个人的潜质、能力、智慧与学习有机溶为一体,达到人学合一的境界,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最好成绩。才能出现废寝忘食、专心学习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会令家长和学校都放心省心。

13、教育孩子的知识、理论、方法、经验等等家长学校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但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行动中,绝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要适合孩子的特质和特点,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14、要研究掌握孩子共同的特点,更要研究掌握单个孩子的特点和特质。研究孩子越多、了解孩子就越多、对孩子教育就会越正确科学。

15、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学习义不容辞的职责,两方面对孩子的作用同等重要,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将会给孩子成长带来问题。

16、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和重要环境,家庭和学校能否做到紧密联系、密切配合,能否做到时时监视跟踪孩子表现,并在教育上科学采取对策,是教育上能否更加成功的关键。

17、家庭教育要深刻理解身教胜于言教育的哲理,家长要为孩子时时处处树立好榜样。

18、教育孩子要做到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一味迎合是溺爱、常常动武是暴力。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对孩子要讲究先礼后兵,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仁至义尽,如还不能改正,再暴力强迫纠正。

19、家庭的教育目标要客观。家长要为孩子健康成长全力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但不要过高设定目标,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只要尽心尽力了,教育孩子的结果肯定是好的,但不一定非得考上名牌大学。

20、要学会理解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掌握孩子的语言,因为孩子的语言是一门“外语”。

21、大人与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大人与小孩交流沟通,要把自己变成小孩,这样更容易沟通交流一点。

22、费心费劲,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省心省劲未必结果就一定另人满意,这是正常的现象。只要尽心尽力了,其结果大部分是好的,即便结果不如人意,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一个做事磨磨蹭蹭的人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这样的人不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2)多一些鼓励和奖赏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为了使孩子更有动力,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个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磨蹭付出代价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4)不能责备打骂当孩子做事磨蹭时,一些家长会表现得比较性急,加大嗓门冲孩子嚷,对孩子责备个不停,有的甚至打骂孩子。可是,许多时候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并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暂时好像是被吓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点,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样磨蹭依旧。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可能是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可能是孩子不知道其中做得更快的要领,也可能是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另外,对孩子采用过激的态度和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他的逆反,孩子年龄虽小但也需要得到尊重,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5) 让孩子觉得“快得值”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的多一些,玩的少一些,最好是一点都不要玩,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还有画画、拉琴等许多事情需要孩子去完成,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帐: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点,起码可以省点力气。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如果想让这类孩子的动作快起来,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能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分门归类,先复习后作业可以节约时间,早晨醒来之后不能再恋被窝,吃饭时不能看动画片,放学回家不能边走边玩。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7)消除分心因素磨蹭的孩子做事情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一些其它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将那些容易使孩子分心的诱因给排除掉,使孩子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之上。比如孩子进餐的时间可能正好是电视里播放动画片时间,于是许多孩子会不时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就边吃边看起来了,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会吃得很慢,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关掉电视机,或者把进餐的时间要么提前要么推后。再如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当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这时家长不要上网玩游戏,不要给朋友打电话唠嗑,不要不时地去问寒问暖,即使是在做家务也要尽量防止发出很响的声音。

8)拒绝包办代劳现在的孩子享受父母了太多的精心照料与服务,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由大人代劳了,于是便习惯性地形成了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即使是面对一些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他也会在那里不紧不忙地磨蹭着,等待家长的援助之手。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一旁依然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剔除对他的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9)巧用比赛法在运用比赛法时,可以有三种方式:A)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促使孩子不断地提高自己。B)让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和他的同学比谁早到学校的计划,并监督孩子此计划的实施情况;也让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作业,并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谁能得第一。C)家长与孩子比赛。竞赛游戏的项目可以多种多样,如比一比看谁吃饭吃得快,比一比看谁衣服穿得快,比一比看谁刷牙刷得快,比一比看谁洗脸洗得快等等。总之,生活中许多你希望孩子干得快的事情都可以作为游戏的项目。

10)增加紧迫感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与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孩子吃饭磨蹭,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就不许他再吃,而且要狠下心来,不到下顿饭不给孩子吃的;孩子做作业磨蹭,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就不许他再做,让他去等着挨老师的批评吧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内容:

(1)早睡早起。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掌握看电视的时间,适当让孩子观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少儿节目;

(2)科学进餐。不偏食是健康学习生活的保证,身体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尤其是孩子的早餐不能马虎应付。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杜绝挑食偏食。

(3)少吃零食,不乱花钱。饮食无规律,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吃零食不卫生。

(4)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主要有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有条理放置自己的生活用品等。

(5)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休闲活动的习惯。让孩子给花浇水,参加游泳、跑步等活动。

(6)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采取示范、讲解、训练、表扬等手段,应注意指导孩子随时用良好的习惯去克服不良的习惯,家长要做出榜样。习惯靠训练、重复,不易养成,也不易改变,因而在培养良好习惯与克服不良习惯的关系上,要把精力放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要抓得早,抓得紧,一旦发现孩子不良习惯,马上就要批评指正,耐心开导,不可轻描淡写而不加制止。孩子刚入学,在生活习惯上还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期间,我们的家长既要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抓重点,那就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份较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把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生活有规律作为训练的重点,以保证孩子以充沛的精力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确培养

1、学习习惯内容

(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是最为关键的,从小养成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困难户。

(2)爱提问题好思考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面对上课的内容几乎每天都要发现新大陆,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追根溯源的“为什么”是孩子爱动脑筋的表现,家长应有极大的热情,鼓励孩子的探究,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

(3)爱读书报的习惯。书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要教育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养成放学回家,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明天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的习惯。

(4)按时认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使孩子养成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学习的习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防止拖拉作业,最后草草了事的习惯的养成。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以身作则,作出榜样。(2)讲清意义,讲明要求。(3)有意训练,坚持不懈。(4)经常鼓励,善用表扬。(5)家校联系,密切配合。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抹杀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抹杀孩子的个性,培养循规蹈矩的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习惯的奴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我们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立起来,把孩子培育成学习生活的机器人。因此,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

2、要尊重孩子的发展。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能要求太高,要循着孩子的目标达成习惯,与孩子一起商量探讨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起制定落实的措施,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用外部压力强加于孩子的过分要求。应该让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孩子自己的原动力。

3、要及时督促检查。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及时督促检查,以确保行为的落实并正确评价,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鼓励孩子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规范的行为适应社会,以诚信的人格走向社会,以健康的身体面对社会,以坚强的意志挑战社会,以努力学习不断创新精神创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每一天。基础就从儿童开始,相信,完美的童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会影响儿童今后一生的幸福。

●与孩子一同寻找学习的乐趣,给予恰当的奖励,孩子爱看电视,不喜欢学习,是因为他觉得学习远不如看电视有趣,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孩子一道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您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您作学生,让孩子觉得要好好地“教你”不可。或者可以与孩子来个比赛,做个红花台,谁优胜就印红花。如果孩子朗读不好,可以请其他的孩子来到家中与孩子一块儿读;如果孩子写字不好,可以找来别人的作业本,让他当医生,治一治有病的字,再帮着改过来,您还可以抓住孩子偶尔一次认真地学习用讲故事或买一本好书来奖励他,让孩子觉得学习中有无究的乐趣,认真学习还会得到奖励。

●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可以列短期计划,也可以列长期计划。学习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例如小军比较爱看电视,制订计划时可以跳过动画片时间,这样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一些。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如果孩子在校表现良好,可以用他在学校的表现要求他在家里也应如此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觉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后要不断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丢弃好习惯。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名词解释:习惯

好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其实就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定式,特别是一种行为的定式,就是使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就去做一件事情的意识。

家长:什么样的习惯才算是好习惯,有什么标准吗?

答:好习惯是有标准可循的。

(1)好习惯要符合科学规律。在生活中依照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助于形成好习惯。

(2)好习惯要符合社会要求。具有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好习惯形成的保障。

(3)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毅力是养成好习惯的内在因素。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好习惯呢?

答:在家庭中,我们要培养孩子有教养、懂礼貌,有责任心,懂得感恩与珍惜,控制情绪、抑制冲动的好习惯。

为了养成孩子的好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具体做法如下:

(1)有教养,懂礼貌

孩子最早接触的礼节是家庭礼节,所以要培养孩子有礼貌的好习惯,当然要从家里做起。首先可以培养“敲门”的礼仪。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房间的门关着,想进去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能进入。同样,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进到孩子房间时,也要敲门,因为尊重是互相的。

(2)有责任心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能更快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承担责任。

(3)要懂得感恩与珍惜

教导孩子懂得感恩与珍惜是必须从小养成的,因为习惯会成为性格,性格又可能决定命运。在家懂得感谢父母,出外才会懂得感谢别人。

(4)控制情绪,抑制冲动孩子的脾气暴躁,有时是遗传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后天的教育,要如何培养孩子控制情绪,抑制冲动的习惯呢?其中有一点特别提到“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如果父母动辄就发脾气,孩子也一定会养成坏脾气,就算当时在父母的压抑之下没有表现出来,将来也一定会表现出来的。

家长:为什么一些看似“小神童”的孩子,却由于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成为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呢?

答:(1)现象:某幼儿园的陈老师介绍,贝贝是个聪明的男孩子,会计算、会背诵唐诗、会小提琴,但是今年入园近一个月,从来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甬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2)分析原因: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误区。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呆在幼儿园里。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由于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培养,必定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造成孩子适应能力差的后果。

“重视智力、轻视习惯”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

(1)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0~6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造成孩子能力低下。学前儿童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而眼下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过分地强调知识的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家长:宝宝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越早越好,虽然说,3~4岁之前是宝宝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宝宝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宝宝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比如说,宝宝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贴着身体不舒服,他总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家长每次都必须尽可能快地帮他换掉。长大一些见到衣服脏了,宝宝主动告诉家长,马上就可以换上干净衣服并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我行我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

家长: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改起来这么困难呢?

答: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势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宝宝养成坏习惯。

家长:如何才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受环境影响的,有的孩子要求抱着睡,这一定是家长培养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跟随大人晚睡的习惯造成。要纠正这种现象,首先要培养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习惯。例如家长不要在孩子睡前,把他抱在怀里,一边拍,一边嘴里哼着曲调,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家长也不要把孩子搂在自己被窝里,让孩子含着东西或吃着被子角睡,这些都是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孩子非要在这些条件下才能入睡,如不依他,孩子便拒睡,使家长为了小孩睡眠问题,搞得十分疲劳。

(2)固定睡眠时间

要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习惯。到了睡觉时间,要给他创造一个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光线柔和舒适安静,不要大声吵闹,睡前不要过分逗弄孩子,不要让他太兴奋,也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让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时睡不着,不要吓唬他。否则,会使孩子睡不好。再则,要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习惯。如果孩子晚上睡得早,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早晨是容易被唤醒的。家长不要因为看电视或忙于其他事情,使孩子不按时睡觉,这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早上不要睡懒觉或在被窝里与孩子逗着玩,让孩子在床上吃早点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养成孩子懒床的坏习惯。所以讲,一旦孩子有了规则的睡眠习惯,就要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轻易变动。

家长: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哪些?培养的要点是什么?

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可减少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家长一定要多注意,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1)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漱方法:只要孩子能够着水管时,应在大人的照看下,让他在流水下自己将脸、耳后、颈部、手腕等处洗干净。

(2)勤洗手:要让孩子养成早晚洗手洗脸,外出回家、吃东西前均洗手的习惯。要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弄脏手、脸后随时洗净。

(3)刷牙、漱口要按时:孩子两岁时,开始用凉开水漱口,岁时让其饭后漱口,开始学刷牙,早晚各一次。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式。

(4)洗澡、洗脚、勤换衣: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洗澡,孩子不习惯时,可先让其拍水,待熟悉后再下水。大人帮助其洗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3~4岁的孩子应学会让其在洗时自己用毛巾或手擦前胸、胳膊、腿。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4~5岁的孩子就应在大人的帮助下洗脚了。夏天应天天洗澡、换衣,其它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

(5)勤理发,勤剪指(趾)甲。孩子的头发以整洁、大方为宜。指甲长了,藏污纳垢,很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其自己修剪。

(6)擦鼻涕也要讲究方法:大人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一岁半的孩子家长应提醒他用手帕擦鼻涕。2~3岁的孩子就应自己学会随时用手帕擦鼻涕。总之,如果家长应勤督促、多指导,多用语言鼓励孩子,一定会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答:“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这个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给孩子怎么吃直接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和他们成人后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一环,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同时,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2)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

①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圆了,真香”等等,从此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

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

③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3)让宝宝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条件和帮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任孩子漏撒,洗净孩子的手让他去抓,同时还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确方法,指导孩子学习怎样不会把饭粒撒落在地。

(4)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

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一个方法。一个整洁有序、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可以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孩子感受进餐时的快乐气氛,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

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5)慎选零食和饮料

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体验,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二则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饭前吃,更不能饭不吃,零食补。不要养成以饮料代水代汤的习惯。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糖精及化学添加剂都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并妨碍孩子对白开水的补充,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家长:面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答:老师们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因为过度依赖父母而导致的“不自立”的行为,这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各位家长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1)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自理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比如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不要去帮孩子穿衣服;孩子会自行大小便了,那么,这件事情我们就不再去管。有些事情只要孩子能做了,我们就让孩子去做,绝不提供没必要的帮忙和代劳。

(2)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让孩子尝试着去做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就是说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相应的能力,比如三四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穿衣服、洗手帕等,到了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收拾房间、洗衣服、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同时要鼓励孩子多作尝试,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要随便去禁止。比如孩子对电感兴趣,那么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试验。

家长:孩子的玩具总是满屋子到处都是,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收放玩具的好习惯呢?

答:宝宝不收拾房间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培养他学会收拾自己东西的习惯,怎么做呢?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1)配合的环境——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

家中的书柜空出较低的一格或一层给孩子,再指给他看:“这格是放爸爸的书,这格是放妈妈的书,这格呢!就放你的书,以后你看完书就要放回这个格子。”让他觉得受重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使用空间。利用家中现成较大的纸盒、塑料盒收纳玩具、积木、图书等,就像每个人都有家一样,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地方。为了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小贴画,或是孩子认识的汉字。这样,不但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的习惯,同时学习分类的概念,亦可培养他辨认形状、认字、读写、小肌肉技巧的运用等能力,一举数得。

(2)正确的示范:

幼儿是看着学、听着学、做着学。大人要时时表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的小动作,再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知道因果关系),例如:如果玩具乱丢,没有收拾好,下次则不容易找到,或谁不小心踩到会摔跤,或因为到处都是玩具,就没有地方做其它的活动等。

(3)多赞美鼓励、少批评:

“你的小手真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收拾好!”激发他学习的动机,养成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也要容忍他做得不好或动作慢,给他机会多学习、练习,熟能生巧,成为自动自发的习惯。

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答:(1)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听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触各种文章的内容,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也很好。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动,孩子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思考力、解读力也同样得到培养。

(3)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有一个调查显示,父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被调查的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级学生中,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如父母阅读报刊杂志一项,优秀生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后进生组。所以家长平时多注意学习,提高自己,不要只要求孩子。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孩子共同提高。

家长:如何养成孩子做事情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答: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有极个别的孩子,长时间地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任何事情都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的孩子可能存在感觉统和失调,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

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答: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应该向培养孩子的其它习惯一样越早越好。

要让孩子尽早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就要像孩子婴儿时期学走路一样,争取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遇到问题和困难能够自己思考、解决。

孩子一旦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拥有了一生进步向上的原动力,这样的孩子自然会自发、自主地用功,也就不会感觉学习很辛苦了。作为家长,要注意称赞孩子、鼓励孩子,让他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家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如何纠正?

答: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游戏和学习中,有一些不良的习惯,要及时纠正。逐步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家长切忌着急,要耐性引导。

(1)案例:孩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容易分心。

指导策略: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最好多陪伴孩子一同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兴趣,及时交流。当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后,要及时鼓励孩子。

(2)案例: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冲动做出错误答案,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不愿意按照规则做事情。

指导策略:家长在指导的时候,一定不要事事都依照孩子的想法,听之任之,当发现孩子任性或者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家长要与孩子多玩规则性强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同时在家庭生活中,要制定一些小规则,家长和孩子一起遵守。

(3)案例:孩子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动个不停,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

指导策略:学会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规定时间,与孩子进行安静的小游戏,比如阅读、下棋、走迷宫。在与孩子游戏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的要求。在与孩子外出过程中,要给孩子讲解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规则,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社交习惯、学习习惯等,在众多习惯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人成才的关键。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在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为重要。一方面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当动力定型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贺家弄幼儿园多年在实践《3.3.3智能课程》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引进的特色课程。它是以幼儿基础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个体操作性探索游戏活动为基本课程形式的素质教育课程。它自成体系分年龄段针对幼儿在思维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基础能力,即认知、记忆、评价、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等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以幼儿独立探索、主动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核心追求,强调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思维训练过程就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过程,鉴于此课程的独特优势我们选择以它的多元组织实施为载体,来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并努力探寻以一个好的课程实施来有时推动幼儿的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1.《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由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研究所经过近10年研究开发的幼儿园思维教育的标准课程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结构化的智力游戏教学活动,以幼儿个体操作式的学习为主,幼儿在游戏情境下,借助对大量游戏材料的操作,完成对问题的探究,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课程。

2.学习习惯是指: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3.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游戏、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善于表达思考的习惯、质疑、反思、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4.《在幼儿思维游戏课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以《幼儿思维课程》的多元组织与实施为载体,在实践中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理论的依据:

1.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

2.以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为教育学理论依据建立了课程的游戏活动设计和课程的实施体系。

3.以教育家叶圣陶养成教育理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体系。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目标与策略,形成本园“好习惯伴我行”的教育特色。

2.探索《思维游戏课程》与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1.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独立取放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建立合理、明确的操作常规,养成认真有序的操作习惯。在游戏中善于独立思考,不企望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活动前有倾听活动要求和提示习惯;活动中有倾听其他同伴的发言或回答的习惯;

3.练习反思习惯的养成。活动后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路径:我是怎样做?(解决问题用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解决问题依据的原理)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4.总结归纳习惯的养成。能初步将所接受的有益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能抓住重点和关键。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课题组教师筛选日常研究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论,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顺序来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经验。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方法。

3.家园共育法:重视收集评价幼儿的基本材料,如:通过录音、相片、作品的方面的材料,对幼儿进行纵向评价,并定期向家长展示幼儿游戏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幼儿园与家长加强交流与合作,对课程实施形成思想上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在每个单元的游戏活动后的家庭亲子游戏活动中指导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个性化学习强化幼儿园课程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幼儿学习的好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二)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

选取本园小班、中班两个实验班

2.精选活动内容:

在课程正式实施前,教师根据课题要求与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对学期、学年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结构安排上充分考虑幼儿思维发展、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性特点,关注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将思维课程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推动园本课程的建设。各年龄段内容要求举例如下:

小班: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重点进行常规培养,使幼儿养成认真有序的操作习惯、收拾和整理自己的游戏材料和物品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习惯。A按指令要求挑选活动所需的游戏材料。放置桌面,暂不用的材料放回口袋中和,并将口袋放到指定的地方。B操作认真,取放材料轻拿轻放,注意保持桌面及游戏材料的整洁。C游戏中遵守规则要求。D游戏结束时,检查材料是否遗漏,将游戏材料整齐地放入袋中。

通过主题活动《多彩的世界》、《讲故事》、《配对对》、《小熊的家》、《珍珠连连连》、《动物王国》等,对小班幼儿进行图形评价、语义认知、图形认知、图形聚敛、符号评价、行为记忆这六个方面进行训练,将训练的内容相互结合,提供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自然习得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学习、独立操作游戏材料、认真有序的操作等好习惯,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中班:在游戏中重点培养幼儿有好问、乐于倾听、爱动脑的习惯。学会自我控制树立学习自信心。

通过主题活动《生活中的秘密》(语义认知)、《甜点之家》(图形聚敛)、《梦幻山谷》(图形评价)、《汽车城》(符号记忆)、《动物园的新成员》(符号认知)、《小魔发师》(图形发散)等培养幼儿的综合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大班:重点培养幼儿善学、乐交流、好挑战的好习惯。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会反思、巧归纳等方面突出培养。

通过主题活动《关系网》(语义发散)《图案乐园》(图形认知)《森林里的故事》(行为发散)《卡片列车》(符号认知)《图片管理员》(行为聚敛)《立体图画》(图形记忆)等培养幼儿表达交流、反思归纳的好习惯。

3.遵循研究原则

A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游戏材料提供做到幼儿人手一份,以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感知的欲望,促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倾向。

B实践性原则:幼儿是在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支持性参与,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C循序渐进性原则:每个活动单元的顺序按照从易到难进行,小班以图形类为主,而从小班到大班图形类逐渐减少,符号类逐渐增加。教师在实施中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游戏单元顺序。

D创造性原则:师生在使用操作材料游戏过程中,鼓励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做到“一物多玩”。

E家园共育原则:幼儿园课程向家庭延伸,亲子游戏呈现个性化学习,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激发创造性思考,更有效地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

F:游戏规则性原则:即关于动作的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和被禁止的活动规则,规则从属于游戏的任务,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

4.形成指导策略

A、心理调适及诱导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缺少自信等情形,如果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要酌情因因势利导,予以适当鼓励;如果是幼儿感到困难、不敢尝试或想依赖成人造成的,可以对他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切忌直接告诉幼儿结果或说他真笨。养成喜欢学习的习惯

 B、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当发现幼儿操作中的为题是属于智力或动手能力方面的障碍时,要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果是动手能力上有问题,切不可代替操作,而应告诉他操作的要领及步骤,鼓励他自己动手完成。养成独立学习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C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规律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获得,在游戏中应引导幼儿在尝试错误中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幼儿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回获得成功。在游戏结束时,在师生互动中梳理提炼零散经验,升华到概念层面或得出规律。养成倾听、反思、归纳、总结的习惯。

5、将思维游戏活动课程有机地融入到幼儿园综合课程之中。

我们分别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将思维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程进行有机地整合,有意识地将游戏内容合理分布在幼儿一日活动课程之中,如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个别活动等。有效地改变原有教学思路,我们不是把“东方之星思维特色课程”看作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将东方之星思维游戏活动与我园园本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看作成一个教学活动的整体,互为补充、贯穿其中。我们以语言发展为切入点、将观察、阅读、说话融入东方之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在游戏前认读游戏的名称;通过游戏认读文字来认识一些公共场所的名称等;通过语言、文字的刺激促进幼儿的分析、理解能力。如在小班游戏“小熊的新家”第三个游戏中,重点是培养幼儿将同一物品按其含有的不同图形进行多次分类。小朋友不仅认识了游戏的名称而且在游戏中理解了包含的关系。幼儿不仅能够找到包含的图形,而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观察卡片指着某一图形说:“因为XX小熊喜欢什么图形所以我要送给它”。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观察,卡片上还有什么图形、还可以送给哪只小熊?让幼儿观察、思考、判断,在此基础上理解为什么将卡片既能送给小白熊还能送给小棕熊,理解了图形的包含关系。同时,我们也将思维课程的操作材料、思维方式的培养的有益经验灵活地运用到综合主题活动中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相结合使幼儿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五、研究成果

(一)幼儿综合能力获得了发展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了实验班的幼儿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为独立性特别强,特别喜欢参加学习活动,学习热情高、注意力集中,尤其在问题情景中特别勇于接受挑战、能独立思考、努力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初步形成较好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

1.学会了倾听,提高了语言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实验班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强,在每学期幼儿语言能力测评中,幼儿的语言倾听理解能力表现突出,专注时间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清楚,学习热情高涨。

2.学会了反思,提高了迁移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班的幼儿在游戏、实践活动中能运用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尝试的方法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迁移原有经验,解决问题。并形成初步的反思过程的学习习惯。

如在润扬大桥主题结构游戏中,实验班幼儿从参观入手,通过讨论交流将观察到的桥体外型特征以及周围设施设备功能一起绘制出设计图,然后利用废旧材料、结构玩具想象建构润扬大桥,在建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遇到困难,这时实验班幼儿特别善于找问题,喜争辩,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此结构游戏获得京口区游戏比赛特等奖,并向全市开放了活动。

3.学会了合作,提高了交往和交流的能力。

在东方之星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提供了交流、学习、评价的氛围而且设计了合作性学习的规则游戏。如:大班的游戏“关系网”就是两人在一起进行的一种规则性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不仅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去发现同一事物间可能存在的多样关系,只要合情合理,能说的越多越好;同时在游戏中能互相监督,说的关系是否正确、棋子迈的格子是否对、有的甚至考虑说出另一种关系而迈出更远的一步等。游戏中幼儿不仅知道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掌握了游戏的规则与玩法,在交往与交流中获得发展。

(二)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两年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理论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能敏锐的察觉幼儿的能力结构的个体差异和兴趣,为他们自主的探索活动提供适宜的支架;教师还要不断地创造认知冲突,支持和促进幼儿学会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鼓励和支持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注意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交流和观点冲突,激发和扩展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和交流。

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参与,实现经验分享,利用集体的智慧,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是研究者,是实施园本课程的核心,课题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两年里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撰写、行之有效的多篇教育活动方案和教科研论文向省、市、区有关报刊投稿。共发表论文10篇,并有32篇论文、32篇教案获奖和26篇案例,其中国家级24篇,省级9篇,市级27篇。教师们创编了琅琅上口的“好习惯助成长”童谣,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里,提醒幼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学会了一些生活常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在市报刊报道。获得市级“好习惯伴我行”教育方案一等奖,同时,教师编排了说唱节目,在区文娱汇演中获得特等奖。

(三)幼儿园呈现了可持续发展势态

1.幼儿园已初步形成学习--思考---实践---自我培训---再实践的园本教研的文化氛围,多次与丹阳师范小学幼儿园结对互动交流;并形成以我园为中心带动片区教研;与京口区红缨幼儿园、船艇幼儿园、小米山幼儿园、梦溪幼儿园结队帮教,与丹阳新桥幼儿园、丹阳附属幼儿园、大港幼儿园、中山路中心幼儿园对口结对交流活动,与小学开展低幼衔接探讨研究活动。2005年12月1日东方之星北京总部南京分部在我园开展了《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倪敏主任,南京市白下区教师锦绣学校教研室马瞬琴主任、东方之星北京总部李荣玲老师和李颖老师给予了精彩点评,专家们对我园开展的思维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在镇江市幼儿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幼儿园承担课题能力在提升。目前承担了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个,市级课题4个,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两年来,我园先后被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全国先进单位”、“科技部科普基金项目《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纲要》实施示范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先进单位”“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镇江市绿色幼儿园”、“京口区文明单位”、等众多荣誉。

六、问题与分析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将好的学习习惯变成幼儿早期的有益经验,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在与幼儿综合课程整合等方面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一.生活、学习习惯决定孩子们今后的命运

1.习惯决定孩子们的行为。

2.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孩子们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特征是什么。

1.行为有规律而且符合他积极的长远目标。

2.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能够收拾和处理好自己的房间、用具和穿戴。

3.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4.能够较长时间地从事学习活动。

5.能够与父母、老师以及同学进行流畅地沟通。

三.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首先要认识到让孩子改掉以前不良习惯会有一定的困难。

(一):不良习惯总是或多或少地给孩子带来过快乐和好的体验以及感觉,要抑制这些旧习惯就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孩子不愿意放弃旧有行为习惯。

(二):不良习惯的产生是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某些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或者是很重要的。

(三):孩子对自己应该做的事和要走的路并没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和认同(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强烈的成就动机)。

2.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目前的现状和今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3.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为孩子找到一个适合的榜样,给孩子指出他如果努力就能够达到的成功目标。

4.要让孩子明白到他要想努力就可能要付出的代价,让孩子有个心理上的准备。

5.尽量远离或者撤消那些容易引起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刺激源

6.提供家长能够给予的支持并激发出孩子的斗志。

7.找准时机启发孩子自主地去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时间安排表,让孩子在有父母协助执行奖惩的环境中慢慢建立起新的习惯。

四.培养和巩固好习惯的关键是什么。

1.所有家庭成员要有一个对孩子的一致性要求。

2.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好坏行为进行及时的奖励和惩罚

幼儿个性思维训练课程在我园开展已经五年了,我们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与探索,与该课程课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第三届中国幼儿思维教育研讨会即将开幕之际,谈几点对思维活动的体会。

  一、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能更好地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的活动“小精灵到小镇”是一个关于图形发散的游戏,在活动中,设置了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两座建筑物之间寻找多条可走的路线,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当我们的孩子刚开始接触这个活动的时候,操作起来特别的困难,因为我们这里地区的特点决定幼儿活动范围小,行走路线很单一,比如从家到幼儿园只有一条路可走,没有另一条可选择的路线,所以,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幼儿对多条可选择的路线不理解,在划线的过程中费了很大的周折,但是,通过游戏训练之后,孩子们的思维开阔了,不但知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走法,还知道自己去比较哪条路更近些,那条路远些,从而训练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探究寻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SPAN>

  二、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显著效果。

  有的人会操作复杂的活动但表达不清,有的人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说不出来,这些现象不但在幼儿中常见,在成人中也很常见,我们知道,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幼儿时期能够得到好的锻炼,就能够有好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维活动的每个游戏中,不仅仅能让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还有可贵的一点就是能够让幼儿多开口说话。能让孩子既会动手操作,又会动脑思考,又善于完整表达,我认为能够全面地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活动就是思维训练活动,每一个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有让幼儿了解并说出“为什么”的环节,比如,在“小胖猪”―“有趣的照片”这个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幼儿了解有几个圆点的房子里面就住着几只小胖猪的同时,会对幼儿提出问题:你手里的照片上有几只小胖猪?他住在哪个房子里?为什么住在这个房子里?孩子通过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清楚、完整地表达。其实,思维训练的每一个游戏都是这样循序渐进的,他是一个多元活动的组合,适合幼儿口语的全方位发展和提高。

三、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合作与交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共同提高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很多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可见,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非常重要。在思维游戏课程中,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求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和操作,还在每个活动中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环节――给幼儿合作、交往的机会,可以小组或集体探讨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比如:托班的“洗澡”这一活动,教师在幼儿掌握和洗澡相关的物品之后,设计了一个同伴互相洗澡的环节,在操作的同时让幼儿互相协商,学习交流、学会沟通,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思维课程的亮点,也是思维课程今后发展的一种方向。

作为一个刚步入正规小学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大期望和心愿。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我们许多的家长不惜舍弃难得的周末,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和“陪读”,到最后、都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还有的家长不惜用重金为孩子请家教,或选择好的学校,谋求好的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常言说得好:十个孩子九个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真的就成龙了吗?

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工作中都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何况孩子们是由一个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童话世界走向正规化的教育基地。我们必须细心、耐心的从一点一滴的来做,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以下是我的孩子进入正规化教育的一点真实纪录,愿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一、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做孩子认真倾听其心声的朋友。得到孩子充分信赖,让孩子能够做到对您畅所欲言。适当加以引导,对孩子要自信和信任。启发诱导。明知故问,指点途径,让孩子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表率意识。表率,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及时纠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孩子刚从幼稚园步入到正规的教育机构,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了,也听懂了。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能就做错。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容易写错字或答错题。而此时,我们的家长就会非常的生气和恼火,冲动的想揍他一顿,以解心里的怒气!而在这时、我们则必须冷静,冷静的分析,冷静的面对,冷静的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自己的错误,不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搞的复杂和扩散。否则:日积月累,难免不给孩子的心里覆上一层恐惧和阴影。等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时,恐怕已悔之晚矣!

四、给孩子信心、磨炼其意志,知难而进。当孩子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增强自信。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您一定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态度、要让他去理解、去分析、去认识,困难不是永远的。要让孩子在逆境中学着去探索,去求索。这样才会达到磨炼其意志,让其在逆境中前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和收获呢?

五、孩子是一匹马,家长就是一条鞭。爱孩子、就要给他的学习和行为作出一个明智、明确的规范,不要一味的娇、宠。否则:您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经历、才会懂得,有了懂得,才会有所得。

六、顽皮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会变的非常的机智和敏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但: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七、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必须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一定要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如: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学年,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计划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一定要是落实和实施。严格要求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尽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愿意遵守规范,乐于执行有关要求。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八、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魄力绝对不可忽略。家长一定要和老师经常联系,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比我们更清楚更了解。也可以请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认真的去想,去听,去思考,去探索。在孩子的心里,老师是最神圣不可侵的。

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对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要表现出肯定和赏识的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让孩子拥有快乐和自信的心理,让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夙愿和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让我们来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吧。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重要的有:

  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刻苦认真学习,一丝不苟;

  守时惜时,学习计划有序;

  勤于思考,不拘泥于定式。

  人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中年级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

  积极的生活习惯,就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益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消极的生活习惯,就是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主要有:心胸豁达,情绪乐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生活规律,善用闲暇;营养适当,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酗酒;家庭和谐,适应环境;与人为善,自尊自重;爱好清洁,注意安全。

  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有:吸烟;饮酒过量;不恰当服药,包括未经医生处方服药和不按医嘱的方式和剂量服药;体育活动不够或者运动量过大;热量过高和多盐的饮食,饮食没有节制;不接受合理的医疗处理,信巫不信医;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

  经调查,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回家后,都把家庭作业、智力游戏、阅读书籍放在娱乐、看电视、玩游戏机之前。

  一般而言,习惯的养成常经历3个阶段:

  制度制约。此时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为略显被动,却是必经阶段。例如孩子做完作业需要检查,有时还需要家长提醒,逐步养成习惯。

  自觉行为。在此阶段,行为由他人督促变为自我督促。这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后问自己:我检查了吗?

  自动行为。连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时候,行动已经自动化了,已经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如果不检查,自己就会觉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细检查之后才坦然。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

  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早越有效,小事不放松,一点一滴地努力,坚持不懈,方见成效。

  怎样教孩子坚持下去

  父母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拿主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减少依赖性。当孩子断然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所能产生的后果负责。这样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骚。英川6岁时愿意学钢琴,父亲也希望他能学一门乐器,以提升生活品质。在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后,父亲告诉英川,学钢琴跟学别的本领一样,都是有困难的,你再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告诉我。一旦学了以后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英川作了承诺。两年以后,英川对每天的练习厌烦了,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父亲跟他谈心,并激将他:“当初你可是答应过我的。我们是男人哪,答应了的事,做出的承诺是一定要努力去实现的。”此后,这个9岁的“男人”发奋努力,现在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了。

  教孩子拒绝垃圾文化

  人要有自制力,人如果没有自制力将来是不能成大器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帮他选择一下。口袋书是放在口袋里的小书,小书也有好有坏的,并不是说口袋书都不好,就是一些黄色的、淫秽的东西不要看,健康的孩子不要去看这些东西,爸爸妈妈要发现了就没收。怎么去选择呢?我觉得您可以带着孩子上新华书店,和他一起去评论,什么样的书好,什么样的课外书是不错的,让他有一个辨别是非的观念,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教育是在比较中实现的。咱们有的时候,教育特别简单化。我觉得十岁的孩子,正是认知的时候,你可以带他从课外书说起,在比较中去认识,天下没有好的东西,只有合适的东西,要选择最合适他的东西就好了。

我: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刚步入正规小学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大期望和心愿。

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我们许多的家长不惜舍弃难得的周末,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和“陪读”,到最后、都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还有的家长不惜用重金为孩子请家教,或选择好的学校,谋求好的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常言说得好:十个孩子九个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真的就成龙了吗?

我们做家长的在日常工作中都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何况孩子们是由一个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童话世界走向正规化的教育基地。我们必须细心、耐心的从一点一滴的来做,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以下是我的孩子进入正规化教育的一点真实纪录,愿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一、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孩子的朋友

尊重孩子、做孩子认真倾听其心声的朋友。得到孩子充分信赖,让孩子能够做到对您畅所欲言。适当加以引导,对孩子要自信和信任。启发诱导。明知故问,指点途径,让孩子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此唤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二、率先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有表率意识。表率,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环境。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及时纠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孩子刚从幼稚园步入到正规的教育机构,经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毛病。比如:上课的时候孩子很认真地听老师上课了,也听懂了。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粗心,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能就做错。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容易写错字或答错题。而此时,我们的家长就会非常的生气和恼火,冲动的想揍他一顿,以解心里的怒气!而在这时、我们则必须冷静,冷静的分析,冷静的面对,冷静的找出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自己的错误,不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搞的复杂和扩散。否则:日积月累,难免不给孩子的心里覆上一层恐惧和阴影。等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时,恐怕已悔之晚矣!

四、给孩子信心、磨炼其意志,知难而进

当孩子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增强自信。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您一定要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态度、要让他去理解、去分析、去认识,困难不是永远的。要让孩子在逆境中学着去探索,去求索。这样才会达到磨炼其意志,让其在逆境中前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和收获呢?

五、孩子是一匹马,家长就是一条鞭

爱孩子、就要给他的学习和行为作出一个明智、明确的规范,不要一味的娇、宠。否则:您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经历、才会懂得,有了懂得,才会有所得。

六、顽皮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会变的非常的机智和敏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但: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七、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必须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一定要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如: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学年,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计划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一定要是落实和实施。严格要求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要尽量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愿意遵守规范,乐于执行有关要求。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八、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魄力绝对不可忽略

家长一定要和老师经常联系,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比我们更清楚更了解。也可以请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认真的去想,去听,去思考,去探索。在孩子的心里,老师是最神圣不可侵的。

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对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要表现出肯定和赏识的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让孩子拥有快乐和自信的心理,让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夙愿和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让我们来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吧。

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七种方法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为重要。一方面,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当动力定型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乐学”、“会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

然而,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简单事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利用兴趣法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例如:讲解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又如: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画彩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美——在雨后,带领幼儿去观察天边出现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儿学画曲线,直接让幼儿绘画,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而教师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孩子们高兴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虫……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亮的彩带、美丽的舞蹈动作,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画出的曲线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二、大胆实践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一日活动中及各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一是在课堂上,教师抓住每一个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多想、多说、认真听、细心看。幼儿说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出是“怎样想……”就是要求幼儿知其然;二是提供机会,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法、实践法、操作法,引导他们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插一插,养成爱探索、勤实践的习惯;三是抛砖引玉,激发创造。教师抛出问题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幼儿创新的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创设“爱”的氛围,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交流合作,使幼儿产生积极学习态度。如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发展性思维,好的学习习惯,不满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

三、细微入手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循序渐进法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五、持之以恒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六、榜样示范法

正确地树立榜样,在各种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应适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幼儿所表现出的错误行为,通过严厉的批评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筑起防止违规行为的心理防线。但注意: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比如:给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儿的表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园同步法

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讲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举办家长学校讲座、请家长进课堂、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进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开展主题亲子教育活动、家园同乐会、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栏目、进行家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的习惯及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和要求,更多地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此外建议家长参考幼儿园常规要求和方法,如什么时间进餐、什么时间睡觉、如何进餐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学习常规,促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家园要求基本一致,以便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老威特一向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在学习中,即便妻子和女仆人问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可见,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老威特还培养威特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老威特这样的教育方法,一定会使孩子牺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识及玩耍的时间。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正是由于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威特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

从小威特与一般孩子的行为方式看,这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很严格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他的教育方法好,这并没有使儿子感到痛苦。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即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使他们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对孩子的教育,同砌砖一样,必须打好基础,威特父亲正是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教育细节之五十九:

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老威特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根据这个道理,威特父亲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他从未以“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稍长大后再严格一些”这条似是而非的做法来管束儿子。

纵观当今大多数父母,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不行,有时却又变得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了父母的“禁律”可以打破的烙印。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见,无主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老威特为了培养儿子的善行下了很大功夫。从小就给他讲自古到今行善的各种故事。只要威特做了好事,就马上表扬他:“好!做得好!”有时还在妻子和亲友面前表扬说:“威特今天做的这一件事很不错。”当然,他这种表扬也不会做得太过分,以防儿子产生骄傲情绪。而且也不是到处张扬,只是对少数了解他教育方法的人提及。

在威特稍长大一些以后,父亲就给他背诵各种道德诗。德国有很多讴歌仁爱、友情、亲切、有度量、勇气、牺牲等方面的诗篇,威特刚刚几岁时就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了。威特父亲还为他做了一个“行为录”,将他做的好事记到上面留做永久记念。由于这种种鼓励,幼小的威特就立志要一辈子多做好事。

就像培养儿子其他方面的习惯一样,在培养小威特善行方面,老威特也从不强迫他去做,而是将功夫下在让他以此作为一种乐趣上,让他享受做了好事和克制自己时的喜悦。当然,让孩子理解和记住这些喜悦的趣味确实很难,但也决非不可能。

威特父亲下力气培养威特的善行是为了使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为此,他常向小威特讲述有关做坏事的人遭报应的故事,并对这些人的恶行加以严厉的批判。老威特也用这些反面典型作为劝诫威特从善的手段。

劝诫行善的目的与培养善行的目的多少有些不同。对于前者,老威特一般以钱作为奖励,而对于他所做的善行,则不给钱,而是写入“行为录”中去。概括来说,他的宗旨是:“学习为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

为此,老威特在奖励儿子时,往往对这两个目标兼顾施用。如果威特学习好,就每天给他一个戈比作为报酬,但如果他学习很好,可是行为有过错,那么威特就领不到这一个戈比的报酬了。对于这一奖励制度,老威特的记载非常令人感动: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儿子犯了错误时,会主动地说:“爸爸,因为我今天犯了错误,所以不要钱了……”这时,我由于激动甚至想给他两倍的报酬。但是为儿子着想,我不得不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说:“是吗?爸爸不知道。那么明天做件好事吧。”

实际上这时我内心里是很难受的,为了表达我对他的爱,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亲吻他。

也许有父母会问,为了鼓励儿子学习,老威特为何用钱来作为奖励呢?原来,这是威特父亲为了让他懂得“学习能带来现世幸福”的含义而采取的一种此较实际的方式。他在书中写道:“虽然不好意思,但只要儿子学习好,我就每次给他一个戈比。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切身体会到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

给他的钱怎么处理呢?老威特教儿子尽量花得有意义一些。比如,让威特懂得买点心之类没有意义,而买工具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还比如,有时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

教育细节之六十:

在美国,各学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爱心的培养,许多中学都要求学生们参加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老威特实施的这种教育,是为了让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所以使威特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他不仅对同胞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之类也富有于怜悯心。

有很多孩子存在挑食的毛病,讨厌吃青菜,长时间下来体质变弱。对于厌食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分析:

当孩子们吃的零食过多,很自然地就会影响他主食的食欲。不要说孩子,就连成年人吃了很多零食以后都无法正常进餐。因此,可以采取逐步减少零食供应量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

同时,采用“自然疗法”,也就是让孩子们随着胃的感觉来进食。孩子如果饿一天可以吃十顿二十顿,孩子如果不饿,也可以一顿不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自然会恢复到正常的进食的状态。

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对于一种蔬菜,例如白菜孩子可能爱吃也可能不爱吃。此时,要想让孩子不讨厌白菜,可以采取调动孩子形象思维的方法,为孩子编一个的小故事,你可以说:“你的肚子里有很多细菌,都是一些十足的坏蛋,你要想战胜他们,就要有大量的能量,而这种小白菜里面就有你需要的能量,只要你把它吃下去,你就会有力量把那些坏蛋赶跑!”

教育细节之六十一:

人是情感动物,要充分调动人的情感意识及孩子的形象思维意识,引导孩子慢慢地、主动地去吃为主,而非强迫。

孩子在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特别马虎孩子的马虎问题,首先是父母认识上不完整的问题。父母应当首先传输给孩子一种“整体成功”的意识。所谓整体成功意识,是说成功是诸多步骤成功的总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整体成功离不开每个过程的成功。

例如,当孩子在做数学题时,如果是一道很难的题,往往孩子们经过一番思考,最后,终于想出了解题的思路,但却忽略了计算过程,结果所得的数值还是错的。这就是说孩子缺乏一种整体成功的意识。所以,重视每一步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

要解决孩子的马虎问题,还要调动孩子的竞争意识。孩子们通常是喜欢争强好胜的,父母完全可以顺应孩子的这一特点,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与孩子积极竞赛,先是比谁做的快,然后再比谁做得好,周而复始,培养孩子们的耐心与毅力,从而增强他的整体成功意识。这里再次强调三点:

第一,孩子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采取陪读的方式,千万不要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听音乐以及做其他孩子所感兴趣的事。

第二,要强调松散式教学,人随心而动,孩子的心在哪里,哪里便是真正的课堂,所以,要注重在现实生活的点滴中改正孩子们马虎的毛病。

最后,当孩子由于马虎而没有把事情做好时,家长应当及时告诉孩子,马虎所给他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到马虎为自己带来的害处。

教育细节之六十二:

对于孩子而言,马虎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家长首先就是要有信心和耐心。在生活的细微处,随时帮助孩子去感受因为马虎而带来的不便,只有让孩子感觉到问题的重要才是最根本的,家长觉得重要是无济于事的。

根据斯特娜夫人在《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的记叙,她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五官(耳、目、口、鼻、皮肤)开始的。在她看来,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与开发,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须尽早开始训练。

在五官中,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斯特娜夫人知道,母亲的悦耳歌声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她不会歌唱,非常为难。好在她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即对婴儿轻轻地朗读威吉尔的诗《艾丽绩斯》,证明效果很好。当她对女儿轻轻地朗读这部诗时,女儿便能马上静下来并很快入睡。以后,斯特拉夫人又对其他的孩子做过类似的试验,效果一样。以她的经验,多数摇篮曲婴儿不是都爱听,但《艾丽绮斯》是一部最出色的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极好的摇篮曲,因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在维尼夫雷特出生后6周,斯特娜夫人就对她朗读各种英文名诗。随着诗的语调的变化,孩子的反应也在变化。当朗读坦•尼森的《他的逝世》时,她就安静下来;当朗读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桥上》时,她就兴奋起来。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维尼满1周岁时就能背诵《艾丽绩斯》第一卷的前10行和《他的逝世》了。

斯特娜夫人强调,让女儿背诗绝不都是强制性地硬灌,而是让她顺其自然地学会的。以《他的逝世》为例,由于维尼夫雷特非常喜欢,她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祷似地背诵它,因而很快就能熟练背诵了。

斯特娜夫人还让女儿每天听古今的名曲。为了使女儿形成音的观念,她还为女儿买来能发出乐谱7个音的小钟,分别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发带。给它们分别起名叫红色钟、橙色钟、黄色钟等,每天敲这些钟让她听。女儿还不到6个月时,就能按她说的名称——青色钟、紫色钟等准确地敲了。斯特娜夫人认为,这是同时形成声音和颜色观念的有效方法。斯特娜夫人还经常让女儿看用三棱镜映在墙壁上的虹,孩子也很喜欢看。

教育细节之六十三:

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斯特娜夫人在孩子房间的四周挂上了各种名画的摹本,及陈列大量著名的雕刻仿制品。从女儿小时候起,斯特娜夫人就抱着孩子识别屋中的各种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将这些物品的名称念给她听。同时,也将屋里所挂的名画和雕刻的名称念给她听。据她观察,孩子起初只注意画的颜色,后来,渐渐地也懂得了画中的含义了。

孩子智能的开启中,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于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由于斯特娜认识到画的重要功能,在小维尼还不懂事的时候,她就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鸟兽的画儿给她看,还让她看有美丽图画的小人书,并读给她听。她总是能安静地听着,这表明孩子尽管什么都还不懂,但已经对母亲的声音和画的颜色开始感兴趣了。此外,斯特娜夫人还经常把同女儿谈话的内容绘成图画,用这种方法增长孩子的知识。

为了发展女儿对色彩的感觉,斯特娜夫人还买来检查色盲用的“测验色系”来作为女儿的玩具。用这种玩具可以开展各种游戏,斯特娜夫人还特别向有男孩的母亲推荐过这种游戏,因为男孩与女孩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因此,男孩若不从小就开始发展色彩感觉,那他们以后对色彩的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她还给女儿买来了五颜六色的非常美丽的小球和木片,这些都是非常适宜于孩子的玩具,维尼夫雷特的各种布娃娃也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利用这些玩具,努力发展维尼夫雷特的色彩感。蜡笔也是孩子的好玩具。斯特娜夫人经常利用它同女儿进行“颜色竞赛”游戏:

预备好一张大纸,从某点开始,先由我用红色蜡笔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而后,女儿也用红色蜡笔画一条同样长度的平行线。接着,我在我画的红色线之后,用青色的蜡笔接上一条长短一样的线,女儿也得用同色的蜡笔在她画的红色线后边画一条同色的线,这样连续画下去。假若女儿使用的蜡笔与我所用的颜色不一样,这一游戏就不再继续,女儿就输了。

维尼夫雷特刚一会走路,斯特娜夫人就经常带她去散步,并让她注意海水的颜色、树林的颜色、天空的颜色、原野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和人们服装的颜色等,这都是为了发展她的色彩感觉。

让孩子专心注意某些事物,以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斯特娜夫人还和女儿经常玩一种叫做“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门前时,她就问女儿这个商店的橱窗内陈列着哪些物品,并让她在记忆中搜列这些物品。孩子能说出的物品当然越多越好。如果女儿记住的物品还没有她能记住的多,就要挨批评。这一游戏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是十分有效的。由于坚持这样的训练,在维尼夫雷特仅5岁时,她就能在纽约州肖特卡大学的教授们面前,在把《共和国战歌》(美国有名的军歌)朗读一遍后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这使教授们大吃一惊。

斯特娜夫人这样做,是为了让女儿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在女儿两岁时,斯特娜夫人曾带她到卖雕刻仿制品的商店去,她就对店员说:“你这里怎么没有《维纽斯•得米罗》和《维纽斯•得•麦得衣齐》?!”如此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两幅名画,使店员大为吃惊。

通过鲜活物品教会孩子各种形容词。在维尼夫雷特出生后第六周,父亲曾给她买了些红色气球,把气球用短绳绑到她的手腕子上,气球便随着手的上下摆动而上下摇动。以后,又每周给她换一个其他颜色的气球。通过这一游戏,父亲便能轻而易举地教给她红的、绿的、圆的、轻的等形容词,而且她对这一学习方式非常乐意。

在尝到这种学习的甜头后,斯特娜夫人还让女儿手拿贴有砂纸的木片和其他种种物品,教给她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有一些负面效果,如婴儿往往爱把手上拿的物品往口里放。不过,父母只要多加留心,孩子就不至于养成这种习惯。

教育细节之六十四:

在谈到对女儿进行早期教育的目的时,斯特娜夫人作了如下的表白:

我对女儿进行这样的教育时,决不强迫她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地发挥她的能量。我只是为了不让她的精力白白地浪费掉,才努力进行各种有效的引导。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教育,使孩子总有事干,她也决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因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8735.html

更多阅读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六个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此时,已经从以玩为主转到以学为主的阶段,在此后的一年内,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学习是很轻松的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于做好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时也是年轻的父母最不重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 究 方 案(语文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红旗小学四年五班刘子扬家长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

座右铭之关于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座右铭之关于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人

声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网友此人已斷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